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植入鼠腦為治療人腦部神經疾病帶來希望

[複製鏈接]

122

主題

164

帖子

25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5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asters69 發表於 2013-5-8 14: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研究人員發現,由實驗室培育出的一種重要的人類腦細胞在被植入老鼠大腦後發育完全正常。這就為治療帕金森氏症、癲癇乃至阿爾茨海默氏症增添了希望,也為緩解慢性疼痛、痙攣等脊髓損傷併發症創造了良機。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弗朗西斯科分校「伊萊和埃戴絲·布羅德再生醫學與幹細胞研究中心」主任、此項研究的主要撰稿人之一阿諾德·克里格斯坦說:「我們認為這種細胞或許可以有針對性地治療多種神經發育障礙和神經退行性疾病。」

  研究人員在5月2日一期的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撰文稱,他們培育並移植了一種名為「內側神經節隆起細胞」的人類神經祖細胞。這種人類細胞在鼠腦內的發育狀況與在人腦內類似。

  克里格斯坦認為,內側神經節隆起細胞或許有助於更好地控制一些在特定神經疾病中變得異常興奮的神經迴路。與其他一些能夠發育成多種細胞的神經幹細胞不同,大多數內側神經節隆起細胞只會發育成一種名為「中間神經元」的細胞。中間神經元能夠融入腦組織,發揮抑制性作用,使神經迴路的活動趨於穩定。

  人類內側神經節隆起細胞被移入一種不排斥人類組織的實驗鼠體內后,能夠在實驗鼠的前腦存活下來,與鼠類神經細胞建立聯繫,這樣就能融入鼠腦,並成長為不同亞型的中間神經元。

  克里格斯坦表示,上述發現能夠提供一種研究模型,用於研究那些存在中間神經元功能障礙的人類疾病。他們的實驗方法還可以用來培育大量人類內側神經節隆起細胞,為未來可能開展的臨床試驗提供充足的試驗材料。

  此前,由艾倫·巴斯鮑姆領導的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弗朗西斯科分校研究團隊曾經把鼠類內側神經節隆起細胞移入實驗鼠的脊髓,以此來緩解神經性疼痛。這種將同一原理應用於腦部以外器官的方法產生了不可思議的效果。現在,克里格斯坦及其同事正試圖將人類內側神經節隆起細胞用於治療患有神經性疼痛、痙攣、帕金森氏症和癲癇症的實驗鼠。

  參與此次最新研究的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弗朗西斯科分校博士后研究人員科里·尼古拉斯說:「希望我們能夠把這些細胞植入神經系統內各種過度興奮的部位,期待這些細胞能夠有效地融入其中,發揮抑制性作用。」

  對於有關人類內側神經節隆起細胞的臨床和臨床前研究來說,有一項謎題和難題正擺在研究者面前這種細胞在發育時保持了人類細胞的節奏,發育速度較慢,表明其內部帶有一台「內置生物鐘」。即使在發育速度較快的老鼠體內,人類內側神經節隆起細胞仍然需要7到9個月時間才能發育成人類通常在出生前具有的那些不同亞型的中間神經元。

  克里格斯坦說:「如果我們能夠撥快人類細胞的生物鐘,就能給各種應用方法帶來很大希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1: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