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級關心的是sales,底層關心的是support和implementation。 我三哥夥伴為他們組產品定價的 時候一開始算的全是cost,細緻到每個用戶要佔用多少伺服器資源,implement每個account需要多少小時,然後圍繞這個定價。我跟他說當年 YouTube 被谷歌幾億收購的時候每個月賠的錢是六位數。 我們部門十年前是免費產品,現在每年也有幾個億了,先有了sales,打開了市場再考慮cost。 他反覆改了幾次,上面最後打出的價格比我想象的還低。因為他們業績非常慘淡,飢不擇食。 同樣的, 給底層的人發update的時候,要告訴他們產品如何更好用了,how I am making your life a lot easier。 報喜不報憂。很多時候morale比real benefit更有效。
7) 眼光放遠些
中國人追求的是短期的成果,bottom-up approach,用一個接一個的局部勝利來打造一個王朝。 印度人講究大局觀,長期效應,top-down approach。 所以北美中國人一般來說是 executioner,前線的炮灰和底層管理,印度人能更好的在高層有一席之地跟他們能打出long term vision這張空頭支票有相當關係。兩種方法其實沒有對錯,短期中國在亞洲必然是打的印度找不到北,但長期鹿死誰手還很難說。適當顯示一下你的高瞻遠矚 是必要的。
career也是一樣。 我對我的三哥partner說我不知道三年後我會做什麼,但我會不停的尋找捕捉機會。 我希望能create value,而不是add value。三哥則是有長期目標,希望做COO類型的位置,選擇的部門和項目都盡量fit his long term goals,哪怕有捷徑可以升級如果不是長期板塊的一部分他仍然不會動心。 前不久我說他完全可以先爭取一個技術組的組長,他說那個組很爛,套住了就出不來了,而且他希望能轉型,躲開純技術的活。
8)毛遂自薦,不要怕越級
作為到部門不到一年的人,我的阿三夥伴直接參與 了他們組產品的commercial model planning和部門 的大量strategy meeting。 我們大頭頭說下面幾個 星期要調整產品價位。 他熬夜計算完整一個模塊。 我們頭頭下個星期要給公司CEO報告成績,他一套ppt提前幾天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