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古代養生格言,與大家分享

[複製鏈接]

3651

主題

3686

帖子

520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2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出水蓮 發表於 2013-4-6 15: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原文】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譯文】如想要身健長壽,必先養心靜正其心,如想要養心,則必須先意念慾望恬淡寡慾而少思。

  2、

  【原文】清心釋累,絕虛忘情,少思寡慾,見素抱樸,學道之工夫也。心清累釋,足以盡瑕,絕慮忘情,足以靜世;思欲俱泯,足以造道,素樸純一,足以知天下安樂之法。

  【譯文】澄清心靈解除思想負擔,杜絕憂慮不動感情,少思寡慾,樸實無華,這是學習道的功課。心清純去除負擔,完全可以克服缺點;絕慮忘情,可以安靜處世;憂慮慾望都泯滅了,足以成就道業;樸實純真,完全可以知曉世上的平安快樂之法。

  3、

  【原文】知足不貪,安貧樂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舉動適時,自得其所者,所適皆安,可以長久。

  【譯文】知道滿足、不貪名利,安於貧困樂於養生,努力追求人格的完善,不違背作人的準則,言行舉止均適守時宜而心安理得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因而使自己的生活環境安適。這樣常可健康長壽。

  4、

  【原文】心主血,養血莫先於養。心之不養,而多郁多思,多疑多慮,即日餌良藥,亦何益之有。

  【譯文】心主使血脈,養血莫過於先養心。如果心得不到保養,而是多愁多思,多疑多慮,那麼即使每天吃最好的葯,又有什麼用呢。

  5、

  【原文】未來之事莫預慮,既去之事莫留念,見在之事,據理應之,而不以利害惕心,得失攖念。如此,則神常覺清凈,事常覺簡少。

  【譯文】未來的事不要預先憂慮,已經過去的事不要留戀,眼前的事,按照常理對付,不要因利害而使心憂慮,也不要為得失煩心。如此則神常覺清凈而事情也會變得簡單。

  6、

  【原文】養生以養心為主,故心不病則神不病,神不病則人不病。

  【譯文】養生應當以養心為主,因為心不病則神不病,神不病則人不病。

  7、

  【原文】養心又在凝神,神凝則氣聚,氣聚則形全。若日逐勞攘憂煩,神不守舍則易於衰老。

  【譯文】養心又在於專註,凝聚神氣,神凝聚則氣亦聚,氣凝聚則形體安全。如果每天都在勞累、混亂、憂愁、煩擾中度過,神不能安居於心中,則容易衰老。

  8、

  【原文】君子在蹇則有以處蹇,在困則有以處困,道無時不可行也,不以蹇而蹇,困而困也。

  【譯文】正人君子和善於養生的人,在困苦逆境中有其對待困境的方法和處置逆境的措施,要行正道隨時都可堅持實行,不會因逆境而消極,也不會處困境而疲乏頹廢。

  9、

  【原文】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譯文】為人處世,凡事能做到讓人一步的態度是很高明的,因為今日讓人一步可能即為它日進一步留有機會;待人接物以寬厚是快樂而有福的,因為你方便別人即為今後別人方便你留下了餘地。

  10、

  【原文】將躁而止之以寧,將邪而閑之以正,將求而抑之以舍。於此習久,則物冥於外,神安於內,不求靜而心自靜矣。

  【譯文】用寧靜制止浮躁,用正氣虛化邪氣,用施捨抑制貪求。這樣做,時間長了,則物慾遠離形體,精神平安地在身體內存,不去追求靜而心自然而然就平靜了。

  11、

  【原文】自心有病自心知,身病還將心自醫。心境靜時身亦靜,心生還是病生時。

  【譯文】自己身上有病自己心裡知道,身病還要用心藥來自己醫治。心情平靜時身體也會平靜,心裡生病就該是身體生病的時候了。

  12、

  【原文】心是樞機,目為盜賊。欲伏其心,先攝其目。蓋弩之發動在機,心之緣引在目。機不動則弩住,目不動則心住。

  【譯文】思想是關鍵,眼睛是盜賊。要想控制思想,首先要收劍眼睛。弓弩是靠機關發動的,思想是被眼睛引誘的。機關不發動,弓弩就不會啟動;眼睛不看,思想就不會受引誘。

  13、

  【原文】人身有四病,一者地,二者水,三者火,四者風。風增氣起,火增熱起,水增寒起,土增力起。本從是四病,起四百四病,土屬鼻,水屬口,火屬眼,風屬耳。

  【譯文】人的身體有四類病,一是地,二是水,三是火,四是風。風大動,則氣息喘急;火大盛,則頸胸壯熱;水大積,則涕唾乖常;土大增,則全身沉重困頓。四大各有一百一病,合病則起四百四病。土屬鼻,水屬口,火屬眼,風屬耳。

  14、

  【原文】夏三月,此謂蕃莠。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譯文】夏季的三個月,正是草木茂盛的生長季節。天地之氣交融,萬物開花結果;每天早睡早起,不要討厭充滿陽光的一天漫長。使自己的心意情緒沒有憤怒,使精華的東西開花結果,讓陽氣得到宣洩,就像所愛的在外一樣,這是與夏降陽盛的環境相適應,養夏季生長的氣息的方法。

  15、

  【原文】四大不順故病,飲食不節故病,坐禪不調故病。……四大不順者,行役無時,強健擔負,常觸寒熱。

  【譯文】四大不順所以生病,飲食不節所以生病,坐禪不調所以生病。……四大不順者,是由於人們勞作無時無刻不強行超過一般所能擔負的限度,經常接觸寒與熱。

  16、

  【原文】中不正,外淫作。外淫作者多怨怪,多怨怪者疾病生。

  【譯文】心意不端正,外邪就會侵入身體。外邪侵入身體的人多煩惱和埋怨。煩惱和埋怨一多,疾病就會發生。

  17、

  【原文】風者,同病之始也。清靜則肉腠閉櫃,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

  【譯文】風邪,是多種疾病發生的原始因素。如果心無雜念,意識安靜,就能肌膚固密,具有堅強的抵抗力。即使遇到嚴重的風邪,也不能侵入。

  18、

  【原文】智慧者……一切病者之良藥也,伐煩惱樹之利斧也。

  【譯文】智慧是醫治一切疾病的良藥,是砍伐煩惱樹的利斧。

  19、

  【原文】人得病十因緣。一者久坐不飯,二者食無貸,三者憂愁,四者疲極,五者淫泆,六者瞋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風,十者制下風。

  【譯文】人得病有十種原因。一為久坐,不吃任何東西;二為飲食沒有節制,來者不拒;三為憂愁多思慮;四為疲倦至極;五為淫慾縱情;六為仇恨憤怒;七為忍大便;八為忍小便;九為憋上氣;十為憋下氣。

  20、

  【原文】良醫治無病之病,故人常在生也;聖人治無患之患,故天下常太平也。

  【譯文】高明的醫生,總是在疾病發生之前,就教給人們預防的知識,所以人們經常能健康地生活;英明的君主,總是把動亂消除在發生以前,所以天下能經常太平安定。

  21、

  【原文】寧少毋多,寧飢毋飽,寧遲毋速,寧熱毋冷,寧零毋頓,寧軟毋硬,此六者調理脾胃之要法。

  【譯文】餐飲進食宜寧可少吃一些切忌吃的太多,宜脾胃有飢感而忌過飽,宜遲緩進食忌食之太快,宜熱食忌冷食,宜軟食忌硬食,宜分幾次吃而忌一頓飽餐(少量多餐),此六寧(宜)六毋(忌)是調理脾胃的重要法則。

  22、

  【原文】凡食之道,大充傷而形不臧,大攝骨枯而血沍。充攝之間,此謂和成。

  【譯文】進食的方法,過飽會使內臟受傷,形體不能豐滿,過飢會使骨骼枯槁,血液凝滯。饑飽適度,能使氣血和暢,體格健壯。

  23、

  【原文】不飢勿強食,不渴勿強飲。不飢強食則脾勞,不渴強飲則胃脹。

  【譯文】不飢的時候不要勉強進食,不渴的時候不要勉強飲水。不飢時勉強進食會使脾疲勞,不渴時勉強飲水會使胃飽脹。

  24、

  【原文】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咸多傷心,甘多傷腎,此五行自然之理也。

  【譯文】攝進五味食物,不宜偏嗜偏多,此因多食酸味食物可傷損脾胃,多食苦味食物可傷肺氣,多食辛辣之物可傷肝氣,多食鹹味食物可傷心氣,多食甜味食物可傷腎氣,這都是依據五行生剋制化的天然規律而促成的。

  25、

  【原文】凡飲酒者有十過失。一者顏色惡,二者少力,三者眼視不明,四者現瞋恚相,五者壞田業資生法,六者增致疾病,七者益斗訟,八者無名稱惡名流布,九者智慧減少,十者身壞命終墮三惡道。

  【譯文】大凡飲酒者有十過失。一者面色不好,二者力氣少,三者視物不清,四者顯現瞋怒面相,五者毀壞田業資生法,六者增加患病,七者增加鬥毆訴訟,八者使無名聲之惡名流布,九者使智慧減少,十者使身壞命終,墮入三惡道。

  26、

  【原文】飲酒後不欲得飲冷水冷茶,多為酒引入腎藏為停毒水,即須去之。多時必腰膝沉重,膀胱冷痛,兼患水腫、消渴、攣躄之疾。

  【譯文】喝酒後不要即飲冷水冷茶,否則,這冷液易為酒引入腎臟停滯而成毒水,必須及早除去。此毒水多時必將引發腰膝沉重,膀胱(即俗稱的尿泡)又冷又痛,且還可兼患水腫、消渴和腿痙攣難行等疾病。

  27、

  【原文】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譯文】春季的三個月,正是春氣發散布陳的日子。天地之間都在生長萌發,萬物欣欣向榮;每天晚睡早起,緩緩地在庭院里散步,披散開頭髮放鬆身體,讓意志隨著春天生髮之氣而活動;生髮而不壓抑,給予而不奪取,賞賜而不處罰,這就是順應春天的氣息,保養生髮之氣的秘訣。

  28、

  【原文】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視、久聽、莫強食飲,莫大沉醉,莫大愁憂,莫大哀思。

  【譯文】保養性命的方法是,不要一時行走太久、端坐太久、睡卧太久、注視太久、凝聽太久;不要過多飲食、過多喝酒沉醉;不要太憂愁、太哀怨和思念。總之是不要太過分。

  29、

  【原文】一曰寡慾,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譯文】養生須著重在:一是慾念宜少,二是勞動宜節制過勞,三是不要發大怒,四是戒酒盡量少飲,五是對飲食五味要慎重選用。

  30、

  【原文】口中言少,心頭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譯文】口要不多講話,心要少挂念事,肚胃要少進一些飲食,睡眠也不宜太多。按此「四少」養生,自可延年益壽。

  31、

  【原文】頭為諸陽之首。《攝生要論》曰:「冬宜凍腦」;又曰:「卧不復首。」

  【譯文】頭部是人體內各種陽氣的會聚之處。《攝生要論》說:「冬天應該使頭部受些冷」;又說:「睡覺不要蒙住頭。」

  32、

  【原文】寒欲漸著,熱欲漸脫。腰腹下至足脛欲得常溫,胸上至頭欲得稍涼,涼不至凍,溫不至燥。

  【譯文】天氣轉冷了要漸漸加衣,天氣轉暖了要漸漸脫衣。從腰腹部以下至足踝處常得使之感到溫暖,胸脯以上至頭部常得使人感有涼意,但涼意不應是變成冷凍感,溫意亦不應使變得燥熱不適。

  33、

  【原文】冬日溫足凍腦,春秋腦足俱凍,此乃聖人之常法也。

  【譯文】冬天足部宜使感溫暖,頭腦部位使感有涼意,這樣可避免感冒或發生骨關節病;春秋兩季則頭腦和雙足都要使感到有涼意。這是善於養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為順應季節氣候的變化所常採用的方法。

  34、

  【原文】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卧不及疲。

  【譯文】耳朵不把聽力用到極限,眼睛不長時間地觀看,坐不坐得很久,睡不睡到身體感到疲倦。

  35、

  【原文】坐卧防風來腦後,腦內入風人不壽。更兼醉飽卧風中,風才著體成災咎。

  【譯文】坐著睡著都要防風從腦後襲來,腦內被風吹入人活不長。如再加上醉飽之後躺在風中,風一吹入身體就會成災病。

  36、

  【原文】凡旦起,勿以冷水開目洗面,令人目澀失明饒淚。

  【譯文】凡早晨起身,不要睜開眼睛用冷水洗臉,否則會使人眼睛乾澀,損害視力,多流眼淚。

  37、

  【原文】亂意睡眠……於夢中失精。

  【譯文】睡眠時想入非非……會在夢中遺精。

  38、

  【原文】一心睡眠有五善事。何等五?一者無難睡苦,二者睡易覺,三者睡無惡夢,四者睡時癢神來護,五者睡覺心易入善覺觀法。

  【譯文】一心睡眠有五種善事。哪五種呢?一是沒有入睡難的痛苦,二是睡眠之後易醒,三是睡中不會有惡夢,四是睡時有善神保護,五是醒寐后心容易進入善良覺悟,嚮往真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13: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