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耶穌會士在中國的傳奇故事 (原創)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3-3-25 10: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白露為霜 於 2013-3-25 10:02 編輯

白露為霜注:過去的一個星期里在西方宗教界發生了件大事。阿根廷主教貝爾格里奧(Jorge Mario Bergoglio)成為了方濟各教皇(Pope Francis)。他是第一位來自歐洲之外的教皇,也是第一位當選為教皇的耶穌會士(Jesuits)。其實中國人對耶穌會士應該是不陌生的。早在明末清初的時候一群耶穌會教士就活躍在中國,為中西方文化宗教的交流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因為某種不幸的原因,這種交流在康熙年間中斷,其影響直到今天仍然可以感到。這是他們的故事...


耶穌會士在中國的傳奇故事


大約750年前,方濟會傳教士(Franciscan missionaries)首次進入忽必烈汗的大帳內,隨他們而來的是西方宗教在中國的萌芽。他們之後不久是馬可波羅–這位義大利探險家的事迹很快就會傳遍歐洲。對馬可波羅來說,蒙古帝國(包括當時的中國)是個夢想,不但馬可波羅難以忘懷這個充滿了財富和神話般宮殿的夢,整個世界也不會忘記。西方人很快就開始尋找去這個傳說中的富裕寶地的道路。早期的傳教士們沿著絲綢之路而來,但他們並不太成功,隨著蒙古帝國的崩潰,基督教在中國的痕迹很快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300年後,聖-方濟-澤維爾(St. Francis Xavier)登上一條去日本的船,他希望能使日本人歸依耶穌。這也是早期耶穌會教士在中國的傳教的一個起因。日本欽佩中國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西方人很快就意識到,如果不能讓中國人先信耶穌,在宗教上征服日本是不可能的。

澤維爾屬於天主教中一個稱為「耶穌會」( Society of Jesus 或Jesuit )的教派。它是在1540年文藝復興的頂峰時期由西班牙人羅耀拉的聖-依納爵(St. Ignatius of Loyola)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的,他們都宣誓恪守清貧、美德及忠誠。因為羅耀拉的軍旅背景以及其會員到世界各地傳教的熱情,耶穌會士還得了一個美稱-「神的海軍陸戰隊員」(God』s Marines)。此外,耶穌會還非常重視教育和科學,在歷史上產生了許多傑出的科學家,數學家和作家。

利瑪竇

明代的中國是一個恢弘的大帝國,疆域遼廓,物產豐富,也是當時世界上GDP最高的國家。但它又是一塊孤立的土地。明朝人以為自己是在世界的中心,但是時代已經悄悄地變了。歐洲在文藝復興后的日益強大,中國依然在固步自封中昏睡不醒。但是,中國仍然有一個機會使它能跟上世界潮流。而帶來這個機會的正是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是耶穌會教士中到達中國海岸的第一個,也是最成功的一個。




Matteo Ricci


1552年利瑪竇出生在義大利的一個貴族家庭。原本可以在歐洲舒服地過一輩子,他卻偏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心。19歲時他不顧家人的反對,加入了耶穌會。1577年他與幾個好友一同請求耶穌會差派他們到印度去宣教。利瑪竇連家也沒回就登上了去印度歌雅(Goa)的船,他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歐洲。利瑪竇在印度服務了4年後又被派去中國傳教。

1583年,利瑪竇從水路抵達葡萄牙在中國南部沿海的一小塊飛地–澳門。他花了幾年時間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並在當地人中傳福音。利瑪竇著儒服,說漢語,還給了自己起了中國名字。隨後的幾年,他在肇慶,南京,南昌等地傳教。他幾次試圖進入北京進見皇帝,但都沒有成功。

利瑪竇在同中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敏銳地感到:要引領中國人信教是相當困難的,而科學和教育則是打開中國人心靈的一把鑰匙。於是利瑪竇特意向國人展示一些讓人眼花繚亂的西方的科學,技術和新知識。他結合了來自歐洲和中國的信息,繪製了可能是當時最準確的世界地圖。對於有興趣的中國學者,利瑪竇會將歐洲的一些奇技淫巧,如機械鐘,稜鏡和望遠鏡等演示給他們看。

利瑪竇博學多才,尊重中國文化,這為他贏得了很多朋友。其中一人是徐光啟 (Paul Siu)  - 明末朝廷的高官員之一。徐光啟希望利用西方的科學與宗教來挽救明朝的衰落。於是兩人成了好朋友,後來徐光啟為還皈依了天主教,成為中國最早的天主教徒之一。利瑪竇與徐光啟合作,將西方的科學和數學引進中國,兩人共同翻譯科學書籍包括歐幾里得《幾何原本》 (Elements),等等。利瑪竇也把他對中國文化和政府系統的意見寫在他的《有關耶穌會在中國的遠征》一書里。他的觀察通常是準確而有見地的。這些書成為重要的歷史文獻,並讓一代代漢學家們著迷不已。

在中國朋友的幫助下,利瑪竇在1601年終於來到北京。他離自己最大的夢想,通過影響皇帝來轉變整個國家,越來越近了。他的確見到了明萬曆皇帝一次。利瑪竇帶給皇帝的禮物包括幾幅耶穌和聖母畫像,《聖經》,世界地圖以及一些奇特的鐘錶。萬曆皇帝對外國宗教興趣不大,但對他的禮物卻很喜歡。通過這次進見皇帝,利瑪竇獲得了在北京建立教會的特權。

以後的歲月利瑪竇是在北京度過的。他在北京建造了第一座天主教堂–今日的宣武門天主堂。利瑪竇再也沒見過皇帝,但在明代高官的圈子裡結交了許多朋友。他被尊稱為「西方的大賢人」(Sage of great west)。利瑪竇於1610年在北京逝世,享年58歲。他在中國度過了28年時間。按照當時中國的慣例,外國人死後都要移葬澳門,為了表彰他的貢獻,皇帝特許他被安葬在北京。

湯若望和南懷仁

利瑪竇為中國的大門打開了一條窄縫,但他並不唯一做這項工作的人。另外兩位耶穌會士湯若望(Adam Schall von Bell) 和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 也在他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加強了基督教在中國的影響。

湯若望,1591年出生於一個德國家庭,他在利瑪竇之後成為中國和歐洲之間的紐帶。在天文學上學有專攻,他的技能和才學給中國人留了很深的印象。湯若望先經徐光啟推薦在明朝「歷局」做官, 後來還幫助明朝造大炮阻止清軍入關。清代開始后他又轉投新主,后被封為欽天監。湯若望用西洋曆法的方法改造中國曆法,並翻譯了許多科學著作本到中國來。順治皇帝死後,以楊光先為首的保守派攻擊新曆法,湯若望被關進牢里,差點要被凌遲處死。恰巧北京地震,朝廷以為是上天震怒,才得免死。

他的繼任者,比利時人南懷仁在清廷留下更多的影響。1660年南懷仁來到北京,協助當時年事已高的湯若望工作。他改革了古老的中國觀天儀器 - 渾儀,使之更加準確。南懷仁設計的天文儀器今天仍可以在北京的古觀象台上看到。南懷仁還幫助清廷建造西式大炮,這遠比當時中國的火炮更加威猛。耶穌會士甚至幫助中國進行了第一個涉外條約的談判並與俄羅斯簽署了尼布楚條約 (該條約是用拉丁文寫的)。

南懷仁成為了年輕的康熙皇帝的老師。他為康熙進講過天文,數學等自然科學知識,以及西方哲學和音樂。南懷仁也利用這些機會,向康熙皇帝宣講天主教教義(湯若望和南懷仁給康熙皇帝上課的描寫在金庸的「鹿鼎記」中也有出現)。利瑪竇的夢想似乎觸手可及。如果不是的「禮儀之爭」,這個夢想的確有可能成為現實。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死後都被葬在北京的柵欄墓地。三位非凡的耶穌會巨人為基督教進入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也讓以後發生的事情更加令人嘆惜。

禮儀之爭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習俗和傳統,基督教進入后如何同當地文化溶合一直是道難題。中國儒家文化也有很多習俗,包括祭祖先,拜孔子,在廟中跪拜,為死人祈福等。對中國人來說不做這些是有背倫理的。但作為一個基督徒,這些活動又是很值得懷疑的。 雖然利瑪竇等耶穌會士認為這只是表達對祖先的尊重,羅馬教皇和耶穌會的對頭們則譴責它為偶像崇拜。這一辯論在整個17世紀一直不斷,後來甚至請康熙皇帝來做仲裁。康熙贊同耶穌會士的觀點,認為拜祖並不是真正宗教意義上的偶像崇拜。康熙甚至寫了封信給教皇解釋他的觀點。但是,耶穌會士的對手說服了羅馬教皇,禁止中國的天主教徒參加任何祭祖先拜孔子的活動。

這一粗魯的做法激怒了康熙,也使他懷疑教皇企圖控制他的子民。康熙批閱:

「覽此條約,只可說得西洋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國之大理。。。。以後不必西洋人在中國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欽此。」

康熙的這項法令頒佈於1721年。這一後來被稱為「禮儀之爭」的事件破壞性極大,也標誌著耶穌會在中國的存在的結束。之後在華的傳教士依然受到禮遇,但不能再公開傳教了。這對教廷和中國來說是雙輸的局面。歐洲失去了可能把中國歸入基督旗幟下的機會,中國則失去了一個趕上西方列強機會。中國不僅對西方宗教關上了大門,也對西方的科學,技術,新思想關上了大門。在以後的歲月里,歐洲國家發展到工業革命,中國越發落在後面。到1840年,中國再次向西方開放。這一次它是被英國炮艦敲開。 鴉片戰爭后中國落入了更加黑暗的深淵,並經歷了諸多失敗和屈辱,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國再度開放,才逐漸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主導力量。

2001年10月24日,在利瑪竇神父抵北京400周年紀念日,當時的教皇約翰·保羅二世代表當今世界感謝利瑪竇完成的創舉。教皇指出:「在歷史上和文化上,他是一個先驅,一個連接東方和西方,歐洲文藝復興文化與中國文化,古老而宏偉的中華文明和歐洲世界的珍貴的紐帶」。教皇還為過去的天主教會在中國問題上所犯的錯誤而道歉,間接地承認了「禮儀之爭」的錯誤。



白露為霜後記:耶穌會給人類的貢獻不僅僅是在宗教上,他們最富盛名的或許是在全球創辦學風嚴謹的高等學府。在美國最有名的耶穌會大學包括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福特漢姆大學(Fordham University),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 , 後者是柯林頓總統的母校。西海岸的耶穌會大學還有Loyola Marymount 大學, 以及舊金山大學(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你知道遠東最古老的大學是哪所? 不是北京大學,也不是馬尼拉大學,而是現在澳門大學的前生聖保羅學院(St. Paul's College)。這所耶穌會學院建於1594年,利瑪竇,湯若望等巨子都曾經在此進修。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沙發
 樓主|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3-3-25 10:0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白露為霜 於 2013-3-24 18:10 編輯



利瑪竇的萬國圖



利瑪竇的墓



耶穌會中國傳教三巨人: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



利瑪竇和徐光啟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70
3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3-3-25 11:00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分享。福音是歷代聖徒歷盡艱辛不顧生命傳到中國去的。先賢的犧牲為主事工,主必記念,並激勵後人,前赴後繼,履行這一歷史使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

主題

5686

帖子

5580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580
4
求索 發表於 2013-3-25 23:16 | 只看該作者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3-3-25 10:06
利瑪竇的萬國圖

謝謝分享。這些人沒有成功未必是壞事。中國沒有基督教可能更好。
耶穌的教會從什麼時候開始成了急功近利的代表?背負十字架的精神哪去了?
基督教國家並不都是先進的,海地就是落後的代表。巴西也不必中國好。任何宗教,都不能帶給一個國家繁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3-3-25 23:28 | 只看該作者
求索 發表於 2013-3-25 07:16
謝謝分享。這些人沒有成功未必是壞事。中國沒有基督教可能更好。
耶穌的教會從什麼時候開始成了急功近利 ...

謝謝評論。用一句俗話「宗教不是萬能的,沒有宗教是萬萬不能的」。中國現在很多亂像可以歸結於缺乏信仰。國人變得除錢之外什麼都不信,做事沒有地線,這是很可怕的事情。我並不在意國人信哪種信仰。也許我是在國外待的久了,認同哪種信仰都比沒有信仰要好的觀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2692

帖子

150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04
6
BenAl 發表於 2013-3-25 23: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enAl 於 2013-3-25 23:43 編輯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3-3-25 23:28
謝謝評論。用一句俗話「宗教不是萬能的,沒有宗教是萬萬不能的」。中國現在很多亂像可以歸結於缺乏信仰。 ...


中國其實還是有不少亮點的,沒那麼糟糕。反而是號稱有信仰的土共政府很糟糕。號稱有信仰的教廷也很糟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

主題

5686

帖子

5580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580
7
求索 發表於 2013-3-26 00:11 | 只看該作者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3-3-25 23:28
謝謝評論。用一句俗話「宗教不是萬能的,沒有宗教是萬萬不能的」。中國現在很多亂像可以歸結於缺乏信仰。 ...

同意宗教不是萬能的, 但不同意沒有宗教是萬萬不能的。 對中國人來說,沒有一神教,絕對好於好於全民只有一種信仰。中國確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那不是因為缺少宗教, 而是有法不依或者法制不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2692

帖子

150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04
8
BenAl 發表於 2013-3-26 00:17 | 只看該作者
求索 發表於 2013-3-26 00:11
同意宗教不是萬能的, 但不同意沒有宗教是萬萬不能的。 對中國人來說,沒有一神教,絕對好於好於全民只有 ...

很同意。對一個社會來說,宗教,信仰都沒什麼正面作用。有正面作用的是法律和財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3-3-26 00:21 | 只看該作者
求索 發表於 2013-3-25 08:11
同意宗教不是萬能的, 但不同意沒有宗教是萬萬不能的。 對中國人來說,沒有一神教,絕對好於好於全民只有 ...

我覺得法律,道德,宗教都是社會的支柱,缺一不可。法律不能取代宗教在人心上的作用,換句話說,法律(哪怕是完善的法律)只能防惡不能引領人向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2692

帖子

150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04
10
BenAl 發表於 2013-3-26 00:28 | 只看該作者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3-3-26 00:21
我覺得法律,道德,宗教都是社會的支柱,缺一不可。法律不能取代宗教在人心上的作用,換句話說,法律(哪 ...

宗教絕對不是社會的支柱。中國傳統上是個宗教觀念很淡的社會,也沒見就比別的宗教觀念強的社會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3-3-26 01:17 | 只看該作者
BenAl 發表於 2013-3-25 08:28
宗教絕對不是社會的支柱。中國傳統上是個宗教觀念很淡的社會,也沒見就比別的宗教觀念強的社會差。 ...

說中國人宗教意識不是很強烈也許有些道理。但中國傳統上有佛教和道教,信眾的比例也很高,雖然很多是臨時抱佛腳。儒家也在某種意義上起到宗教的作用。這些在共產黨時代都被打到,現在又沒人信共產主義,導致了一種文化,宗教的斷裂,思想的真空。這在中國歷史上來看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健康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2692

帖子

150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04
12
BenAl 發表於 2013-3-26 01:49 | 只看該作者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3-3-26 01:17
說中國人宗教意識不是很強烈也許有些道理。但中國傳統上有佛教和道教,信眾的比例也很高,雖然很多是臨時 ...

我也許比較激進,認為儒家確實應該被打倒。道家幾乎不能說是宗教,對社會也沒什麼積極意義。佛教的積極意義也不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724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13
一說 發表於 2013-3-26 03:07 | 只看該作者
有宗教未必等於有信仰,而信仰也未必寄託與宗教。
中國現在缺乏信仰,人心浮躁,社會急功近利是事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3-3-26 03:13 | 只看該作者
一說 發表於 2013-3-25 11:07
有宗教未必等於有信仰,而信仰也未必寄託與宗教。
中國現在缺乏信仰,人心浮躁,社會急功近利是事實。 ...

同意。共產主義可以說是一種信仰(不是宗教),可現在沒人信。中國是既無信仰也無宗教,奉行完全的實用主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

主題

6876

帖子

5796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796
15
ruthrose 發表於 2013-3-26 03:25 | 只看該作者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3-3-26 03:13
同意。共產主義可以說是一種信仰(不是宗教),可現在沒人信。中國是既無信仰也無宗教,奉行完全的實用主義 ...

中國人的信仰是唯物主義的,什麼東西能帶來物質利益,就信什麼。「槍杆子裡面出政權」,就信仰鐮刀斧頭,「有錢能使鬼推磨」,就信仰金錢萬能,「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信仰學而優則仕,」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就信仰「我爸是李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樓主|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3-3-26 03:27 | 只看該作者
ruthrose 發表於 2013-3-25 11:25
中國人的信仰是唯物主義的,什麼東西能帶來物質利益,就信什麼。「槍杆子裡面出政權」,就信仰鐮刀斧頭,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2692

帖子

150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04
17
BenAl 發表於 2013-3-26 04:10 | 只看該作者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3-3-26 03:27

問題不是那麼簡單。文革,中世紀可以說是信仰很強的時期,可有幾人寧可不要現在這個"世欲橫流"的時代而回到那樣的時代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樓主|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3-3-26 04:23 | 只看該作者
BenAl 發表於 2013-3-25 12:10
問題不是那麼簡單。文革,中世紀可以說是信仰很強的時期,可有幾人寧可不要現在這個"世欲橫流"的時代而 ...

那個時代也許有信仰,但至少我看來是錯誤的信仰(其實馬克思主義里並沒有搞文革這一條)。

看來我得修正我剛才的說法,宗教也有可能出現極端的信仰,同樣是很危險的(例子就不用舉了)。但總體來說,宗教是起得是正面的作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19
jiandao 發表於 2013-3-26 04:24 | 只看該作者
ruthrose 發表於 2013-3-25 14:25
中國人的信仰是唯物主義的,什麼東西能帶來物質利益,就信什麼。「槍杆子裡面出政權」,就信仰鐮刀斧頭,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2692

帖子

150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04
20
BenAl 發表於 2013-3-26 04:2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enAl 於 2013-3-26 04:41 編輯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3-3-26 04:23
那個時代也許有信仰,但至少我看來是錯誤的信仰(其實馬克思主義里並沒有搞文革這一條)。

看來我得修正我 ...


我不同意的正是你說的最後一點。對一個社會來說,宗教是起的負面作用很大(從你說的錯誤的信仰就可預知,因為誰都可說別人的信仰是錯誤的), 我以為這也正是美國開國先賢一定要"政教分離"的原因。對個人來說,宗教也許可起一些正面作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2 02: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