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湖南毒大米事件引發停工潮 部分農民考慮棄種

[複製鏈接]

2189

主題

3562

帖子

251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4

積分
25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skhg 發表於 2013-3-25 09: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gskhg 於 2013-3-25 09:01 編輯

2013年03月25日01:39  經濟參考報 我有話說(548人參與)   


    全國最大的水稻主產區湖南省正遭受「毒大米」事件影響。《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調查了解到,受不久前關於湖南上萬噸大米重金屬鎘含量超標的事件影響,湖南省米廠出現「停工潮」,在湖南最大的米市「蘭溪米市」,當地企業反映已有70%的米廠停工。

  對於「毒大米」事件,湖南方面已經成立了調查組,但記者多次聯繫后均未獲知調查結果。當地種糧農民和糧食企業擔心,如果不能即時全面公布「毒大米」事件的真相,後期湖南糧食流通企業也將遭受重創,而部分農民可能因稻穀銷路不好和價格下跌而棄種水稻。

  重創

  米市大面積停工 上市公司受波及

  據此前媒體的報道,2009年,深圳糧食集團從湖南省糧食局下屬企業和中儲糧湖南分公司各直屬庫採購的上萬噸大米重金屬鎘含量超標。「湖南大米重金屬超標」的說法立即在市場上發酵。

  位於益陽市赫山區的蘭溪米市聞名全國,也是湖南省內最大的米市,共有大小米廠200多家。每年生產的大米在200萬噸左右,其中百分之七八十都銷往廣東、福建等地。以往,這裡一年到頭都熙熙攘攘,來往運送稻穀大米的車輛絡繹不絕。然而記者在3月中旬再次來到這裡時,不僅路上車輛稀少,絕大部分米廠都已經閉門歇業。

  湖南山嶺米業老闆徐武介紹,廣東是蘭溪米市企業最主要的市場,以往廣東的經銷商打電話要貨,這邊就發貨,即要即送,每天能發五六十噸。但事情發生后,訂貨電話一個都沒有了,退貨電話卻一個接一個。

  「已經退到我們廣東辦事處的就超過100噸了,都說不要了,查得厲害。去年3月份這個時候我們已經發了500噸,今年到現在只成功交易了不到70噸。」徐武說。

  「湖南大米吃不得咧!」一些仍在工作的米廠工人在了解了記者的來意后,這樣自嘲。追問原因,工人們也並不十分清楚:「聽說湖南大米重金屬超標,現在廣東都不要湖南米了。超不超標不清楚,反正現在肯定不能賣到廣東了。」「至少70%的米廠都關門了。」湖南山嶺米業廠長趙漢才說,蘭溪米市的米廠就是在事發後半個月里陸陸續續關門的「我們廠不再收谷不再出貨已有十天,最近兩天才開。但3條生產線目前也只開了1條。」

  作為上市公司的湖南金健米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毒大米」事件之後,湖南糧業可謂「遭受重創」,金健米業也被波及,但目前影響還不算太大。

  據介紹,金健米業目前每年大米產量在16萬噸左右,其中湖南本省生產的約12萬噸。此次對金健的影響主要在本省生產的這一部分,銷量大概下降5%左右,而金健的大米延伸產品米粉銷售目前暫未受到影響。

  記者了解到,由於早稻和晚稻分子結構的不同,晚稻品種更能阻止重金屬的進入,此次被曝超標的大米主要是早秈稻。而金健米業主要業務是晚稻精加工,其加工基地所在的常德地區也並非湖南土壤重金屬污染嚴重的地區。

  影響

  擔憂「賣糧難」部分農民考慮棄種水稻

  「去年這個時候我們這裡晚稻的價格最高達到每百斤160元,現在只有140元。」湖南南縣南州鎮長興橋村種糧大戶張名書說,這幾天最直觀的感受是當地稻穀價格明顯下跌,收糧的米廠也減少了很多。目前家裡囤糧共有十多萬斤,銷得很慢。如果今年的稻穀銷路不好的話,他可能會考慮選擇蔬菜種植或從事養殖業。

  像張名書這樣因為「毒大米」事件而影響到種糧積極性的農民不在少數。益陽市赫山區沙嶺村大戶李旭芳在當地是出了名的大戶,記者採訪時他正在田裡準備春耕集中育秧。他說,因為靠近蘭溪米市,他經常與米廠老闆們打交道,很快就知道湖南大米賣不動是因為重金屬問題「現在非常擔心下半年稻穀收穫了還能不能賣出去」。

  東方艾格農業諮詢公司分析師馬文峰說,「湖廣熟、天下足」,湖南是全國最大的水稻主產區,產量達到2600多萬噸,約佔全國水稻總產量的13%。如果當地農民種出來的糧食沒人要,企業可以選擇不在當地收購糧食,而最受影響的將是當地農民。

  湖南漢壽縣糧食協會會長張文昌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當地大米企業銷量已經下降60%以上。儘管目前只是加工企業受到直接影響,但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到時候將嚴重影響農民積極性,有可能會啟動托市收購。此外,湖南糧食流通企業也將遭受重創「再持續一年半時間,起碼70%的流通企業都將癱瘓。」張文昌說。

  據了解,2012年,中國稻穀和大米進口236 .9萬噸,同比激增近3倍,有專家擔憂重金屬問題會進一步影響國內的大米供給。馬文峰認為,美國大米協會看到中國有大米進口,已經開始向中國推銷,未來土壤污染如果不加以控制,大米進口量可能會不斷擴大。

  自媒體報道湖南「毒大米」事件已經過去近一個月時間,記者曾多次聯繫湖南省相關部門,得到的答覆均是「正在對情況進行進一步核實」。基層糧農和企業均向記者表示,希望能即時全面了解事情真相,克服現在這種等待帶來的恐慌。他們也希望能夠得到政府的指導和支持,幫他們渡過難關。

  污染

  主產區土壤重金屬危機加劇
  

    實際上,媒體已不是第一次報道糧食主產區土壤重金屬超標。早在2010年,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的潘根興教授就表示,包括湖南在內土壤重金屬超標已是普遍現象。

  一位不願具名的土壤問題專家介紹說,相對於小麥、玉米等旱作作物,水稻是重金屬的第一個受害者,因為在淹水的條件下,重金屬活性增強,作物吸收的重金屬更多,因此會出現「鎘米」這樣的問題。

  湖南省農業廳在去年的全省耕地質量管理會議上曾披露,目前湖南省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總體呈現出從輕度污染向重度複合型污染髮展、從局部污染向區域污染髮展、從城市郊區向廣大農村發展的趨勢。全省受到鎘、砷、鋅、銅、鉛等重金屬污染越來越重。由於污染物通過根系吸收在農作物上積累,直接危及農產品質量安全。

  上述土壤問題專家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其實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環保監管不到位,農業就成為了受害者,很多地方用污水直接灌溉農田,有的工業企業把礦渣廢棄物倒入農田,由此引起重金屬污染等諸多問題。

  除了稻米主產區,其他糧食產區同樣面臨著土壤污染問題。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河南新鄉一家造紙廠的廢水直排麥田,農民稱如此灌溉的糧食自己敢賣不敢吃。

  據了解,對於全國土壤污染狀況,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曾經進行過專項調查,並建成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資料庫和樣品庫。不過,對於有律師要求公開相關調查數據的申請,環保部以「國家機密」為由予以拒絕。

  九三學社中央在前不久兩會上提交的關於綠色農業的提案中則透露,全國耕地重金屬污染面積在16%以上,其中在大城市、工礦區周邊情況相當嚴重。如廣州有50%耕地遭受鎘、砷、汞等重金屬污染;遼寧省八家子鉛鋅礦區周邊耕地鎘、鉛含量超標都在60%以上。

  不過,由於土壤類型和作物吸收等特性存在差異,並不能簡單地由土地重金屬超標來判定糧食作物是否污染。上述土壤問題專家說,重金屬本身不可怕,關鍵要看是否會被作物吸引並對人體產生危害。重金屬污染不能簡單靠含量來判斷,還需要對土壤的污染源、癥狀、危害後果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6: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