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誰偷走了中國人的信任感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3-2-18 21: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紅網[微博] 莫子楚2013-02-18 00:20

作者 莫子楚

「目前,中國社會的總體信任進一步下降,已經跌破60分的信任底線。人際不信任進一步擴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調查者認為社會上大多數人可信,只有兩到三成信任陌生人。」前不久,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的社會心態藍皮書《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2-2013》發布之後,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2月17日《中國青年報》)

誰偷走了中國人的信任感?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到了一個段子。說是在如今的中國,賣包子的不吃自己做的包子,種菜不吃自己種的菜,賣葯的不敢吃自己生產的葯,賣奶粉則從不吃國產的奶粉......

這個段子本身就很好地從一個側面回答了我的這個問題。當造假作假、坑蒙拐騙成為一種風氣,甚至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時尚,每個人能做的就只剩兩件事了。一個是只相信自己,另一個是絕不相信別人。

這個盛世里穿著馬甲出門的人們,大多不是先天就缺乏安全感。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被患上了欺騙恐懼症,他們從小就被無數次教訓告誡,不要跟陌生人說話,而現實又強化了這個版本的判斷。

從前天災多人禍少,現在天災不少人禍則更多,每個人都不願意輕易將信任贈送給別人。連回家過年,長輩們也不免一概地會嘮叨上一句,「出門在外可得長點心」。

「快遞來了不敢開門,查水表的不讓進屋,入戶人口普查不得不改成去居委會報到......」這些被拿來當做是信任感缺失的推舉案例,在我看來,不過是群情洶湧的現世社會裡普通人正常而基本的自我保護罷了。

事實上更可怕的不信任,在於群體心理的巨大分裂。它存在於民間與官方之間,表現為人們不信闢謠,偏信傳謠;存在於民眾與商業之間,表現為人們不信廣告,不信國貨,一味青睞洋品牌......當然還存在於更多的方面,這裡每天都在上演著,家長不信任老師,患者不信任醫生,觀光客不信任店家,各式各樣的關於懷疑和否定的故事。

人們遇到事情,遇到人,總是將質疑放置在信任前面之時,這不正常。但說到誰應該對此負責,公平來講這是整個社會的共同失敗。每個人都該對社會信用體系的巨大透支負責。官方的監督缺位,民眾價值觀的異化,客觀上都起到了為社會的負面與病態「添磚加瓦」的作用。

想起那句充滿正能量的網路名言:「你所站立的便是你的中國,你怎樣,中國便怎樣。」這話當然不完全對,但我們可以以此為鑒的是,應該放棄那種「一切假醜惡都是體制的錯」的公知思維怪圈。修補社會信任的裂縫,需要民眾調整心態,用善心、平常心看待外部世界。當然,更需要有關部門承擔起自身的責任,通過法律和制度手段規範社會秩序與道德,重建社會的公平與信任。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3-2-18 21:21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統治集團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285

帖子

17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0
3
東方如一 發表於 2013-2-19 10:05 | 只看該作者
信任感來自何處?
   當前,中國社會信任缺乏問題相當嚴重。上級不信任下級、下級不信任上級、父母不信任子女、子女不信任父母、老師不信任學生、學生不信任老師、老公不信任老婆、老婆不信任老公,朋友不信任哥們,哥們不信任朋友,如果說對陌生人不信任還可以理解,對親人不信任、對朋友不信任這實在說不過去。
   如果少數人不信任還情有可原,半數以上人互不信任就令人費解,這不單是一個信任不信任的事,而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誠信度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民族強大與否的重要指標。誠信不足,引發嚴重問題,將極大削弱國家和社會的正能量。
   導致人們互不信任的原因是什麼?一是利益之爭導致的勾心鬥角。經濟開放,社會發展,最直觀的就是經濟利益之爭,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初是少數人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由於他們得利了、得到好處了,而沒有付出代價,於是社會上流傳「無商不奸」,並引發示範效應,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更多的人不擇手段,編造謊言,欺騙別人,導致信任感嚴重缺失。
    二是社會主流約束不力。一個社會,主流決定其走向,社會主流人群的一言一行往往有示範作用。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社會主流人群,出於維護自身或者集團利益,與民爭利,尤其是一些高層表面一套、做的另一套,主流人群的欺騙性,導致社會不滿,甚至產生逆反心。反過來刺激社會的不信任感加劇
    三是,法律與道德監督不到位。一個好的社會,往往有著良好的誠信。其中法律與道德發揮重要作用。但在中國,由於法律建設滯后,或者執行不力,對信任度、誠信度沒有有效的監督。特別是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一部分人通過不正常的方式生活富裕了,精神卻貧窮了,部分人不知怎麼是好,為富為仁、飛揚跋扈,導致社會仇富現象相當突出,反過來加劇了富人的不安全感,不信任感。
   四是政府管理理論不到位。政府就是服務社會的組織,但是,中國政府的一些部門卻幾乎成了老爺,以權謀私、以利益謀私、吃拿卡要現象突出,政府在理論上存在很大不足,很多官員表面上是公僕,實際上卻在其位不謀其政,甚至光想圖好事,與民爭利,坑害百姓,政府在組織上、體制上、制度上存在問題,沒有把誠信政府建設擺上應有高度,政府的文件、幹部的講話,很多時候形同虛設,有些政策不連續,不持久,朝令夕改。導致社會公信度下降。
   我們在責怪中國不信任感下降的同時,一味責怪別人與事無益,更多的要反省自己,你相信別人嗎,你所做所為值得別人相信嗎,你有多少可信度?修補社會信任的裂縫,需要每個社會人都得調整心態,用善心、善行、善舉,對待別人、對待自己。當然,更需要政府承擔起應有的責任,通過法律、制度、道德包括宗教手段引導,重建社會的公平與信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285

帖子

17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0
4
東方如一 發表於 2013-2-19 10:06 | 只看該作者
信任感來自何處?
   當前,中國社會信任缺乏問題相當嚴重。上級不信任下級、下級不信任上級、父母不信任子女、子女不信任父母、老師不信任學生、學生不信任老師、老公不信任老婆、老婆不信任老公,朋友不信任哥們,哥們不信任朋友,如果說對陌生人不信任還可以理解,對親人不信任、對朋友不信任這實在說不過去。
   如果少數人不信任還情有可原,半數以上人互不信任就令人費解,這不單是一個信任不信任的事,而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誠信度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民族強大與否的重要指標。誠信不足,引發嚴重問題,將極大削弱國家和社會的正能量。
   導致人們互不信任的原因是什麼?一是利益之爭導致的勾心鬥角。經濟開放,社會發展,最直觀的就是經濟利益之爭,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初是少數人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由於他們得利了、得到好處了,而沒有付出代價,於是社會上流傳「無商不奸」,並引發示範效應,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更多的人不擇手段,編造謊言,欺騙別人,導致信任感嚴重缺失。
    二是社會主流約束不力。一個社會,主流決定其走向,社會主流人群的一言一行往往有示範作用。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社會主流人群,出於維護自身或者集團利益,與民爭利,尤其是一些高層表面一套、做的另一套,主流人群的欺騙性,導致社會不滿,甚至產生逆反心。反過來刺激社會的不信任感加劇
    三是,法律與道德監督不到位。一個好的社會,往往有著良好的誠信。其中法律與道德發揮重要作用。但在中國,由於法律建設滯后,或者執行不力,對信任度、誠信度沒有有效的監督。特別是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一部分人通過不正常的方式生活富裕了,精神卻貧窮了,部分人不知怎麼是好,為富為仁、飛揚跋扈,導致社會仇富現象相當突出,反過來加劇了富人的不安全感,不信任感。
   四是政府管理理論不到位。政府就是服務社會的組織,但是,中國政府的一些部門卻幾乎成了老爺,以權謀私、以利益謀私、吃拿卡要現象突出,政府在理論上存在很大不足,很多官員表面上是公僕,實際上卻在其位不謀其政,甚至光想圖好事,與民爭利,坑害百姓,政府在組織上、體制上、制度上存在問題,沒有把誠信政府建設擺上應有高度,政府的文件、幹部的講話,很多時候形同虛設,有些政策不連續,不持久,朝令夕改。導致社會公信度下降。
   我們在責怪中國不信任感下降的同時,一味責怪別人與事無益,更多的要反省自己,你相信別人嗎,你所做所為值得別人相信嗎,你有多少可信度?修補社會信任的裂縫,需要每個社會人都得調整心態,用善心、善行、善舉,對待別人、對待自己。當然,更需要政府承擔起應有的責任,通過法律、制度、道德包括宗教手段引導,重建社會的公平與信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285

帖子

17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0
5
東方如一 發表於 2013-2-19 10:06 | 只看該作者
信任感來自何處?
   當前,中國社會信任缺乏問題相當嚴重。上級不信任下級、下級不信任上級、父母不信任子女、子女不信任父母、老師不信任學生、學生不信任老師、老公不信任老婆、老婆不信任老公,朋友不信任哥們,哥們不信任朋友,如果說對陌生人不信任還可以理解,對親人不信任、對朋友不信任這實在說不過去。
   如果少數人不信任還情有可原,半數以上人互不信任就令人費解,這不單是一個信任不信任的事,而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誠信度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民族強大與否的重要指標。誠信不足,引發嚴重問題,將極大削弱國家和社會的正能量。
   導致人們互不信任的原因是什麼?一是利益之爭導致的勾心鬥角。經濟開放,社會發展,最直觀的就是經濟利益之爭,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初是少數人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由於他們得利了、得到好處了,而沒有付出代價,於是社會上流傳「無商不奸」,並引發示範效應,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更多的人不擇手段,編造謊言,欺騙別人,導致信任感嚴重缺失。
    二是社會主流約束不力。一個社會,主流決定其走向,社會主流人群的一言一行往往有示範作用。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社會主流人群,出於維護自身或者集團利益,與民爭利,尤其是一些高層表面一套、做的另一套,主流人群的欺騙性,導致社會不滿,甚至產生逆反心。反過來刺激社會的不信任感加劇
    三是,法律與道德監督不到位。一個好的社會,往往有著良好的誠信。其中法律與道德發揮重要作用。但在中國,由於法律建設滯后,或者執行不力,對信任度、誠信度沒有有效的監督。特別是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一部分人通過不正常的方式生活富裕了,精神卻貧窮了,部分人不知怎麼是好,為富為仁、飛揚跋扈,導致社會仇富現象相當突出,反過來加劇了富人的不安全感,不信任感。
   四是政府管理理論不到位。政府就是服務社會的組織,但是,中國政府的一些部門卻幾乎成了老爺,以權謀私、以利益謀私、吃拿卡要現象突出,政府在理論上存在很大不足,很多官員表面上是公僕,實際上卻在其位不謀其政,甚至光想圖好事,與民爭利,坑害百姓,政府在組織上、體制上、制度上存在問題,沒有把誠信政府建設擺上應有高度,政府的文件、幹部的講話,很多時候形同虛設,有些政策不連續,不持久,朝令夕改。導致社會公信度下降。
   我們在責怪中國不信任感下降的同時,一味責怪別人與事無益,更多的要反省自己,你相信別人嗎,你所做所為值得別人相信嗎,你有多少可信度?修補社會信任的裂縫,需要每個社會人都得調整心態,用善心、善行、善舉,對待別人、對待自己。當然,更需要政府承擔起應有的責任,通過法律、制度、道德包括宗教手段引導,重建社會的公平與信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4: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