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你服用的藥物吸收了多少?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3-1-22 05: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kylelong 於 2013-1-22 08:16 編輯


口服藥物的吸收過程:
口服製劑藥物經胃腸道吸收的第一步是藥物從製劑中釋放進入消化液;然後,溶解在消化液中的藥物跨過胃腸道黏膜上皮細胞進入門靜脈;最後,藥物由門靜脈進入肝臟,其中,未被肝代謝的藥物才能進入體循環發揮療效。

影響藥物吸收的生物因素

消化道的PH值
因為大多數藥物呈弱酸性或弱鹼性,所以消化道pH值不同,藥物處於分子型和離子型兩種狀態的比例也不相同。消化道上皮細胞是一種類脂質,分子型藥物比離子型藥物易於跨過細胞,例如,酸性藥物在pH低的環境中以分子型存在的藥物比例高,有利於藥物的吸收。

胃排空速率:
藥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腸的過程稱為胃排空。胃排空速率的減慢對於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影響。對於主要在胃中吸收的藥物,理論上講,因胃排空速率慢使藥物在胃中停留的時間長而有利於藥物的吸收。小腸是大部分藥物吸收的主要場所。不同藥物進入小腸上皮細胞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大部分藥物到達腸道時藥物濃度越高越有利於藥物的吸收。如飯後服用,胃排空速率減慢,藥物達到吸收部位小腸的速度慢,濃度低,其吸收遲緩,出現藥效的時間慢,且作用弱;若空腹時服用,則胃排空速率快,藥物迅速到達小腸,濃度高,吸收快,且作用強。還有少數藥物是依靠存在於腸道細胞膜上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質(它們被稱為載體)把藥物運輸進細胞,即使藥物濃度增大,由於載體的數量有限,所以藥物進入小腸細胞的速度也不會增大。如核黃素主要由小腸上部細胞膜上載體主動轉運吸收,在空腹時服核黃素,則大量的藥物在短時間內到達小腸的吸收部位,使吸收達到飽和,相當部分的藥物繼續向下被排出體外,使藥物的相對吸收量減少;若飯後服用,胃排空速率減慢,藥物連續不間斷到達小腸吸收部位,雖然未到達飽和,但藥物吸收總量明顯增加。

食物為何影響藥物的吸收:
藥物在消化道吸收還受許多其它因素影響,其中食物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原因一:食物與藥物直接理化作用。食物與藥物發生理化作用從而影響藥物的吸收,如牛奶或其它乳製品中的鈣離子與四環素形成絡合物,減少四環素的吸收;茶葉水中的鞣酸與鐵製劑中的鐵離子結合,影響鐵離子的吸收。
原因二:食物改變胃腸道的生理功能。食物改變胃腸道的pH值。空腹時胃液的pH值為0.9~1.5,進食后pH值可增加至3.0~5.0。故食物通過改變胃腸道pH值而影響藥物的吸收。
通常情況下,食物可減慢胃排空速率,從而影響藥物的吸收。不同的食物成分對胃的排空速率有不同的影響,稀軟的食物較稠厚的或固體的食物胃排空速率快;對於三大營養成分的食物,糖類的排空時間較蛋白質類食物短,而蛋白質類食物較脂肪類食物短。

飲食對藥物吸收的不同影響:
有些藥物與食物同服或者是服藥后隨即進食會導致藥物延緩吸收。如抗生素類的阿莫西林、頭孢力新、先鋒黴素Ⅵ、磺胺嘧啶、磺胺甲惡唑,解熱解熱止痛類的阿司匹林,心血管類的地高辛、速尿等。

有些藥物與飲食同服,吸收減少,如苄星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四環素、水楊酸鈉、左旋多巴及苯巴比妥等。當然,也有由於進食而促進藥物吸收的情況,如呋喃妥因、雙氫克尿塞、灰黃黴素、核黃素、普萘洛爾、肼苯噠嗪等。因藥物的吸收不同會導致藥物的療效產生差異,在您服藥期間一定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關注一下飲食是否對藥物的吸收有影響。臨床上一般主要參照藥物的作用特點和療效來選擇用藥,但口服藥物反應的差異性普遍存在。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就是藥物吸收的量不一樣。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0: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