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紐約時報》續揭溫家寶家人的金錢秘密(圖)

[複製鏈接]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總斑竹 於 2012-11-26 22:52 編輯

《紐約時報》續揭溫家寶家人的金錢秘密(圖)

文章來源: 紐約時報 於 2012-11-25



中共十八大前2周,美國《紐約時報》駐上海記者張大衛(David Barboza)髮長篇報道,詳細揭露了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家人「隱秘財富」。中共十八大后,他再次發文,將矛頭對準即將退休的溫家寶,揭秘了溫家寶擔任總理前曾為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即平安保險集團)「解危」,避免該公司被分拆的命運。溫家寶家人因此也在平安獲得巨額股份。

該美國駐華記者將自己11月25日題為《一場遊說、一筆橫財和一位領導人的家庭》(Lobbying, a Windfall and a Leader』s Family)的報道稱為「中國總理溫家寶富裕家人系列之二」。目前,中共目前仍然在大陸封殺《紐約時報》英文網站和中文網站。另外,此次中共十八大常委亮相,該報記者也被拒絕到現場報道。



《紐約時報》11月25日頭版報道溫家寶家人與平安聯繫

11月25日報道說,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董事長兼總經理馬明哲曾在1999年9月29日寫信給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及時任央行行長戴相龍,望請能夠放寬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實施的法規力度,以避免該保險公司遭到分拆。為此,馬明哲連同美國兩大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及高盛(Goldman Sachs)也進行了遊說。

在致信溫家寶之前,馬明哲還於1999年6月17日下午同溫家寶妻子張蓓莉舉行了會面並共進晚餐。之後,馬明哲倍感興奮。

最終,平安還是免遭了「被分拆」的命運,並在後來發展成為總資產高達500億美元的中國最大金融服務公司之一。而溫家寶家人幕後持有的股份價值高達數十億美元。不過,報道最終也承認,不確定溫家寶是否知曉家人持有股權,也不確定溫家寶本人是否親自干涉為平安得到豁免。





以下為報道全文:

亞洲金融危機后,中國曾出台相關規定,要求一些金融機構進行分立。而一家飽受財務問題困擾的中國保險公司曾力圖使中國官員放鬆這一規定。

當時為此進行努力的正是2007年為在上海鳴鑼上市的中國平安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明哲(英文名Peter Ma)。

1999年秋,中國官員曾被告知,平安集團危在旦夕。相關意見曾直接上達到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及當時的央行行長之處。此二人當時總覽金融業監管的大權。

在《紐約時報》獲得的致溫家寶的信中,馬明哲寫到:「我謹請求副總理高屋建瓴地領導並協調此事。」

平安最終沒有分立

從這次成功的結果來看,遊說的力是無窮的。

平安隨後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金融服務公司之一,其500億美元的總資產超過了美國國際集團(A.I.G.)、大都會人壽(MetLife)及保誠集團(Prudential)。但在幕後,溫家寶的家人持有大量的平安集團的股份,只要該公司業績反彈,這些股份將價值數十億美元。

《紐約時報》上月曾報道稱,在溫家寶任內,其家人通過在度假地、銀行、珠寶公司佔有股份而獲利頗多。

而根據《紐約時報》到目前為止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溫家寶家人的財富之中,最大的來源是平安集團的股份。這些股份購買於該集團被免於分立約八個月之後。

據監管方及集團記錄顯示,早在大多數投資方可以購買平安股份之前,一家名為泰鴻投資的公司從一家國有單位收購了平安集團的一大筆股份,而泰鴻公司不久後為溫家寶的家人控股。種種跡象表明,泰鴻做了一筆不錯的買賣,其2002年12月從平安購得的每股價格僅為另一家投資公司(英國滙豐控股)兩個月前所付價格的四分之一。

2004年6月,溫家寶家人掌握的股份價值已經增長了4倍,而這還是平安在香港上市之前。到2007年,泰鴻最初投資的6,500萬美元已經價值增長到37億美元。

據集團記錄顯示,溫家寶家人的投資收益在2007年末最高時達到22億美元。2007年後,泰鴻的股東信息不再公開,因為該公司已不在公開的文件之列,也不清楚溫家寶家人是否在該公司繼續持股。

目前尚不清楚的還有,在平安集團免於被分立的決定中,溫家寶或當時的央行行長戴相龍是否曾親自出面過問,以及溫家寶本人對其家人在平安掌握的股份是否清楚。

但根據平安集團資料、政府檔案以及對平安前高管的採訪內容顯示,溫家寶副總理及央行辦公室屬於使平安免於分立的監管者之列,只有這些監管者有權簽署赦免令。

據資料顯示,當時只有兩家國有金融機構免於分立,而另外三家大型國有保險公司被強行拆分。在金融危機后,由於擔心金融體系不穩,金融機構被要求進行強制分立。當時很多大銀行都執行了這一要求。

平安在給《紐約時報》的聲明中稱,該集團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但對持股人的背景並不知情,「股東之間買賣股份是其合法權利」。

中國外交部對本文調查內容未回電置評。此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調查溫家寶家人資產的行為嚴辭駁斥,稱這是「污衊中國」,「別有用心」。

在《紐約時報》前一次報道后,溫家寶家人律師回應稱,文章內容空泛不實,其家人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此外,中國已對《紐約時報》英文及中文網站進行屏蔽,稱其「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

參與到平安2004年在香港及2007年在上海上市的西方及中國銀行界人士及律師稱,他們並不知道溫家寶家人擁有平安的大量股份。

摩根士丹利及高盛均持有平安的大量股份,兩個公司高管都表示並未被告知溫家寶家人持有平安股份。在平安成功先例的激勵之下,兩家投資銀行於2000年分別向溫家寶及其他監管者請求免於分立(平安)。這兩家銀行的私募股本分部於2005年以10億美元的價格將其聯合股份出售給滙豐控股。這個價格比其初始投資增長了14倍。

《紐約時報》所分析的數千頁的平安集團資料暗示,溫家寶家人所持股份並非直接在自己名下,而是通過盤根錯節的合伙人關係而遮遮掩掩地持有。

溫家友人、富商段偉紅10月在採訪中稱,平安的股份實際上是她的,溫家寶家人只是「偶然」(in an accident)出現在股權記錄上。通過借用了他們的身份證和簽名。

對影響上市公司運營的信息公開,諸如大股東身份及公司是否掌握大量股份的細節,中國和香港都有詳細規定。但法律專家表示,這種法律的執行通常比較鬆弛,尤其在中國大陸。而且中國有所謂「代理持股」的風氣(a culture of nominee shareholders),即某人出面為另一人持股的做法。對這種行為,即便最經驗豐富的律師和會計師也無從入手。

《紐約時報》同時指出,沒有跡象顯示存在違法及違規現象,也沒有證據顯示溫家寶名下持有平安集團的股份。

香港證券及期貨監管委員會及香港證券交易所拒絕對《紐約時報》的調查置評,中國證券監管委員會也並未作出回應。

滙豐控股目前持有平安15.5%的股份,是最大股東,該集團拒絕對此事置評。該公司上周表示,正在考慮拋售平安的股份,以此籌措資本。

平安目前是一家成功的集團,去年總資產為400億美元,在全國建立超過50萬保險分支機構。迄今為止是中國最具綜合性的金融機構,包括全中國第二大保險公司、一家信託公司及證券交易公司。2010年下半年,平安斥資40億獲得了深圳發展銀行的控股權。

平安死裡逃生

馬明哲是平安集團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他在高中畢業后即成為中國早期經濟改革的先鋒、平安早期領導袁耿的助手。馬明哲此後很受袁耿的賞識,袁任命他負責一個工業園區的人力資源工作,此後轉戰新成立的平安保險公司。馬明哲的機遇很好,恰逢中國對國有經濟改制之機,政府開始大規模廢除鐵飯碗制度。

儘管平安起初是一家國有企業,但卻是首批試驗西式管理制度的中國保險公司之一,包括精算師、企業後台運作及外方持股等新理念。

平安在1988年成立之初只是一家小公司,由馬明哲負責管理。但在數年之後,馬明哲已經開始在美國物色大股東了。

1994年,摩根和高盛的私人股本部門分別花費3,500萬美元購得平安7.5%的股份。那時候,這是中國金融機構進行的最大規模的外來投資。

平安公司早期的成就大多歸功於馬明哲。他是一個個性強硬的高管,其管理方式和政治技能頗受讚賞,尤其是他勇於承擔風險。

在上世紀90年代幫助經營平安駐上海分部的Yan Feng說:「他具備一位偉大企業家的所有品質」。「他學習能力強,懂得如何適應新形勢,做事也非常果斷,他也會竭盡所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但是該公司增長速度在上世紀90年代末陷入困境。當時正值中國經濟在97亞洲金融危機之後走軟。

臃腫的國有企業開始崩潰,到了1998年時,中國一些大型銀行幾乎沒有償債能力。

平安辛苦賺的的財富也正在揮發。和多數中國保險商一樣,基於銀行在通貨膨脹時期提供的存款高利率,平安贏得新的投資產品客戶,保障了長期的高收益。當金融利率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出現下跌,損失就開始積累。

在1999年,平安高管開始承認公司將很快面臨破產。作為一家聯合控股公司,平安擁有大型機構投資人,多數是國有企業。但是,它們很多都拒絕通過購買額外股份支援平安。

一位平安前匿名高管說:「它們不確定平安能否倖存下來」。

平安也面臨政府方面的不斷施壓。由於擔心對金融系統造成系統性風險,北京監管人員加大執法力度,要求金融機構限制各自商業活動範圍。

銀行被要求在經紀公司或信託公司出售股份;而保險公司不得不選擇在人壽保險或財產保險領域選其一運作,而不是二者同時運作。

1998年中國新保險業監管機構成立以後,就開始施壓平安擺脫其信託和債券業務,並將人壽保險和財產保險分別划入不同的公司。

在1999年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當時的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馬永偉表示,該機構已經擬好分立平安和其他保險公司的計劃。馬永偉向媒體表示,分立方案已經遞交國務院審批。他還補充道,這些方案將深化中國保險系統改革。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沙發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2-11-26 14:26 | 只看該作者
推向監管者

根據由平安前高管證實的這些記錄中一份複本內容,面對自己公司即將被拆解的境遇,馬明哲火速致信北京領導人,親述備忘錄,以便提醒自己將為高層官員「購買高爾夫球俱樂部」,並且持有詳細的流程圖,列出了每位平安高管的遊說職責。

馬明哲本人集中精力遊說國務院。其中高層領導人就是時任總理朱鎔基和副總理溫家寶。平安同樣也尋求並得到了當時央行行長戴相龍的支持。戴相龍同樣也負責監管保險行業。(編者註:戴相龍1997年7月起兼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一屆主席)

溫家寶所處位置獨特。他當時是中央財政金融工作委員會負責人,該委員會1998年成立,職能是監督銀行業、證劵和保險監管部門以及中國最大的金融機構。

根據平安會議文字記錄和對與會者的採訪,當馬明哲見到監管者們,他告訴監管者們自己的公司正面臨破產境遇,請求他們批准一次香港股票發行,以幫助支撐該公司的資產負債表。

馬明哲在1999年9月29日寫給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的信中說:「現在,平安人壽保險正在虧損,財產保險和信託公司只能收到薄利」。兩位平安前高管確認了這份信的內容。

寧可不願公司完全被分立,馬明哲提供了一個中間做法。通過向其他投資人尋求建議后,馬明哲提出,成立一個控股公司,從而有效地將人壽保險和財產保險區分開來,但是同時將證劵和信託部門一起,把它們歸於同一個法人名下。

根據《紐約時報》得到的平安內部文件,馬明哲當時說,該公司將重新取名為「平安集團」(Ping An Group)。然後,馬明哲開始尋找盟友以便推銷他的這一提議。

《紐約時報》得到的信件複本顯示,2000年1月,在馬明哲的支持下,來自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投資公司的高管聯名向溫家寶寫信,指出解體(平安)將「違反中國鼓勵和保護外國投資的政策」。兩大投資銀行的前高管對這份信的真實性已予以證實。

這些美國投資銀行警告稱,「作為在美國上市的公司,關於在平安的投資,我們按要求將公開我們的損失情況。這可能會對中國向外樹立改革開放政策的形象沒有多大幫助」。

根據《紐約時報》得到的公司文件,這封信是平安高管以及兩大投資銀行經過數月遊說攻勢而發出的,為的是說服其他北京高層官員,包括央行和保險監管機構,保全平安(防止被分立)。

而早在1999年,平安高管也開始同溫家寶家人聯繫。

在1997年至2000年間曾在平安擔任馬明哲助理的胡坤回憶道,1999年馬明哲曾和溫家寶妻子張蓓莉舉行過會面。

胡坤說,他並沒有被告知兩人會面所談內容,但是他記得自己老闆當時的反應。胡坤說:「就因為那次會面,馬明哲變得非常興奮。」

胡坤現在生活在美國,他曾和平安就52,000股份存在糾葛。胡坤本人認為這些股份是自己的。

《紐約時報》看過的公司記錄顯示,馬明哲是在1999年6月17日下午同張蓓莉舉行的會面,之後還和張蓓莉以及平安駐北京代表處主任李春彥共進晚餐。

雖然不知道他們當時談了些什麼,但他們之間的關係似乎開始活躍起來。大約是在同一時期,一家由張蓓莉親屬部分控制的鑽石公司將辦公地點開始移至平安駐北京辦公大樓。這些是根據該鑽石公司向監管部門提交的記錄看出的。根據採訪平安前高管還發現,之後,一家由溫家寶之子溫雲松共同成立的新企業贏得平安一份利潤豐厚的技術合同。

現年56歲的馬明哲仍然掌管平安(集團)。他拒絕就此報道置評。

通過採訪和馬明哲以及胡坤當時同一時期在深圳平安總部共事過的四位高管,再次證實了胡坤的回憶內容,也證實了該報有關平安遊說努力以及平安同溫家寶家人會面的內容。

此外,李春彥在一次電話採訪中也證實,正是自己帶張蓓莉去見平安主席馬明哲。

這些文件和採訪並沒有透露那些會面是否在政府監管部門放棄分立平安的決定中扮演角色。但是,在2002年4月,中國最高監管機構發出了最終裁定。經國務院和保險監管部門審批,平安開始將自己轉變為一家金融集團。

該公司(平安)不但被允許保持財產和人壽保險許可,而且還被授權經營一家經紀公司和信託公司。它還被允許獲得銀行牌照。

分析人士稱,在中國嚴格監管的市場氛圍之下,這些許可證加起來,可謂一筆財富。

瑞士聯合銀行駐香港資深保險分析師梁智勤(Bob Leung)說:「他們是少數可以享受那些掘金利潤的人」。

在2002年後半年,平安不單度過了經濟低迷期,其發展前景開始一路向好。該公司對鞏固收入和利潤正在進行調整。在2002年10月份,滙豐銀行同意以6億美元購得平安10%的股份。1年多后,監管部門批准了平安在香港證劵交易的上市和出售股份的申請。

就在平安正準備香港上市之際,一些和溫家寶等北京高層官員關係緊密的投資人團體正不聲不響地積累平安大量股份。

買平安保險

2002年12月26日平安文檔顯示,溫家寶一位故鄉朋友段偉紅段偉紅經營的一家名叫泰鴻的公司收購了大量平安股份。記錄顯示,溫家寶家人和溫家寶妻子同事很快便控制了這一投資工具。

根據平安在香港上市前提交的文件顯示,泰鴻從中國遠洋運輸集團(Cosco)購得平安7,770萬股份,從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在大連的子公司購得2,200平安股份。一股股票分割使得泰鴻擁有的股份數量加倍。所以在2004年6月,就在平安香港股票發行之前,泰鴻握有1.598億股份,根據公開募股數據,這一數額大約是平安股份的3.2%。

泰鴻所有者段偉紅女士在一次採訪中稱,按照當前的匯率變化,為了購得平安股份,她每股花費40美分(總價值為6,500萬美元)。分析人士認為,這一價格看上去似乎已經夠高,但卻是不同尋常的折扣。因為滙豐銀行在兩個月前已經以每股1.60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其10%的股份。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並沒有回電置評。

對於泰鴻,這算得上具有轟動效應的收購。到了2007年底,當平安股票達到高點時,泰鴻1.59億的股份價值就相當於37億美元,儘管泰鴻在2007年已經大幅減少所持股份。

根據企業及監管文件,雖然泰鴻是有案可查的股東,但平安這一交易的受益者則隱藏在十多個由溫家寶家人控制的投資工具背後。這裡所說的溫家寶家人包括其兩位妹夫和一位弟媳以及一些張蓓莉長期的商業夥伴和同事。

到了2007年,溫家寶現年91歲的母親通過和泰鴻有聯繫的一對投資公司握有的平安股份價值就高達1.2億美元。

段偉紅自稱她認識溫家寶母親是在2000年。她說,自己是用個人賬戶購買平安股份。而溫家寶家人僅僅是在泰鴻股權記錄中出現,因為她的公司為了設法蒙蔽她在平安的持股, 因此她的公司錯誤的使用了溫家寶親屬的身份證。她說:「最後我收到了百分之百的回報」。

後果

在2001年,中國出台新規,就中共黨員及家屬在上市股份的交易設立限制措施。比如,新規禁止黨內負責國有企業的官員利用他們的父母和孩子(或者他們孩子的配偶的家屬)從事上市國有企業股份交易。

《紐約時報》沒有發現溫家寶同家庭成員分享內部信息的跡象。

但是,據《紐約時報》諮詢過的分析師稱,對於溫家人家人所持股份尚有很多問題未解,比如誰可能是那個了解家人購買股份的人;是否任何人都有公布那種信息的法律義務。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投資公司高管都表示,沒有察覺到這種股份購買,也沒有參與這種交易。

這些企業還表示,一次典型的首次公開募股過程不可能公布最終的股東身份,這些股東利用難以識別的名稱隱藏在多層投資工具之後。

根據中國大陸和香港相關條例,公開上市企業及幫助他們將股票賣給公眾的專業合作夥伴依法有義務公布那些僅僅持有5%以上股份的股東身份。《紐約時報》發現,作為溫家投資工具之一的泰鴻在其經營最高峰時期所持的股份從來沒有超過3.2%。

另外一個待解的問題是,泰鴻是如何能夠以一個似乎高折扣的價格購買到平安股份的。在2002年末,在滙豐銀行巨額投資之後,平安已經成為IPO熱門。

法律專家稱,一些問題的答案可能會指向「誰作為中間人安排了這種交易,而這一交易導致在平安2004年首次公開募股前購買該公司股票」,以及「這些交易人(撮合人)當時是否正在從監管部門那裡獲利」。

紐約大學法學教授孔傑榮表示,關鍵問題是,為什麼選擇這些人,他們得到股份的條件又是什麼?很明顯,在一次IPO成為熱門前,每個人都想要有所收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3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2-11-26 14:28 | 只看該作者
溫家寶,這個現代和坤。能否得到審查? 是考驗中央新領導集團的執政能力之一重大要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泰山石敢當 發表於 2012-11-26 16:23 | 只看該作者
趕緊去抓這個現代和紳,公審、槍斃,快去快去,還在等什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5
11nn93n9 發表於 2012-11-27 08:12 | 只看該作者
這個黨既然有黨紀,為什麼不立案調查? 國家為什麼不暫停溫家寶的職務?看來溫家寶們先發制人的抓了薄熙來,就是為了防止打黑的薄熙來調查他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1

主題

6683

帖子

316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61
6
和諧2008 發表於 2012-11-27 11:27 | 只看該作者
溫影帝肯定是將其家族的利益跟黨內某大佬做了捆綁,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否則絕不敢如此囂張,有恃無恐。
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溫家的事當局不給人民一個滿意的交代,中共新班子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定將一落千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7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2-11-27 14:17 | 只看該作者
泰山石敢當 發表於 2012-11-26 16:23
趕緊去抓這個現代和紳,公審、槍斃,快去快去,還在等什麽?

別急嘛!讓現代和坤多活幾天,好把壞事都暴露於天下!讓世人看個明白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8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2-11-27 14:19 | 只看該作者
11nn93n9 發表於 2012-11-27 08:12
這個黨既然有黨紀,為什麼不立案調查? 國家為什麼不暫停溫家寶的職務?看來溫家寶們先發制人的抓了薄熙來 ...

其實這個黨是誰控制的,就是為誰服務的。她已經不是人民的政黨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9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2-11-27 14:20 | 只看該作者
和諧2008 發表於 2012-11-27 11:27
溫影帝肯定是將其家族的利益跟黨內某大佬做了捆綁,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否則絕不敢如此囂張,有恃無恐。
...

所見略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泰山石敢當 發表於 2012-11-27 16: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泰山石敢當 於 2012-11-28 07:37 編輯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2-11-27 14:17
別急嘛!讓現代和坤多活幾天,好把壞事都暴露於天下!讓世人看個明白啊。 ...


呵呵,隨你,那就留著吧。
釣魚島是中國的!小鬼子挑釁就堅決消滅它!
作爲一個國家,日本從各方面來説都是禽獸,必須以對待畜牲的方式對待它!

共匪、五毛、貪官、老憤 - 泰山石敢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

主題

979

帖子

105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52
11
jachson 發表於 2012-11-29 01:58 | 只看該作者
欲蓋彌彰,社會在進步,只是不乏有些慢,大家耐心一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12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2-11-30 14:27 | 只看該作者
相信,溫一定有報應的,只是時機沒到,時機一到,一切都報!靜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86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997
13
天下豪宴 發表於 2012-12-4 15:18 | 只看該作者
真的如此就太可怕了。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人一個個都會演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14
11nn93n9 發表於 2012-12-6 10:48 | 只看該作者
溫家寶倒薄的時候我就說過,他的下場好不了。毛澤東那一代大的江山,就算輪到胡錦濤溫家寶掌權,他們的根基有多深?不貪還到罷了。自己家人大貪,還要把打黑的薄熙來搞倒。這就喪失他的一切的基礎和支持。溫家寶會身敗名裂的。不倒薄,大家都還過得去。倒薄,大家撕破臉,往死里掐,難道胡錦濤,溫家寶還能掐過軍里,黨里的太子黨? 說句實話,薄熙來是被傅洋和胡德平們給算計了。但是溫家寶和胡錦濤當了劊子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15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2-12-6 14:17 | 只看該作者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2-11-30 14:27
相信,溫一定有報應的,只是時機沒到,時機一到,一切都報!靜觀!

希望如此,否則太無天理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16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2-12-6 14:18 | 只看該作者
天下豪宴 發表於 2012-12-4 15:18
真的如此就太可怕了。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人一個個都會演戲?

這叫著「上行下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17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2-12-6 14:21 | 只看該作者
11nn93n9 發表於 2012-12-6 10:48
溫家寶倒薄的時候我就說過,他的下場好不了。毛澤東那一代大的江山,就算輪到胡錦濤溫家寶掌權,他們的根基 ...

其實,不管誰貪污腐敗都應該受到國法的制裁。溫家寶的狡猾之處在於當了婊子,還要立貞潔牌坊。利用手中職權打擊異己,而自己還是個竊國大盜。這樣的人不被法律制裁,天理難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18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2-12-6 14:36 | 只看該作者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2-12-5 22:17
希望如此,否則太無天理了。

我堅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5: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