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后QE3時代,中國如何應對?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乾的影子 發表於 2012-11-21 16: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北京時間今日凌晨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就"經濟復甦與經濟政策"發表講話。講話中,對於會否在既有的扭轉操作(OT)措施在年底到期后擴大當前的量化寬鬆措施(QE3)的規模既未給出肯定也未給出否定意見。此前,債市投資者曾普遍認為美聯儲會在明年繼續每月購買400億美元的長期國債,從而將量化寬鬆措施的規模擴大到每月850億美元。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伯南克將繼續QE3,進一步推進執行「量化寬鬆」政策。美國作為世界經濟強國,「量化寬鬆」政策對全球經濟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中國又將如何應對?我在我的新書《危機中的中國思考中》(下)回顧了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對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

  隨著美國「量化寬鬆」向全球陸續釋放大量的流動性,以及受長期美元貶值的影響,黃金、石油、農產品、糖、棉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不斷攀升。輸入性通脹已成為巴西、印度、中國等新興經濟體頭上密布的陰雲。為了對抗通脹壓力和日漸積聚的國際熱錢壓力,巴西、泰國等國先後採取了嚴格資本管制的舉措。印度、韓國以及澳大利亞分別通過加息來收緊信貸閥門。

  這種對抗格局背後則隱含著更深層次的制度問題: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一、美國危機的真正根源

  國際社會最擔心的是美聯儲向金融市場注入的資金不會進入美國的實體經濟,而是流入海外市場,形成一些國家的資產泡沫。

  然而人們在總結美國金融危機的教訓時,包括國際組織和巴塞爾委員會,都認為監管不力。我始終認為,監管只是一個原因,但絕對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美國一些學者又認為,是因為全球經濟失衡。我認為不平衡只是經濟現象,為什麼會不平衡?不平衡是相關政策執行的結果。因此不平衡也不是危機的主要原因。危機為什麼會爆發?是因為美國政府在本世紀初,對這一輪經濟全球化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從2000年納斯達克泡沫破滅后,長期推行低利率政策弄巧成拙,刺激了巨大泡沫,最後出現了危機。美國政府的錯誤政策能造成大危機,客觀的制度原因是,對主導當今國際貨幣體系的美元發行沒有約束。

  美元「濫發」的政策是一場賭博,既救不了美國的當前救濟,也說明美國政府包括一些學者不敢、不願意向世界正視美國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

  二、重新審視全球再平衡

  全球再平衡的問題,是整個世界經濟結構調整的問題。必須是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等相關國家,一起肩負起各自的責任,通過促進各國自身經濟結構的調整,來促進世界經濟結構的調整。但是,要充分認識到,在這個中間,誰調整時間越快、越全面,誰就越主動。

  中國近年來一直堅持擴大內需,尋求內外平衡的發展。事實上,中國在亞洲金融危機以後,已意識到中國是一個大國,經濟發展必須以國內消費為主。最近確立的「十二五」規劃的總體方向和戰略任務也明確了,在今後5年中,要把內需特別是國內的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當然這個調整過程是要時間的,是艱難的。

  我在想,中國在再平衡過程中,要想盡辦法加快調整,能不能把居民消費率作為一個約束指標,提出每年提高1—2個百分點的目標?現在靠收入分配改革等措施,估計可能不會儘快啟動中國的居民消費,怎麼辦?同時,政府手上拿了17萬億的優質資產,中國移動、中石化、工商銀行,這麼多的國有資產,能不能逐步地出讓一部分好資產給那些有錢炒房地產、沒地方投資的中產階層,賣給他們,把國有資產存量盤活,政府出讓股份換得的現金,集中用於救窮人,如改善社保體系,搞補貼,支持農民,擴大消費。要想盡辦法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現在的問題是「窮人想消費,沒錢消費」;而城裡的有錢人是在追求義大利品牌,買摩托艇、遊艇,到地中海去玩潛游,他們這種消費構不成中國的主體消費。中國的主體消費是窮人消費,要想盡辦法讓他們消費。

  所以應該提醒美國國民,如果跟著美國兩黨政客,為了政治目的而繼續濫發貨幣,最終不僅不能徹底解決美國經濟問題,而且會害了美元長期的地位、害了美國國民的利益。

  三、著力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關於這個命題,在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法國就提出來了,討論到如今,50多年過去了也沒有結果。2008年危機剛爆發,我曾提出,當今世界沒有出現一個像1944年前後取代英鎊集團的那樣的美元集團,歐元不是,日元、英鎊不是,中國更不是,因此國際貨幣體系的改善,沒有立竿見影的辦法。但是又怎麼辦?我們必須抱有持續的、漸進的態度來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同時在改革的過程中還不能讓全球化趨勢中斷。所以關於這一改革的討論,應該不要太宏觀。

  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非常重要,但是值得強調的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最大阻力是美國。只要它的積極性不高,外圍的國家怎麼討論效果都不大,關鍵是要美國動起來。但是,美國有多大的可能性動起來?美國這樣一個貨幣霸權國家是不可能主動退讓自己的利益的。因此,總結歐元的產生背景,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先讓目前美元主導的貨幣體系逐步過渡到多元化的貨幣體系。現在,歐元區在發展,亞洲的貨幣合作在發展,拉美的貨幣合作在發展,互相發展,彼此制衡,慢慢往前走,這是歷史的必然選擇。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大前提是必須要保證全球化趨勢不中斷,國際貨幣體系才能逐步地、漸進地推進。

  四、人民幣國際化尚有工作空間

  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國際化是應對當今世界有缺陷國際貨幣體系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但是人民幣國際化又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同樣,當前也有一定的條件,去啟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具體操作的核心思路有三條:第一,要想辦法讓人民幣儘快「走出去」。第二,創造一個離岸市場,在離岸市場上讓人民幣存款、貸款、投資,使各種金融業務活躍起來。讓全球的人民幣持有者可以到離岸市場上來投資、存款,也可以讓全球的人民幣需求者在離岸市場上進行籌資。第三,全世界願意拿人民幣,是基於能享受中國經濟增長的好處。因此,中國政府必須開設一定的「管道」,通過離岸市場,人民幣迴流到境內,比如說用QFII的渠道、中國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幫助海外人民幣持有者允許投資境內,也包括進一步向海外人民幣放開中國債券市場,而不是股票市場。總之,人民幣國際化中的離岸市場,是一件比較複雜的事,但是核心就是我在2009年中反覆強調的這三件事。

把你的影子加點鹽,風乾。

老的時候,下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6: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