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求問高人,人間的八大痛苦究竟是實在的抑或是虛幻?

[複製鏈接]

401

主題

5254

帖子

148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umw 發表於 2012-11-5 14: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佛說人世間有七苦?


人生第三苦——病苦。佛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顛沛於殘酷的現實之中,有誰能保證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穀雜糧那有不生病的,隨時的病痛讓人飽受病之苦。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沙發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5 15:36 | 只看該作者
確實是七苦,八苦的說法是錯誤的!

 有不見苦諦之凡夫,把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等諸苦,與五盛陰苦並列起來,稱為所謂的「八苦」,所有以訛傳訛地傳播這種「八苦」說法的人,難免不令人懷疑其見諦與否。既然五盛陰苦總括包含了前面諸苦,那麼就不應該再與諸苦平行並列在一起,因為只有平等的概念才可以並列,否則佛陀的智慧豈不是連凡夫都不如了嗎?!

  苦聖諦是步入聖道的第一道關卡,於苦、集、滅、道四聖諦通達(法眼清凈)就能除無量苦、解決生死乃至衡量正法邪法、真經偽經、法門真偽等諸多問題。否則,「因對苦聖諦不了悟、不通達,如是,我與汝等將永久流轉輪迴。」(《阿含經》)

這裡再稍加詳細地解說一下「四聖諦」。
  1、苦諦:於生死輪迴苦海中的眾生身心,常受種種痛苦纏擾、逼迫而不得安寧,以人為例,無論貧富貴賤都有種種逃不掉的苦。
  生苦,人出生時很苦,母親苦,孩子也苦;
  老苦,盛者必衰,精神衰耗,曾經年輕的身體漸至朽壞;
  病苦,人人都會受到身心種種疾苦的煎熬;
  死苦,生者必死,或因壽盡而死,或因疾病而死,或因遇難而死,死亡和對死亡的恐懼都是苦的;
  愛別離苦,聚者必離,會者必散,人人都必定要與自己所愛的親眷或生離或死別;
  怨憎會苦,心中憎惡、討厭的人,卻因情境所迫,必須無奈地與之共處;
  求不得苦,即使貴為天子也有求而不得的東西,儘力去求卻不能得到,就會覺得苦;
  如是種種,不一而足。所有諸苦,歸納起來,簡要言之,都是同一種苦——五盛陰苦。比如,「於苦不慧不知。故走長塗。生死不休。」「云何為苦諦。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苦、怨憎會苦、恩愛別苦、所求不得苦。取要言之。五盛陰苦。是謂苦諦。」(《阿含經》)可見,雖然六道輪迴是佛教的主要教義之一,但是,佛教的根本目的並不是為了修來世,而是為了滅盡眾苦、來世與輪迴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3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1-6 08:2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2-11-5 19:37 編輯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5 02:36
確實是七苦,八苦的說法是錯誤的!

 有不見苦諦之凡夫,把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等諸苦 ...


閣下把「五陰熾熱」剔除於八苦,這一苦與前七苦應當是有相當的分別,前七苦是以
宏觀的形態去分析,而「五陰熾熱」是以微觀形態,並非如你說「以訛傳訛」舉個例子,人的頭髮和指甲不停地生長,這就是五陰盛苦之一,與前七苦是無關係

楞嚴經「卷十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
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汝體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則不能
來想中傳命
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懸崖不有。醋
物未來。汝體必非虛妄通倫。口水如何因談醋出。是故當知,汝現色身,名為堅固
第一妄想。即此所說臨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澀。由因受生,能動色體。汝今現
前順益違損,二現驅馳,名為虛明第二妄想。由汝念慮,使汝色身。身非念倫,汝
身何因隨念所使。種種取像。心生形取,與念相應。寤即想心。寐為諸夢。則汝想
念搖動妄情,名為融通第三妄想。化理不住,運運密移。甲長發生,氣銷容皺。日
夜相代,曾無覺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4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6 20:22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1-6 08:28
閣下把「五陰熾熱」剔除於八苦,這一苦與前七苦應當是有相當的分別,前七苦是以
宏觀的形態去分析,而「 ...

八苦的說法明顯錯誤,無論多少苦,都是同一種苦——五盛陰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5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6 20:27 | 只看該作者
云何為苦諦。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苦.怨憎會苦.恩愛別苦.所求不得苦。取要言之。五盛陰苦。是謂苦諦

五盛陰苦包括前面諸苦,種屬不能並列。這個邏輯總該明了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6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6 20:27 | 只看該作者
云何為苦諦。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苦.怨憎會苦.恩愛別苦.所求不得苦。取要言之。五盛陰苦。是謂苦諦

五盛陰苦包括前面諸苦,種屬不能並列。這個邏輯總該明了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7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1-7 06:23 | 只看該作者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6 07:22
八苦的說法明顯錯誤,無論多少苦,都是同一種苦——五盛陰苦。


我無意亦不必要和你爭議一這話題,不過我仍然須要告訴你」五陰盛苦「就好比如
果你嘗試一年不剪髮,不刮鬍子,不剪指甲,然後照照鏡子,看看是苦受亦或樂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8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8 19:34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1-7 06:23
我無意亦不必要和你爭議一這話題,不過我仍然須要告訴你」五陰盛苦「就好比如
果你嘗試一年不剪髮,不刮 ...

這不是爭論不爭論的問題,任何對苦聖諦明了的人都不會將五蘊苦和前面幾個並列!佛經明明寫著「云何為苦諦。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苦.怨憎會苦.恩愛別苦.所求不得苦。取要言之。五盛陰苦。是謂苦諦

難道佛陀的智慧還不如凡夫?!種別不分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9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1-9 08:4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2-11-8 20:00 編輯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8 06:34
這不是爭論不爭論的問題,任何對苦聖諦明了的人都不會將五蘊苦和前面幾個並列!佛經明明寫著「云何為苦諦 ...



如果你同意在字面上「蘊」是解作」積聚「而」陰「解作」隱藏「的意思的話你就
應該同意五蘊是有異於五陰,亦即是」五蘊『並不等於五受陰


雜阿含經( 五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波羅□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說陰及受陰。
云何為陰?若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
好、若丑,若遠、若
近,彼一切總說色陰;隨諸所有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彼一切總說受、想、
行、識陰,是名為陰。
云何為受陰?若色是有漏,是取;若彼色過去、未來、現在,生貪慾、嗔恚、愚痴,
及余種種上煩惱心
法;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名受陰』。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
喜奉行。
雜阿含經( 五八)
   佛告比丘:『非五陰即受,亦非五陰異受。能於彼有欲貪者,是五受陰』


以上的五受陰好明顯是隱蔽的意思,前七苦有隱藏的意味嗎?

千萬別跟隨LHZ那一套------眾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0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10 10:37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1-9 08:43
如果你同意在字面上「蘊」是解作」積聚「而」陰「解作」隱藏「的意思的話你就
應該同意五蘊是有異於五陰 ...

不要自以為是了,任何與苦聖諦無疑的人都不會承認八苦的說法!五蘊當然『並不等於五受陰,這是最基本的佛學知識了吧。
五陰等於與五受陰是有別的,區別就是云何為受陰?若色是有漏,是取;若彼色過去、未來、現在,生貪慾、嗔恚、愚痴

經文寫的如此明白竟然看不到?!不要用自己的識見來想象佛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1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1-10 23:5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2-11-11 02:02 編輯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9 21:37
不要自以為是了,任何與苦聖諦無疑的人都不會承認八苦的說法!五蘊當然『並不等於五受陰,這是最基本的佛 ...


不要獨看四阿含,再看看巴利三藏你就知道「受蘊」與「受陰」的分別

八苦是世間法,這個有點複雜,由其是苦受,巴利三藏與四阿含更加有不同的理論,
巴利三藏把受蘊列為三分法和五分法,三分法是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在種類
別上更加分為兩種:--身受與心受,而五分法是五根的受,


以上的是受蘊

在巴利三藏里,行蘊的「受」是如此解法

受(vedana):受是感受及體驗目標的心所。巴利文vedana並不是指感情(感情是
涉及許多不同心所的複雜現象),而是純粹對某種體驗的感受;此感受可以是樂、
苦、或舍。受的特相是「被感受」;作用是「體驗」或享用可喜所緣的可喜之處;
現起是令相應名法愉悅;近因是輕安。[6]其它心所只是間接地體驗目標(所緣),
但受則直接與完全地體驗它


七苦,生,老,病,死,等是受蘊再加上行蘊,病的時候四大分離那種痛苦是表現出受蘊和行蘊的"受"

而雜阿含55內的:五受陰--若色是有漏,是取;若彼色過去、未來、現在,生貪慾、
嗔恚、愚痴好明顯-----貪,嗔,痴在巴利三藏里只是屬於行蘊,行蘊屬於「陰」就
是因為它不會表現出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7

主題

606

帖子

663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63
12
sdwddnh 發表於 2012-11-11 13:35 | 只看該作者
真是經念多了的人啊。
不管有多少苦,關鍵是要學會苦中取樂!!!
佛 教大家經文的用意是讓人們遠離痛苦,享受精神上的快樂。
所以-「不以苦為苦,何來苦之說?以苦為樂,永樂也「!雖然感覺是阿q精神,但是的確有它的實用意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3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11 20:01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1-10 23:50
不要獨看四阿含,再看看巴利三藏你就知道「受蘊」與「受陰」的分別

八苦是世間法,這個有點複雜,由其是 ...

南北傳對照著讀,會更能明白佛陀本懷。南北傳在法上無別。任何把佛法割裂的行為都是不對的。
無論南傳和北傳都沒有八苦之說,這是不見聖諦的一個錯誤言論。

有不見苦諦之凡夫,把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等諸苦,與五盛陰苦並列起來,稱為所謂的「八苦」,所有以訛傳訛地傳播這種「八苦」說法的人,難免不令人懷疑其見諦與否。既然五盛陰苦總括包含了前面諸苦,那麼就不應該再與諸苦平行並列在一起,因為只有平等的概念才可以並列,否則佛陀的智慧豈不是連凡夫都不如了嗎?!

五蘊包不包括受蘊,行蘊。。,?!佛陀在經文中明明說:

云何為苦諦。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苦.怨憎會苦.恩愛別苦.所求不得苦。取要言之。五盛陰苦。是謂苦諦

五根的受,包不包括苦受,樂受?!是不是受蘊?!

行蘊是不是五蘊之一?!
身行,口行,意行屬不屬於行蘊?!

無明緣行。。。生,老,病,死,這不是貪,嗔,痴的表現嗎?!不是行嗎?十二緣起是如何產生的?!
病包不包括痛苦啊?!
我認為您在種別上混淆了,關於苦諦的概念,佛經中已經說明了,我想我們不用在爭辯了。

關於十二緣起的集諦就是貪嗔痴的表現。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如是集成一大苦蘊。」(《阿含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4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12 10:1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圓宇妙心 於 2012-11-12 10:21 編輯
sdwddnh 發表於 2012-11-11 13:35
真是經念多了的人啊。
不管有多少苦,關鍵是要學會苦中取樂!!!
佛 教大家經文的用意是讓人們遠離痛苦, ...


苦是真諦,只有如實知見苦諦,才能見苦集諦,苦滅諦,苦滅道諦,直到解脫。
【雜阿含經】第397經 (第15卷)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作是說。我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苦集聖諦.苦滅聖諦未無間等。而言我當得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此說不應。所以者何。無是處故

若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未無間等。而欲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無有是處。譬如有人言我欲取佉提羅葉。合集作器。盛水持行者。無有是處。所以者何。無是處故。如是言我於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未無間等。而欲得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無有是處

若復有言我當於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無間等已得。復得苦滅道跡聖諦者。斯則善說。所以者何。有是處故

世尊告諸比丘。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即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觀。如是受.想.行.識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即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觀

聖弟子。如是觀者。於色解脫。於受.想.行.識解脫。我說是等解脫於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阿含經》

佛陀聖弟子和凡夫在面對苦痛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佛陀聖弟子是身受而心不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7

主題

606

帖子

663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63
15
sdwddnh 發表於 2012-11-12 14:17 | 只看該作者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12 10:17
苦是真諦,只有如實知見苦諦,才能見苦集諦,苦滅諦,苦滅道諦,直到解脫。
【雜阿含經】第397經 (第15卷 ...

事實上應該是,心不受,身也不受!

人人生來平等,為什麼要有讓身受苦而不努力改變的想法?

簡直就是騙窮人老實受苦的迷魂湯!

完美生活應該是身心都舒適,而不僅僅是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6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14 09:45 | 只看該作者
sdwddnh 發表於 2012-11-12 14:17
事實上應該是,心不受,身也不受!

人人生來平等,為什麼要有讓身受苦而不努力改變的想法?

苦是真諦,無常即苦,苦即非我。

業因果報,有這個身體就會有苦。

佛陀沒有受到過身體上的痛苦嗎?

一三] 第三 岩石之破片
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住王舍城摩達屈闍之鹿野苑。
二 爾時,世尊其足被石片所傷。世尊足痛、銳、烈,苦痛不快。世尊正念正心,
以克服、忍耐。
三 時,惡魔波旬來詣世尊處。詣已,以偈言世尊曰.
懶惰於寢眠 耽著作詩耶
汝為事不多 獨自離市裡
住何寢意卧
四 [世尊:] 非依懶惰卧
亦非作詩卧
離愁我事了 獨自離市裡
我哀憐一切 有情以為卧
以箭貫串胸 心臟逆猛烈
受傷亦在眠 我為無傷者
何故不成眠 覺之無躊躇
眼之無恐怖 日夜無悔苦
不見逆世間 憐諸有情卧
五 時,惡魔波旬苦惱以:『世尊已知我,善逝已知我。』而萎身隱形沒於其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7

主題

606

帖子

663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63
17
sdwddnh 發表於 2012-11-14 11:42 | 只看該作者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14 09:45
苦是真諦,無常即苦,苦即非我。

業因果報,有這個身體就會有苦。

這讓你說的,受苦成了不可避免的了。
佛陀你見過他嗎?
你好好鍛煉身體,有良好生活習慣,為什麼身體還會受苦?
再說了,佛家的道理你不會拿白話說嗎?都說的跟經文一樣。雖然顯的你比較高深,但是真不利與推廣啊。想幫別人都難。
我感覺你很歡迎受苦一樣啊。看來是中了佛毒了吧。呵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8
chico 發表於 2012-11-15 10:31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1-10 23:50
不要獨看四阿含,再看看巴利三藏你就知道「受蘊」與「受陰」的分別

八苦是世間法,這個有點複雜,由其是 ...

兩位有意思

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是十二因緣的受
受陰、想陰、行陰、識陰。是十二因緣的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9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15 16:0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圓宇妙心 於 2012-11-15 16:06 編輯
sdwddnh 發表於 2012-11-14 11:42
這讓你說的,受苦成了不可避免的了。
佛陀你見過他嗎?
你好好鍛煉身體,有良好生活習慣,為什麼身體還會 ...


苦是真諦,無常即苦!
我是在探討佛法真理,不是在講故事,建議你還是看看,《阿含經》吧,否則無法理解。
佛經原文如果看不懂,可以查找對應的白話文。

不要誹謗佛法!佛法是最高的智慧,

世尊告王頂聚落主。今者眾生依於二邊。何等為二。一者樂著卑下.田舍.常人凡夫五欲。二者自苦方便。不正.非義饒益。聚落主。有三種樂受欲樂。卑下.田舍.常人凡夫。有三種自苦方便。不正.非義饒益

聚落主。何等為三種卑下.田舍.常人凡夫樂受欲樂。有受欲者。非法濫取。不以安樂自供。不供養父母.給足兄弟.妻子.奴婢.眷屬.朋友.知識。亦不隨時供養沙門.婆羅門.仰求勝處安樂果報.未來生天。是名世間第一受欲——阿含經

對應白話文:

那時,世尊告訴王頂聚落主說:「現在的眾生,都依於二邊。那二邊呢?第一就是樂著於卑下的田舍,為常人凡夫之五欲。第二為自苦而方便(努力)於不正、非義之法,以為饒益。聚落主啊!有三種樂受於欲樂,為卑下的田舍之常人的凡夫。也有三種自苦而方便於不正非義之饒益。
聚落主啊!甚麼叫做三種的卑下之田舍,為常人凡夫之樂受欲樂呢?有一種受欲的人,他以非法去濫取,而以自供自己的快樂。並不供養父母,不給足兄弟、妻子、奴婢、眷屬、朋友、知識。也不隨時供養沙門、婆羅門,去仰求勝處,去求安樂的果報,不求未來的生天,這名叫做世間的第一受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7

主題

606

帖子

663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63
20
sdwddnh 發表於 2012-11-15 18:09 | 只看該作者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15 16:02
苦是真諦,無常即苦!
我是在探討佛法真理,不是在講故事,建議你還是看看,《阿含經》吧,否則無法理解。 ...

佛法是最高的,那聖經呢?道德經呢?

勸人忍受苦難我看就是騙老百姓吃苦,好讓統治者享樂!

佛家的和尚憑什麼要讓人養?沒看現在那個方丈吃苦呢。呵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4: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