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男子因爭論中日開戰輸贏刺死朋友:再窮也愛國(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11-5 05: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11/2  消息來源:中國青年網  


  王祿成指認殺人現場。這個鎮上最廉價破敗的酒吧,是他消解內心疲憊與憤怒的地方。

  因爭論中日開戰誰輸誰贏,建築工王祿成用半截啤酒瓶捅死了朋友。追問緣由,可以窺見一個過度沉溺於歷史傷痕的鄉村,一個無根而遊離的失足青年,以及因封閉、無知和冷漠而催生的畸形仇恨。他們的悲劇是當下非理性愛國的一面鏡子。

  王祿成和符書明都自稱「愛國者」,而他們的「愛國」卻在過分沉湎的歷史與狹窄的現實面前變得僵化和扭曲。

  2012年10月12日,在野草藤蔓中逃亡了15天後,王祿成決定自首:「我把自己交給國家了。」15天前,這個36歲的男子握著敲碎的啤酒瓶,僅僅因為爭論「中日開戰哪方會贏」捅死了自己的朋友——25歲農民符書明。

  「愛國」論戰

  2012年9月27日晚,王祿成和朋友吉學文騎著摩托車,來到海南萬寧市興隆鎮的「來一杯」酒吧。剛坐下,他就聽見旁邊一個男人在談論釣魚島(專題)問題。「日本武器先進,生活水平高,咱中國打不贏的。」王祿成認出這是鄰村村民、朋友符書明。

  即使是在這個偏遠的小鎮,家國話題也時常是青年們桌上的熱點。作為一個自認為熱烈的愛國者,王祿成覺得難以忍受這樣「喪氣」的言論。他走了過去,大吼道:「國家養大你的,你都不知道?」

  符書明不服,他曾報名參軍,落選后仍不時慨嘆報國無門。脾氣暴躁的他遠近有些名氣,很少人敢頂撞他,尤其在他極為在意的「愛國」問題上。

  事實上,王祿成認為他自始至終沒有否認過對方的品格。他和符有過交往,符也愛國,只是自認比一般人更冷靜。「但我覺得他是悲觀,」王祿成說,「我堅持中國必勝。」

  但在那個燈光炫目的夜晚,混合著酒精的憤怒控制了兩具興奮的軀體。在喧嘩聲中,兩人的爭辯不斷升級,王祿成稱,是符書明先拿起啤酒瓶砸在他頭上。

  鮮血從王祿成頭上流下來。暴怒中,王祿成撿起一個啤酒瓶,敲碎底部,將剩下的半截啤酒瓶,猛力捅入了對方腹部。

  次日凌晨,符書明在萬寧市人民醫院不治身亡。王祿成則不見蹤影。

  一個村莊的仇恨史

  王祿成逃到了一座酒店的後山上。恐懼隨著冷靜而至,他枯坐在石頭上,望見村子依稀閃爍的燈火,反覆詰問:「這到底值不值?」

  一直以來,王祿成覺得自己活在一個憤怒的村莊里。

  王祿成出生在距離興隆鎮5公里的大洲村。1939年,入侵的日軍曾在此派駐了一個小隊,大洲村自此與戰爭、傷害和仇恨結緣。

  王祿成記得自懂事起,爺爺王政華就會反覆講述日軍犯下的惡行。他露出手上魚鱗般的傷疤,說這是在被日本人強迫做苦力、修建田獨鐵路時受的傷;偶爾也會指著臉上的麻子,說起當年如何在昌江石碌鐵礦染上天花,又如何死裡逃生。

  村裡有一個祖輩念叨之地——「殺人坡」。1970年代,人們從這裡挖出了幾具遺骸,當時還是孩子的村委書記王廷宇看見一具纏繞著鐵絲的白骨。父親對顫抖著的他說:「記得,你要記得。」

  大洲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戰爭受害樣本。村中倖存老人聲淚俱下控訴日軍暴行的場景成了王祿成一代的成長記憶。

  但到1970年代后,隨著中日關係轉暖,「世代友好」逐漸成為共識和宣傳基調。大洲村受到了冷落,一些老人甚至流下了眼淚。「他們無法理解,血債未還,怎麼去『友好』呢?」王廷宇說。

  大洲村就這樣一邊在仇恨中沉湎,一邊延續著它的閉塞和貧窮。甚至連日常的村莊辭彙,也帶有歷史色彩,村裡人這樣罵消極怠工之徒:「你這是在給日本人做工?」

  這樣的境況到1990年代才被打破。村裡通電了,終於沐浴於現代文明之光。有了電視機后,「抗日劇」又成為必備節目。方寸熒屏里,人們續寫著先輩未竟的心愿。

  歷史的烙痕穿越時光,醞釀成一個村莊隱形的準則。以致符書明遇害后,他的母親黃春連首先要解決的是兒子的名節問題。「他不是支持日本,他記得歷史,他是愛國的。」這位53歲的村婦念叨。

  這樣的想法同樣出現在王祿成身上。2012年10月12日早晨,大哥王祿雲見到了投案自首的弟弟,面容疲憊,雙手戴著手銬,身上穿著一套偷來的割膠服。

  許久,王祿成蹦出一句話:「哥,我是愛國的,我不是壞人。」

  夾縫裡的生活

  兒子出事後,王祿成的父親王福明很傷心。但相比旁人,這位63歲的老農更實際地認為,兒子的衝動之舉,早就埋藏在他狹窄的人生之中。

  在王福明看來,自他懂事起,村裡人就只能在「巴掌大的土地」撲騰。「出門撒泡尿都過了自家地頭。」王福明說。

  大洲村共有三百來人,人均只能分到9分田。1989年,剛讀小學三年級的王祿成輟學回家,到縣城工地打零工,一個月掙100塊錢,最多時每天要砌三千多塊磚。

  1999年,砌了10年磚的他開始偷竊。王祿成喜歡偷音響和電視,一是因為容易偷,一是「因為它們有聲音,也有顏色,比我好」。當年,王祿成被捕入獄,服刑一年;2000年,他再次被捕,判刑10年。

  監獄里,王祿成卻意外收穫了「另一種平靜」。繁重而規模化的勞動,讓他「感到安定」;每天收看新聞以及閱讀法制報刊,則讓他「從心底產生了對國家和法律的敬畏」。2006年,因為「表現好」,王祿成被提前釋放。他30歲了,想要重新生活。

  王祿成努力幹活,並試圖重新融入人群。村裡有紅白喜事,或是蓋房子,他總去幫忙,不要工錢,給一包煙就行。

  打工20年後,王祿成終於拿到每月一千多的工資。不過,已是而立之年的他仍居住在父親1981年建起的老房中。屬於他的十平米小屋裡,只有一張竹席鋪著的床、一張用於堆放衣物的破舊紅椅。

  封閉、落後的家園讓越來越多的女孩子選擇逃離,像王祿成一樣的「窮光棍」,村裡就有三十多個。王祿成唯一一次最接近幸福的是喜歡上鎮里酒吧的一個姑娘,因為她「愛笑,脾氣好」。最後姑娘卻拒絕了他,原因是他「坐過牢,人也窮」。

  王祿成唯一的消遣是看電視。他特別愛看軍事節目,這源於在監獄養成的習慣。

  昔日的興隆,如今已是中國旅遊名鎮,王祿成卻發覺自己與大洲村一樣,仍舊被遺留在了固化而孤獨的過往。

  王祿成與當下生活的聯繫,只是在洗盡一天粉塵后,到酒吧喝7塊錢一瓶的海南啤酒,這讓他內心淤積的疲憊得以隨酒精揮發。他最常光顧的「來一杯」酒吧,是小鎮里最廉價的酒吧之一:露天,坐不滿50人。他在這裡結識了死者符書明。

  而符書明,其實與王祿成共享著相似的命運:10年前,正讀小學三年級的他選擇了輟學。

  多年來,符書明同樣在困頓中尋出路——2011年,他種下的7000畝檳榔樹染病,盡皆死掉。

  「愛國也要有文化」

  事發前,王祿成原以為將要這樣消磨餘生,然而今年發生的中日釣魚島(專題)爭端,卻讓他重新發現潛藏的熱血。

  王祿成回憶,他每天打完工,回到狹窄的小屋裡,打開哥哥送他的20英寸康佳電視,彷彿就與世界有了一些聯繫,「人再窮,也要關心國家」。

  六點的海南直播,七點的新聞聯播,十點的鳳凰衛視軍情觀察室,幾個月來所有的節目都與釣魚島(專題)有關,王祿成的心情也隨著這個千里之外的小島而浮沉——事實上,他連釣魚島在哪裡也不清楚。

  2012年夏,王祿成看到香港的保釣船被兩艘日本船夾擊,他會在屋裡大聲罵:「太欺負人了!」9月,見到激憤的人群在中國各個城市遊行,王祿成則心潮澎湃:「萬寧怎麼沒有愛國青年上街?」他甚至為砸車的行為叫好。

  偶爾,他也對父親說,羨慕那些能上街遊行、登船保釣的「城裡人」。

  王福明注意到,以往沉默而木訥的兒子,一旦看著電視,「就像換了個人」,時不時會高聲大喊,或是低聲咒罵:「打仗我也去!」

  同樣,這場熱潮也讓符書明深受感染,他再一次對母親提起了未圓的當兵夢想,黃春連則笑著用兒子只讀到小學三年級的理由勸阻了他:「愛國還是要有文化。」

  最終,這兩位年輕人在同一個晚上走進「來一杯」酒吧。幾個月來所累積的熱情與憤怒,讓分歧變成了爭吵,進而憤怒地砸碎了酒瓶,並刺進一方的身體。

  2012年10月19日,南方周末記者在萬寧市看守所見到王祿成,他開始懷念這個好友,他重重地敲著額頭,懺悔著:「為什麼要爭、要吵、要打,最後弄成你死我活……」

  殺人之後,王祿成也曾想過逃出省外,隱姓埋名。但他還是決定放棄:「我始終是國家的人。」

  有一天,一個獄警知道了他的事,奇怪地問他:「對釣魚島,你那麼緊張幹嘛?」

  這一次,王祿成不再爭辯,就這樣沉默著。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11-5 05:55 | 只看該作者
害民害國!
愚民教育下的愚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7

主題

1128

帖子

627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7
3
裘世石 發表於 2012-11-5 10:58 | 只看該作者
沒有理性的愛國,就是瘋狂。本文就是一個最好例證。這種瘋狂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跟後天的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中華民族的子孫不能忘記的是曾經的苦難和屈辱,但是不能延續的是哪種膚淺睚眥必報、血債血償的報復意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4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11-5 22:05 | 只看該作者
打砸搶燒,攔截外國大使館的公務車輛,
根本就不是什麼愛國行為,都是犯罪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6: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