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家門口那條路(寫得很美)

[複製鏈接]

3409

主題

3943

帖子

70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versace 發表於 2012-11-2 02: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信人: NWWolf (西北の狼)


家門口那條路,記憶里曾是那樣寧靜、簡陋,偶爾才會有一輛汽車疾馳而過,
捲起一片塵土、落葉。那些車,多半是解放牌大卡車和擠滿乘客的紅黃色公
共汽車。薄紗窗帘後邊坐著要人們的小轎車,通常難得一見。路上最多的,
自然是當年讓故國聞名於世的自行車流,飛鴿、永久、鳳凰,三分天下。間
或還有一兩輛附近農村開來的手扶拖拉機,如魚得水地穿行在自行車流之間。

路邊是否有過「倒鴨子」,年代久遠,已經記不清楚。只記得兒時曾在梧桐樹
下看見越南女留學生披著烏黑的長發,穿著輕柔合體的長衫和白色拖鞋,結
伴婷婷裊裊走過馬路,在文革年代一統天下的齊耳短髮和藍灰綠三色中山裝
之間格外顯眼。所謂「附近農村」,沒有半點藝術誇張。當初大院兩側,都是
大片的農田,只有蜿蜒的土路爬到坡上零零落落的土坯房。中學時代,如果
有人在樓上教室窗口戲弄牆外田裡勞作的農民,決不吃啞巴虧的關中漢子就
會毫不猶豫地用土塊瓦片回擊,讓所有教室里一片「空襲警報」。

如今那條路,行人熙熙攘攘,不遜於當年市中心最繁華的商業街。擺滿地攤
的過街天橋兩側,無數小商店、小飯鋪一字排開,鱗次櫛比,也很像剛剛開
始「搞活經濟」時的市中心,儘管那些時裝店的布局,已經和美國的同行們毫
無二致。一天到晚堵得水泄不通、喇叭常鳴的汽車流,卻是當年走遍全中國
也難得一見。路邊六十年前蘇聯人設計的灰磚住宅樓和三十年前民工搭建的
紅磚簡易樓,都被鋼筋水泥加固之後,依然健在。不過樓外前兩年經過黃色
瓷磚「美化」,再掛滿陸續加上的暖氣管和空調機,早已面目全非。

稍遠一些,本來有個不大不小的商業點,裡面的百貨店、菜場、肉食店、葯
房、飯鋪和工人俱樂部,用時有時無的各類貨色差強人意地料理著周圍居民
的生活需求。在那裡,曾有個中山裝風紀扣系得一絲不苟的瘦高小學生提著
搪瓷罐排隊購買一塊二一斤(外加一斤糧票)的小籠包子,也曾有個戴著黃
色玳瑁邊眼鏡的新科大學生跟著年長不少的同窗們去看《淚痕》、《巴山夜
雨》和《遠山在呼喚》。進入八十年代之後,旁邊又添了一帶「農貿市場」,
讓大院里的「老九」們不時溜出象牙之塔,去和賣韭菜、賣雞蛋的農民小販為
三分五分的差價爭執不休。

那一切,基本上已經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十多層、二十多層、三十多
層的摩天大樓,樓頂上碩大的霓虹燈,在霧靄蒙蒙的夜空里光彩照人。大樓
底層,大多是同樣光彩照人的大飯莊、夜總會,金碧輝煌的大門下,衣著入
時的人們在兩列身穿制服、畢恭畢敬的服務員之間昂首闊步。高大的門廊、
門前王宮般的台階和門廊上方宣告某先生、某小姐今天在此舉行婚禮的巨大
廣告牌,無不令人自感渺小。門外橫七豎八停放的豪華轎車中間,春風得意、
器宇軒昂的新貴們站在台階上,氣使頤指地讓一干下屬和服務員團團亂轉。

凡此種種,何止是劉郎去后栽,區區十年之前,就是另一番世界。說是一派
欣欣向榮,確實毫不誇張,只是車水馬龍、酒綠燈紅之間,記憶中的故鄉,
忽然變得十分遙遠。

西哲云:「You cannot step twice into the same river。」古都長安這條河,
河道或許依舊,河岸上卻已是另一番天地。兩岸之間,更是流水落花、渾不
我待。除去父母老屋內外熟悉的點點滴滴和同窗們花白頭髮之下依稀未改的
容顏和鄉音,這一條河裡,多年遊子所能取一杯飲的,已經所剩無多。

異境登高認故園,
華燈眩目夜闌珊。
一江春水東流去,
夢裡長安不復還。
沙發
彩貝一一 發表於 2012-11-2 17:18 | 只看該作者
一江春水東流去,
夢裡長安不復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1: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