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岸英遺骸為何挖出來又重埋朝鮮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0-25 15: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2-10-25 15:49 編輯


毛岸英遺骸為何挖出來又原地重埋?

作者  至誠大兵


2009年10月5日,溫家寶在毛澤東長子毛岸英墓前憑弔






新華網平壤10月24日電(記者杜白羽)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改建竣工儀式24日在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舉行,中國駐朝大使劉洪才、中國駐朝外交官和武官、中國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率領的志願軍烈士紀念設施祭掃考察團,以及朝鮮群眾參加了竣工儀式。竣工儀式上,朝中友好協會中央委員會委員長兼保健相崔昌植致辭說,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62年來,朝鮮人民始終並將永遠銘記志願軍用青春和生命締造的豐功偉績。朝中友誼是在反帝自主、建設社會主義的鬥爭中用鮮血凝成的,是兩國老一輩領導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朝鮮將一如既往地為保存和精心管理朝中友誼的教育基地、為不斷鞏固和發展朝中友誼而努力。

昨天,正是毛澤東的大兒子毛岸英的90歲誕辰日,沒想到在朝鮮舉行了志願軍烈士陵園改建竣工儀式。這個儀式的舉行更加讓人們想起為抗美援朝奉獻了兒子的毛澤東,也想起了毛岸英遺骸戰後曾經挖出來準備運回中國最後卻又重埋朝鮮的往事。

在前年的鳳凰網讀書頻道上,至誠大兵的眼睛被《5名志願軍老兵重跨鴨綠江 各帶回一瓶朝鮮的水》的文章抓住了,這一篇文章是抗美援朝老兵向朝善,通過其回顧當年親歷挖出毛岸英遺骸又重埋朝鮮的史實,讓人們明白了歷史曾經的那一段真實。

至誠大兵為其中志願軍老兵們那感天動地的懷念志願軍烈士的情懷所感,更為文章中所披露的毛岸英遺骸挖出來等待回國最後卻又原地重埋的軼聞而感慨!因為,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真切地看到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在承受兒子犧牲的巨大痛苦之後,再做出讓兒子永遠與為國捐軀的中華優秀兒女戰士埋葬在一起、與朝鮮人民在一起的決定,是多麼地崇高和偉大呀……

因此,至誠大兵覺得自己有必要將這一段歷史的紀錄,真切地轉告朋友們,即使你不崇拜毛澤東,但至少你知道這一段往事,總可以吧?

毛岸英遺骸挖出來等待回國最後卻又原地重埋?這個問題要從志願軍老兵向朝善說起。

  
左一為毛岸英
 
向朝善,1952年參軍的志願軍老兵,赴朝後分在志願軍直屬司令部警衛團4連1排任班長,曾給毛岸英同志撿過遺骨、抬過棺材。向朝善經常取出珍藏了幾十年的毛岸英烈士墓的照片翻看,幾十年來,他一直夢想能有機會回到朝鮮,去祭奠戰友的英魂。年歲越大,這個願望就越強烈,卻苦於沒有足夠的經費與合適的機會。在好心人的幫助下,這位曾經給毛岸英抬屍骨的老兵,終於償還了自己埋藏心底半個多世紀的夙願。「頭髮等白了,眼睛等瞎了,50多年的日日夜夜,就盼望著這個事情。」赴朝祭英烈的老兵最後確定為5人,他們分別是重慶的向朝善、徐彥波、肖先炳、李可和北京的王新善。2009年的10月27日,他們踏上了飛赴朝鮮祭英烈的飛機。

…………

1950年11月25日,28歲的毛岸英同志遭敵機轟炸不幸犧牲。1953年停戰以後,志願軍總部決定司令部直屬單位建一個簡易墓地,將分散在各地的烈士墳墓遷到一處,以便日後祭奠。同時還有個規定:營級以上烈士遺體要運回國內瀋陽烈士陵園安葬。毛岸英犧牲前是團級幹部,按級別應該運回國內。

1954年7月28日,向朝善所在的班在奉命收挖約大魚洞(毛岸英同志犧牲的地方)、金光山犧牲的同志遺骨時,抬回一副已經埋葬過的舊棺木,上面貼的白紙上寫著「毛岸英烈士」。向朝善和戰友們含淚將烈士的屍骨從舊棺材里移放在白綢緞上,裹好后再放到黑色新棺木里。按棺木重量6個人抬就行了,可全班12名戰士都要爭著抬送。向朝善無法阻攔,最後只得同意大家都去。就這樣,全班戰士哭著把裝有毛岸英烈士遺骨的新棺材抬到了公路邊一個指定的帳篷里,準備第二天用汽車運回國內。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全連緊急集合,連長吩咐把毛岸英烈士的新棺木依然抬回烈士墓地安葬。連長說,這是毛主席的決定。頭天晚上毛主席給總部去電說:我兒子毛岸英死後的棺材,不能運回祖國安葬。朝鮮戰鬥中,犧牲了許多中華優秀兒女,要和那些為國捐軀的戰士埋葬在一起,因為他和大家一樣,都是為保衛祖國神聖領土,在反侵略的戰爭中犧牲的。

就這樣,全班戰士又哭著把毛岸英烈士的棺木從山下抬往山上。向朝善對毛岸英烈士的遺骨沒能運回國內安葬,至今還有些無法理解,「別人都回國了,你為啷個(重慶話「為什麼」的意思)不回國來嘛?」

至誠大兵認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人民和士兵對毛主席極度熱愛和忠誠的年代,老兵們將自己對偉大領袖的熱愛轉化為到了犧牲的毛岸英身上,況且毛岸英也是老兵們的犧牲戰友,當年的老兵們無論做出什麼樣的舉動,都是可以理解的。今天的人們,不能用今天的眼光、今天的視角來分析與看待50多年前的那一幕。但無論怎樣透過歷史的煙雲分析此事,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向朝善等志願軍老兵們那真摯的情感,願人間多一分情與愛吧,願富裕了的中國能夠營造關心烈士厚待烈屬的濃烈氛圍,更希望國家對建國以來歷次作戰犧牲的軍人家屬給予特殊的補助,至少每家補助20萬元。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1: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