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蘇南社會主義新農村--永聯村

[複製鏈接]

1410

主題

2126

帖子

738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3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春到人間 發表於 2012-10-11 09: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如今的永聯已是蘇南最大最富裕的村之一,全村總資產達40億元。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已達25238元。並榮獲了「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百佳生態村」,「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三十年前,永聯是蘇州地區版圖上找不到的一個貧困小村——人口不過三四百,人均年分配只有68元;誰想到,三十年後,永聯竟變為聞名全國的富裕村。

  華夏第一鋼村——永聯,於1970年由長江邊近700畝蘆葦灘圍墾成陸建村,曾是張家港市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經濟最落後的村。改革開放以來,永聯村在村黨委書記吳棟材的帶領下,依靠黨的農村政策和「敢破敢立、自強不息、團結奉獻、實幹爭先」的永聯精神,堅持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抓住各種發展機遇,歷經以工興村、軋鋼富村、並隊擴村、鍊鋼強村等階段,已發展成為蘇南地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實力最強的行政村之一。永聯的發展可以說是一個奇迹,是改革開放三十年間中國的土地上出現的無數奇迹之一。

  這個奇迹 的發端是1978年。

  永聯於1970年由長江邊近700畝蘆葦灘地圍墾成陸建村。塘淺、坡荒、地窪,遇雨就澇,無雨就旱,不要說別的,就是生存都有困難。遷移來的200多戶農民走了一半。為改變貧困面貌,縣裡派了幾次工作組,都沒見成效。1978年,吳棟材作為縣裡第六次派出的工作組的組長和新任村黨支部書記來到永聯,開始了和全體村民攜手奮鬥的歷程。這一干就是三十年。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硬是讓這個灘涂小村發生了翻天覆地般的變化。

  無工不富,村辦企業開新路   吳棟材初到永聯,為讓村民們看到發展的希望,想出了挖塘養魚的路子。村民苦戰39 天,挖出50畝魚塘,並將取出的土墊高為地種糧。第二年,田裡糧食豐收,養魚也獲得了2000多元的收入

。   通過這一仗,吳棟材和村黨支部認清了「無工不富」的道理,他們便組織村民陸續辦起了水泥預製品廠、傢具廠、枕套廠等七八個小工廠。

  1984年,吳棟材看好軋鋼這一行。他認為改革開放讓農民的日子好過了,農民的第一大事就是蓋房子,會需要大量的鋼材,他決心帶領村集體辦軋鋼廠。1985年,克服諸多困難,永聯產出了6000多噸建築鋼材,利潤達到1024萬元。這一年,永聯還清了債務,打出了第一口深井,修了第一條砂石馬路,不僅完全脫貧,還跨入了全縣十大富裕村的行列。

  為了集中力量辦好軋鋼廠,村支部把已經辦起來的七八個小廠關、停、轉、送。1989年,鋼材市場由熱變冷,不少小鋼鐵企業紛紛歇業關門。而吳棟材他們利用集體積累的資金,加大技改力度,擴能增效,投資改造和建成了4條先進的軋鋼生產線。不久,鄧小平南巡講話,國民經濟迎來又一次發展高潮,永聯軋鋼廠搶得發展先機。

  近幾年,永鋼乘勢而上,緊緊抓住新一輪發展機遇,陸續投資建設了第二線材廠、新棒材廠、第二制氧廠、3萬噸級長江自備碼頭等重大工業項目。如今的永鋼集團,擁有500萬噸鋼和500萬噸材的年生產能力的大型鋼鐵企業,公司生產的「聯峰」牌鋼材,是建築鋼材市場的著名品牌。集團總資產近145億元,2010年銷售收入超過285億元,利稅達到16億元,名列全國500強企業第192位。

  以企帶村集體經濟實力強

  永聯的實踐則證明,村集體有了經濟實力,就可以為新農村建設「加油擴能」

  近十年來,永聯在村建設中累計投入了數億元。村裡的基礎設施及社會公共事業建設都得到快速發展。

  村裡投資十多億元建設了擁有小學、幼兒園、醫院、商業街、農貿市場、休閑公園等的系列配套工程。投資500萬元建成集圖書館、健身房、棋牌室、歌舞廳為一體的社區服務中心。投資5000  金融街

萬建起籃球場、文化廣場和影劇院。2006年,永聯村投資10億元,為村民建現代新村,全部建成后,8000多村民都可以入住公寓式樓房,同時節約土地800多畝。對購買新村住房者,村裡每平方米直接或間接補貼1400元,實際購價為每平方米500多元,遠低於建設成本。

  在給村民造福的同時,村黨委還千方百計為村民「造血」。永聯經過數次並村后,村民過萬,解決村民就業成為村裡的一項重頭工作。村黨委利用永鋼集團的產業優勢,創辦了制釘廠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有效吸納了村裡剩餘勞動力。村裡還開闢40畝地建設了個私工業園,統一建造生產廠房,廉價租給本村個私業主。他們還利用本村多達兩萬人的外來流動人口的條件,鼓勵和引導村民發展餐飲、衛生、娛樂、房屋出租等服務業。

  隨著集體經濟實力的壯大,永聯村不斷以工業反哺農業,強化農業產業化經營。2000年,村裡投巨資成立了「永聯苗木公司」,將全村4700畝可耕地全部實行流轉,對土地進行集約化經營。這一舉措,被永聯村民稱作「富民福民工程」,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苗木公司對外承接綠化工程,出售綠化樹木,每年可獲得上千萬元的效益;村民每畝土地每年可以獲得1200元的土地流轉費;100多位沒有進永鋼的農民,可就地轉化為苗木公司的「工人」,擴大了農民就業渠道;而苗木基地本身則成為永鋼集團的綠色防護林和村莊的「綠肺」。

  目前,永聯村正在規劃建設3000畝高效農業示範區,設立農業發展基金,並提供農業項目啟動資金,對發展特色養殖業予以補助,促進高效農業加快發展。

  村企相聯蘇南模式新境界   在抓永鋼發展的同時,村黨委採取多種方式,不斷提高「轉移支付」和「二次分配」的水平,建立村民保障體系。2007年村民通過享受7項集體補貼,人均獲益近5000元。在醫療上,新型農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率達100%;在教育上,村民子女上小學、讀初中每年可獲得500元的補助,上高中、讀大學每年可獲得2000元的補助。

 如此美好的新農村,其發展的基石就在於有一個強大的集體經濟。  

永聯集體經濟發展的最成功經驗就是村企合一。在村黨委的領導下,村民委員會與永鋼集團之間形成了「三個統一」:村企重大項目統一決策和規劃;村企資源統一共享;村企幹部統一調配使用、報酬待遇統一考核發放。這一機制,使村與企的目標合一,發展集體企業是手段,富民強村是目標。   這其實就是蘇南模式的典型經驗。   世紀之交時,蘇南涌動起企業改制的大潮,以集體經濟為主體的「蘇南模式」要向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溫州模式」轉型。此期間,永聯也先後歷經兩次改制。作為永聯村黨委書記、永鋼集團的董事長,吳棟材想,永聯村養育了永鋼,永鋼長大了,如果全盤賣掉,甩開村民,怎麼對得起永聯村?為此,保留了村集體在永鋼的25%股權。

  正是這25%股權,在村與企之間劃了一道線,使村和企不再界限不清,村是村,企是企,村與企之間產權清晰,權責明確,不吃混毛豬了。同時,也是這25%股權,在村與企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村集體資產轉化為企業的股本金,形成了集體經濟新的有效實現形式,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了穩定的物質基礎。   永聯村長期以來堅持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原則,積極探索和實踐了從計劃經濟時代的集體生產向商品經濟時代的集體經濟轉變、繼而向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集體資本跨越的發展路徑,闖出了既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又充分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模式,正在以新的居住、生活、生產、組織和收入等方式,實現著農村、農業、農民存在方式的轉變。「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追求永無止境的永聯人在永聯村黨委的帶領下正邁開矯健的步伐,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昂首闊步、勇往直前!

176

主題

4351

帖子

133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資深會員(太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333
沙發
王五 發表於 2012-10-14 18:58 | 只看該作者
以工養農發展經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3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10-14 22:21 | 只看該作者
王五 發表於 2012-10-14 18:58
以工養農發展經濟!

集體經濟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4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10-16 08:19 | 只看該作者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10-14 22:21
集體經濟好!!!

中國式的社會主義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5
新鮮人 發表於 2012-10-16 22:42 | 只看該作者
華西村及永聯村,都是蘇南模式的產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3: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