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楊瀾專訪王蒙首曝「天機」 揭王蒙當年誤划「右派」內幕

[複製鏈接]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2-8-31 04: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08月08日13:53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人民網北京8月8日電  在新中國文學史上,外界對王蒙一直褒貶不一,然而不論有怎樣的功過是非,王蒙卻是伴隨也印證了新中國文學的發展和壯大。他曾經做過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更做過中國文化部長;他因為一本《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被打成「右派」,卻在批判最高潮的時候得到「王蒙有文才」的褒揚。然而,在文學和政治的大潮中浮沉六十年,年近耄耋的王蒙,卻始終沒有停止過思考和寫作的步伐,也始終沒有改變過他自己「善良和陽光的底色」。2012年,王蒙出版了新書《中國天機》,闡述了他對於新中國歷史、政治的理解和反思。那麼,在王蒙看來,中國有什麼「天機」?這政治和文學交織的一生,於他是幸或不幸?「右派」被平反,他又為何主動要求去往新疆?近日,在北戴河進行創作的王蒙接受了《楊瀾訪談錄》的專訪。

    王蒙的「天機」

    採訪一開始,王蒙就闡述了自己「天機」的真正所指。之所以想到寫《中國天機》這本書,王蒙說,快速發展的中國社會裡的 「眾聲嘈雜」以及對網友們對自己政治態度的「瞎分析」讓他決定把自己的半生經歷和見聞講出來,對大家「坦白」和「交心」。當楊瀾接著與王蒙探討書中「理論」和「群眾」的關係時候,王蒙指出,在他看來,「理論掌握群眾」不是絕對的。「這是我很放肆的一句話」,王蒙說,當群眾掌握理論后,就不可妄想理論是萬能的,因為群眾會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實際地理解理論。而在這本30餘萬字的《中國天機》出版后,兩種極端的評論聲音一直存在:一是說寫得尖銳,一是說太中庸。王蒙對此問題顯得非常豁達,他說,這本書能寫成這樣「書不易矣」,此書不會成為終結,大家還可以「走著瞧」,並且他認為不能只為了作者自己過癮而去做無謂的透徹之書。

    王蒙的「少布」情

    當聊到王蒙的成長曆程,聊到這個「14歲的少年布爾什維克」的時候,王蒙坦言自己在1945年以前都不甚了解「政治」,但是做學生時候確是對周圍充斥著日本官兵的生活感到不愉快。日本投降后,他說,他終於醒悟了,了解了日本是如何侵略佔領了中國那麼些年,於是他決心要「為祖國獻身」,才能「對得起咱們這中國」。而王蒙接著說道,抗戰取得勝利之後,自己也希望著國民黨能夠對中國社會進行改革,然而國民黨無所作為的「接收大員」的做法「讓人就真是失望極了」,於是他也開始期待能有更「激進」和「徹底」的改革,從而給中國社會帶來「新的變改、新的氣象」。

    文學與政治——王蒙的雙結

    王蒙成長的特殊歷史背景使得他的一生與政治難分難解,然而由著自己對文學的熱愛,他卻也一直未曾放棄過文字創作。面對這文學與政治的難分難解,王蒙說,這既是他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王蒙一直希望以一種極為真誠的情感來達成自己對文學的追求,他說那種追求甚至讓他「眼窩裡頭都含著熱淚」。然而,他說,自己的不幸卻也在於,年輕時候對革命那種帶有「文學的浪漫性」的追求,以至於後來才發現革命是務實的,太文學了是做不好革命的。

    王蒙的「右派」風波

    上世紀50年代中國社會瘋狂的「反右」運動,讓王蒙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窘,一本《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后,他被劃為「右派」,王蒙說那時候就發現「革命這東西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於是他對自己以往浪漫的文學性的革命終於開始有了新的理解。然而,面對這樣幾乎滅頂的殘酷打擊,王蒙卻說「我既不覺得它完全是冤枉,也不覺得它有道理」。他說,這樣的遭遇也是存在「偶然性」的。楊瀾於是好奇地追問難道沒有想到過為自己申辯。而此時的王蒙顯然已經十分淡然,他說,那時候自己已經知道,申辯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麻煩,並且1949年後自己對這類事件已經見怪不怪,所以當自己遭遇時候,不會感到特別害怕。有意思的是,當「反右」批判到最高潮時候,毛澤東卻站出來說過一句「王蒙有文才」。王蒙說他記這話記得很清楚,不是有「才華」不是「有才」,而是「文才」。他說,毛澤東也說道「有文才好,有希望」。

     王蒙的「善良」與「陽光」

    1962年,王蒙被平反,摘掉了「右派」的帽子,在一切看起來開始變得風平浪靜的時候,王蒙卻主動要求攜妻子一起去往新疆。楊瀾便問說這是因為心灰意冷還是有某種不祥的預感。王蒙卻說,那樣巨大的風波結束后自己沒有更多的想法,只是覺得去到邊疆會「離開文藝鬥爭的風口浪尖」,並且在那樣艱難的歲月里,王蒙說自己依然對時代抱有希望,依然珍惜著生活,並且希望「把我們生活經驗這些最珍貴的東西鍛造成文學的瑰寶」。

    王蒙這種樂觀的心理一直沒有改變過,他說自己那一代人都有著「善良和陽光的底色」,願意盡量用一種積極的態度來解釋周遭的一切,甚至是外人看來十分荒謬的事情。王蒙接著講道,他一直相信美好理念的存在,所以即使去往新疆,他也是帶著一種陽光的心態,因為新疆的美好風光,他便不那麼在乎個人的挫折了。當王蒙說到再之後去伊犁農村勞動的經歷,他打趣地講道「鍛煉這詞兒可太絕了」,他說在「鍛煉」這個正面的詞語之下,受苦受累也變成是合理的、正常的、自然的。他說「漢族詞兒多」,「您得鍛煉,您受苦,當然得受苦,你不受苦你怎麼鍛煉呢
我句句真話. 決不放屁. 版上如有臭味. 我沒有放屁. 不是我放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0: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