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共的第一支武裝:鐵甲車隊

[複製鏈接]

2140

主題

2399

帖子

324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24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人民軍隊在歷史上先後使用過廣州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葉挺獨立團、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中國工農革命軍、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新四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等名稱。對人民軍隊的發展歷程不盡了解的人,容易搞混這些幾經變化的名稱,本文就黨所領導的人民軍隊的名稱演變脈絡細加析解,與大家分享。

  中共的第一支武裝:鐵甲車隊

  1924年11月,躊躇滿志的黃埔軍官學校第一期畢業生唱著豪邁的校歌走出校門。這幾百名身穿灰色軍裝的熱血青年只在這個軍官搖籃里「盪」了半年,就匆匆出「爐」了。時任中共廣東區委書記的陳延年和區委軍事部長兼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看中了這批黃埔生中的徐成章、周士第、趙自選3人,遂令他們速與廣東區委機關的廖乾吾、曹汝謙二人一起組成一支特殊武裝——廣州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這是我黨直接創建和掌握的第一支武裝。

  廣州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只是個番號而已,實際上這支隊伍既不歸大元帥府管轄,也沒有鐵甲,完全由共產黨掌控,包括經費來源,都是由黨組織自籌。

  鐵甲車隊擁有官兵136名,為「三三制」編製,即隊下轄3個排,排下轄3個班。徐成章為隊長,廖乾吾為黨代表,周士第為副隊長,趙自選為軍事教官,曹汝謙為政治教官。鐵甲車隊的士兵主要來源於大元帥府衛士隊、農民運動發展較快的廣寧、四會、花縣、五華等地的農民以及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二期學員,甚至還有從舊軍隊來的。除徐成章、廖乾吾、周士第、趙自選、曹汝謙5人外,官兵中有為數不少的中共黨員。

  中共的第一支正規武裝:葉挺獨立團

  1925年11月21日,根據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廣東區委在肇慶組建了隸屬於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的三十四團,由葉挺任團長。1926年1月,三十四團改稱獨立團,習慣上稱之為葉挺獨立團。該團骨幹由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黃埔軍校、川軍及省港罷工委員會中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組成。他們的任免、調動均由中共中央直接決定。這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的第一支正規武裝。同年12月23日,武漢國民政府將獨立團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二十五師。至此,獨立團歷史宣告結束。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獨立團曾積極支援廣東新會農民運動,開展剿匪鬥爭。作為北伐先鋒,在汀泗橋、賀勝橋、武昌等著名戰役中,所向披靡,取得了輝煌戰績。同時,這支部隊也為中國革命造就了一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

  南昌起義部隊番號: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黨掌握的或影響下的北伐軍兩萬多人,發動和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起義部隊沿用了原國民革命軍番號,編成「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周恩來任前敵委員會書記,賀龍任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起義失敗后,這一番號即自行消失。南昌起義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建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中國工農革命軍

  1927年9月9日,湖南省委和中央特派員毛澤東發動和領導了湘鄂贛邊界秋收起義。參加起義的有盧德銘任團長的原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平江、瀏陽的農民自衛軍,安源煤礦工人糾察隊,還有羅榮桓領導的鄂南農民武裝,共計五千餘人。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把這幾支武裝力量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盧德銘任軍長,余灑度任師長。這是我黨第一次公開打出「工農革命軍」旗幟,此後,各地黨領導的起義武裝大多數使用這個名稱。

  中國工農紅軍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陳毅等率領南昌起義的余部和湘南起義的農軍,轉戰到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5月4日,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后改稱政治委員)。1928年5月25日,黨中央發出第51號通報,規定各地工農革命軍一律改稱「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決定,設紅軍總司令,由朱德擔任。

  中國工農紅軍先後建立過3個方面軍(第一、二、四方面軍),11個軍團(第一至第十和第十五軍團),59個軍。最盛時期紅軍曾發展到30萬人。

  紅一方面軍是由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於1930年8月23日,在湖南省濟陽縣永和市會師后合編而成的。其中紅一軍團是由井岡山的紅四軍與贛南、閩西根據地的紅軍合編而成。軍團總指揮朱德,政治委員毛澤東,參謀長朱雲卿,政治部主任楊岳彬。全軍共兩萬餘人。紅三軍團於1930年6月以紅五軍為基礎成立紅軍第三軍團,同時組成中共紅三軍團前敵委員會。彭德懷任軍團總指揮和前委書記,滕代遠任軍團政治委員,鄧萍任軍團參謀長,袁國平任軍團政治部主任。

  紅四方面軍於1931年11月7日在湖北黃安七里坪成立,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政治部主任劉士奇。下轄第四軍,軍部由方面軍總部兼;第二十五軍,軍長鄺繼勛,政治委員王平章。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開始長征。6月,紅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地區會師(第一次會師)。1937年8月,根據中共中央決定,紅四方面軍之第四、第三十一軍和陝北紅軍第二十九、三十軍等部,合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一二九師。隨後,參加了抗日戰爭。

  紅二方面軍由紅軍第二軍團、第六軍團及第三十二軍組成。紅軍第二軍團是湘鄂西地區的紅軍第四軍和紅軍第六軍於1930年7月合編而成。1936年7月2日,紅二、六軍團到達西康甘孜地區,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紅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政治委員任弼時,副總指揮蕭克,副政治委員關嚮應。第二、六軍團及第三十二軍的番號和領導人不變。

  1936年7月上旬,紅二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共同北上。紅二方面軍從甘孜出發,克服重重困難,於1936年10月在甘肅靜寧以北的將台堡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至此,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

  八路軍、新四軍

  193777日全面抗戰爆發,822日國共兩黨達成協議,於825日將紅軍的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下轄115師、120師、129師和總部特務團。

  那麼,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的番號原來是誰的呢?

  第八路軍原為粵軍李濟深的部隊,1929321日,國民革命軍第三次大整編時編為第八路軍。后蔣介石為了拆散粵桂聯盟,將李濟深騙至南京湯山囚禁,又於次年4月將該路軍解散。而115120129三個師的番號,原先是東北軍的。19374月至6月,東北軍各部按照2個師整編成1個師的原則進行整編時,115120129三個師因戰績不佳,連吃敗仗,番號相繼被撤銷。

  911日,改編后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又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但中共中央決定不改稱號,只在同國民黨打交道時用第十八集團軍名義。

  活動在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814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集中起來,於193816日改編為中國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為繼承和發揚有「鐵軍之稱的革命革命軍第四軍的光榮傳統),簡稱新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1941年年初國民黨發動皖南事變,宣布新四軍「叛變」並下令解散。中共中央則命令該軍部隊繼續保留番號,並將黃河以南的大部分八路軍改稱新四軍。抗戰後期,共產黨建立的各根據地被稱做解放區,在宣傳中也將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縱隊統稱為「解放區軍隊」。

  經過8年抗戰,八路軍、新四軍發展到120萬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

  1945年8月11日,蔣介石一面下令要日偽軍就地「維持秩序」,一面催促嫡系部隊搶奪勝利果實,並命令第十八集團軍「駐防待命」,不得收繳敵偽槍械。毛澤東則在陝北窯洞中一晝夜連續起草了十幾道命令和黨內通告,說明形勢已是「日寇投降,內戰臨近」。考慮到要「另起爐灶」與國民黨徹底決裂並開戰,於是毛澤東在8月11日起草的以朱德總司令名義公開下達的命令中,首次使用了「解放軍」這一正式稱呼。1946年6月下旬,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區各部隊由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民主聯軍等陸續改稱人民解放軍。由於當時戰事繁忙,各部隊改稱的時間不一,直到1947年年底才全部改完。

  194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軍委下達了《關於野戰軍番號改按序數排列的決定》,將原西北野戰軍改編為「第一野戰軍」,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將原中原野戰軍改編為「第二野戰軍」,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將原華東野戰軍改編為「第三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任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治委員;將原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治委員;將原華北軍區的部隊改編為「華北野戰軍」,受毛澤東、中央軍委直接領導和指揮。這一時期,在人民解放軍的序列中,形成了五大野戰軍:「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華野」。

  人民軍隊自建立至今已走過85年了,已由單一陸軍發展成為諸兵種合成現代化革命軍隊,一直擔負著保衛社會主義國家領土完整、國家安全和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任務。(劉繼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7: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