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搞環太軍演,印度為何成座上賓?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7-2 22: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07月02日 06:25   僑報

  由美國發起的環太平洋軍演近日在夏威夷舉行,印度首次應邀參加,而中國並未受邀參演,輿論普遍認為,美國借軍演拉攏印度威懾中國的意味顯露無疑。

  然而,僅藉助軍事力量顯然無法從
根本上阻止中國的崛起,也不能扭轉亞洲的戰略格局。因此,美國需要從戰略上構築一個以美國為主導的旨在制約中國的再平衡體系。在這一體系中,印度將發揮至關重要的「離岸平衡手」作用。

  美國分析人士曾表示,美印共同面對「民主傳統、對中國立場相似的擔憂及南亞伊斯蘭極端分子的威脅」,從戰略上說,「我們將印度視作一個擁有許多共同利益的夥伴」。

  對於印度來說,中國的崛起對其影響也是全方位的。中國不斷鞏固與巴基斯坦的全方位戰略合作關係,積極發展與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尼泊爾的關係,這被認為是對印度的周邊安全環境構成嚴重威脅,尤其是近日中國與不丹公開傳出建交聲音,更是刺激了印度的神經。更最為重要的則在於,隨著中國經濟、軍事實力的增長,中國在處理鄰國關係時正變得越來越自信,尤其是在陸地和海洋邊界爭端中。這使得印度對中國的擔憂感進一步增強,尤其是在中印邊界爭端還未解決的背景下。

  對於這些戰略壓力,印度心裡很明白,僅靠自身力量難以應對中國崛起所帶來的戰略壓力,印度需要藉助美國的再平衡戰略來減輕這種壓力。正如印度分析人士所稱,在美國的亞太戰略藍圖上,印度是唯一被稱為「重要夥伴」的國家,印度完全可以有所作為。

  不容置疑的是,印度存在擔憂被「中國包圍」的事實;而中國也不可能因為「印度擔憂」就放棄維護自身的海外利益,這為美國拉攏印度扮演「離岸平衡手」提供了絕佳機會。因此,從全球戰略層面來講,美國需要印度加入其離岸平衡手體系,而印度也不太會拒絕美國的邀請。

  然而,這並不表明印度會甘心充當美國遏制中國的「馬前卒」。對於印度來說,其踐行離岸平衡手這一角色僅局限在戰略層面,即從戰略層面減輕來自中國的戰略壓力,並且如何實踐這一角色取決於印度,而不是美國。印度知名戰略學家C·拉賈·莫漢(C. Raja Mohan)在美國國防部長訪印時表示,印美在構建一個均衡的亞洲力量格局方面具有共同利益,印美必須將其政治聲明轉化成地區內可靠的安全合作,印度必須在提高與美國的安全合作水平方面展示出更強的實用主義。事實上,拉賈·莫漢的這段話確實將印度的實用主義表露的栩栩如生。

  對於印度來說,美國需要印度加入旨在遏制中國的戰略體系,那印度自然不會拒絕,因為這一體系很顯然將增強印度的影響力,這對於印度有利。但印度只需開出口頭支票即可,萬不可當真。並且,印度認為,即便是口頭支票,美國也必須給印度一些好處,比如說向印度出售一些先進武器,加強印美國防工業之間的合作,加大對印度的經濟投資等。

  總之,美國的再平衡戰略性體系為印度自身的發展創造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印度完全可以藉助離岸平衡手這一角色,與美國進行實實在在的合作,提高印度的硬實力。至於真刀真槍的與中國對著干,印度可能還沒有那麼傻!

  (作者供職於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沙發
zjd713 發表於 2012-7-3 01:2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zjd713 於 2012-7-2 09:26 編輯

環太軍演貌似可怕,實際上幼稚可笑,這些參與國各懷鬼胎,不過是抱著陪太子讀書的精神來參與一把,實際上一盤散沙。不必對參與國採用非友即敵的心態。都是出來混口飯吃,有些事相互抬抬轎子,捧捧場罷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3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7-3 19:28 | 只看該作者
美國把印度看遍了,知道阿三成不了威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5: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