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的頂尖大學為什麼不待見高考狀元?

[複製鏈接]

2479

主題

2935

帖子

4913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9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簡單快樂 發表於 2012-6-8 15: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北京市理科高考狀元李泰伯成了雙料名人。除了狀元身份外,他申請美國11所頂尖大學全部遭拒。於是引來媒體的一陣「反省」,稱應試教育培養不出優異的人才來。另有個高考狀元職業狀況的調查報告,稱過去30年的狀元表現都低於預期,沒有一個在自己的領域達到「一流」。

  我並不贊成以美國大學的取捨來判斷某人是不是人才。我多少也算是留美過來的人。一位常青藤的著名教授曾坦率地告訴我:「錄取的盲目性很大,經常會招錯了學生。特別是隔著太平洋錄取中國學生,更難判斷。只能儘力而為,最後還要看運氣了。」所謂過去30年的狀元沒有一個成為「一流」之說,也有待推敲。比如「一流」的標準是什麼?現在並沒有個界定。我個人就認識非常優異的「高考狀元」。

  不過,李泰伯的個案,確實有助於我們反省中國的教育制度。哈佛大學的教育學家Tony Wagner曾經非常形象地講述了他個人的一段經歷。2006年,他外出講演,在飛機上正好和一位大公司的總裁為鄰座。兩人一聊天,他就發現這位總裁在招募人才上親力親為,花了很大的精力。於是他就問總裁:「在新招募的僱員身上,你最渴求的素質是什麼?」對方答道:「會問好的問題。我們的業務每天在變,技術在不斷更新。我們會教給僱員新技術。但是,他們要想解決問題、學習新東西,必須知道應該問什麼。我們無法現教他們怎麼問問題。」

  「那麼,還有什麼其他的素質是你所渴求的呢?」

  「我需要那些能夠參與討論的人。」總裁進一步解釋說,「任何工作都是由團隊配合完成的。你必須懂得如何與同事相處,如何與顧客打交道。如果你不能和別人深入交流,你就不可能學到你需要學的東西。」

  這番對話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可謂意味深長。我並不是說所有企業總裁都把上述兩個素質排在第一第二位。但是,這兩項素質之重要,在美國不斷被各企業界人士所強調,是真實世界對培養人才提出的真實的要求。再看我們的教育,有多少是圍著這樣的素質轉呢?

  李泰伯落選美國11所頂尖高校,可能是他的個人素質問題,可能是申請的技術問題,也有可能是美國的高校集體看走了眼的問題。對此我們很難斷定。不過,為他惋惜和不平的人說:他功課出色,鋼琴水平很高,喜歡作曲,是班幹部等等。這些固然都不錯。但是,他問問題的能力如何?深入討論問題的能力如何?我們不得而知,我們的教育也沒有衡量這種素質的指標。這,才是最令人擔心的。

沙發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2-6-9 00:19 | 只看該作者
除了狀元身份外,他申請美國11所頂尖大學全部遭拒

看重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兩者沒有多少可比性。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9: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