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經濟放緩或引發連鎖反應 抑制美國製造業復興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6-1 03: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05月31日 16:37     來源:僑報網    作者:龐克

【僑報網編譯龐克5月31日報道】在投資了數十萬美元用於高科技設備后,德魯•格林布萊特(Drew Greenblatt)的製造工廠漸漸開始收回成本並有所創收。出口幫了格林布萊特大忙,他在巴爾的摩的工廠向中國出口的訂單達到2萬份。

據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報道,中國較低的人工成本和花費一度使美國製造業工廠難以進入中國市場競爭。隨著中國工人工資和製造成本日益增長,美國製造業開始重新思考在中國的策略。

製造業回歸或將復興美國經濟

「假設在上海我需要支付給工人每小時7.5美元,而在俄亥俄州坎頓相同工作需要花費12美元,那麼我還需要在上海開設工廠嗎?」格林布萊特說,「(在上海)我不僅要應對知識產權問題,法治問題,還要面對很多腐敗現象。但如果我在這裡(俄亥俄州),我的製造工期將縮短六周,因為省去了貨運環節。這樣看來,在海外開廠有些得不償失。」

其他公司情況類似。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3月份的一份報告顯示,銷售額約2000億美元的7個行業組織傾向於將生產轉移回美國,以應對中國日益上升的成本。如果實現的話,估計美國將有可能增加200億至550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根據這項報告,美國在中國和全球其他市場的出口收益將為兩百萬到三百萬美國人創造就業機會,美國失業率也將因此下降1.5至2.0個百分點,同時商品貿易赤字將減少25%至35%。這對美國製造業回歸國內乃至經濟重新復興,有很重要的意義。

中國經濟對美國製造業復興至關重要

美國製造業的復興一方面有賴於國內經濟的拉動,另一方面,也受制於世界經濟的發展。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中國需求的變化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中國經濟一旦放緩,將引發全球廣泛的連鎖反應,這會抑制世界對美國產品的需求。逐步復興的美國製造業也將就此放緩腳步。

「美國製造商將面臨來自歐洲經濟衰退和亞洲主要貿易夥伴——中國需求下降的雙重衝擊,」經濟學家大衛•羅森伯格(David Rosenberg)說,「製造業的復甦正遭遇世界經濟放緩的威脅。」

中國經濟的放慢同時也影響了為中國提供原材料的其他較小、新興的經濟體。「如果歐洲的問題不能解決,亞洲將會面臨更大危機。」野村證券首席亞洲經濟學家羅布•蘇巴拉曼(Rob Subbaraman)說。「如果經濟走向衰退,亞洲將不可避免再次遭到衝擊。」這意味著中國將不能獨善其身。

一個很大的未知數是中國消費者是否能應對出口增長的疲弱。通貨膨脹導致零售業發展日益放緩,而且超過50%的經濟仍依賴於某種形式的政府支出。由於政府繼續大量投資於公共產品和國有企業,導致消費者支出只佔經濟的少部分,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這個水平只相當於美國的一半。這對美國製造商的影響將非常深遠,需求的下降會傳播到世界各地,到時將更加難以扭轉。

可以肯定,中國的經濟仍在緩慢增長之中。不過高頻經濟公司(High Frequency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卡爾•溫伯格(Carl Weinberg)說,目前看,歐洲持續的經濟衰退也對中國出口的需求造成衝擊,相較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還比較溫和,約3000億美元的出口損失金額,也只達到2008年全球低迷時的一半。溫伯格稱,中國市場的龐大和貨幣政策的靈活能夠更好地抵禦損失,但他同時指出,出口的下降不合常理,很可能會朝更壞的方向發展。

但格林布萊特還是樂觀的。他認為,競爭對手的撤退讓他在出口市場上有了機會。他還認為,美國或將能避免這些貿易衝擊。因為美國只有約10%的國內生產總值依賴出口,而中國或德國在這上面的比重達到總量的近三分之一。

「大多數美國工廠不考慮出口,甚至根本沒有這個概念,」他說,「因為在丹佛或者德盧斯比丹麥更好銷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5: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