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陳光誠事件的炒作該告一段落了

[複製鏈接]

33

主題

89

帖子

18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8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北京時間5月2日下午3時,新華社播出兩篇消息,一篇是《陳光誠進入美駐華使館后已自行離開》,說「山東省沂南縣人陳光誠於4月下旬進入美國駐華使館停留6天後自行離開」。另一篇是《外交部就陳光誠進入美國駐華使館事答記者問》,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2日就陳光誠進入美國駐華使館事答記者時說「……美國駐華使館以非正常的方式將中國公民陳光誠帶入使館,中方對此強烈不滿。美方做法是對中國內政的干涉,中方決不接受。美駐華使館有義務遵守有關國際法和中國的法律,不應從事與其職能不相符的活動。中方要求美方就此道歉,徹底調查此事,處理相關責任人,並保證不再發生此類事件。中方注意到美方表示重視中方要求和關切,並保證採取必要措施防止再次發生此類事件。美方應當反思自己的政策和做法,以實際行動維護中美關係大局。中方強調,中國是法治國家,任何公民的合法權益都受憲法和法律保護,同時任何公民都有義務遵守憲法和法律。」
陳光誠躲到美國駐華大使館后,從上月27日開始,網上連篇累牘炒作陳的消息,有的網站還就此設立了專題,有的甚至把他和中共的領導人聯繫起來,說陳光誠將使中國政局產生大的動蕩。一時間,陳光誠儼然成為全球知名人士。但結果呢,美國駐華大使館照樣不敢收留,因為美國政客深知其中的厲害(這涉及干涉別國內政)。不長的時間內,美國使領館先後出現了兩次這樣的事件,看來美國政客真是不長記性。
持續多天的炒作應該就此歇歇了吧,炒作沒出現預想的效果,再炒還有什麼意思呢,只會自取其辱罷了。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沙發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5-2 19:10 | 只看該作者
我看到的美國媒體說,中國政府就自己的公民私闖美國領事館,向美國表示歉意,而不是說向美國表示抗議。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3
laodai 發表於 2012-5-2 19:19 | 只看該作者
違反國家法律就必須懲處,要維權必須走法律程序,這是合法公民最基本的常識。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4
laodai 發表於 2012-5-2 19:24 | 只看該作者
早前有這樣的文章:


挾洋能自重的時代早已過去



2012年05月02日08:35    來源:《環球時報》   

  近日圍繞山東臨沂盲人陳光誠的事情,美國等西方國家媒體出現驚人的報道量。這些報道紛紛說陳光誠已經「闖入」北京的美國駐華使館,並且向中國政府提出一些個人要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記者會上連續以「無可奉告」回答包括陳光誠究竟在不在美國使館等提問,美國領導人則避免提及陳光誠的名字。

  陳光誠一段時間以來一直被形容為中國地方政府的「燙手山芋」,現在終於美國政府也變得十分難受了。陳光誠不是當年的方勵之,也不是不久前的王立軍,他的抱怨大多是一個村民針對基層官員的,所涉層面很低,很多都讓清官「難斷」。他從臨沂跑進美國使館,很多具體的難題一下子變成了美國的。

  如果美國政府把陳光誠的要求當成很正經的東西拿到對華談判桌上,大概他們自己都會不好意思。況且美國政府很清楚,具體「指揮」中國人如何如何做,這犯了干涉中國內政的大忌,北京斷不會理睬它。

  每個國家都積累了一些民怨,誰也都知道中國一些人上訪的複雜性,如果上訪失敗者轉去向美國駐華使館「上訪」,這決非僅僅是中方的尷尬,美方的尷尬只會更多。

  誰說美國政府真的有興趣幫助所有自認為受到不公平對待的中國人?美國使館大概不想變成接待「告洋狀」的「信訪辦」,他們更希望向中國人宣揚「普世價值」,偶爾找一兩個有價值的典型「幫幫」。他們從未表現出願意捲入中國社會要多少有多少的具體糾紛之中。

  無論最初是怎麼回事,陳光誠被西方輿論和中國一些人捧成「盲人維權英雄」,這像是給陳光誠本人造成了「他對美國的確很重要」的錯覺。他對自己個人在中國影響力的認識也脫離了實際,一些輿論對他的利用和忽悠似乎毀掉了他的判斷力。

  中美關係不應該受陳光誠事件的影響,即將舉行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也不太可能為了他單獨辟出時間,否則將是奇怪的。中美關係沒那麼小。

  挾洋自重仍是一些失意中國人對解決問題的思路之一。其實這種想法已經很爛。今天的中國如此強大,外國政府能夠主導或者調控中國人做事方向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最近幾十年,一頭撲進西方懷裡而不顧及中國社會感受的人,沒有一個獲得他們期望的「成功」。

  人權進步說到底需要一個社會的綜合發展和進步支撐,需要全社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細心雕琢。西方社會向中國輸送了人權觀念,中國對它總體上是接受的,在中國沒有該不該發展人權的思想對立,一些所謂的「人權對立」通常是對具體難處和矛盾朝人權方向的生拉硬扯。

  中國進一步發展人權的動力來自中國內部,西方已無能力繼續在人權領域推動中國。西方自己的人權問題在越積越多,既無財力物力支持中國,也缺少在中國崛起並對其構成競爭的時候真誠幫中國出主意的胸懷。西方現在給中國出的主意經常驢唇不對馬嘴。「人權」現在更像是美國政府給中國添亂的口實,解決中國的問題非其所願。

  在中國這樣複雜的大國里,陳光誠的故事被簡單標籤化的程度反映了西方輿論的巨大能量,以及它們的胡作非為。過去陳光誠在臨沂基層,「錯」全怪到中國政府頭上。現在他據說進了美國使館,情況出現戲劇性的變化。

  我們很想看看,美國政府究竟怎麼做,才能讓陳光誠和西方輿論都「非常滿意」。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主題

89

帖子

18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83
5
 樓主| 豬頭小隊長 發表於 2012-5-2 20:3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4樓帖:
確實,中國已經不再是百多年前的東亞病夫。陳光誠只是個小人物,他太看重自己了。美國犯不上為了這個小人物而開罪中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主題

45

帖子

9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3
6
遊戲穿越 發表於 2012-5-2 20:54 | 只看該作者
炒作陳光誠是別有目的的,是為了攻擊中國的人權和中共政法委,吵得最凶的應是輪子的媒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7
·八戒· 發表於 2012-5-2 20:55 | 只看該作者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5-2 19:10
我看到的美國媒體說,中國政府就自己的公民私闖美國領事館,向美國表示歉意,而不是說向美國表示抗議。 ...

美國媒體顛倒黑白也不是第一次,反正美國佬們不會去看中國正式的官方聲明。

美國人自認為自己的新聞最公正,所以從來不肯去看事實,特別是國際事務,隨便胡編,美國人都認為是真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8
Hanxin 發表於 2012-5-2 23:23 | 只看該作者
把自己的國民逼入絕境的統治集團
必須徹底反省你們的罪惡行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9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5-3 10:46 | 只看該作者
Hanxin 發表於 2012-5-2 10:23
把自己的國民逼入絕境的統治集團
必須徹底反省你們的罪惡行徑

國民現在自由的很,想進美領館就進,關鍵是人家不收。嘿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146

帖子

3430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430
10
自娛 發表於 2012-5-3 12:12 | 只看該作者
俺對一個瞎子對做過造成這麼大的危害,表示詫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彩貝一一 發表於 2012-5-3 16:21 | 只看該作者
也許,他只是一個棋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12
Hanxin 發表於 2012-5-3 22:08 | 只看該作者
要給他所在的山東某市的當權者要治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9: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