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晦澀語句中的科學觀——關於《老子》的「道」的對話

[複製鏈接]

23

主題

146

帖子

3429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42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自娛 發表於 2012-4-24 18: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劉家潤

  老子是公認的大適智者,他的的著作被稱之為《道德經》,一般稱呼為《老子》。該書寥寥五千言,卻包含了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及從開天闢地到穿衣吃飯等,無所不及的諸多內容。但是此書文字簡練,語句晦澀,十分難解,往往讀了之後,茫然不知所云。因此從古至今為之註釋解說的著作層出不窮,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不少文人名家紛紛執筆各抒已見。令人難解的是原著已堅澀難識,而註釋卻又高深莫測,看來大有注之再注,釋之再釋之勢。例如一個「玄」字,其注有:《說文》:「玄,幽遠也」;楊雄說:「幽攤萬類,而不見形者也。」;張衡說:「玄者無形之尖,自然之根,作於太始,莫之能先;包含道德,構掩乾坤,橐吁元氣,稟受無形。」;朱謙之說:「華夏先哲之論宇宙,一氣而已,言其變化不測,則謂之玄。」……其註釋之繁,解說之異於此可見一般。尤其對「老子」的「道」則更眾說紛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筆者研讀該書後,所得認識多與傳統說法相異。認為「老子」講的內容,包含了不少的科學觀點,許多神密難解之說,皆因原文語句晦澀,註釋紛繁離譜所致。

  由於篇幅的關係,本文僅就「老子」的「道,」,以對話的形式,依據原文之述以闡明其義。筆者認為探討「老子」的「道」的確切含義,會揭示出該書許多光輝思想,以期達到古為今用之目的。

  下面是關於「道」的對話:

  甲:世界上許多東西都是人造的,試問這整個世界是否也是人造的呢?如果是人造的,那誰來造人?如果世界不是人造的,那是誰造的呢?

  乙:你提出的這個非常古老的問題,早有答案了。傳說世界是上帝造就的,人也是上帝造的。但是這個上千年的傳說,到了十八世紀遇到了挑戰。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發現進化原理,證明現有生物和人都經歷了若干年的進化演變,才成了今天這個樣子。該理論發表后,世界為之振驚。

  甲:我也找到了一個答案,世界萬物包括人在內,都是道生的。這是我國古代哲人—老子,在兩千年前說的。

  乙:「道」是什麼?是人?還是神?

  甲:不是人,也不是神。

  乙:也許是一件器物?

  甲:也不是器物,據較通行的說法,「道」是法則,原理,規律,然而它又是天地萬物的本原,微妙玄虛,博大精深,某些情況下意指精神實體,其本身是「有」又是「無」。

  乙:你的這些說法,把我搞迷糊了,既是法則又是本原;既是精神又是實體;既是「有」又是「無」。這不是包羅萬象,一切全佔了嗎?能不能比較確切具體地給以描述一翻?

  甲:你的要求無法達到,因為據說老子的「道」是無法用語言文辭表達的。我告訴你的全是照本宣科,我也給你說不明白。

  乙:既然你我都不明白,何不分頭去閱讀「老子」,看看這「五千言」上是怎麼說的。

  甲:好,我們就分別去找「老子」尋求答案吧。

  乙:唉呀!我找到了:「道可道,非常道」(第一章),這句話的譯文:「道,說的出,就不是永恆的道」。由此可知「道」是不能用語言文辭來表達的。還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第四十二章)。這句話的譯文:「道產生作為統一體的混沌之氣,這統一體又分離為兩個陰陽對立面,這兩個陰陽對立面又產生新的第三者(陰陽和合),新的第三者產生千差萬別的東西(萬物)」。不僅有這一條論述說明「道」是萬物的本原,另外還有:「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第四十章)。這句話的譯文:「天下萬物生於具體的事物(有形),而具體的事物卻由無形之象的「道」產生」。由此可知「道」是萬物的本原。

  甲:萬物本原的依據找到了,將「道」解釋為「法則」、「規律」、「原理」其依據在哪裡?

  乙:這個,我也找到了:「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一者,其上不,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第十四章)

  甲:為什麼根據這章所述,肯定「道」就是規律、法則、原理呢?

  乙:一般對第十四章的理解,認為老子在此章神化了「道」,把「道」說成是無法通過感觀認識的,「道」是超越了物質的精神實體。但是我認為正是這一章揭示出了「道」的規律屬性,明確指出「道」不是物,沒有實體屬性。按該章的論述,其內容有以下四個方面:

  (1)「道」沒有形象,它不是物。(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復歸於無物。)

  (2)人們通過思考(意識)認識了「道」。(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3)「道」的作用是駕馭事物的。(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4)運用好「道」的要領,是要了解事物的過去和初始狀態。(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能同時適合這四方面情況的,只有規律、法則、原理之類。在此以人們十分熟悉的槓桿原理為例:槓桿原理:力×力臂=重×重臂。

  (A)直觀感覺不到。該原理沒有形體,色澤,聲響。它不是一件物體。

  (B)人們在實踐中通過思考認識了它。這一思考過程正是所謂的:「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C)運用這個原理,可以起動重物稱量重物。這一應用,正是原文中所說的:「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D)運用好這個原理,須要知道被稱量或被起動重物的情況。例如重物太重,已有手段不能勝任。這一情況洽洽表明原文所說的:「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如果不把「道」理解為原理、法則、規律等,把它解釋成既是規律又是實體;既是「有」又是「無」,這樣的結果是:

  (A)直觀感覺能認識道,因為它既是「有」又是「無」,即1+0=1,結果仍然是「有」,既是實體就能被感官覺察,這與原來的定義是相矛盾的。

  (B)如果「道」有實體(有)的屬性,用實體去駕馭實體是駕馭不好的,這就是說一味地用馬鞭打馬,是駕不好馬車的。

  主張「道」是萬物本原的,也許會堅持說,道有二重性,既是駕車法則又是馬鞭。這種理解明顯地不符合:「復歸於無物」的定義。也許還有這樣的認識,即按照「道」兼「有」「無」的說法,認為「道」有時當法則、規律講,有時又當實體講,它是變動的。持這種說法的,忽略了法則或規律與物體(質)的區別,法則或規律是物體(質)變化的一種準則,而物體(質)則是客觀實體。法則或規律變不成實體,譬如計算錢的方法,是變不成錢的。再好的計算方法與實體的錢是兩回事,不能等量齊觀。所以不能將「道」這個概念隨意定位,應當鎖定概念之間的邏輯關係。在已經明白確定它沒有物質含義后,就不能說它有時又是實體。

  甲:你對第十四章的解釋啟發了我。原來我對「道」的二重性之說也感不妥,因為如果「道」有二重性,那第五十一章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應修改,將「物形之」改為「道形之」,這樣才能體現它既是規律又是實體的二重性。但原文只說「道生之」,繼道之後說:「物形之」,可見「道」與「物」是兩回事,「道」沒有二重性。

  由此可知,不能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第四十二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第四十一章)得出「道」是萬物本原的結論。所謂「道生一」,指的是一種狀態的實體,由其本身的自然法則的作用發生變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意思是:「一種狀態的實體在自身自然法則作用下,變化成兩種狀態,照此,兩種狀態演變為三種狀態,在三種狀態下滋生出萬物」。至於這一、二、三具體指什麼,可作兩種推測:a,氣、形、質,即從元氣開始,接著元氣中出現有形的東西,氣、形、質具備,滋生萬物。b,天、地、水,一指元氣,在自身的自然法則作用下發生變化,即「道生一」,變化結果出現了天地,這是「一生二」,進一步在天地之間出現了水,這是「二生三」,天、地、水具備萬物滋生。從老子的文章看,指天、地、水的可能性最大。

  如果按通行的解釋,將「道」理解為「無」,把「無」擬定為萬物的本原,「道生一」即虛無的本原生出實體,就象母親生孩子。那麼這樣的由一到三以至萬物的程序不能成立,因為實體離開了本原的「道」后,便不能再生了。為了生出萬物,「道」不得不在生一后,再去生二,再去生三,再去生……。為了讓老子提出的程序成立,必須提出「道不離物」的論點,如果認為「道不離物」這個論點成立,那作為本原的「道」就不能是空然無物的了。

  將「有」生於「無」,解釋成「道」生萬物,以此來確定「道」是萬物的本原,也是欠妥的。因為「有生於無」中的「無」究競表示的是什麼,並不明白。按「老子」所述內容分析,「無」,一是代表空間(第十一章);一是代表實體變化的狀態(第二章)。找不到用「無」代表「道」的依據。實際上「有生於無」表示客觀事物變化的一種形式,也標誌著一個變化過程。如:一個人在他出生之前,他對社會來說是個「無」的狀態,一旦他出生了對社會來說,便是處於「有」的狀態。地球也是如此,在 45億年以前,地球處在「無」的狀態,從45億年初算起,當時它出現了,對世界來說,它處於了「有」的狀態,從這樣的實例可知「有生於無」並不表示空虛的「道」生實體。

  總而言之,關於老子的萬物本原的答案,應以「老子」為依據。這樣的依據是:

  「有,名萬物之母」(第一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面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第二十五章)

  簡而言之,萬物的本原,按「老子」的學說,應該是:「有(實體)和存在於有上的自然法則。」

  這樣的說法與兩千年前《莊子》的說法是一致的。《莊子·德充符》中說:「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將這句話用現代的話說:「自然法則給了人的容貌,自然給了人的形休,怎麼能不稱為人呢?」這表明當時道家學者,對人之所以為人的看法。其實「老子」的說法比「莊子」的說法更充實。「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第五十一章)。這個說法是對世間萬物說的(當然也包括了人)。如果將這個論點用在人上,應該是:「自然法則產生了人,自然賦與的品性蓄藏於人,物質(骨骼,血肉)構成了人,有用的性能成就了人。」用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的理論來說就是:「生物進化法則,使古代的猿猴進化成人。」由此可知「老子」的「道生之」的科學性,「老子」的「自然法則產生萬物」(道生之)只指品種、形態、性質等,並不包括物質性的實體。譬如一堆石頭變成泥土,那是自然法則—風化作用,使堅硬的石頭成為柔軟的泥土,如果沒有石頭,自然法則是生不出泥土的。所以「老子」的「道生之」應與其「物形之」連在一起去面對萬物,這才是「老子」的本意。

  乙:你這樣的分析當然無可非議,但你注意到沒有,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可以為天下母」。這不正是說萬物的開端可以是萬物的本原嗎?什麼是開端呢?不就是道嗎?既然是「道」,那萬物的本原就是「道」了。

  甲:我請你注意,作為哲學體系的書,「五千言」是一個有機整體,其中一些重要概念的意義應貫穿在體系中。第一章已肯定「有」為萬物之母,「道」就不能與「有」居於同等地位。「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中的「有」應是第一章中的「有」,而始其意應為「道」(因為萬物的產生是從道開始的)。所以第五十二章的第一句話應標點為: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因此這句話應理解為:「天下萬物的本原是實體和實體上的自然法則(道)」,不應解釋為:「萬物的開端就是萬物的本原」。

  「老子」將實體和實體上的自然法則確定為萬物的本原是十分科學的。整個「五千言」閃爍的智慧光輝,就在於把紛紜繁雜的世界簡化為「常無」和「常有」兩個不可分離的部分,「常有」是處在不斷變化中的,其變化嚴格遵循存在於自身的自然法則。「老子」倡導向自然法則學習,將自然法則轉化為人的謀略,則是「老子」哲學中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由於歷史上的種種原因,「老子」被神化了,從而使它的許多精闢見解隱沒難見。不過它那以弱勝強的思想,明顯地印烙在興漢滅秦、楚漢相爭的歷史上。出現於漢初的「黃石公三略」一書,更進一步在用兵治國方面抒了「老子」的思想,秦漢之間許多英雄豪傑,智謀之士信好黃老之言,表明了道家思想對時代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

  乙:你的分析雖然有章可循,合乎情理,但還有兩點我不明白:(1)為什麼用「始」表示「道」而不直接用「道呢?」(2)老子既已認為「道」是說不出的,為什麼在「五千言」中說了許多關於「道」的話呢?

  甲:你的第一個問題,我的理解是如果說:「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其中「有始」二字改為「有道」,而「有道」的意義一般都指政治清明百姓擁護,當時尚無標點符號,如用「有道」則與上下文意大相徑庭。為了錯開這種詞意,用「始」來表示「道」是可行的,何況這句話出現在:「道生之......」之後,正適合用「始」表示「道」。你提的第二個問題,我還未想好。

  乙:第二個問題我琢磨出來了,第一章的:「道可道,非常道」其中第二個「道」字,在戰國時不當「說」講,所以一般的譯文是脫離時代的。我認為這句話應標點為:「道,可道,非常道」,其意是:「一般所說的道,人們認可的道(指學術之類),都不是永恆的道」。因此「老子」沒有說過「道是說不出的」。

  甲:我同意你的分析,關於「道」的問題我們暫時就聊到這裡吧!

  乙:好,再見。

23

主題

146

帖子

3429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429
沙發
 樓主| 自娛 發表於 2012-4-24 18:13 | 只看該作者
我其實不認可他的觀點,有將神秘學,邏輯學,宇宙學,混雜在一起來解釋老子的道。但是他的說法又符合中國人那種含含糊糊,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特點,大家容易接受

其實,質疑的方式比較簡單,東晉的道家,有個人就問過一句話,你說道可道,非常道,那麼我理解的道,是老子的道嗎?這樣大家就明白了,老子的道德經給大家帶來的問題,沒有經典解釋,無法形成系統,就無法深入發展

這點推薦國學舉要-道卷,東晉的那個道士最後解決了這個問題

另外,這裡推薦台灣的研究者,比較嚴峻 《老子》「道」概念形上實體說疑義商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724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3
一說 發表於 2012-4-24 20:56 | 只看該作者
道-可道——凡是已經見道的人就明白了,而且可以互相印證完全一致。
非常道——凡是沒有見道的人,無論怎樣用各種顯性世界的學問來推就都不得要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4
·八戒· 發表於 2012-4-24 21:17 | 只看該作者
「道」就是自然規律,規律是創造的還是自有的?這官司永遠打不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724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5
一說 發表於 2012-4-24 22:20 | 只看該作者
如果是終極規律,那就不是創造的。為什麼呢?因為它已經解釋了一切,沒有留下疑問需要去詢問後面的「創造者」了。也就是不需要再去創造一個「創造者「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480
6
sousuo 發表於 2012-4-25 00:13 | 只看該作者
一說 發表於 2012-4-24 07:56
道-可道——凡是已經見道的人就明白了,而且可以互相印證完全一致。
非常道——凡是沒有見道的人,無論怎樣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480
7
sousuo 發表於 2012-4-25 00:15 | 只看該作者
道,應該是對世界本源的一種逼近的描述。

佛家的真如,是不是和道很接近?

神自稱是世界的本源。

請注意:自稱。
床前明月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8
拎不清 發表於 2012-4-25 00:40 | 只看該作者
一說 發表於 2012-4-24 20:56
道-可道——凡是已經見道的人就明白了,而且可以互相印證完全一致。
非常道——凡是沒有見道的人,無論怎樣 ...

道,可說,不是可見。沒人見到那個道,所見是常道。所以見到那個道是騙人的鬼話。很多人就喜歡鬼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724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9
一說 發表於 2012-4-25 02:09 | 只看該作者
拎不清 發表於 2012-4-25 00:40
道,可說,不是可見。沒人見到那個道,所見是常道。所以見到那個道是騙人的鬼話。很多人就喜歡鬼話。 ...


奧————可說,卻是沒人見到過————那就是大家都胡說?

還是拿一點科學精神出來——你沒有見到過,就老實說你沒有見到過。你怎麼知道沒有人見到過?沒有人見到過什麼?沒有人見到過那個你沒有見到的?那根本就是犯了邏輯錯誤——

你既然沒有見到過===》你就不知道那是什麼,
你不知道那是什麼===》你何以判斷一個你不知道的東西別人是否見到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10
拎不清 發表於 2012-4-25 02:46 | 只看該作者
一說 發表於 2012-4-25 02:09
奧————可說,卻是沒人見到過————那就是大家都胡說?

還是拿一點科學精神出來——你沒有見到過, ...

看只能有限。你看到宇宙了嗎?看到了暗物質了嗎,沒有光你看什麼?道是要光照著才有道的嗎?那是活見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11
·八戒· 發表於 2012-4-25 03:07 | 只看該作者
一說 發表於 2012-4-24 22:20
如果是終極規律,那就不是創造的。為什麼呢?因為它已經解釋了一切,沒有留下疑問需要去詢問後面的「創造者 ...

這事麻煩就在於誰為先?如果規律先於「創造者」而存在,那麼就不存在「創造者」,因為規律本身便是創造者,是按照規律產生的「創造者」。如果「創造者」先於規律,那就說明「創造者」是個「空無一物」,因為任何「物」都有某個規律,所以,只有「空無一物」才能無規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12
hellman 發表於 2012-4-25 03:10 | 只看該作者
老頭子嚇唬弄人的也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480
13
sousuo 發表於 2012-4-25 03:14 | 只看該作者
·八戒· 發表於 2012-4-24 14:07
這事麻煩就在於誰為先?如果規律先於「創造者」而存在,那麼就不存在「創造者」,因為規律本身便是創造者 ...

即是創造者也是規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14
·八戒· 發表於 2012-4-25 03:23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發表於 2012-4-25 03:14
即是創造者也是規律。

然也,所謂的神就是自然規律是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480
15
sousuo 發表於 2012-4-25 03:24 | 只看該作者
·八戒· 發表於 2012-4-24 14:23
然也,所謂的神就是自然規律是也

是,但不僅僅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16
·八戒· 發表於 2012-4-25 03:32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發表於 2012-4-25 03:24
是,但不僅僅是。

「不僅僅是」和「僅僅是」並沒有差別,因為那時候除了「規律」並無它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480
17
sousuo 發表於 2012-4-25 03:47 | 只看該作者
·八戒· 發表於 2012-4-24 14:32
「不僅僅是」和「僅僅是」並沒有差別,因為那時候除了「規律」並無它物  ...

那是你的理解,你要允許有不同的理解呀。

無物,有靈,靈創造萬物,並托住萬物。

托住,規律是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146

帖子

3429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429
18
 樓主| 自娛 發表於 2012-4-25 12:27 | 只看該作者
呵呵,這樣才好,辯論起來,才能追溯細節,一個一個來

一說 sousuo
道-可道——凡是已經見道的人就明白了,而且可以互相印證完全一致。
非常道——凡是沒有見道的人,無論怎樣用各種顯性世界的學問來推就都不得要領。

這個理解是典型的中國式思維,反問很簡單,佛家是否也這樣講,如果顯性世界的學問不能描述的話,試問,是否可能存在印度教和佛教其實最後是一家,只是理解不同,那麼修佛修魔是不是最後都歸一途。顯然不是,所以佛經上開始都說,如是我聞,那是佛祖講的。佛祖哪,就怕這個,外教,異端,所以,楞嚴經專門講末法期怎麼分辨哪些是佛教正統

用更準確的話說,道是無法用人類現有的語言,邏輯,文化來描述的,但人類的靈魂和思維能部分體會到道的奧秘。
但還是留下問題,即便不能準確描述,如何保證大家的道是老子所說的道

2.
·八戒· 發表於 2012-4-24 14:07
這事麻煩就在於誰為先?如果規律先於「創造者」而存在,那麼就不存在「創造者」,因為規律本身便是創造者 ...

即是創造者也是規律。

道德經前面明確提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第四十二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第四十一章)
「有,名萬物之母」(第一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面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第二十五章)
看出問題了嗎,道是實有,還是實無。萬物的創造者不是道,是無->有. 沒有實說道本身是規則,道應該超出規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19
·八戒· 發表於 2012-4-25 19:44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發表於 2012-4-25 03:47
那是你的理解,你要允許有不同的理解呀。

無物,有靈,靈創造萬物,並托住萬物。

先有規律呢還是先有靈? 你的意思先有靈?那麼這個靈就是沒有規律嘍。 一塊兒有?那就說明規律不是靈造的啊。到底哪個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480
20
sousuo 發表於 2012-4-25 20:49 | 只看該作者
·八戒· 發表於 2012-4-25 06:44
先有規律呢還是先有靈? 你的意思先有靈?那麼這個靈就是沒有規律嘍。 一塊兒有?那就說明規律不 ...

這種為抬杠而鑽的空子沒什麼意思。

如果每說一句話都加上許多約定俗成的定語,使得沒空子可鑽,文章也就沒了可讀性。

顯然,這裡說的規律是指這個世界的規律。

至於靈,遵循不遵循我們所了解的規律,不得而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7: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