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童之偉教授眼中的重慶事件」再解讀重慶事件

[複製鏈接]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2-4-24 07: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時間:2012-04-20 14:29:04 晨光時評

文/譚敏濤

按語:童之偉教授是迄今為止,研究重慶事件最具深度、最有角度、最現風度的法學教授。特別是其於去年寫就今年公布的《重慶打黑型社會管理方式研究報告》更是向我們完整呈現了重慶打黑的全貌和反思。作為一位研究憲法的法學教授,身處書齋之內,總結打黑利弊與得失,雖搞憲法研究,不舍啟迪民智,不忘宣傳法治。特此,向童教授致以敬意。希冀,更多的法學教授關注改革背景下的司法制度,以專業為專長,以法治為方向,以司改為目標,貢獻更多、更好的實務和經典大作,不為權貴唱讚歌,只為蒼生鼓與呼。而對比曾為重慶背書的個別學者,不禁汗顏和后怕,不知那些學者現在想些什麼?又在搞些什麼研究呢?而4月19日這天,童之偉教授在其博客刊出了首發於《中國日報》的一篇文章《一個法學教授眼中的重慶相關事件》,在仔細品讀童教授的此篇大作后,不竟然產生了與童教授交流的想法,遂將童教授的此篇大作整理為十大問題,而我亦淺談對這十大問題的十點看法。觀點不外乎獨到和新穎,目的只在於交流和探討,以便我們能更加釐清和解讀重慶事件,以便大踏步地推進民主與法治建設在中國社會的生根發芽和開花結果。

1、緣何國外記者對重慶事件的認知多感困惑甚至有些誤解,其實這點,連同本國媒體記者都難免誤解。我們雖處國內,但消息一樣不得而知,甚至於,更多關於重慶事件的內幕是以出口轉內銷的方式被國人知曉。在信息難以及時公開和公布的中國社會,重慶事件的撲朔迷離只會增多人民的猜疑,而猜疑的原因是更多想知曉重慶事件詳情的人們難以獲知詳情,由此,困惑甚至誤解在所難免。

2、重慶事件的發生是必然的嗎?重慶事件的發生偶然中預示著必然,可以說,地方黨委一把手的權力毫無限制是主因。再者,特別是薄具有中央政治局委員身份后,權力的膨脹更為嚴重。在黨委
一把手可以領導和把持地方所有一切事務的中國社會,其在地方的所作所為只會成為下層簇擁和追隨的政績,而不會成為阻攔和阻隔的敗筆。當薄的權力慾望逐步膨脹,濫權的可能愈加增強,最終,只會導致權力被濫用,腐敗必產生。由此,重慶事件應運而生。

3、本身,重慶的死刑案件都必須經最高院複核,最為明顯的案件便是「龔剛模案」的同案犯「樊奇航案」,其被嚴重刑訊逼供的證據材料公布后,但最高院依然視而不見,依舊裁定樊奇航死刑。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斷定,薄在重慶的染指司法和指控司法也受到了中央有關人士的幕後支持。畢竟,從最高院的裁定來看,如果沒有有關人士的幕後支持,我倒認為最高院多半會裁定駁回死刑複核,而將重慶的死刑判決否定掉。再有一點便是,按照中國的權力構架,薄的中央政治局委員身份遠遠高於最高院院長的職權,所以,以地方諸侯的權力指使最高院裁決服從自己,本身,這只是一個行政命令而已,所以,地方諸侯不僅可以把持職權範圍內的司法機關,連同國家的司法機構也一樣可為自己所用和服務。

4、薄的個人習性是其「犯錯」的本質屬性,這種人掌握特權后,更會肆無忌憚地濫用權力。私心較重、權力欲超強、作風霸道,習慣於獨斷專行、頤指氣使等個人習性和黨委一把手的權力無限結合在一起,只會釀成重慶瘋狂的一系列舉動。而且,特別是其想通過大舉動獲得政治高升的資本時,打黑和唱紅、違紀和違法、包庇和濫權等只會加劇權力的進一步瘋狂,絲毫不會受到地方各級監督機關和組織的阻攔。

5、中央對薄進行立案調查,對其妻子移交司法機關,到底會有多少人支持?似乎,我們從網路輿論中可以得出大致判斷,網路中支持薄的實名人員就是那麼些,更多的重慶以外的實名人員多在大力反對黑打和文革遺風。而身在重慶的人員緣何不實名發表反對言論呢?這點,我們應該想到,這是因為言論在重慶是被嚴加限制的。之前的「一坨屎勞動教養案」足以說明,在壓制言論的重慶本地,任何人員對重慶唱紅打黑的質疑很可能都引發自身權益不保,所以,重慶本地實名人員的質疑和反對我們無從或是較少看到。而那些重慶本地的虛名贊同者,雖然不全都是「五毛人員」,但我更相信,多數都是被收買的筆杆子。而身在重慶之外的網民們,依據的是重慶媒體之前的大肆宣傳對重慶進行品頭論足,重慶的治安、經濟和幸福感似乎都在上升,但這其中到底有多少真實性和可靠性,期待外地媒體進駐重慶向世人澄清。

6、如果沒有王lijun事件發生,那麼薄以及其妻子的後續事件會不會發生?薄的倒台可以說是指日可待,但我確實沒想到會如此之快,而且是以王lijun事件為導火線。之前,我一直認為,重慶的黑打和強制唱紅已經徹底和民主與法治決裂,那麼,薄的倒下只不過需要上層人士的適時下令便會瞬間瓦解,但以什麼理由將薄放倒——重慶的冤假錯案?薄的經濟問題?還是薄親信的其他問題?這些,都可能是導火線,但薄妻子涉嫌故意殺人的導火線爆發有些讓人感到意外。但意外之中亦暗含必然,畢竟,不得人心的強制唱紅和黑打已經將薄置於反法治的窘境,而且其自身以及親信的各類問題曝光只不過是時間問題,沒有王lijun事件,薄以及其妻子的後續事件只不過不會如此之快地發生,但絕對會發生這點確信無疑。

7、重慶事件是不是權力爭鬥?外國記者和一些海外華人為何會將重慶事件解讀為權力爭鬥?而這個權力爭鬥的主體又會是那些人?薄到底是和誰爭奪權力?恐怕,作為一個關注中國政治生態的微博用戶,了解此點不在話下。薄在重慶推行的是人治、文革遺風、民粹式的治理模式,企圖以此種模式獲得民間支持,然後順利實現其政治理想。但是,也正是因為薄的這套模式不得民心,而且有將中國拉入文革暴戾的嫌疑之中,所以,一再受到學界、法律界和社會各界人士的質疑和反對。只不過,中央的下令收拾薄也得有導火線為依託,剛好,王lijun事件爆發,中央遂順水推舟,一舉將薄拿下。那麼,高層之間對於處理薄是否也有分歧,在我看來,定有分歧,不足為怪,這個,我們從中央領導人對重慶的幾次視察便可得知,有人幾次去重慶視察,而且極度肯定重慶的所謂成功模式,但也有人在薄主政重慶后從未前去視察,那麼,從這點,難道不可以得出重慶事件映射中央領導人之內爭么?

8、重慶事件緣何沒有較早制止?這是因為,重慶事件的發生不是一下子聚集而成,而是在薄主政重慶后形成的一攬子過錯后一步步釀成。在薄主政重慶的幾年中,不斷會有中央領導人視察重慶,而且對重慶的所作所為給予高度肯定,這從另一方面加劇了薄的野心計劃,也導致了薄更加肆無忌憚的採取各類反法治的手段為自己謀利。而這個謀利不僅僅指的是經濟利益,還有政治利益。而換做任何一個省份,地方領導人的嚴重違紀行為都會影響地方穩定,更何況還是重慶這樣的直轄市城市。我相信中央對薄的處理是經過慎密思考之後做出的決定,但是,更不乏一些領導人對薄的大力支持,由此,才導致了處理薄的遲延和滯后。而這個儘早也不會早到哪裡去,畢竟,身在其位,沒有亂紀(違法、或是犯罪),談何處理?可以說,嚴重違紀和一般違紀雖都是違紀,但卻不是每一個政治人物的違紀都會導致其政治生涯的終結和落幕,薄不是例外,只是其一。

9、重慶事件應該記取那些教訓?中央對薄的處理徹底糾正了文革遺風在重慶的愈演愈烈,而這個文革遺風不僅體現了反法治的強硬手腕上,更說明,重慶的一系列「功績」都可能多半被否定。雖然,媒體一再渲染,不能否定重慶取得的成績,這點,我也確信,不能否定重慶的一些功績。但是,別忘了,重慶丟失了那些東西?可以說,重慶丟失的要遠遠大於取得的。中央對重慶領導人的處理釐清了改革應走那條道路的政治方向。之前,重慶和廣東之爭有將改革引入文革還是開放之地的辨析,現在,中央對重慶領導人的處理凸顯了改革的方嚮應是堅持走深化改革路線,而且,不能將人治和反法治用於管理和強制人民,否則,有被人民「推翻」的可能。

10、中國的政改和司法改革會不會因為重慶事件的發生而加速?實際上,中國的政改和司法改革一直在穩步推進,但卻行進緩慢,甚至於不乏倒退。從近幾年中央領導人的幾次喊話中,我們已經嗅到政改的風氣正在颳起,司法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只不過,身處體制之內,政改便是獲益減少和潛規則趨無,司法改革便是限權和分權,而這勢必引得一些人的不滿和反對。況且,中國社會的極左力量一直在試圖將中國拉入文革遺風之中。可以說,中國的政改已經到了非改不可但卻又舉步維艱的尷尬境地,民主與法治雖是時代中國人的夢想,但在推行和追求民主與法治的道路上,阻隔重重,荊棘滿布,雖有進步,但更不乏退步。而在此時,薄在重慶的高調舉動似乎為政改打開了另一扇窗戶,讓人誤以為薄的大手腕是為政改的方向定調,但是,當人們逐步發現薄的各類手段內情后,便會察覺,任何人治和反法治的手段都不得民心,都難以持續推進。中國社會的發展必須走一條在政改方向上不斷推進人民福祉的提高、民主建設的發展、法治社會的建立之道路,而中央對薄的處理正是凸顯和映射,中國的政治發展和民主法治建設不會因為個別人的置身法外而暫停不進,不會因為個別人的瘋狂舉動而減慢推進,不會因為個別人的權欲膨脹而停滯不前。

我句句真話. 決不放屁. 版上如有臭味. 我沒有放屁. 不是我放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9: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