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也談「因信稱義」和末日審判

[複製鏈接]

199

主題

5686

帖子

5580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58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求索 發表於 2012-4-17 03: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馬太福音
16:24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16:25 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生命或作靈魂下同)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  
16:26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16:27 人子要在他父的榮耀里、同著眾使者降臨。那時候、他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16:28 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看見人子降臨在他的國里。  

根據以上章節, 耶穌將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這裡的跟從,不是僅指的十二門徒吧?應該是所有信徒吧? 可見, 行為才是最重要的。 光信恐怕不行。 必須有行為,必須舍己!

根據16.28, 顯然耶穌在當時的百年之內將重返人間, 雖然他也說過具體時間只有父知道。兩千年過去了, 耶穌並沒有實現他的諾言。 那麼憑什麼相信他一定會回來呢? 可以想象當時的信徒是多麼的失望。 現代的信徒為什麼不會再失望呢?  

Nothing in the world is more dangerous than sincere ignorance and conscientious stupidity.
——Martin Luther King, Jr.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沙發
sousuo 發表於 2012-4-17 03:52 | 只看該作者
誰說現代信徒就不失望,只是失望的就都不是信徒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723

帖子

445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45
3
睿智老和尚 發表於 2012-4-17 04:08 | 只看該作者
16:28 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看見人子降臨在他的國里。按照聖經他已經不止一次的又降臨了, 呵呵, 可什麼事兒都美髮生。。。
66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4
sousuo 發表於 2012-4-17 04:10 | 只看該作者
睿智老和尚 發表於 2012-4-16 15:08
16:28 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看見人子降臨在他的國里。按照聖經他已經不止一 ...

有人說那是指後來發生的登山變相,可以接受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

主題

5686

帖子

5580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580
5
 樓主| 求索 發表於 2012-4-17 04:16 | 只看該作者
這顯然不算。 並沒有審批。 能否系統的回答,別老是以句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6
sousuo 發表於 2012-4-17 04:26 | 只看該作者
稍微「系統」一點哈,信在基督教的語境里就包含了行的因素。

所以不該有所謂的「光信」,如果是徹頭徹尾徹里徹外的光信,那應該叫「沒信」。

我想,當時的信徒可能開始失望過,後來聖靈下來,他們就明白自己失望的局限,接下去就不再失望了。

你想,兩千年前的信徒要是一直失望下去,我們今天還會討論這個問題嗎?
床前明月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7
研究 發表於 2012-4-17 04:56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發表於 2012-4-17 04:26
稍微「系統」一點哈,信在基督教的語境里就包含了行的因素。

所以不該有所謂的「光信」,如果是徹頭徹尾徹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

主題

5686

帖子

5580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580
8
 樓主| 求索 發表於 2012-4-17 06:07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發表於 2012-4-17 04:26
稍微「系統」一點哈,信在基督教的語境里就包含了行的因素。

所以不該有所謂的「光信」,如果是徹頭徹尾徹 ...

所以行動依然是重要的。 那些以為受洗了,就得救了的, 要哭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

主題

5686

帖子

5580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580
9
 樓主| 求索 發表於 2012-4-17 06:09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發表於 2012-4-17 04:26
稍微「系統」一點哈,信在基督教的語境里就包含了行的因素。

所以不該有所謂的「光信」,如果是徹頭徹尾徹 ...

「我想,當時的信徒可能開始失望過,後來聖靈下來,他們就明白自己失望的局限,接下去就不再失望了。」

什麼叫「後來聖靈下來」,聖靈不是一種都在的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10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2-4-17 07:14 | 只看該作者
求索 發表於 2012-4-16 17:09
「我想,當時的信徒可能開始失望過,後來聖靈下來,他們就明白自己失望的局限,接下去就不再失望了。」

...

搜索兄說的是五旬節聖靈降臨這個歷史時間。可以看使徒行傳的記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0

主題

3364

帖子

966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6
11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12-4-17 07:40 | 只看該作者
求索 發表於 2012-4-17 04:16
這顯然不算。 並沒有審批。 能否系統的回答,別老是以句話。

我覺得算,因為耶穌說得很清楚,是「站在這裡的」、「有人」,不是說「所有人」。按正常字面理解就足夠了,不需要求索網友的審批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0

主題

3364

帖子

966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6
12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12-4-17 07:42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發表於 2012-4-17 04:26
稍微「系統」一點哈,信在基督教的語境里就包含了行的因素。

所以不該有所謂的「光信」,如果是徹頭徹尾徹 ...

信是知道了就去作,是包含了行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

主題

5686

帖子

5580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580
13
 樓主| 求索 發表於 2012-4-17 10:36 | 只看該作者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12-4-17 07:40
我覺得算,因為耶穌說得很清楚,是「站在這裡的」、「有人」,不是說「所有人」。按正常字面理解就足夠了 ...

還是不算。關鍵是因為沒有照個人的行為報應個人。不在於多少人看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14
拎不清 發表於 2012-4-17 13:09 | 只看該作者
求索 發表於 2012-4-17 10:36
還是不算。關鍵是因為沒有照個人的行為報應個人。不在於多少人看到。

照個人的行為報應個人

這就是說有什麼罪就接受什麼樣的懲罰,那裡有赦免罪之說。基督教的信就是要白白的得好處。因為他們行不出來,也不想去行。他們尊從「口裡承認就得救」。這是和耶穌唱對台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

主題

5686

帖子

5580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580
15
 樓主| 求索 發表於 2012-4-17 22:01 | 只看該作者
這節經文有兩個要素。 第一,照個人的行為報應個人。 光信顯然是不夠的。當代基督教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這一點。
第二, 在耶穌門徒的有生之年,末日審判並沒有發生,顯然和耶穌所說的不符。 今後還會不會發生, 誰心裡也沒底兒!
Nothing in the world is more dangerous than sincere ignorance and conscientious stupidity.
——Martin Luther King, Jr.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16
sousuo 發表於 2012-4-17 22:15 | 只看該作者
求索 發表於 2012-4-17 09:01
這節經文有兩個要素。 第一,照個人的行為報應個人。 光信顯然是不夠的。當代基督教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這一 ...

我記得和你說明過,在基督信仰里不存在「光信」這樣的事情。

末日審判是主再來的事。

關於那處經文的一種解釋我也和你提過:指的是登山變相。

對於有可能沒底的事持有底的態度,就是信。

「 信 就 是 所 望 之 事 的 實 底 , 是 未 見 之 事 的 確 據 。 」希伯來書十一章1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723

帖子

445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45
17
睿智老和尚 發表於 2012-4-17 22:4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研究 於 2012-4-18 01:31 編輯

對於有可能沒底的事持有底的態度,就是信。
感覺現在的基督徒的是把你的話中的兩個「底」字去掉
66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18
sousuo 發表於 2012-4-17 23:44 | 只看該作者
睿智老和尚 發表於 2012-4-17 09:42
對於有可能沒底的事持有底的態度,就是信。
感覺現在的基督徒的新是把你的話中的兩個「底」字去掉 ...

一樣米養百樣人,因人的百樣,而對米有微詞,不太合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19
拎不清 發表於 2012-4-18 00:3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研究 於 2012-4-18 01:30 編輯
sousuo 發表於 2012-4-17 23:44
一樣米養百樣人,因人的百樣,而對米有微詞,不太合宜。


基督教可不養百樣人。救恩不是白白的賜與。天旱下雨才是。你要也好不要也好,你善也好惡也好都下雨。所以信才有,不信沒有這是條件就不是白白的了。他相當於跟著干有,不跟著干就沒有是一樣的。基督徒不執行大使命也就沒有了救恩。白白的給是做廣告詞語。一個基督徒不奉獻一些錢,物也是不得救的。進了教就知道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20
研究 發表於 2012-4-18 01:20 | 只看該作者
求索 發表於 2012-4-17 06:07
所以行動依然是重要的。 那些以為受洗了,就得救了的, 要哭了。

就像搜索兄所言,有信心而發出的行動是信心的果效,如果沒有這個果效,信心就是死的。沒人能靠死了的信心得救。信心是活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5: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