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象棋與國際象棋

[複製鏈接]

1264

主題

3083

帖子

7985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798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籽棠 發表於 2012-4-1 15: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自劉平文章)

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我都會下,但水平極一般。這兩種棋都是模擬了刀光劍影的戰場,排兵布陣,打打殺殺,處心積慮地要置對方於死地,我不大喜歡這種以殺死對方為樂趣的娛樂遊戲。看見一幫老頭圍在路邊津津有味地為對弈者支招,不時大聲叫嚷「吃了它」、「將死它」,我便會覺得這些老頭們比較討厭。

不過,我發現這兩種象棋有太多相似之處:都是三十二枚棋子,規則走法也基本一致,都有王有兵,有馬有車,如果拿掉「楚河漢界」,兩個棋盤幾乎完全一樣。當然也有一些不同之處:國際象棋實行「一夫一妻」制,一王一后;中國象棋則「一夫多妻」,一帥倆士。國際象棋的王有「易位」走法,到最後可以四處活動,親自征戰,且威力不小;中國象棋的帥只在「宮」里呆著,閉門不出,被相士們嚴密地保護起來,基本上是個沒用的東西,但它的存在決定戰爭的勝敗,它一完蛋,全局便輸了。
我比較好奇,兩種棋雖然有許多差異,但存在驚人的一致,這是為什麼?它們到底誰先誰后?有專家論證中國象棋歷史遠比國際象棋悠久,甚至認為國際象棋發源於中國。我不相信這種說法,比較相信這兩種棋都源於印度。印度和中國一樣,曾經文化發達,為世界做了許多貢獻,如阿拉伯數字。不過這些老邁的文化古國,現在都不怎麼樣,古巴比倫已經沒了,埃及也虛弱得很,就如同人老了,雖然資格很老,經驗老道,但在朝氣勃勃的年輕一代面前,老了就是老了,不服不行,倚老賣老沒什麼意思。
兩種棋在形成並完善定型的過程中,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上的差異。比如:國際象棋的兵成功下底后,可以升格為除了王以外的任意一子,這叫論功行賞,體現了一種契約關係與平等參政的民主思想;而中國象棋的兵過河后僅僅是稍微厲害了一點,永遠只能前進不能後退,典型的炮灰,用它們的犧牲去為其他角色鋪路,這反映了一種森嚴的封建等級制思想,在中國軍隊里從奴隸混到將軍基本不可能,也有,都發生在改朝換代的情況下。
中國象棋的「馬」被設計了「絆馬腳」,體現了中國人勾心鬥角的文化傳承,而國際象棋里的「馬」沒有這種約束,在「馬」的遊戲規則上中西方的區別體現得非常充分。
我毫不隱瞞自己對西方文化的偏好,因為總覺得中國的東西缺點什麼,氣勢?氣度?氣場?比如嗩吶VS小號、二胡VS提琴、揚琴VS鋼琴、秧歌VS芭蕾、京戲VS歌劇、《三槍》VS《阿凡達》、陳凱歌VS卡梅隆……這無疑會被別人詬病,說觀點太偏激。但毫無辦法,他們的所謂中庸無法使我信服。
我敢打賭,中國象棋就和京劇等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不被年輕一代看好。到最後,孩子們只能在歷史課上和博物館里才能夠大體知道曾經有過這樣的東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8: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