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拍賣場上的有趣互動
以下是幾個發生在拍賣場上的有趣小鏡頭,請大家欣賞。
A. 緊張競投中的幽默
某年某星期五上午,我參加競投一個房子。該房子在正常情況下價值五十萬,業主欠第一按揭30萬,欠第二按揭18萬。第一按揭Lender拿去拍賣,開拍價$305,680。我自己設定的最高競投價是38 萬。十幾個競投者註冊競投,Caller 核對註冊競投人的身份證以及手上的銀行本票,一一記錄在案,以便拍賣過程中保證競投者不要報出高於他/她手上錢的報價,以及完成拍賣後有錢可收,不會造成拍賣無效的結果。
好,時間到,開始拍賣。Trustee 的經紀人(Caller)先宣讀拍賣規則,如Lender(第一按揭lender)有權參加競價,Trustee有權在拍后後撤銷該次拍賣之類。接著Caller報出開拍價(Opening bid):
「該房開拍價是$305,680, 有沒有比這高的競投價?」 Caller 開始拍賣。十幾個競投者輪番將價格往上抬,很快就達到我自己設定的最高競投價。
「$380,1000」。我退出競投,繼續觀看。這時候,只剩下五個人在競投。
「$380,1500」
「$380,5000」
…………
…………
…………
「$400,000」。至此,只剩下兩個競投者。一個是中年男士D,一臉嚴肅,手持公文包,衣著整齊。另一位是中老年女士C,看來是一位頭次參加競投者,由一位男房地產經紀人N代投。
地產經紀人N:「$400,100」
D男士:「$400,200」
……………
……………
……………
「$412,800」 地產經紀人N 在與C女士不斷的交頭接耳中報出新價。
「$416,032」 D男士毫無表情,緩慢地報出一個精確到元的競價。N 經紀喜形於色,來不及與C 女士交換眼色,緊緊接上:
「$416,033」(只是高於對方$1)。報完價,N經紀眉開眼笑, C 女士也是一派欣慰狀,接著緊緊擁抱。經紀的喜悅不言自明,眼見3%的傭金馬上到手,而C 女士也如願以償。眾人也是一陣唏噓:早知如此,我們也別費這個勁了。
諸位看官,這是何故呢?原來一般的競投者的報價都是完整在百或千元。凡是報出這麼準確競價的,大都是手上拿著某機構所設定的最高限額的錢,,誰比他高,誰就贏了,假如再沒別的競投人的話。而且,通常他們設定的價格都會這樣精細(不知道為什麼)。又因為根據本州的法律,一旦完成第一按揭對被抵押房屋的拍賣,第二以及以上的按揭的Lien 就自動消失。而高位按揭銀行不想全部損失的話,通常就派人參加競投,有高於他設定的價時,他們就放棄,低於的話,他們買回來再賣。在這個故事裡,有第二按揭18萬,所以人們自然就想到D男士是代表第二按揭銀行來投的。
回到拍賣場,拍賣人(Caller)也是一臉悉懷,只待履行完三讀手續,便可結束這次拍賣。只見Caller提高聲調:
「最後競價是$416,033, 還有沒其他的競投?」他稍稍停頓,見沒人接,就往下:
「$416,033 第一次,$416,033第二次,………」還沒等他第三次報,一個聲音插進來:
「$417,000」 。大多數人都認為拍賣早已定局,轉身準備離開,這時回頭一看,十分驚愕:D男士又跟上來了。N經紀與C女士面面相覷,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再看他的表情,居然還是一付事不關己的相。這老兄到底搞啥名堂?哦,稍頓,眾人才反應過來,這傢伙在開玩笑。他還沒打算停止在$416,033。眾人一陣嘩然,有些人忍不住偷偷笑。
「$417,500」 , N經紀有氣無力地再往上競投。
最終還是D男士以$425,000的價格投得。自始至終,他一言不發。
以後又見位老兄出現幾次,都是獨來獨往,不與任何人交談。每次有他參與的競投,在最後的三讀時,我們競投者與Caller都看著他,是不是在最後一刻蹦出來。
後來了解到,他不是任何銀行的代表,至於他是代表他自己還是別人,就不得而知。
B.投下的房子想不要
我準備競投的房子開拍價$153,650.42。在正常條件下,它的市場價應值30萬。基於它的破爛程度我把最高競投價定在20萬。
競投開始,當出價達到20萬時,我退出競投,靜觀其變。
競價達到$218,000時,只剩下兩個約30歲的男士F 和 G。
「$220,000」 , 男士F報價。
「$221,000」, 男士G 緊追不捨。
………………
………………
「$238,000」,G 男士報價。
「$239,000」, 當F男士報出該價時,G男士不再跟上。沒有別人在出價。Caller 三讀後,拍賣完成。F男士贏得該次競投。
F男士喜形於色,這回他當「大爺」。然後我上前恭喜他,順便跟他聊聊他是如何看這個房子的價值,他認為裝修費用多少。這是我的習慣,每次拍完以後,不管是我贏還是他/她贏,我都會與他們聊幾句,看他們怎麼想,知道什麼關於這個房產的額外信息沒有,有什麼處理方案。這種閑聊,有時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請問你的預算裝修費大概多少?」我問道。
「還不知道。」他頭也沒抬,看著那Caller剛給他的收據答道。這也不奇怪。有時他是因為還沒看房屋裡面不好說,有時是不願意說。
「看那破爛的屋頂和外牆,裡面也好不到那裡去,我估計最少得4萬。」旁邊一個競投者J接過我的問話答道。他也是常客了,我們經常在拍賣場上見面。
「什麼?4萬裝修費?………」,他一臉愕然。
「那你以為怎麼樣呢?有什麼好見解?」,我問道。
「我……我……我還沒看過這房子……」。
「什麼?……」,我與J對視,這回輪到我們驚訝了。
「你沒看過還死往上投?」J不好氣地接上。
「你們這麼多人不是都在競投嗎?」他還不服氣。
「我們這麼多人……我們的最高價不是停在$218,000嗎?」 J回答。
「那………那還有G跟我競投,他總不會也是沒看吧?」他在自我安慰。
「也有道理。那你趕緊去問G,也許他有我們想不到的地方。我們也可能過於保守。」我對他說道。J不停地搖頭。
他趕緊跑過去找G。不一回,F滿臉沮喪地走回來。
「他說他知道那屋很破,不過他原本想買來自住,再加上也有人跟他在競投,怎麼錯也不會錯到那裡」。
「23萬9千……,再加上4萬裝修,還有別的費用……。賣出還要經紀傭金和交易稅,賣出30萬的話,我不是必虧無疑嗎?……虧大了……我可怎麼,我可怎麼辦……」。他在喃喃自語。
「你可以去問一下G, 他不是競到$238,000嗎?你貼他1千元,趁著正式文件Trustee』s Deed還沒出,在這叫Caller幫你改成他的名。這樣你的損失最少,只有1千塊」。我給他出主意。
「對,對,對,這是好主意」。他雲開霧散,滿臉歡喜地匆匆向G跑去。
我跟J一邊聊天,一邊看著F在人群里轉來轉去。然後,哭喪著臉往我們這邊走來。
「怎麼樣?G想買嗎?」我趕緊問。
「沒……,他說想想這價跟那市場價都很接近了,還要花裝修時間,不是很合算」。
「你不會再減多點嗎?」
「有,我減到5千,他還是不肯。說他改變主意了。」
「那你問其他競投者了嗎?」
「問了,都不要……你們……?」F眼看看我,又看看J。
我搖搖頭。J 開腔:「要減到$218,000我就要。」
「這……不是……我的2萬馬上不見了嗎?……」F一臉可憐。
「是呀。不過高點我都想要的話,我當時不就往上投了嗎?」
「不要緊,不是世界末日。」,我安慰他,「裝修后還是比市場價稍低,你可重新貸款后再出租,守它幾年。現在房地產市場這麼熱,說不定一年半載你已經賺錢。」
「問題是今天我借的這筆錢利率跟手續費都很高……是私人貸款。我正式貸款又不符合條件……」
「…………」,我也無話可說了。我看看J。
「那就等人再拿來foreclosure吧」J帶點嘲笑的語氣。
F白了J一眼走開了。
不知道F後來怎麼處理他買的房子。不過,再沒見他出現在拍賣場上。
讀者朋友們,你們是否認為這是一個初級的愚蠢錯誤呢?不一定。假如你每星期看幾十間屋,每個星期五早上興沖沖地帶著銀行本票,準備好買其中一間,但是到頭來,要不是房子拍賣被取消,或是改期,就是別人競投得太高而你空手而歸的話,失敗的沮喪會是越來越強烈的。你要是控制不好的話,你也忍不住會犯往高里投,或投你原來沒看過的,不打算買的房產。下面是我與一位行家裡手的類似經歷。
C.行家的錯誤
那天,我準備投的是一個很破爛的房子。它的開拍價是$100,800。我當時想不會有人出超過$120,000的。而我,再高一點也可承受。今天我一定會拿下來。
開拍后,接近12萬時,已不見什麼人競投了。Caller正在準備三讀時,K君突然插進來。我一看見他就有點煩。因為他最近總是跟著我投。幾次我都被迫放棄而投不成。
「$120,100」 K君往上競投。
「$120,200」 我只好跟著,因為我還可以營利。
「$120,300」
…………
…………
…………
「$140,000」 我不知不覺中已經投到了這個價。這次因為我總想著我會在不高於12萬的價格拿下,也沒預先設定最高競投價。當然,我知道這個14萬房產價對我仍然可行。但也不見得是什麼好Deal了。算啦,他要再往上投的話我就放棄。
「$140,100」 K果然往上競價。
「最後競價是$140,100, 還有沒其他的競投?」 Caller問。我不跟。
「$140,100第一次,$140,100第二次,$140,100最後一次。賣給K君」
我上前祝賀他競投成功。照例我問他有什麼計劃。
「我還沒有打算。……啊,我今天總算拿到一個了」。他喜滋滋地,心不在焉地回答。
「你看過這個破房了沒有?」我問。
「破房?還沒。不過有你看了我還用看嗎?你不已經幫我調查了嗎?我們也不是今天才認識。你老兄看準的東西我用得著擔心嗎?」他一付嬉皮笑臉。
「你真聰明,利用我的勞動。祝你好運。」說完我離開去看別的拍賣。
「 如山,請你過來,我有話想跟你說。」沒過一回,K君擠進人群把我拉出來。
「什麼事?」我問。
「我們剛才競投的那個是活動房(Mobile Home)」 他眼盯著我說。
「是呀。」
「建於1975年。這是很難貸款的。」
「是呀。」
「再加裝修,賣出傭金,投到這個價,不虧3,4萬以上怎麼可以脫手?」
「是呀。」
「你全知道,你怎麼還把價一勁往上抬,……你……你這不是成心想害我嗎?」他又氣急地說。
「這你就不講道理了不是?你不往上競我怎麼就會往上了?」 我明白他剛剛知道自己犯了一個大錯誤,一下還不能接受。停了停,我接著說:
「我怎麼可以害得了你呢?想想看,我投到$140,000時,你要是不加那$100,那不就是我的啦?你要說我明知房子不好還競那麼高,我不是害我自己嗎?」
「這……這說得有理……等等」,這傢伙反應過來了。
「那也就說你$140,000買入還是不會虧,而且還會盈利?」 陰轉晴,K眉開眼笑接著說:
「我就知道你這小子一定有你的算盤,不會是那麼盲目的,所以我才跟………什麼好主意?快講,快講」。
「我看的是地,我不在乎房。」
「地,那你打算……?」
「推倒舊的房子,重建一個新房子。」
我那時剛通過了一大堆的paper work和審查,在本州完成了建築商的註冊。我的精力已經集中在建房出售。從那時開始,我所買進的物業都是地,或連著大片有開發潛力的房子。
我們都很清楚這個數怎麼算。我要當地買進來,就等於地價成本14萬,然後我重建一個新房賣掉來賺錢。而他要是當地賣的話,加上其他費用,他就等於要賣出接近17萬才不虧。17萬的地當時在那個地方是沒人買的。
「那……是否可以……接過我今天投的……價錢方面……?」他試探地問。
「不了。我原本以為我可以在12萬以下拿到,沒想到就競價到那麼高。雖然這個價我還可以做,但是這已經是市麵價了。我要想買市場價的話,有很多機會,就沒必要來這裡投了。你知道,我們來這裡都是想買到好價的房產。」我拒絕他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我那時為了在更大的範圍找到有開發展潛力的物業,我考了個房地產經紀牌,這樣,我在目標地區設定目標價格,然後一有新的物業出來系統會馬上通知我,我不必等經紀通知我而錯過好機會。所以我在市場上有機會買到更好的。第二,也應該給他一個教訓,以後不要跟著我把價投上去。
我停頓了一下,半開玩笑地對他說:
「你都不是第一天做生意了,有贏有虧都是正常的。而且,這一點虧損對你來說完全是小意思,你就當買個教訓吧。你知道以後跟著我投未必有好結果。」
他點點頭,帶著無奈的表情離開。
K君不是新手,其實他房地產做得蠻好。
後來,我在他那個Mobile home 的旁邊一次買了三個Mobile home。我推倒了舊的Mobile home,重建三個新房子。三個新房子全部賣完以後,才見他的房子掛著「Sold」的牌子。時間一年多。有一次碰見他,他告訴我,還好,只損失2萬多。當時是房地產最熱的時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