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善待民意,不折騰

[複製鏈接]

70

主題

93

帖子

21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天涯客1 發表於 2012-3-22 14: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你那裡的社情民意渠道暢通嗎?《人民日報》與《人民網》近日聯合推出的一份調查顯示:截至1月5日零時,共有7111名網友參與調查,其中96.8%的網友認為「不通暢」。過半網友反映「電話很難打通,郵件石沉大海」,40%多的網友遭遇過「相關部門相互推諉」。(1月5日《人民日報》)

應該說,這份調查本身就是一種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長期以來,一些職能部門「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衙門作風以及「叫不醒」的政府網站,讓我們知道了什麼叫做「熟視無睹」和「充耳不聞」。眼下,短短几天的時間內,逾七千名網友直陳民意渠道「不通暢」,仍是希望藉此「叫醒」有關民意渠道:善待民意,聆聽民聲,不要再用一貫的傲慢和緘默傷害一顆顆熱切期盼的心。

沒有人喜歡折騰,中國的老百姓更是如此。理由很簡單:中國的老百姓崇尚和氣生財、以和為貴。所以,一些小事兒,能自己解決的、能退一步解決的,他們大多選擇「退一步海闊天空」。而一旦他們想方設法來找政府了,那麼,在他們心目中,那些事就是天大的事情。面對老百姓心目中「天大的事情」,我們的政府部門如果不能夠及時處理、解疑答難,則矛盾只會越積越深,進而產生民怨的「累計效應」,上訪、群體性事件的發生也就不可避免。

我們無法否認這樣一個事實:在每起上訪事件和群體性事件的背後,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相互推諉和行政不作為的情況存在。有些政府職能部門一方面對反映問題的群眾相互「踢皮球」,對待老百姓的態度「冷、硬、橫」,另一方面,他們視群眾問題如洪水猛獸,處處打擊上訪,給反映問題的群眾扣上「上訪專業戶」的帽子,以破壞社會穩定等罪名予以打擊。最終,倍感失望和無奈的群眾要麼忍氣吞聲,要麼一遇「火星」就引燃了群體性事件的烈火。2008年爆發的多起群眾性事件,給我們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因此,善待民意,不再折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9: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