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媒體還原雷鋒真實生活:年少輕狂偶爾炫耀軍功章(圖)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3-9 23: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02月27日 13:24     來源:新京報   


1960年,雷鋒入伍前留影,他穿著皮夾克。

二十一世紀,社會是否還需要雷鋒?

3月5日的「學雷鋒」活動已延續近50年。如今,人們對這個道德楷模,產生了各種疑惑:雷鋒不計報酬的做事,是否符合市場經濟倫理;真實的雷鋒是什麼樣子。

另一方面,中國正歷經深刻的社會轉型,經濟快速發展,過度依賴消費,重金重利,信仰缺失,人心浮躁等社會病,讓人們比從前更需要真,更渴望善,於是現在探討「雷鋒精神」,有種特別的意義。

避開雷鋒光環,以平常心去重讀,會發現他身上的純真、善良,是一種普世價值。他的利他行為、見義勇為、節約行善,在當下社會依然有著現實意義。

在此之際,北京《新京報》製作專題「雷鋒@精神」。@在微博時代表示「傳遞」,專題含義是,「雷鋒」傳遞一種對善的信仰。

專題有3期,第一期還原一個真實雷鋒;第二期探討當下社會需要怎樣的雷鋒精神;通過第三期,人們會發現雷鋒的普世價值在每個人心中。

雷鋒生於1940年。那一年,約翰列儂在英國出生,李小龍在香港出生。日後,三人皆為民眾偶像。不同的是,雷鋒成為一個全民學習的道德楷模。

1963年,毛澤東寫下「向雷鋒同志學習」,此後每年3月5日,被定為「雷鋒日」。

改革開放后,去除特定時代的鉻印,重新發現雷鋒的當代意義,日益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

雷鋒周邊愈來愈多的人,開始提供鮮活的記憶,慢慢拼湊出一個不一樣的雷鋒。直到2006年,雷鋒在天安門廣場騎摩托的照片,被出版界公開,一個健康、陽光、時尚的小夥子終於躍然紙上。

回顧雷鋒22年的人生,會發現他是一名潮流先鋒:戴紅領巾、主動回鄉當農民、當政府公務員、喜愛拍照片、發表文章、成為鍊鋼工人、穿皮夾克戴手錶、參加解放軍、學習《毛澤東選集》……

這些都是五六十年代的時尚生活。在這些生活里,雷鋒多了些美,多了些可愛的缺點,更多了些人性的柔軟。

這是雷鋒人生中最長的一次旅行。

1958年11月,他拎著半舊的藍布行李包和沉甸甸的棕皮箱子,皮箱里塞著當時最流行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及一把幸福牌口琴,從湖南奔赴遼寧。

遼寧鞍鋼在湖南招收工人。雷鋒放棄當時時髦的開拖拉機的工作,進入鋼廠。

那個年代,「鋼鐵工人」是年輕人最嚮往、最崇拜的職業。

武漢,雷鋒途經的第一站。站在武漢長江大橋下,雷鋒神情莊重,突然開口跟同行的劉必華說:「原來全是鋼鐵啊……這需要多少鋼鐵啊!」

在修建才一年的熱門景點武漢長江大橋下,雷鋒拍了一張照,右臂上耷拉著一件外套,左手拎著一個印有鮮花圖案的蘆編提籃。

照片上,蘆編提籃的鮮花曾在六十年代,被紀念館的人用技術抹掉——鮮花在當時意味著「小資情調」。直到20年後,原圖才被展出。

「雷鋒愛美,愛照相。」部隊宣傳員季增曾給雷鋒拍過很多照片。他說,雷鋒逝世后,搜集到雷鋒自己在照相館拍的照片共54張。

武漢留完影,雷鋒拎著鮮花提籃,來到北京。

在天安門廣場,金水橋前,雷鋒坐了許久,和一名執勤戰士討論「毛主席是不是住在天安門城樓上」的問題。

之後雷鋒在天安門前照完全身照,又瞥見旁邊的青年跨著一輛摩托車,他跑過去,騎上去,也拍了一張。

這是一張讓人印象深刻的照片:雷鋒身體前傾,腳蹬皮鞋,一臉燦爛,彷彿正在長安街上飛馳。

1959年底,雷鋒在鞍鋼已是一名先進青年,月收入30多元。

他上下班總穿一套工廠發的勞動服和大頭鞋,同事們勸他去買件流行的皮夾克,雷鋒不肯,後來在女老鄉的再三鼓動下,雷鋒終於去商場買了件「光榮花」牌皮夾克,棕黑色的,天津公私合營華光皮件廠出品,定價44元,還有一條深藍色的料子褲,一雙黑色皮鞋,和一瓶「友誼牌」雪花膏。

宿舍里,同事們讚不絕口,都說「現代化的工人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一天,雷鋒老家的縣委領導來信,寄語他在偉大的工人階級隊伍中,艱苦奮鬥,永不忘本。看完信,雷鋒就不怎麼穿皮夾克了。


(編輯:王慕空)

349

主題

7041

帖子

257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2576
沙發
不惑之禍 發表於 2012-3-10 00: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不惑之禍 於 2012-3-9 11:06 編輯

雷鋒在今天就是王立軍。有些小聰明,有些努力,就被提拔當幹部了。好出風頭,自我英雄主義,有沒有約束,無法無天,就出事了。
一個人,如果極力宣揚他自己都不信的東西,那他就是做好了干任何壞事的準備。— 托馬斯潘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3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3-10 00:24 | 只看該作者
跟馬丁路德金一樣,一不小心,出名了。仔細看看,馬丁路德金不是黑奴,同理,雷鋒也不是道德楷模。他們倆都是一出名就死了。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4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3-10 00:51 | 只看該作者
1960年穿著皮夾克, 很罕見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5
weihua99 發表於 2012-3-10 01: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2-3-10 01:27 編輯


回復 小康人家 4樓 的帖子

人比人氣死人唉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9

主題

7041

帖子

257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2576
6
不惑之禍 發表於 2012-3-10 01:3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7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3-10 01:48 | 只看該作者
所以下一屆要減少官員的比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8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3-10 01:48 | 只看該作者
weihua99 發表於 2012-3-10 01:25
回復 小康人家 4樓 的帖子

人比人氣死人唉

60年代也有先富的????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9
weihua99 發表於 2012-3-10 01:5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不惑之禍 6樓 的帖子

人代會?黨代會?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10
weihua99 發表於 2012-3-10 02:0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小康人家 1樓 的帖子
1959年底,雷鋒在鞍鋼已是一名先進青年,月收入30多元。

月收入30多元,買一件44元的皮夾克很正常。如果按當時的普通工資是15—20元的話,雷鋒不能算先富,只是工資較高而已,和現在的先富實在不能同日而語,差距驚人。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11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3-10 02:1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大千世界 於 2012-3-10 03:25 編輯
weihua99 發表於 2012-3-10 02:08
回復 小康人家 1樓 的帖子
月收入30多元,買一件44元的皮夾克很正常。如果按當時的普通工資是15—20元的話,雷鋒不能算先富,只是工資較高而已,和現在的先富實在不能同日而語,差距驚人。
Read more: 媒體還原雷鋒真實生活:年少輕狂偶爾炫耀軍功章(圖) - 時事述評 - 貝殼村 -


問題是當時很少人穿皮夾克,當時流行的是藍色中山裝。而且穿其他顏色的已都很罕見。因此不是買得起買不起的問題,而是不符合當時的穿著習慣。所以的確是很罕見。走在路上,路人會側目而視的。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12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3-10 02: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大千世界 於 2012-3-10 02:30 編輯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3-10 00:51
1960年穿著皮夾克, 很罕見啊!!


看一條新浪微博:


汾礦洗煤學雷鋒小組:雷鋒是一個很陽光\很現代的大男孩,他思想健康, 行為時尚,他擁有當時人所罕有的皮夾克,他愛照相,再加上他到部隊成為先進典型后,部隊專門有一個記者跟隨他,所以他才在視照相為奢侈消費的年代留下了那麼多珍貴的照片.也給後人留下真實生動的形象,而不是高大全,所以才有那麼人願意學習他.

小康人家說罕見,你跟小康的帖子是舉例人大的先富! 風馬牛不相關,所以我問你,雷鋒也是先富????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13
zjd713 發表於 2012-3-10 04:2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zjd713 於 2012-3-9 12:49 編輯
不惑之禍 發表於 2012-3-9 08:03
雷鋒在今天就是王立軍。有些小聰明,有些努力,就被提拔當幹部了。好出風頭,自我英雄主義,有沒有約束,無 ...


也許作為莊園主的華盛頓在結束了一天工作(註:也許剛在議會上發表完一篇熱情洋溢的宣揚自由、平等的演說),回家后因為一件瑣事,把身邊的黑奴暴抽了一頓。。。。



So What??


這裡需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在談論的是一種精神還是一個人??作為一種精神的話,只要有益於社會,有益於大家的,我們就應該學習。作為一個人,除了聖人、神人以外,有完人嗎?

這就好比有些人反對「孝道」一樣,舉出一些極端的例子,但同時忘記了一點,這些極端的例子、這些人不代表「孝道」本身,通俗點講,人不是精神本身,只是這種精神、品質的承載體。這就是傳統文化中談到的體用關係,品質、精神不可見,你能把品質、精神放在稱上稱一下幾斤幾兩嗎?不能。但是它們的確存在,它們需要通過「人」來表現,但是人不是它們,再打個簡單的比喻,電燈、電視、電器都用電,電看不見,但是其作用可以通過電器來表現,但是電器不是電本身。一個電燈泡壞了,電燈不亮了,你不能說「電壞了」,甚至說「電」是一種無用的東西。「電」為體,「電器」為用,體用關係需要先搞清楚。什麼叫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是培養自己這種一眼看到其「體"而不被其「用」所迷惑的能力。


回到主題,明白了以上的道理后就會覺得,談論雷鋒是不是先富,搞臭、搞香雷鋒是一件多麼無聊的事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14
zjd713 發表於 2012-3-10 05:30 | 只看該作者
weihua99 發表於 2012-3-9 09:25
回復 小康人家 4樓 的帖子

人比人氣死人唉

呵呵~~下一次大家發制服,就像50~60年代,大家穿軍裝,這樣就不用比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672

帖子

2307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07
15
陳營 發表於 2012-3-10 07:17 | 只看該作者
學習雷鋒,說的是一種精神,目前最無聊的是找出雷鋒作為個人的全部來挑剔,最終對這個精神進行徹底否定。熱心這個事情的人至少是無聊,或者就是居心不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16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3-11 02:0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2-3-11 02:03 編輯
陳營 發表於 2012-3-10 07:17
學習雷鋒,說的是一種精神,目前最無聊的是找出雷鋒作為個人的全部來挑剔,最終對這個精神進行徹底否定。熱 ...

避開雷鋒光環,以平常心去重讀,會發現他身上的純真、善良,是一種普世價值。他的利他行為、見義勇為、節約行善,在當下社會依然有著現實意義。

在此之際,北京《新京報》製作專題「雷鋒@精神」。@在微博時代表示「傳遞」,專題含義是,「雷鋒」傳遞一種對善的信仰。

專題有3期,第一期還原一個真實雷鋒;第二期探討當下社會需要怎樣的雷鋒精神;通過第三期,人們會發現雷鋒的普世價值在每個人心中。

Read more: 媒體還原雷鋒真實生活:年少輕狂偶爾炫耀軍功章(圖) - 時事述評 - 貝殼村 -


還原一個真實的雷鋒,正是答覆現在社會上對不值得學習雷鋒的回答之一。這是專題之第一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17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3-11 06:04 | 只看該作者
新的時代仍然需要「雷鋒」

來源: 新京報

發布時間: 2012-03-01 16:03:47

 人們學雷鋒,不是因為雷鋒的偶像性,而是因為我們需要一種更加真實的道德回歸。雷鋒作為一個偶像或許在遠去,但作為一種精神代名詞還將長存。

  3月5日的「學雷鋒」活動,已延續近50年。雷鋒這個名字背後承載的,是許多代人的童年、青年、中年甚至晚年故事。在今年的3月5日來臨之際,人們又在追尋真正的雷鋒到底是什麼樣的。比如,有媒體指出,當年的雷鋒其實也有青年人對時尚的追求。今天的《新京報》也對話不同年代的人,來談談他們理解的雷鋒。

  毫無疑問,雷鋒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位難得的偶像人物。他「活著」的時間之長,精神感召範圍之廣,名字之熟稔,在新中國歷史上都是罕見的。他可以說是一位偉大的「小人物」,一位偶像化的偶像。也必須承認,他的精神感召力量不容輕視,直到今天都有強大的生命力。

  從根本上說,雷鋒精神的形成,是當代中國社會價值重新塑造的需求。雷鋒只是恭逢其時的一個典型人物。20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現代化路徑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并行,道德精神常常遭遇否定,民族經歷了大悲大喜,大落大起。道德標準和基本人性都遭遇了重大挑戰。在如火如荼的革命建設年代,雷鋒精神的價值回歸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政治養分。

  而雷鋒精神的本質,今天其實也有很多人談起過,就是一種最基本的扶助道德。在中國歷史上,這種扶助道德可以解釋為傳統文化、社會規範,也可以解釋為新中國成立後人們對於更和諧社會關係的追求,是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的綜合寫照。這一點既有歷史性,也的確有時代性。

  還原雷鋒的形象,其實還原了一個更加人性化的偶像人物,也解答了這些年來社會各界對雷鋒產生的一些疑問。真實的還原有的時候消解了偶像的光環,但是有的時候反而令偶像更加真實。這使得今天,雷鋒所產生的力量,在大多數人的身上不是一種偶像化的延伸,而是如何檢視自己扶危助困的一種力量。比如我們都談到的郭明義、雷鋒班、《離開雷鋒的日子》,這個時候我們早已經在談一個沒有雷鋒的雷鋒時代。

  更重要的問題在於,當前中國社會中的一些具體矛盾,直接指向了雷鋒精神的對立面,比如扶老者遭遇誣陷,小悅悅遇難無人伸手等。這種失德的焦慮,已經和雷鋒的偶像性無關,而和基本的人性相關。如果沒有一種道德堅守,我們也有可能遭遇更多的「官司」、面對更多的糾結、不敢伸手或者不願伸手。這個時候與其說我們需要雷鋒,不如說我們自己要做一個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人。

  因此,即便人們所讀到的雷鋒,可能有不同特質,但數十年來彰顯的雷鋒精神的本質,和今天「雷鋒傳人」的真情,則是一致的。人們學雷鋒,不是因為雷鋒的偶像性,而是因為我們需要一種更加真實的道德回歸。在沒有日記、沒有照片、沒有忠實記錄高尚行為的角落裡,雷鋒作為一個偶像或許在遠去,但作為一種精神代名詞還將長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1: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