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案例分析] 曾經月入700,平均收入2000,竟然有房有車有老婆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8 07: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超級呆弟

本人事先聲明,由於本文極為真實,很多牽涉到本人隱私的地方我就模糊了。大家請不要對號入座。

 閑話不多,開始吧。
  我是個85前,出生在上海,祖籍江蘇,外公外婆那一輩據說是搖著小船來到了上海。父母趕上了文革,上山下鄉,等有了我已經是改革開放之後的事情了。
  我的父親是地地道道的江蘇人,是母親在上山下鄉期間經過老家親戚介紹認識的。父親家境不佳,我的爺爺奶奶很早就過世了,父親從小就一個人闖蕩,很早就幹了銷售採購這個行當,按當時的話說應該是辦事員吧?不管了,反正他一人在外,很少回家,又好酒。結果得病死在了山西。那年我三歲。
  母親得知父親死訊時,哭倒在了醫院的長椅上。(我那時有深刻的記憶,並不是傷心,而是害怕。)山西的那家破醫院,我還有些印象,糊的是綠綠的牆漆,一半的那種,停屍間,父親的臉被一塊白布蒙住,我當時的感覺,真的沒啥。但是,這記憶還就真真切切的留在我的腦海中,直至今日。
  父親在世時,本就不太回家。因為他是江蘇人,上海沒有房子,就住在我母親娘家。過世后,母親就一個人撫養我。我後來聽母親說,當時她就決定一個人帶我,絕不叫我受委屈。這一帶,就是數十年……
  我上小學的時候,家裡造的私房被動遷了,當時的制度按戶口原拆原還,造房子期間,過渡。我跟母親開始了4年的流浪生涯,我們去過各式各樣的過渡房,農民房子,政府造的過渡房,最後一段時間還住進了母親的單位。
  在我的印象中,家裡是從來沒有存款的,畢竟是缺了一個頂樑柱。住在母親的單位時,由於吃單位,用單位,晚上還算一個值班費(我母親單位的廠長還是很不錯的,經常照顧我們),母親有了一些存款,在後來動遷安置分房時,買了一台彩電,買了一套二手傢具,而那套動遷所獲得的房子,竟然成為了強大的依靠(後文詳說)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為了說明,我很窮,很窮!
  母親說我很聰明,希望我讀書有成,而我,捫心自問,算不得什麼讀書的料。原因有二,太散漫,太懶惰。
  我們這批生育高峰的孩子,當時考個高中實在很難,我自己覺得自己讀書不算差,但絕對算不上勤奮。而我們那批孩子,不勤奮肯定讀不好書。在我這輩子唯一參加過的正規升學考試中,我沒有進入高中,那年的分數,總分510,我考了452 。
  上職業學校那會,是我印象中家裡最困難的時期。我每個月有100元零花錢,應該是母親工資的5分之一,到6分之一。說是零花錢,其實更應該說是生活費,一個月4周,每天吃飯就要花掉3.5元,乘公交車要花掉5毛。到後期,我基本不吃午飯,因為我喜歡打籃球,喝汽水,2元一瓶的啤酒瓶檸檬汽水,我一口一瓶。剩下的錢,打打遊戲機,5毛一塊牌子……
  畢業那年,似乎什麼都不懂的我,去面試了。幸好,那時的就業條件不比現在,在面試官問我們想要多少錢時,咱們去面試的那些同學老早就通好了氣,1000元。結果,那家公司用900元錄取了我們。
沙發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8 07:04 | 只看該作者
  上班后的第三天,我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資。我實在記不起來我到底是怎麼花這筆錢的。應該是將大部分給了母親,而母親則應該替我買了些東西給這些年來照顧我們的親戚朋友。第一次拿工資,最深刻的消費印象是每天中午花錢買的美年達。
  我上班的單位,是一家國有企業,曾經在體制下輝煌過的國企。而現在,貌似只是一個垂垂老矣謀求轉型的國企。我們是這家國企這些年來第一次正式招聘員工,而很多年後,我的單位竟然也只招收了這麼一批員工。而與我同來的那批人,其實早就走的走,散的散了。
  我的職業是銷售,銷售什麼我就不說了,到了我們這個年代,銷售已經和我父親那個年代完全的不同了。這麼說吧,我們單位經營的產品,除了有資金和規模優勢之外,什麼都沒有。因此,也可以想象,我在單位里渡過了多麼清閑的一段日子,什麼都不做,什麼都做不了,只是跑跑單子,走走銀行!而我們單位唯一的優點,就是不炒員工,你做不出業績,那就永遠拿著那份最低的工資吧,只要你待的下去。
  我的散漫與懶惰此時起了巨大的作用,這幾年,我在單位里學會了打牌,學會了賭博,當然賭的不大,因為都是一群沒錢的老傢伙。現在想想,那些日子是挺虛度光陰的,但是,我又能如何呢??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重來,我想我依舊是無知而彷徨的吧。
  年輕依然是我最大的本錢,在一群老傢伙面前,我還是有實現自我的方式。相比於他們,我還是有優勢的,我的錢只需要一個人用,80后獨特的消費觀念還是在的。花錢,我決不手軟。
  我印象中,我花錢最多的就是數碼產品了,電腦,手機,花過的冤枉錢幾乎可以另外開帖說了。太詳細說,我就暴露自己了。只能這麼說,凡是最新款的手機我幾乎都有涉獵,電腦液晶,我在大家還是17寸顯示器時代就已經入手了。
  可能大家要問我,錢的問題了吧?其實很簡單,信用卡!
  我的第一張信用卡,是通過一個朋友辦的,當時辦卡啥都不要,一張身份證複印件就可以了。第一張卡,額度3000,第一次刷卡,緊張得不得了。身上還帶著等額現金,怕萬一刷不出來,可以付款。刷卡消費的內容我還記得很清楚,jackjones的絨線外套,500元。當時很貴的說,穿著衣服,自認為很好看,到單位顯擺了一圈,混然沒記得這已經花了半個月的工資了。人的虛榮心和滿足感在一群老傢伙的嘖嘖咋舌中得到了徹底的滿足。
  也許是年輕吧,其實滿足感,都從別人的眼光和品論中滿足。不斷的消費,不斷的最低還款,然後,不斷的做些出格的事情,並且熱愛搖滾樂。2002年的世界盃后,我頂著莫西幹頭走進單位的時候,幾乎讓我的上司個個暈菜。說實話,那是我並不是個討那些老領導喜歡的角色。所以,迎接我的是漫長的蘿蔔乾飯生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8 07:05 | 只看該作者
  講一點感想吧,在消費觀念改變,經濟快速增長,房價高企,物價飛漲的今天。誕生了一個像我這樣的人,我不知道我做的到底是不是正確的事情,所以我寫的是我的真實感受,與我真實的經歷,之前寫的這些東西,只不過是對我背景的一些交代,而真正讓我感到無力的,感到懵懂的,感到無奈的,感到彷徨的,會詳細伴隨著年代以及當時的我能理解的經濟環境的變化說出來的。有一些小人物的猥瑣,也有一些懷揣著的小聰明,有愚笨,有聰慧。

  我希望寫完這些后,我能夠明白一點什麼,也希望論壇里的高人們能替我指明一些什麼。當然啦,網友們能看到一些東西,想明白一些東西,也是最好的!


  卡奴也許是稱呼我的一個比較貼切的詞語吧。從第一張信用卡到現在,我的還款從沒有清過,每個月負擔的利息大概在800元左右。我從沒有在乎過這些利息,因為對我來說,每一次還掉的最低還款,其實還是可以消費掉的。我承認,我的消費習慣很差,也許我再理智一點,也許我再收斂一點。或許我現在的經濟狀況會更加好。但是,那就不是我了,我一直相信一個道理,你得到一些東西的同時,也會失去一些東西。
  我人生失敗的東西實在太多,多到我想起來,自己覺得害怕。包括我現在得到的東西,我始終缺乏真正擁有財富的那種安全感。有的時候睡覺的時候,會睡不著,一整晚(我是一個很好睡的人),我發現我強悍的地方在於,緩解各種壓力的能力,或許是因為我雙魚座愛幻想的特性,我排解壓力的方式竟然也源自於幻想,有的時候,當我覺得我已經不能堅持,不能忍受的時候,我竟然能靠著「中500萬彩」這種極真實的假象感覺讓自己入睡。
  我不是一個小氣的人,一直以來大手大腳,除非沒錢,否則我不會幹緊衣縮食的事情。到今天,我依舊沒有存款。我的安全感來自於對未來的想象,以及我那僅有的可憐的經濟常識,經濟常識對我來說,就是解釋我未來人生的一種答案,不管它正確與否,不管它是否改變,當時對我來說,就是救命稻草。

  剛做卡奴的日子裡,我也曾想過各種償還的辦法,也就是現在的一些套現路子。借東家還西家,其實也就是金融的本質,錢在流動中出現價值,對我來說就是滿足我對這個世界慾望的根本吧。

      信用卡終究還是一個無底洞,是一個陷阱,是一個毒藥。當然,我相信很多的人和我一樣,無法抗拒。銀行,隨著我的消費記錄以及良好的習慣(還最低還款),銀行逐漸提高了我的信用額度,我認為這是誘惑我的又一個陷阱(債越欠越多)同時也是對我生活質量的一個保證(正面作用)。不過說到底,欠債總是要還的,而我第一次的經濟危機,隨著卡債的高築到來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8 07:06 | 只看該作者
  解決危機的方法,說來羞愧,其實是啃老。我那勤勞而又借鑒的母親,在我工作之後,獲得了退休。在此我又要感謝她單位的廠長,長年的相處,我母親誠實可靠的形象獲得了他的認可。因此退休后,我母親依舊在單位做一些雜事,拿著一份工資。而她的退休金,則成了我們家的第一筆存款。

  我厚著臉皮,編了一個謊言欺騙了她,理由當然是冠冕堂皇,而母親則出於對兒子的溺愛,當然我其實下意識也是利用了這種溺愛。總而言之,我靠這筆錢,解決了我的卡債。但,並不是全額還款。雖然這筆錢足矣換掉我的全部卡債,可我的潛意識並不想讓我這麼做,所以我只還掉了最低還款。把多餘的錢又花在了我那並不奢侈但絕不屬於我的消費中去了。

  人真的是一種很能原諒自己的動物,對於自己,找一個借口,實在是太過於容易了。如果我是一個能夠清楚的看見自己缺點的人,我相信我絕不會去做那些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消費。但是,我不甘心,我有著一顆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雖然用來實現美好生活的,是根本就難以成立債務。

  時間在慢慢的過去,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應該有很多人共鳴。可能你們的做法與我不同,我只是說說我自己,以及現在客觀真實存在的房,車,老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8 07:06 | 只看該作者
  年少輕狂的時代逐漸過去,我的莫西幹頭早已經換成了小平頭。我開始有追逐財富的想法時,環境的變化讓我迎來了第一個轉機。

  我們公司,我已經不稱呼它為單位,因為它開始了國有企業的改革。我們公司還是那個吊樣,總是磨磨蹭蹭的磨到了最後。國有制改成了國有股份制。明白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嗎?反正我是很久之後才弄明白。國退民進,管理層收購,國有資源流失,其實本質的東西輪不到我知道,但是我明白一件事情,就是把土地跟壞賬收走了,把現金和業務留給我們了。改制的前3個月,我那3年沒漲過的工資,也就是900元,要求我們自己加金了,加完金,每月700 。

  我現在自己想想都想罵人,幹了三年,工資減了200 。雖然說,我也沒幹什麼活。照這個路子,我想很多人都應該跳槽走了吧。可我強大的散漫,懶惰,讓我留下了。原因很簡單,我沒有什麼技能,沒有文憑,什麼也不會做。而且當時外邊的工資,也並不如我想象般那麼高。幸好,3個月後,公司轉制,我的工資漲到了1300,但是金自己加,到手,還他媽900 。
  3年的蘿蔔乾飯,與企業3年的不景氣精密相連。國有企業改革,當年炒的沸沸揚揚的話題,讓我切身遇到了一次。而更讓我的生活發生轉折的,竟然還是國有企業改革,不過不是我的公司。而是我母親的。關鍵的時候,我還是得靠我的媽媽。

  現在流行拼爹,我爹去的早,沒啥拼的,我拼我媽!

  我那個一直支持我,包容我,原諒我的媽!

  沒有這個媽媽,我其實就是個狗屎。也許我能更清楚的認清我狗屎的本質。而現在,一切都好,感謝偉大的母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8 07:07 | 只看該作者
  憑良心說,在中國所能獲得真正的教育是少之又少的。我們這一代嬰兒潮在9年業務教育的前提下,讓當時的教育資源接受了一次正真意義的考驗。以我今天的見識來看,當時的教育,其實是癱瘓的。

  以我的概念,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這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但當時教育資源是極其匱乏的。我印象中,我們的小學,初中,有很多的外地臨時教師,有一些甚至是在我們學期的一半臨時調任的。而他們的素質,我想也不用多費口舌,也許他們本人的學識並不差,但是當老師,他們是不夠格的。

  我記得我初中畢業那年,我們整個年級有8個班,每班50人。能夠進入高中的,總共不超過40人,也就是基本上10%的升學率。那剩下來的學生怎麼辦呢?全部推到各種各樣職業學校。我不知道現在高中的升學率是多少,但我想應該沒有辦法和我們那時候比吧?
  有點跑題了,其實說了那麼多教育問題。其實也是自己的一種反思,其實我沒讀過什麼書。包括後來大學擴招后的很多大學生,我覺得其實也沒讀過什麼書。有太多太多的東西,是我接觸了社會之後,慢慢才能理解的。對於浪費時間這個概念,我想我在職業學校求學期間應該是詮釋的再準確不過了。

  我干銷售這個行當,說白了什麼都不會。中國教育,教育出來的其實就是個幼兒。前3年,我還沒有切身的感覺到,而當我有所醒悟的時候,我所在的那個環境,那個命運基本也就擺在我的面前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8 07:07 | 只看該作者
  前面繞了一下說了說我生長學習的環境,還是回到正題吧。

  我上班之後應該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當口,現在困擾著絕大多數中國民眾的所謂經濟問題。其實都是那個時候種下的。我不說大概念,我也說不來。我說我聽到看到的東西。

  國有企業改革,這個東西讓我的單位換了個名稱。但卻讓我母親的單位來了個徹徹底底的變化。

  我母親的單位是一個里弄生產組,可能年紀大一點的朋友可能比我更加明白這個東西。我也不詳細說了,反正就是經過了下崗潮之後,這些個單位基本名存實亡,什麼東西都沒有了。而國有企業改革與房地產之後的輝煌竟然給了這個單位巨大的財富。

      簡單來說,國退民進,管理層收購,壞賬爛帳帶著房地產,通通被我母親單位的那個廠長收掉了。再之後貨幣的迅速貶值,房地產升值,舊區改造動遷。這個什麼都沒有,就只有幾間門面房,幾間小房間的單位的廠長,身價千萬。

  而我母親,我親愛的母親,因為替那廠長辦理了一些手續,替我們這個貧窮的家庭添置第一筆財富,5萬人民幣。然後,我還是要感謝這位廠長,後續他的幫忙,在我搖搖晃晃的人生里,起了很大很大的作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8 07:08 | 只看該作者
  當我懷揣著5萬元的時候,我記得我當時就去買了一部諾基亞的手機7650,第一款帶攝像頭,塞拜系統,彩屏,滑蓋的,5000多元。我承認,我的確很敗家!接下來,我演繹了坐吃山空的戲碼,應該是2年內,我將這筆錢花了個七七八八。看著存摺里越來越小得數字,我人生第一次湧起投資,理財的念頭。

  而另一方面,也就是在我工資沒漲的這3年,包括後來揮霍存款的這1年,日後困擾全中國人民的房價,悄悄的不動聲色的來了個翻倍。

  更為重要的是,已經到了適當年齡的我,戀愛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8 07:08 | 只看該作者
  我戀愛了。對方是一個很不錯的姑娘。樣貌端正,品德賢淑。

  可我在感情開始的時候就撒了一個謊,隱瞞了我的收入。而伴隨著謊言成長起來的感情,勢必需要更多的謊言來維繫。

  那段時間,壓力很大,錢花的很快,卡越來越多,卡債也越來越多。

  我的女朋友,也就是我現在的老婆,到現在都不知道我信用卡的情況。反正我,這個有點大手大腳的男人,將她得要求一一滿足了。其實也沒有什麼過分的要求,我老婆還是一個過日子的人。而就是現在社會上本本份份過日子的女人提出的要求,對我這樣底子貧窮的人來說,卻是巨大的壓力。

  壓力是動力?no,消費才是動力。壓力只能通過我略顯文藝本質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來排解。而陪女朋友逛街,買禮物,買衣服,交通,吃飯,才是真正的動力。

  花錢多的日子,的確是能夠讓一個人的氣質提升的。換句時髦的,品味提升。從七浦路逛到銷品茂再逛回七浦路,LP的消費水準與能力迅速提升。當逛回七浦路再感覺到空虛的時候,那你的品味,絕對是一個很不錯的高度了。

  不說閑話了,當我口袋裡的前已經不足以全額償還我的卡債的同時,我被巨大的恐懼感逼到了無路之地。

  這也是我第二次經濟危機,走投無路也意味著必須要選擇一條路走下去。我選擇走的路是股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8 07:09 | 只看該作者
  在拿900元工資的5年內,我擁有的是大量的空閑時間和自由。反正我們單位不炒人,就給你個基本工資。消費對我來說,也是對我本身的一種改造。

  怎麼說呢,這段話我很難表達清楚。只能大致說一個概念,就是從消費中完善了自己的世界觀。天涯的很多高人也許要笑話我,但確是就是這樣的。

  簡單說吧,當初我買一件jackjones絨線外套的時候,與後來我買一件三葉草外套的時候,再到我買一件lacoste外套的時候,其實是在消費升級中完成了世界觀的升級。

  聽起來挺哲學的,沒錯,其實消費也是一種哲學。同樣有利有弊。

  這5年我的興趣愛好開始廣泛,當然是通過各式各樣的消費與閱讀。

  電影、音樂、藝術、建築、哲學、經濟、歷史、文學、攝影、數碼、雖然說沒有一樣精通,但是全部有了自己的一個概念。

  再轉回正題吧,給位見諒,我沒稿子,想到哪寫到哪,邏輯有時候混亂,請見諒。

  無路可走的我,去我們單位對面的證券公司開了一個戶。我正式成為股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8 07:09 | 只看該作者
  初入股市,還是一片死氣沉沉,絲毫沒有見到任何的氣色。我,也在我LP影響下,開始了解天涯。當然啦,我LP關心的是八卦。

  而我則比較喜歡逛經濟論壇,股市論壇,還有地產。初入股市那會,每天在天涯當遊客,看看紅火的帖子,看看網民們的留言。

  說實話,很多帖子提及的技術,理念,概念,我現在都有點記不清楚了。有一句話映象很深,叫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時讀了很有感受。註冊了一個天涯的號上去回了一句。

  我說實話,我就憑我看了幾天的論壇,以及一本類似於掃盲的股票交易書籍。就那麼冒失的闖進了股市。也許是運氣特別好,接下來的大牛市,讓人始料未及,也讓我成功的渡過了我的第二次經濟危機。我入市的時候拿在手上的8000多元,包括之後陸陸續續的從母親這裡討過一些,總共大概15000元。在08年前,我賬戶的最高峰是14萬。(關於股票,其實等下可以詳細說說,這裡就不說了)

  時至今日,我回憶思考,當時我真的是撞著運氣走入股市的嗎?答案竟然讓我充滿了意外,其實像我這樣的人,其實最終是要到股市中走一次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出來,其實我這個微不足道的人,其實是跟著這十年的變化走過來的。

  從教育匱乏,到社會就業,從國企改革中我獲得了財富,在消費升級里我揮霍了財富,在房價飆升里我感到了恐懼,從恐懼里我被引導著投資,從投資我被引導著消費。不外如是。
  像我這樣的人,也許天生就有深深的恐懼感,我想甩開,但最終發現我其實只是被指揮著行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8 07:10 | 只看該作者
  說下股票吧。
  剛入市那會,趕上股票最好的日子了。基本上買啥漲啥,當然有快慢之分。
  當時有堅持價值投資的,有喜歡短線技術的,也有喜歡分析人性的,理論也很多,什麼魚身理論,什麼波浪理論。均線,布林線,散戶線,黃金分割線。
  我可能說不全,這兩年真的把股票理論給甩了好多。反正當時,我很負責任的說一句,他們全都成功了。不管你是什麼理論,什麼流派,怎麼操作,反正都賺錢了!當大盤沖至6000點的時候,外面流行買中字頭,TMD也成功了!雖然他們最後都折在中石油手裡。
  還是說說我的情況吧,我賺錢的股票不多,3隻,輸錢的股票N只。所以只說賺錢的那3隻,青島啤酒,北海港,有研硅股
  青島啤酒,什麼價格進的記不清了,十多塊吧,股改送好股后20多元走得。
  北海港,6,7元買得,股改前十多個漲停板,關了3個月後送完股19元走的。
  有研矽谷,賺了不多,%30,40 。
  大致就是這個樣子,其他的輸輸贏贏我都記不清了。
  當時經歷過的朋友們,應該都曾做過股神吧,買一個準一個。如今,還剩下多少呢?
  講到這裡,我真的要感謝一下我的老婆了,我們打算09年結婚。接下來發生情況,大家都懂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8 07:10 | 只看該作者
  05至07年股市巨大的賺錢效應,讓我這樣其實什麼都不懂得傢伙賺了錢。
  我的消費依舊是大手大腳,卡債在這個時候也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經歷過的朋友們也應該知道。信用額度升級了。
  對於像我這樣的卡奴來說,信用額度其實就是我的空間,客觀的說債務的擴大同時也保證了我生活的正常。當然這只是表面的。
  我遇到了難以避免的兩大難題。一、買房 二、結婚
  這兩個應該是中國級的特大難題了吧,報一下當時我的經濟狀況。
  家中一套28平的房子(建築面積),與我母親住一起,我睡陽台。
  手裡10萬存款(股市裡的,當時已經輸掉4萬)。
  卡債,3萬。
  月收入,1100元。
  就這樣,我開始了我的買房歷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8 07:10 | 只看該作者
 我那個不入流的標題,純粹是覺得能夠吸引人進來看而已。大家都要我寫發家史,那是真抬舉我了。我算哪門子發家啊……
  充其量我只能說是混日子,而最終事情的發展。我自己用四個字形容,出乎意料。
  說來好笑,我依舊是天涯的遊客,但是重點已經轉移到房產觀瀾。平實的描述一下自己的心態,買不起房但是想給自己一個不買房理由的空軍。
  人的確是一種很能說服自己的動物,當你帶有目的性的去看待事情,所有的東西都是偏頗的。自己那個時候每天看論壇,聽空軍說造房成本,空置率,說造成運動,說產權概念,沒幾天,我也能夠完善的建立起一套自己的空軍理論。著眼點很簡單,只需要反駁多頭錯誤的地方就行了。
  講一句題外話,就好比現在方舟子和韓寒掐架,不用干別的,死咬住對方的錯誤就行了。明白嗎?我不證明我是對的,我只證明你是錯得。
  然後偷換概念,你是錯的,我就是對的。
  我曾經和很多人滔滔不絕的說起日本泡沫經濟,房地產泡沫經濟,經濟蕭條等等等等。我覺得我能說過很多人,也能說服自己,可惜的是,我說服不了我的老婆。
  我的老婆是那種特別乖巧的女孩,她從一開始就知道我不容易,所以她從沒在我面前提過房子,但我可以感覺的到,我是無論如何也說服不了她的。
  於是我開始了我第一次的看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8 07:15 | 只看該作者
第一次看房。
  上海中環外不遠,比較落鄉的地方。
  2房2廳,90平,71萬。
  當時收入,1500元。
  對了,說一下為什麼能夠看房,我手裡只有10萬存款,連付個首付都不夠。這還得感謝母親,母親表示,願意將她那套28平的小房子賣掉替我付個首付。並且母親願意用她得退休工資替我一起償還房貸。這樣的情況在上海其實多得去了。可是我沒答應。
  我並不是為了我母親而沒答應買房,而是我徹徹底底被兩個概念影響了,其實還是那兩個,一買不起房但尋求不買房的理由 二股市的輝煌。
  第一次看房就那麼過去了,應該是2年後吧,我還是在差不多同一地點購買了2手房,差不多大小面積,105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8 07:15 | 只看該作者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樣,也許是人以群分。
  我身邊的這些朋友,同學有好多到現在還是買不起婚房的。也不可能買得起。其實我也是一樣。
  而我自己和我老婆的年紀漸漸大了起來,從她的充滿煩惱的眼神里,我可以看出各種味道。當然,那種味道只有我自己知道。
  那段時間,我壓力很大,脾氣變得暴躁,動不動就和人發火。其實我本不是個火爆的人,脾氣算的上極好。母親看出了我的煩惱,她給了我一個信心,也是這樣堅定了我買房的信念。當然,單純來說還是非常瘋狂的。
  還記得我前面說的那個廠長嗎?靠侵吞國有資產,現在身價千萬的那位。說起來好笑,前面有個網友問我是不是有乾爹,撇除色情的觀念,我還真的得靠他。
  母親告訴我,那位廠長答應幫助咱們家,借30萬無息貸款給我付首付。5年內還清,如果還不了,就把我媽的那套小房子賣了還債。
  就這樣,我揣了30W,把房子給買了,其中各種艱辛不表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8 07:16 | 只看該作者
 報一下我買房子時瘋狂的舉動吧。
  房價105萬,首付30萬借的,我從存款也就是股市裡退了5萬出來,算是交各種稅收還有中介費。然後貸款款73萬,公積金一部分,商業一部分。等本還法。第一個月還款,7000多元。而我的情況,當時月收入1500到手(TMD又3年沒漲工資),股票市場里還有5萬,卡債3萬。
  像我這種情況,竟然也就把房子給買了。如果把房子也算成消費,那我還是維持了我一貫的作風。也就是前面和一個網友說的,有2分,我用2分5.
  我表達一下當時我的想法。
  我工作了將近9年,國企沒給我加過工資,但好歹公基金從沒斷過,9年時間也有2萬多塊,我選擇了月抵保證金,前4個月,我不需要還款。
  我股票賬戶里還有5萬塊,我覺得我能靠這個在股市裡繼續作為,至少能把每個月的房貸掙回來。
  搬了新的房子,母親和我一起住,那套老房子還能租個1000元,可以減少一些還款。
  大家不要笑話,就是如此天真的想法,就是如此無腦的消費習慣,我買房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8 07:16 | 只看該作者
  買了房子,老婆自然很高興。這談婚論嫁的日子也就上了日程。
  在此之前,得把房子裝修了吧?怎麼辦?我母親拿出了她這幾年的積蓄,不多,總共3萬,而我則靠著信用卡把整個裝修給弄下來了。我後面算了一下,裝修大概花了6,7萬。而同時我的卡債創紀錄的達到了7萬8千元。
  對了,還有傢具,我問我小娘舅借了3萬,大娘舅借了3萬。整了一整套的宜家家居的板式傢具。
  先在想想有些后怕,當初還真敢借那麼多錢啊。
  裝修完了,看了看,還真不錯。摩恩的水槽,科勒的龍頭,樂家的衛浴,TOTO的浴缸,西門子的灶具,多樂士的牆面漆,宜家的家居。挺TM像模像樣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8 07:17 | 只看該作者
 四個月後,第一次嚴峻的考驗來了。信用卡需要還錢,房貸需要還錢,親戚朋友和廠長那邊還欠著一屁股債。
  這一次得經濟危機,靠母親,靠啃老,是怎麼樣都混不過去了。
  接下來的這一幕,完全是一個逼急了傢伙,完全開發腦力的結果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樓主| 貝殼姑娘 發表於 2012-3-8 07:20 | 只看該作者
 4個月後,當債務的壓力如同山一樣的壓過來時,我整晚失眠了。那天晚上我想了很多,有開心的,也有不開心的。在上海這樣一個城市,像我這樣的,甚至不如我的其實並不在少數。其實每個人都在為生存努力著,人和人之間因為不同的性格和行為在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上走著屬於他們自己的路。而我的路,會是一條不歸路嗎?我反覆的問自己。結婚、買房其實都不是問題,但問題是這些東西屬於我這樣的人嗎?追求並不屬於我的幸福,付出的會是什麼樣的代價呢?
  第二天一早,我是醒來的。我怎麼睡著的,我已經不知道了。上班的途中,走過感覺起來異常冰冷的地鐵通道,看著一個個低頭疾走的人,湧起了奇怪的感覺,一種有點落寞帶著點絕望的感覺。
  那天股票開盤,早市大跌,我把我的股票割肉了。拿出來還掉了第5個月的房貸與最低還款。我的股票賬戶還剩2萬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1: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