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普京的俄羅斯帝國夢 一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2-13 19: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2-2-12 18:49:10    來源  CHN強國論壇

作者  風舞動雲霞


      前言:普京的俄羅斯帝國夢原為一個整篇,約1萬1千多字,為便於閱讀,特分為四個篇章《普京的俄羅斯帝國夢是否是憑空想象或是空中樓閣?》、《普京實現「歐亞聯盟」的俄羅斯帝國夢的步驟》、《實現「歐亞聯盟」是普京真正的俄羅斯帝國夢》、《普京實現「歐亞聯盟」的俄羅斯帝國夢的可能性與制約因素》。

      雲霞發此貼的目的就是為了向大家介紹當今普京帶領俄羅斯已經做了什麼?將要做些什麼?客觀地了解俄羅斯在當今世界上所處的地位和擔任的角色,並希望大家能從中分析出今後我國與俄羅斯在經濟、政治、軍事上應當採取怎樣的關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文章中肯定有遺漏和不當之處,故誠意請強友們指正、補充。謝謝!!!

      普京的俄羅斯帝國夢是否是憑空想象或是空中樓閣?
      
      2011年10月3日,普京在俄羅斯《消息報》刊登了《歐亞新的一體化計劃:未來誕生於今天》文章,提出在前蘇聯地區建立歐亞聯盟、欲把歐洲與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亞太地區聯繫起來,並以俄羅斯為中心「建設關稅同盟和統一經濟空間就是為歐亞經濟聯盟的形成開闢道路。」打造為世界經濟多極中的一極,從而實現俄羅斯帝國的「歐亞強國」的夢想。此前,俄羅斯一直在極力推動歐亞經濟一體化進程,如獨聯體自由貿易區、歐亞經濟共同體框架內的俄、白、哈關稅同盟和統一經濟空間等。

      普京的俄羅斯帝國夢是否是憑空想象或是空中樓閣?

      首先,從普京的俄羅斯帝國夢「歐亞聯盟」的根基談起

      前蘇聯解體后的最初階段,俄羅斯在對外關係上曾一度一心一意要投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懷抱,對前蘇聯加盟的各共和國無論是在經濟、外交或軍事上都被看作是沉重的「包袱」,迅速地拋棄。但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並不認同和接納俄羅斯,反而進一步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意圖永久地使俄羅斯進入衰敗,不再成為西方陣營的「麻煩」和對手。逐漸認清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真實面目的俄羅斯,於是重新開始重視起自己的傳統勢力範圍。

      2000年和2008年俄羅斯發布的《俄羅斯聯邦對外政策構想》明確地提出了:「俄羅斯對外政策的優先方向是發展與獨聯體國家的多邊和雙邊合作。」由此,俄羅斯正式試圖借獨聯體走上其成為歐亞強國的使命。2010年2月,俄羅斯官方的現代發展研究所公布的《俄羅斯在獨聯體的經濟利益和任務》報告中進一步細化闡述了加深獨聯體一體化進程,直到形成共同經濟空間,並明確提出了俄羅斯在獨聯體地區的重點關注領域和運作的8個方向:1、通過控制該地區的能源和原料提升俄國際地位和作用;2、加強國防、核能、航空、航天領域的合作;3、開拓市場;4、在加工業領域實施共同合作項目;5、有效利用獨聯體勞動力市場,吸引該地區的知識精英;6、充分挖掘獨聯體的地緣戰略潛力;7、建立共同的經濟空間;8、完成俄成為「歐亞強國」的使命。

      與此同時,俄羅斯試圖通過經濟槓桿迫使中亞等其他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進入其勢力範圍,重新整合前蘇聯地區的意圖充分顯露。

      其次,普京俄羅斯帝國夢「歐亞聯盟」的外部環境

      普京提出歐亞聯盟設想正逢世界格局處於劇烈變化之際。特別是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經歷了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和經濟危機。嚴重的金融和經濟危機使美國及西方國家遭受的經濟衰退遠大於俄羅斯本國。更無暇顧及和扶植前蘇聯各加盟國的經濟和軍事發展。此後,即使全球各國在不斷尋求新的經濟增長,但至目前為止尚未完全走出衰退的歐美等主要發達經濟體依然增長動力不足,仍深陷流動性緊缺和通貨緊縮困境。歐洲尤其深陷主權債務危機,一體化發展面臨倒退的危險。發達國家經濟實力相對衰退、國際地位相對下降,其自由主義發展模式受到嚴重質疑,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吸引力逐漸減小。

      相反,以中國和俄羅斯為代表的「金磚四國」新興市場國家在這場危機中異軍突起,成為國際經濟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和主要角色。同時,美國為應對中國崛起對其全球地位構成的挑戰,正不得不將戰略重心東移。俄美關係「重啟」緩和,逐步緩解了兩國之間多年的緊張態勢,美國甚至默許了俄羅斯在前蘇聯地區重振俄「威望」的活動。

      再次,普京俄羅斯帝國夢「歐亞聯盟」的內部條件

      俄羅斯經濟近12年來總體走強,為普京俄羅斯帝國夢「歐亞聯盟」創造了必須的內部條件,也促使其加快了整合前蘇聯地區的步伐。在普京掌權的8年期間中,俄羅斯居民實際收入增加了1.5倍,失業和貧困水平降低了50%,GDP增長了72%,商品進出口總額增加了4倍,外國投資增加了6倍,國家外債減至GDP總量的3%(相比為全球最低),外匯儲備截至2008年7月1日達5683億美元,穩定基金達到了1600億美元,GDP在2008年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為28120億美元,在經合組織國家中經濟規模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俄人均GDP近2萬美元,迅速躍入了高收入國家行列。

      由此,在經濟實力迅速提升的基礎上,俄羅斯加快了推進前蘇聯地區政治、軍事、經濟、能源和文化的一體化進程:1、通過強化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及快反部隊的作用,實行安全和軍事的一體化;2、選擇俄、白、哈關稅同盟作為經濟一體化的「核心」;3、加快推進獨聯體自由貿易區和歐亞經濟共同體朝著歐亞經濟聯盟發展,包括建立統一經濟空間,實行統一貨幣,建立共同能源市場,實現商品和服務、資本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等。

      最後,俄羅斯對其在獨聯體市場上面臨的競爭形勢的認識

      進入21世紀以來,俄羅斯在獨聯體市場上與第三國的競爭呈加劇趨勢。獨聯體國家(俄羅斯除外)儘管在世界經濟中的分量微不足道,但擁有的能源等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在全世界許多種戰略礦產原料儲量中,獨聯體佔據5%--10%的比重,鈾、鋅、鉛等的儲量佔比甚至超過10%。

      由於獨聯體國家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經濟結構雷同,它們之間的經濟互補性越來越少,內部貿易嚴重落後於其與非獨聯體國家的貿易,俄羅斯深加工產品和製成品在獨聯體進口總額中的比例近年來也在大幅縮減。

      俄羅斯官方現代發展研究所有報告強調,俄羅斯在獨聯體市場上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歐盟、中國和美國,此外印度、土耳其等國也加入了競爭。歐盟在前蘇聯解體后一直試圖將前蘇聯國家納入自己的影響範圍,2003-2004年歐盟除推出「歐洲鄰國政策」和聯合行動計劃外,2009年又出台了「東方夥伴計劃」。歐盟27國2010年對獨聯體(除俄羅斯外)的出口總額達到651.8億美元,是2000年的6.3倍。美國基本控制了獨聯體重要能源出口國亞塞拜然和哈薩克的石油天然氣部門,其對亞塞拜然的投資總額到2010年達到470億美元,對哈薩克礦山開採行業直接投資累計占哈外國直接投資的比重到2009年達到48%,證券投資比重達78%。中國在獨聯體國家對外經濟關係中的地位也在持續上升,在獨聯體特別是中亞國家市場上的份額不斷增加。俄羅斯有關研究報告指出,從2000年到2008年中國對獨聯體(除俄羅斯外)出口的金額從10億美元增加到315億美元,「中國使歐亞經濟共同體國家的貿易流向發生了很大改變,在與獨聯體亞洲成員國特別是土庫曼和哈薩克的經貿合作方面,中國是俄羅斯的主要的和強硬的競爭對手,俄羅斯很難抵制中國在中亞地位的加強」。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沙發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2-14 19: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2-2-14 19:05 編輯

普京的俄羅斯帝國夢 二

普京實現俄羅斯帝國夢--「歐亞聯盟」的步驟
   
分析普京要實現「歐亞聯盟」的俄羅斯帝國夢,必須要在前蘇聯地區經過如此步驟的整合: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統一經濟空間--歐亞經濟聯盟--歐亞聯盟。由此,歐亞聯盟則是俄羅斯的最終目標。

普京的「歐亞聯盟」俄羅斯帝國夢並不是現在才開始,而是很早前就由此構想,並且已經經過長達近20年有步驟、有謀劃地推進。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即1993年9月,獨聯體12個成員國就在莫斯科簽署了《經濟聯盟條約》,試圖按照西歐一體化模式,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和貨幣聯盟。1994年獨聯體國家就建立自由貿易區達成一致,但由於當時的獨聯體國家的經濟條件及更主要的是國際背景的影響(一些獨聯體國家在是否依賴美國及西方國家「援助」方面搖擺不定)包括俄羅斯在內的許多國家並沒有批准這一協定。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由於美國及北約對俄羅斯生存空間的擠壓,使俄羅斯徹底對依賴西方、溶入西方失去了幻想,開始意識到前蘇聯地區對自身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於是改變策略,著手推進小範圍的一體化進程。1995年1月,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後來吉爾吉斯斯坦加入)簽署了《關稅同盟協定》,目標是消除國家間商品自由交換的關稅障礙;為正當競爭制訂統一的「遊戲規則」;協調成員國的經濟政策,包括保護它們在國際市場的利益。1999年2月,上述國家又簽署了《關稅同盟和統一經濟空間條約》,塔吉克加入。

2000年10月,俄、白、哈、吉、塔五國元首在阿斯塔納簽署了《關於建立歐亞經濟共同體條約》(2001年5月生效),其目標是全面實現自由貿易制度,保障資本自由流動,建立共同金融市場,制訂統一商品和服務貿易規則和市場准入規則,形成共同運輸服務市場和統一運輸體系,建立共同能源市場、共同勞動市場、統一教育空間、法律空間等。歐亞經濟共同體的成立標誌著俄主導的前蘇聯地區經濟一體化從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邁向共同市場。烏克蘭、摩爾多瓦和亞美尼亞分別於2002年和2003年取得了觀察員國的資格。

隨著一體化的進展,歐亞經濟共同體成員國的經濟自進入21世紀以來有了長足發展,2003年的主要宏觀指標都呈正增長,並實現了本幣對美元匯率的相對穩定,通貨膨脹速度減緩,平均工資大幅增加。2006年1月,俄羅斯與哈薩克簽署了設立歐亞開發銀行的協議,亞美尼亞(2009年4月)、塔吉克(2009年6月)、白俄羅斯(2010年6月)、吉爾吉斯斯坦(2011年8月)相繼加入歐亞開發銀行。2009年,在歐亞經濟共同體內成立了反危機基金,歐亞經濟共同體法院也將從2012年開始運轉。
由此,可以看出近幾年來,俄羅斯在推進歐亞經濟共同體方面採取了一下戰略步驟:

第一戰略步驟是加快俄、白、哈關稅同盟建設。2007年10月三國簽署了新的《關稅同盟條約》,兩年後簽署了《關稅同盟海關法典》,2010年1月正式實行統一關稅稅率、關稅限額使用機制、優惠和特惠體系以及統一的對第三國禁止或限制進出口的商品清單。2011年7月,統一關稅空間成立,而這統一關稅空間的成立,標誌著關稅同盟開始實際運行,從此,一個擁有1.7億人口、石油儲量900億桶、GDP總量2萬億美元的次區域經濟組織正式誕生。至此,由俄羅斯主導的前蘇聯地區「統一經濟空間」已具雛形,它對該地區日後建立共同市場和統一貨幣空間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隨著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加入關稅同盟的談判的積極展開,關稅同盟即將擴大至整個歐亞經濟共同體。

第二戰略步驟是關稅同盟為建立統一經濟空間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在這個關稅同盟的基礎上,2010年12月,俄、白、哈三國總統在莫斯科發表共同宣言,決定從2012年1月1日起統一經濟空間全面開始運作,三國不僅要實現商品、資本和人員的自由流動,還要建立超國家的協調機構,以協調各成員國宏觀和微觀經濟政策,建立統一中央銀行,實行統一貨幣,建立共同能源市場。此宣言是將前蘇聯地區第一個最務實的經濟一體化組織,將從根本上改變三國商品、資本和勞動力的流通規則,從而加強「三駕馬車」的地緣政治地位。
第三戰略步驟是將統一經濟空間進一步升級為歐亞經濟聯盟。2011年10月,關稅同盟政府(俄、白、哈三國)首腦會議審議了《關於建立歐亞經濟聯盟的決議草案》,計劃於2013年啟動歐亞經濟聯盟程序,在關稅同盟和統一經濟空間基礎上走向更緊密的經濟和貨幣政策協調,創建真正意義上的經濟聯盟。

目前,《統一經濟空間和關稅同盟基本法》的編篡工作正在加緊進行,這是一整套包括從統一宏觀經濟和關稅政策到協調移民和簽證制度的所有合作方向的文件,它將是《歐亞經濟聯盟條約》的基礎。普京雄心勃勃地宣稱:「我們有完全充分的理由認為我們將於2013年邁出這第三步。」

第四戰略步驟是從歐亞經濟聯盟邁向歐亞聯盟。2010年12月,歐亞經濟共同體莫斯科元首峰會就如何在統一經濟空間基礎上建立歐亞聯盟達成一致。普京在2011年10月20日的歐亞經濟共同體跨國委員會和關稅同盟高級機構會議期間豪邁地宣告:「我們不會就此止步,我們為自己提出了更具雄心的任務:走向下一階段更高水平的一體化—歐亞聯盟,並預計在2015年實現這一歷史夢想。」

與此同時,在另一層面上,俄羅斯從2008年開始加強對獨聯體經濟一體化的推進工作。2009年3月,俄成立了自由貿易區協定草案談判工作組,2010年俄作為獨聯體主席國起草了新的獨聯體自由貿易協議—獨聯體多邊自由貿易區協定。獨聯體11個成員國中的8個國家於2011年10月18日簽署了這一協定,為獨聯體成立20周年獻上了一份厚禮。這一協定將成為獨聯體國家發展經貿關係的基礎性法律文件,內容包括:取消相互貿易關稅和數量限制,明確商品原產地的確定原則,確定與第三國貿易的限制措施,以及過境自由、再出口、相互貿易中的特別保護措施、反傾銷和補貼措施、貿易中的競爭和補貼問題、技術壁壘、衛生檢驗和檢疫措施、海關監管、解決爭議的原則,等等。自由貿易區內的對外貿易業務將實行統一規則,以便為商品和服務的自由流動、相互貿易的增加、互利合作關係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並為建設獨聯體共同市場開闢廣闊的前景。這一協定充分考慮到了獨聯體國家加入WTO的進程和關稅同盟的建立,它的簽署將為獨聯體地區貿易全面自由化奠定法律基礎。自由貿易區是獨聯體經濟一體化走向最終目標—建立經濟聯盟—的第一階段。獨聯體成長過程中的另外一個重要標誌性事件是分別於2007年和2008年通過了《獨聯體進一步發展構想》和《2020年獨聯體經濟發展戰略》。前者提出的長期發展目標是實現一體化的經濟和政治國家聯合體,後者確定了具體行動目標。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3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2-14 19:0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2-2-14 19:05 編輯


普京的俄羅斯帝國夢 三

實現「歐亞聯盟」是普京真正的俄羅斯帝國夢

普京的《歐亞新的一體化計劃:未來誕生於今天》一文發表后,立即在國際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其中有西方的指責,也有獨聯體國家的恐懼、批評和支持的矛盾心態。

此時,歐亞聯盟其他兩個主體白俄羅斯和哈薩克總統的表態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人們的不安。2011年10月17日盧卡申科在俄《消息報》上發表《關於我們的一體化的命運》、10月25日納扎爾巴耶夫在該報上發表《歐亞聯盟:從思想到未來的歷史》,從不同角度對普京的歐亞聯盟設想表達了熱情洋溢的支持和讚美。這三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表明,普京提出歐亞聯盟設想是要達到以下幾方面目標。

首先,其終極目標不可能只局限於經濟聯盟。普京表示,2013年歐亞經濟聯盟啟動后,將於2015年走向「更高的一體化水平:歐亞聯盟」,也就是說,歐亞聯盟除了經濟聯盟之外還要實現政治聯盟、軍事聯盟等。就政治聯盟而言,雖然普京表示不是以某種形式「恢復甦聯」,納扎爾巴耶夫也保證「不存在任何的蘇聯『復辟』或『靈魂轉世」,但普京同時提出要建立一種「強大的超國家聯合體」,盧卡申科更是強調:「在實現最大程度的經濟一體化后,我們勢必要打造牢固的社會政治上層建築—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司法體系、生活標準和發展方向。在這方面不逐步建立某些超國家機制,包括政治機制是不行的。」例如關稅同盟委員會擁有處理有關同盟運作一切事務的權力,其做出的決定具有超主權性質,委員會決議的效力大於成員國的國內法律。2011年10月的聖彼得堡政府首腦會議決定進一步擴大關稅同盟委員會的許可權。盧卡申科指出,要「從經濟逐漸擴大到社會,甚至部分政治問題的一體化」。統一俄羅斯黨總委員會主席團副書記舒瓦洛夫表示,該黨將推動形成俄羅斯和歐亞經濟共同體、關稅同盟的統一的土地使用制度,並制訂各國國內土地開發的政策措施。也就是說,建成關稅同盟、統一經濟空間和共同貨幣之後,理所當然地,下一步就是統一各國的土地使用規則。一旦走到這一步,盧卡申科所強調的「國家主權」也就難以成為歐亞聯盟的「基石」。此外,軍事聯盟也在迅速推進過程中,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及其快速反應部隊也將被逐步納入歐亞聯盟框架當中。

其次,把歐亞聯盟打造成當代多極世界中的一極,與歐盟、美國和中國共同主導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普京強調:「這種力量的聯合可以使我們並非簡單地融人全球經濟和貿易體系,進而現實地參與決策進程以及遊戲規則和未來架構的設計。」納扎爾巴耶夫主要強調了歐亞聯盟在經濟上的目標,即一體化首先從經濟開始,「歐亞聯盟的首要基礎是統一經濟空間」,並且從一開始就應該是「具有競爭力的全球經濟聯合體」,成為「新的全球金融貨幣體系的一部分,分階段建立共同支付體系和實行統一貨幣」。

第三,使歐亞聯盟成為連接歐洲和迅速發展的亞太地區的有效「紐帶」和「堅實環節」。普京認為,歐亞聯盟是「由自由、民主和市場規律聯合起來的大歐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希望與歐盟建立自由貿易區,在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整個歐亞大陸範圍內實現「和諧的」自由貿易和市場開放原則,建立從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和諧經濟共同體,目的是「改變整個大陸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局勢」。納扎爾巴耶夫提出,要讓歐亞聯盟成為聯繫「歐盟與東亞、東南亞和南亞迅速發展的經濟體的橋樑」,連接西歐和中國西部的公路運輸走廊,以及將來在泛歐亞高速鐵路建成后在沿線形成現代物流運輸體系。盧卡申科更是明確提到:「我們的一體化不能僅局限在西方,還要與東方國家建立經濟聯合體,與我們的戰略夥伴中國的緊密一體化應當成為優先重要的任務。」

第四,歐亞聯盟將逐漸擴大到整個前蘇聯地區。普京指出:「歐亞聯盟是開放性工程。我們歡迎其他夥伴國首先是獨聯體國家加入進來」,「將歐亞聯盟與獨聯體對立起來是錯誤的」。當然,這是在尊重「一個國家根據自己長遠的民族利益所做出的主權決策」原則下的漸進過程。目前,關於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加入關稅同盟的談判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屆時,關稅同盟和統一經濟空間將擴大到整個歐亞經濟共同體。

此外,為打消成員國對俄羅斯的擔心,普京提出歐亞聯盟建設要堅持平等、主權和自願的原則。盧卡申科贊成普京的尊重主權和平等的原則,認為「只有平等才能奠定新聯盟的基礎」,歐亞聯盟的「基石是我們這些國家的主權」。納扎爾巴耶夫更強調一體化必須堅持自願原則,務必堅持自然演進的道路,任何人為加速和鞭打某些國家的做法都是不可接受的;歐亞聯盟應該是在平等、不互相干涉內部事務、尊重主權和國界不可侵犯的原則基礎上實現國家的聯合;歐亞聯盟超國家機構應當在「共識」的基礎上顧及每個成員國的利益;必須在廣泛的社會支持的基礎上建立歐亞聯盟。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4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2-14 19:0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2-2-14 19:07 編輯


普京的俄羅斯帝國夢 四

普京實現「歐亞聯盟」的俄羅斯帝國夢的可能性與制約因素
   
客觀地分析,有助普京實現「歐亞聯盟」的俄羅斯帝國夢的有利因素確實不少,從大的方面分析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

首先,前蘇聯地區有實現一體化的客觀要求。普京表示,「我們有著共同的過去,繼承了大量的蘇聯遺產,如運輸、能源、通訊等共同的基礎設施、現實的生產專業化、共同的語言、科技和文化空間」,「我們曾經擁有蘇聯統一國民經濟綜合體」。這一切都使得前蘇聯地區的一體化進程要比歐洲容易得多和迅速得多,其動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1)由於前蘇聯許多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較低,如果取消關稅,許多加工部門如紡織、食品、木材加工等將很可能在廉價和高質量進口商品的衝擊下全面破產,因此,所有獨聯體國家都希望能夠建立起一種集體的經濟保護體系,暫時擋住外國商品的進入。(2)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在生產技術上的高度相互依賴需要它們藉助一體化來恢復和保持蘇聯解體后中斷的經濟聯繫。據專家估計,如果沒有相互協作,即使自給能力最強的俄羅斯也只能完成其產品生產的約65%,哈薩克只能完成10%,而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的獨自生產能力連5%都不到。用普京的話說,「沒有這些聯繫,我們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3)獨聯體大部分普通百姓都願意「回到蘇聯」。實際上,在1990年代初蘇聯解體時,願意全面實現民族獨立的前蘇聯居民也絕不是多數,他們在國家獨立后經歷的深刻而持久在危機中更加確認「強大而富有的蘇聯被自私自利的政客們所瓦解」。所以,政治家任何與「復興蘇聯」相關的措施、哪怕是口頭聲明都會得到更多的支持率。這也恰恰說明了為什麼普京敢於發表《歐亞新的一體化計劃:未來誕生於今天》文章。

其次,歐亞聯盟是俄、白、哈三國領導人共同倡議的,不是俄唱的「獨角戲」。2010年12月歐亞經濟共同體莫斯科元首峰會就在統一經濟空間基礎上建立歐亞聯盟達成了一致。2011年10月3日普京《歐亞新的一體化計劃:未來誕生於今天》文章發表后不久,白俄羅斯總統和哈薩克總統就迅速做出了回應。盧卡申科表示,他歷來認為蘇聯的解體是20世紀最深刻最慘痛的錯誤,建立一體化聯盟是促使世界穩定的正確的一步,「對白俄羅斯來說,與最親近的鄰居實現深入和富有成果的一體化,以前是、現在是、將來也是唯一的發展道路」,他將與俄、哈領導人密切合作,「將深入一體化的正確戰略付諸實踐」。納扎爾巴耶夫早在1994年3月就提出要在獨聯體範圍內建立全新的一體化聯合體--「歐亞國家聯盟」,「這是我們共同的戰略目標」。他對「由於一些客觀和主觀原因,獨聯體沒能成為後蘇聯空間一體化的決定性機制」表示遺憾,強調了建立歐亞聯盟的必要性,以及必須堅持的原則和目標。

第三,前蘇聯地區經濟迅速發展和共同抵禦全球金融危機的客觀要求為實現一體化提供了時機。2000年以來,前蘇聯地區經濟有了長足發展,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到2008年,歐亞經濟共同體經濟規模比2000年增加了68%,年均增速近7%,投資更是以每年13.7%的速度遞增。獨聯體國家對外貿易大幅增長,2005年突破5000億美元,2010年達到9336.3億美元,2011年有望超過1萬億美元。2008年突如其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對獨聯體國家的打擊很大,2009年全球GDP減幅最大的10個國家中有6個是獨聯體國家,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抵禦外部風險,這是前蘇聯國家近年特別關心的問題。在此背景下,關稅同盟對前蘇聯地區非成員國構成了相當大的壓力和吸引力。2011年前8個月關稅同盟國家對外貿易總額達到5840億美元,同比增加37.2%。2011年上半年關稅同盟國家相互貿易同比增加了40.5%。2010年7月--2011年6月,關稅同盟三國相互貿易達到1083.2億美元,同比增加32.5%。由於亞美尼亞、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等國經濟對獨聯體特別是俄羅斯保持高度依賴,加入關稅同盟成為它們的必然選擇,而事實上它們入盟的步伐正在加快。

另一方面,近期中東北非國家的政治動蕩和危機也引起了獨聯體國家對政權穩定的擔心。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后,恐怖主義外溢的可能性也促使中亞國家不得不考慮自身的國家安全問題。一旦發生阿拉伯式「革命」或恐怖主義蔓延,這些國家政府只能依靠俄羅斯實現國內穩定。烏茲別克就是在2005年發生「安集延」武裝騷亂后,於2006年啟動了加入歐亞經濟共同體(2008年又中斷)和重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程序。2010年吉爾吉斯斯坦騷亂后,「集安」組織加強了應對內部危機的職能。此外,全球經濟危機嚴重削弱了西方國家的經濟實力和地位,自由主義發展模式受到質疑,這使得前蘇聯地區曾經的「顏色革命」正在「褪色」,多數國家對俄羅斯的向心力在加強。

第四,俄羅斯迄今仍保持著對前蘇聯地區經濟的主導權。俄羅斯擁有前蘇聯地區72%的GDP,76%-77%的石油天然氣開採量,以及67%-68%的商品和服務出口總額,其經濟總量占歐亞經濟共同體和關稅同盟的90%。由於危機的影響,國際市場工業原料和半成品價格急劇下跌,給該地區經濟發展帶來越來越大的風險,這使前蘇聯地區各國領導人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俄羅斯市場對保障地區經濟均衡發展的關鍵作用。與此同時,俄羅斯也在根據形勢變化調整其歐亞經濟一體化的具體行動方式:一方面,俄羅斯把一體化工作重心逐漸地從宏觀層面(國家)轉向微觀層面(企業),不再重複「天然氣戰」、「石油戰」,而是在企業層面展開紮實的工作,以改善俄羅斯在前蘇聯地區的聲譽;另一方面,俄羅斯逐漸將獨聯體國家與域外主要競爭對手的雙邊對話提升到關稅同盟和統一經濟空間的層次,與外部競爭對手在前蘇聯地區開展多國聯合大型項目合作,以降低獨聯體國家脫離俄羅斯的風險,緩和與區外競爭對手的競爭局勢。此外,俄羅斯還試圖通過軟實力手段加強俄羅斯在該地區的文化和信息影響。

在承認俄羅斯在前蘇聯地區起著重要作用的同時,也要看到俄羅斯不再是該地區國家的唯一戰略夥伴,俄羅斯並不具備將這些國家的經濟利益「拴在自己身邊」的誘惑力,也沒有足夠的資源。這是制約俄羅斯實現歐亞聯盟的主要因素。比如,在某些商品的國際市場方面,俄羅斯與其他獨聯體國家不是以夥伴而是以競爭對手的關係出現(出口結構相似),從而加劇了它們之間的矛盾;俄羅斯與某些前蘇聯地區國家間還存在著緊張的政治關係,這也會影響相互間的投資合作,加劇貿易壁壘。從俄羅斯對該地區經濟政策的主要手段來看,在能源的地區價格接近或達到國際市場價格,以及能源供應多元化進程不斷加強的趨勢下,俄羅斯「能源」槓桿的作用將會直線下降;俄羅斯在前蘇聯地區的資金槓桿作用原本就弱於能源、貿易和移民槓桿,在危機后可能會進一步受到削弱—在危機期間,區外國際金融機構提供了大量資金援助,明顯加強了它們在獨聯體的存在。由於成員國間的政治矛盾和利益分歧,俄羅斯單純依靠政治手段來推動獨聯體國家建立共同經濟空間是不可能的。

此外,目前在前蘇聯地區範圍內推動一體化向更高程度發展的有利經濟條件還沒有形成。獨聯體國家沒有高度發達的和多元化的加工工業,相應地也沒有作為一體化進程基礎的發達的區內合作關係。在俄羅斯和該地區國家出口商品結構上,燃料、原料商品佔優勢,嚴重依賴於國際市場行情,不可能形成各國經濟的緊密聯繫。另一方面,前蘇聯地區國家在經濟上存在著巨大差距,這些差距是由不同的經濟潛力、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巨大落差、部門結構的差異、市場改革的不同程度、自然資源的保障程度、對外部聯繫和其他因素的依賴程度所決定的,它導致各國在政策協調和立法銜接上很難相互適應,而這些都是經濟一體化所必須的。

儘管存在上述制約因素,但從普京要在2020年實現現代化目標(包括每年6%-7%的經濟增長)和用7000億美元徹底更新軍隊來複興歐亞強國的堅定決心來看,再加上白俄羅斯和哈薩克領導人的共同支持,以及最近幾年關稅同盟快速推進的事實,歐亞聯盟雖不一定會完全達到俄、白、哈三國領導人設想的目標,但人們有理由相信,在普京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的任期內俄羅斯能夠實現"2.0版蘇聯」。


從全球角度看,不排除在10-15年後出現如普京所設想的俄羅斯帝國的可能,即世界上出現一個包括政治、經濟和軍事同盟在內的歐亞聯盟與中、美、歐四分天下的國際格局圖景。一方面,中國與獨聯體國家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的雙邊合作關係將變成中國與歐亞聯盟的雙邊關係;另一方面,可以設想中國與歐亞聯盟、歐亞聯盟與歐盟分別結成自由貿易區,從而形成從大西洋到太平洋整個歐亞大陸的自由貿易和市場開放--這也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總統所希望的。


(全文完)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6: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