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韓媒:金正日曾與金正恩促膝探討中國式改革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2-8 00: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2-7 11:11:43  編輯: 參考消息  來源: 網際網路  



      據韓國媒體報道,朝鮮已故國防委員長金正日在逝世前,曾與時任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金正恩探討「中國式經濟改革政策」問題。


  據韓國《中央日報》2月7日消息,韓國對朝研究機構——「朝鮮戰略信息中心」(NKSIS)3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表示,金正日自2011年8月開始直到去世前的12月16日,一直在與朝鮮中央黨組織指揮部、對外經濟政策部門、內閣對外經濟合作委員會以及國家規劃委員會一起周密部署新的經濟政策。


  據了解,朝鮮新經濟政策的核心內容為:租賃國家設施,並以外國貨幣的形式收取租金。其形式就是將工廠和企業的生產設施出租給類似工廠行政部門的團體而非個人,年末時,要求其將所得收益的一部分上繳給國家。


  韓國方面分析認為,該方針比朝鮮2002年導入市場經濟要素的「7?1措施」更加靈活。當時的形式並非「租賃」,而是只給予「使用權」。


  報道指出,朝鮮想進一步向前邁開實施改革政策的步伐,是因為最近在國際社會的制裁下,賺取外匯變得更加困難。因新政策示範實施時間會有所不足,預計該政策最早在今年4月正式施行。但隨著金正日的去世,預計朝鮮經濟改革的速度將多少會被延遲。有專家分析稱,與立即進行改革相比,金正恩體制更傾向於「維持保守的既存模式」。


  朝鮮改革走中國路


  最高人民會議明確發展對外貿易及「保障實利」的經濟管理原則


  朝鮮第11屆最高人民會議第4次全體會議在平壤召開,內閣總理朴鳳柱在工作報告中指出,朝鮮今年經濟建設的中心任務是「決定性」地發展農業生產,圓滿地解決人民的糧食問題和吃飯問題。並強調要根據變化了的環境和現實的要求,「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積極開闢對外市場,實現貿易的多樣化和多邊化。同時要不斷改善經濟管理方法」。尤其「在經濟管理中既要體現社會主義原則,又要保障實利」。


  2005年3月,一名男子走過平壤一條寬闊的大街,身後是鱗次櫛比的高樓。

      朝鮮的改革從上世紀90年代之後一直在進行當中,2002年7月,朝鮮公布了對經濟生活進行改善和調節的「社會主義經濟管理改善措施」。朝鮮領導人金正日也一再向外界表示,朝鮮十分注意發展經濟,以便更好地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而朴鳳柱的講話則為朝鮮經濟改革奠定了重要的政策指導。


  以農業為經濟改革基礎


  朝鮮對農業一貫重視。韓國《東亞日報》報道,朝鮮於2005年初曾計劃允許以家庭為單位租賃集體農場土地,並為此進行了為期一年多的調研和考察,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該計劃保留了一年,最近又開始討論此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李敦球研究員對此表示,第11屆最高人民會議第4次全體會議向外界發出了比較明確的改革信號,這是在國家級別的會議上,第一次正式、明確地把發展農業生產作為主題報告提出,強調把繼續加大農業投入提高到國家政策層面考慮。朝鮮把農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堅定不移的。


  房地產改革逐漸啟動


  與農業改革方面的措施相比,房地產開發領域,朝鮮似乎腳步邁得比較晚。本月12日,一位熟悉朝鮮的消息人士稱,朝鮮設立了一個叫「房地產開發科」的部門,並且從本月初開始,在各直轄市和道政府所在地召開了為期五天的生產單位實務負責人會議,讓他們先學習新發表的房地產政策。


  韓國媒體報道稱,朝鮮正在醞釀的新措施包括個人可以長期租賃國有土地,對工廠、企業使用的國有土地徵稅等劃時代性內容。消息人士透露,新措施可能還包括國內外企業和個人可以取得道路開發及長期經營權、承認企業和個人開發銷售的新公寓的所有權等。


  此前,朝鮮政府也曾把國營商店、國營商場等「賣給」個人,但是,此次出售的對象已經擴大到國有土地。


  李敦球研究員認為,朝鮮進一步採取經濟改革措施,將會使法律產生變化,這會給企業負責人賦予更大的權力,並且會使企業和工廠更積極引進外資。


  計劃2022年成軟體大國


  作為朝鮮未來發展的三個重點之一,科學技術發展在此次會議上也被提及。朝鮮勞動黨中央書記崔泰福在會議上做了《加快科技發展,大力促進強盛大國建設》的報告,被外界認為是朝鮮重視科技發展,邁入信息社會的重要意志的體現。


  朝鮮在科學技術發展方面的一項戰略性的目標是:到2022年使朝鮮成為世界主要的軟體大國。朝鮮政府在2003年就公布了一份為期五年的提升本國計算機研發能力的發展規劃。崔泰福認為,朝鮮面臨的重要任務就是快速發展現代科技,用不長的時間把國家科技水平推向前進,但是主要靠自己的努力。內閣副總理盧斗哲最近對朝中社記者表示,「建設覆蓋全國的信息網路、快速發展科技項目開發是當務之急,所以必須把我國建設成為軟體研發的強國。」


      李敦球研究員認為,朝鮮對科學技術的看重早已開始,這次領導人在重要會議上的報告是第一次正式形成國家的大政方針。從前主要是理念上的,而現在則在政策層面上把科技發展提高到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高度。


  「經濟特區」尚在醞釀之中


  這次朝鮮最高人民會議提出大力發展外貿行業,擴大貿易渠道和形式。輿論認為,這顯示出朝鮮已經認識到在國際關係中,經濟貿易聯繫的重要性。但是在與美國和日本關係沒有改善的條件下,朝鮮在會議上沒有明確提出與哪些國家擴大貿易聯繫。李敦球研究員對此認為,朝鮮很可能擴大同東南亞國家和亞洲其他國家的貿易,「由近及遠,先易后難」地擴展外貿渠道,賺取外匯。


  對於媒體猜測的朝鮮「經濟特區」計劃,李敦球研究員表示,實際上,朝鮮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經濟特區。李敦球說,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朝鮮就在東北部設立了「先鋒-羅津貿易區」,但十幾年過去了,該貿易區並沒有發展到能夠為經濟發展吸引資金,提供技術支持。李敦球研究員認為,貿易區只是一塊「試驗田」。


  李敦球說,最近被媒體廣泛報道的「開城工業園」與經濟特區也並不類似。園區內幾乎都是韓國企業,還是一種韓國援助性質為主的工業園區,並不完全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但是李敦球研究員也認為,朝鮮沒有放棄繼續發展經濟特區的探索,在未來的改革中,經濟特區也是朝鮮的一個選項。


  改革借鑒中國經驗?


  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日在幾年的時間內,對中國進行了多次訪問。最近一次在2006年1月。金正日沿著鄧小平當年「南巡」的路線考察了中國最發達的地區。金正日前腳剛走,兩個月後,朝鮮勞動黨中央群眾團體及首都建設部第一副部長張成澤,帶著朝鮮30多位高層經濟官員組成的專家團,再次沿著金正日的訪華路線,對廣州等地進行了為期11天的考察。


  朝鮮官員對中國密集的訪問使得外界對朝鮮改革「走中國道路」的說法再一次被高度關注。李敦球研究員認為,這種說法無可厚非。在政治、經濟等層面上,中國是朝鮮最主要的夥伴。聯想到金正日總書記和朝方高級官員來華,對中國進行全面考察,以及朝鮮改革政策的實踐,也可以看出朝鮮改革的基本途徑。


  李敦球研究員表示,朝鮮的改革從開始到現在基本上是穩定的,期間有過幾次小的波折和調整,但大方向沒變,一直按照既定的改革路線往前走,並不斷地借鑒和總結中國以及一些國家的經驗,取得的成績對朝鮮來說是值得肯定的。如果按照這些指標衡量,與過去相比,可以說朝鮮的改革在向良性、健康的方向上發展。


  但是李敦球也表示,朝鮮改革也面臨著一些障礙,特別是國際環境並不十分有利於國內的建設,不良的外部環境比國內的問題還要棘手。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20: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