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切身體驗新加坡生活, 看他們是如何改掉陋習的?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31 20: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2-1-31 20:44 編輯

發布時間:2012-01-31 11:08:03 文章來源: 環球視線


一場港鐵陸客吃食之爭讓我想起了《李光耀回憶錄》中描寫的當年鄧小平在新加坡訪問時受到的「禮遇」:「1976年,我第一次到北京人民大會堂,主人同我們見面的會議室里擺著痰盂,有些中國領袖還用它。於是,1978年鄧小平到新加坡訪問的時候,我們在會議室內他的座位旁邊放了一個明代的藍白色痰盂,他卻沒用,也許是他發覺新加坡華人跟中國人不一樣,不隨地吐痰」。



                                                           001.美麗的新加坡河畔夜景,設計獨特的「榴槤」宮,讓人流連忘返。

書中還有一些李光耀如何治理百姓陋習的理念和措施,值得學習和借鑒。

公共場合禁煙:「早自70年代,新加坡就開始禁止一切香煙廣告,主要目的是防止年輕人染上危險和令人討厭的煙癮。我們逐步禁止在所有公共場所吸煙――電梯、巴士、地鐵車廂和地鐵站,最後是所有冷氣辦公室和餐館。加拿大人有什麼行動我就跟,因為他們是這方面的開路先鋒。美國人遠遠落在後面,因為他們的香煙製造業力量太大了。

我們每年也舉行「無煙周」。「無煙周」開展的時候,我在電視上追述了個人的經歷。我原來每天大約抽20支煙,1957年參加三個星期的市議會競選活動,聲音啞了,選舉結果宣布時,我連憾謝選民的話也說不出來。既然控制不住煙癮,我決定非戒掉不可。起初的兩個星期很不好受。進入60年代,我對煙高度敏感,禁止人們在我的冷氣辦公室和內閣會議室吸煙。幾年下來,多數部長都不再吸煙。拉賈拉南和巴克始終煙不離手,內閣開會,他們總會溜開10分鐘左右,到戶外走廊過煙癮。

我們鍥而不捨地跟香煙鬥爭。美國煙草公司的財力和打廣告的資金雄厚,成了禁煙運動的強大阻力。儘管老一輩煙客已經減少,但是年輕人,包括少女,仍然沉溺於吸煙的惡習。這場鬥爭我們輸不起」。



002.新加坡已經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靠的不僅是高樓大廈硬體,還有包括法律,道德水平,衛生環境,習慣意識等軟體。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沙發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31 20:49 | 只看該作者
全國禁止口香糖:「受到美國大肆嘲笑的一項禁令,是禁止香口膠。早在1983年, 國家發展部長便建議禁止香口膠,因為人們把吃過的香口膠塞進大門和信箱的鑰匙孔,或粘在電梯按鈕上,也有人把它隨意吐在地上和走廊上,打掃的開支因此增 加,也損壞清潔設備。起初我認為禁止未免太嚴。然而接著便發生了破壞分子把香口膠塞進地鐵車門的感測器,地鐵服務受到干擾的事件。那時我已經不再擔任總 理,吳總理和其他同僚在1992年1月決定禁止。多位上過美國大學的內閣部長說,有人吃過香口膠之後,隨手把它粘在大學講堂座位底下,粘上就清除不了,使座位髒得不得了。香口膠被禁止后,情況大大改善。在商店裡的存貨都搬清后,地鐵站和地鐵車廂的香口膠問題已微不足道」。



003.早年新加坡的人口中大部分是由中國勞工組成的,印度人和馬來人也是窮人的後代,既然不是「皇族」,遺留下來的「陋習」也就難免。

禁止燃放鞭炮:「最危險最吵鬧的是華人的習俗,在農曆新年期間放鞭炮。人們受到嚴重的灼傷和其他傷害,尤其是兒童。木屋經常失火,甚至整個非法木屋村化為灰燼。1970年華人農曆新年的最後一天,發生了一場規模極大的火災,五個人喪生,許多人受傷。我決定明文規定放鞭炮是犯法行為,禁止了這個長期延續下來的華人喜慶傳統習俗。兩年後,兩個沒有武裝的警察試圖攔阻一群人放鞭炮,卻遭到殘酷毆打。於是我完全禁止鞭炮進口」。



004.金融區的周圍是新加坡的民居--組屋。為了適應組屋的生活方式,一些傳統行為必須摒棄。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3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31 20:50 | 只看該作者
樓內禁止飼養畜禽:「一對育有12個孩子的夫婦,從甘榜小屋搬進舊機場路的一間全新組屋,就在廚房裡養了12隻雞鴨。做母親的還在廚房門口安裝了木柵,防止雞鴨走進客廳。12個小孩會在傍晚時分到組屋樓下的青草地尋找蚯蚓和昆蟲I 來餵雞鴨。他們就這樣過了十年,直到再次搬家才不再這麼做。馬來人喜歡住得越靠近地面越好。他們在高樓周圍種滿蔬I 菜,如同從前在甘榜那樣。有好長一段時間,許多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情願爬樓梯也不搭電梯,他們並非為了做運動,而是對電梯懷有恐懼感。不用電燈而繼續點煤油燈的大有人在」。



005.新加坡河邊的餐飲爺十分紅火,垃圾是扎在膠袋裡,在放到大桶中。垃圾不得裸放,也聞不到臭味。

禁止隨地吐痰:「從60年代開始,我們便展開反隨地吐痰運動。儘管如此,到80年 代,還有許多的士司機向窗外吐痰,一些人也仍然在巴剎和熟食中心裡照吐不誤。我們通過學校和媒體傳播信息,肺病等疾病會因隨地吐痰而傳染。現在很少看到人 們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我們都是移民,離鄉背井而來,但卻準備擯棄陋習,在一個新的國家脫穎而出。這個運動成功了,促使我再接再厲把人民的其他陋習也改 掉」。



006.新加坡有「花園城市」的美稱,真的很乾凈,全世界公認的。我曾在那工作過,串遍大街小巷,不是假乾淨。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4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31 20:52 | 只看該作者
禁止印度人大街放牛:「1964年11月 的某天早上,我從政府大廈的辦公室向窗外眺望,視線掃過大草場,看到幾頭牛在海濱公園的草地上吃草!幾天之後,一名律師驅車經過市區邊緣的一條主要公路 時,撞到一頭牛,不幸身亡。養牛的印度人把牛趕到市區,在路旁放牧,甚至把牛帶到海濱公園。我召集公共衛生處的官員開會,訂下立即解決這個問題的行動計 划。我們給牛羊的主人規l 定了一個到1965年1月31日為止的寬限期。此後,這類走失的牲畜將被送往屠宰場,屠宰后的鮮肉將送給各個收容所。到2月,共有53頭牛被逮著送往屠宰場。不久,所有牛羊都很快地回到棚里去」。



007.商業街烏節路。

禁止偷花:人們的壞習慣是長期養成的,如隨意踐踏植物和草地,破壞花圃,有時又偷竊樹苗,或把腳踏車和電單車靠在樹身 上,把樹木壓倒。要革除這些陋習,需要堅持不懈地進行。有這種毛病的不光是窮人。一名醫生看上了一棵頗有價值,剛剛種下的南美杉,把它從中央分道堤上移 走,想把它移植到自己的花園裡,被逮個正著。

為克服一開始人們對綠化所採取的漠不關心的態度,我們讓孩子們在學校里親自栽種並照顧樹木,辟設小花園,希望他們把綠化的信息帶回家讓父母也了解。



008.新加坡樟宜機場,多次被評為世界最佳機場。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5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31 20:53 | 只看該作者
「派駐新加坡的外國通訊員找不到涉及貪污和其他營私舞弊行徑的大丑聞來報道,於是便報道新加坡經常落力推行這類「勸人向善」的運動,冷嘲熱諷,說我們是個「保姆之邦」。 他們可以笑我們,可我深信最後開懷大笑的人會是我們。要是沒有做出這些努力,勸人民改變陋習,新加坡的社會就會更不文明、更粗野、更沒有教養。新加坡過去 算不上是個有教養的文明社會。我們準備在最短的時間內爭取實現這個目標,對此並不感到慚愧。我們先教育和規勸人民,待多數人都接受了,我們就通過立法懲罰 叛逆的少數人。新加坡有了一個更加信人的居住環境。如果這就是所謂「保姆之邦」,我倒要為促使它的形成而感到自豪」。



009.當年的洋樓被保留下來,和今天的大廈一起見證新加坡的宜居。

「改善有形的基礎設施要比改變人民的習性容易。他們原本住棚屋,要方便不是在地上挖個洞,就是到放在屋外廁所的木桶去解決。如今搬進裝置了現代衛生設備的 高樓,他們的習慣卻沒有改變。我們設法使人民改變亂丟垃圾、喧嘩吵鬧、粗野無禮等壞習慣,並使他們懂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講究禮貌」。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20: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