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溫總中東之行:除了帶回石油竟還帶回意外收穫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19 00: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更新時間:2012-01-18 15:21  來源於:米爾軍情觀察


    前摘: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觀察團在敘利亞的行動還沒有結束,公開要求軍事介入敘利亞的提議已經出爐。在中俄尚且不遺餘力的保護敘利亞現政權的情況下,中東世界何以竟要同室操戈?卡達突然倡議「出兵敘利亞」,中俄的外交努力掙面臨著意想不到的挑戰。

  阿盟秘書長阿拉比15日表示,阿盟將於本周舉行的部長級會議可能討論卡達日前提出的向敘利亞派遣阿盟部隊的提議。這也是阿盟首次暗示可能對敘利亞進行軍事干預。

  卡達埃米爾(即該國國家領袖)兼國防大臣及武裝部隊總司令哈馬德本哈利法阿勒薩尼15日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出的節目中語出驚人:「我支持阿盟向敘利亞派兵,以阻止屠卝殺!」哈馬德由此成為第一位要求出兵敘利亞的阿拉卝伯國家領袖。

  但他沒有說明阿拉伯軍隊應如何干預敘利亞才會有效。阿盟一名代表15日表示,阿盟至今還未收到任何關於派兵進駐敘利亞的官方建議,並稱無論是阿拉伯國家還是非阿拉伯國家目前都未就軍事干預敘利亞達成一致。

  但卡達半島電視台16日援引阿盟秘書長阿拉比的話報道稱,阿盟的外長們會正式討論「出兵敘利亞」的建議。

  阿拉比16日在巴林表示:「敘利亞境內的殺戮仍在繼續。仍有許多人被逮捕。」他透露,阿盟的外長們20日前後會在開羅開會磋商下一步舉措,「所有提議都可以討論」 ,很可能會討論卡達提出的向敘利亞派遣阿盟部隊的提議。

  獅心評論:如果說冷戰結束之後,哪個地區是美國霸權最大的受害者的話,那顯然非中東地區莫屬。冷戰結束后,以海灣戰爭為起點,美國幾乎將中東地區作為了自己軍事力量的試驗場。一次次的打擊,推翻一系列政權實體的同時也將自己的政治文化當做了壓制中東地區有利的武器。

  無論敘利亞政權存在怎樣的問題,阿拉伯世界都應該從集體意識出發,自覺的扞衛每一寸土地。現在,西方國家聯手干涉的聲音喧囂塵上,阿盟觀察團尚且沒有得出結論的情況下,阿盟中某些國家的貿然行動只會隨了美國心愿,在中東世界再次撕開一個大大的裂痕。

  中俄兩國扞衛阿拉伯世界的意志無論有多堅強,都最終會被阿卝拉伯世界不爭氣的內鬥而搞得心灰意冷。敘利亞如此,伊朗危機同樣是這樣。

      深度解析:從歷史角度來看,在奧斯曼帝國衰弱之後,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遭受致命打擊被肢解之後,阿卝拉伯世界都缺乏一個明確的領卝導核心。在東西方交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中東地區就再也無法恢復到曾經的榮耀。

  曾經長期和西方文化分庭抗禮的阿拉伯文明,也沒有再能夠回到世界中心的舞台。即使實在石油資源大發現之後,中東地區都未能將這一資源作為一強有力的戰略資源來運用,反而為了金元利益你爭我奪,甚至屢屢刀兵相見。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副總統兼總理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在機場迎接溫家寶總理

  諸國國家不是成為大國的玩物,便是在大國的挑撥下浴血廝殺。說到底,都只不過是手足相殘而已,何足道哉!從地理角度來看,中東與北非地區橫跨亞非拉,起著明顯的戰略樞紐的作用。

  如果能像歷史上那般被某一政權強有力整合的話,在世界上畢竟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依託手中的石油資源帶來的巨額財富,輕卝松成為多強之一。只是如此好的歷史地理優勢,對於現在的阿拉伯地區來說都無甚益處,反而給自己招來了無窮禍端!

  美國為什麼要一再的軍事威脅敘利亞與伊朗?是單純的時事所趨還是另有原因。從表面上來看,確實是伊朗核計劃激的天怒人怨,敘利亞政治現狀引的內憂外患。只是如果我們將伊朗與敘利亞面臨的處境和伊拉克等國進行聯卝系的話,不難發現華盛頓在中東地區的一條清晰的政策。

  分化瓦解,各個擊破,摧毀中俄等國在中東地區的盟友的同時,確保不會出現任何一個強權對這一迥異於西方文化的世界重新整合。避免一個強勢的,敵視西方的新阿拉伯帝國的出現。美利堅的陰謀可謂路人皆知,只不過中東國家的不爭氣正讓北京和莫斯科的努力變的徒勞無功。

  阿盟出兵敘利亞看似能夠在美國強勢介入之前穩定敘利亞形勢。只不過一旦阿盟行此先例,則不免會最終動搖敘利亞現政權的統治地位。

  一旦敘利亞內部新舊兩派發生激烈衝突,阿盟的立場勢必尷尬,中俄的援助也將變得徒勞,到時候只會給美歐一個正當介入的機會而已。外患未至,兄弟蕭牆,敘利亞前景著實堪憂。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09: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