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基督教VS佛教:求神還是求己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2-1-13 10: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為一神教的(廣義)基督教,上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智慧。當教徒們遇到問題或困難時,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求神,祈求神靈的幫助、引導、指導、開導、原諒、寬恕等等。最為常見的表達方式,就是祈禱和念經。



而對於佛教,人們有兩種界定:多神教與無神教。



如果是從表面上來分析,佛教是多神教。神靈也是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智慧,只不過不同的具體的神靈具有不同的權力和智慧。當教徒們遇到問題或困難時,他們的第一反應也是求神,求不同的神(比如各種菩薩),祈求神靈的幫助、引導、指導、開導、原諒、寬恕等等。最為常見的表達方式,就是跪拜與燒香,當然,也可能包括念經。



如果是從內涵上來分析,佛教是無神教。佛教中,沒有任何的意識體擁有主宰權,佛祖(或佛陀,即釋迦牟尼佛)也有三不能;佛祖只是導師,引導教徒們踏上解脫之路,而菩薩、阿羅漢、辟支佛,則是教徒們應該學習的前輩學生。所有的神靈等,如果不是以上的四種聖人,教徒們可以尊敬他們,但不能以他們為最終的依靠。無論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佛陀還是其他世界的佛陀,都是教徒們的導師,但他們都不能主宰教徒們的命運,命運在教徒們自己的手中。



佛教中講,佛法是開悟后才能談的,未開悟者談論這些理論都是戲論;而開悟后證悟而得空者,又會無所談、也不想談,諸法都是因緣法,但因自性不動故,所以諸法不可說。從哲學上來講,佛教叫人做到真正意義的離戲論,即在宇宙天地間,真正的意義是無依無靠,放下家園,處處是家園。



所以,這樣的教徒在遇到問題或困難時,他們的第一反應並非求神,而是通過自我學習、自我感悟、自我認知、自我判斷等一系列自我認定過程,從而使自己的智慧達到一個較高的境界。



從表面上來看,雖然求神只是一個心理過程或心理作用,但絕大多數教徒都是期望神靈可以降臨、幫助自己度過難關,很少有人可以通過自我認定、通過自己努力,來解決問題、克服困難、認識世界,實現所謂的「求人不如求己」的境界。這種境界,就是用一種主觀的、能動的、積極的心態代替一種主觀的、被動的、消極的心態,這也正是幾乎所有無神教的教徒們所能夠體會的人生境界。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2

主題

45

帖子

9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1
沙發
iowa 發表於 2012-1-13 11:55 | 只看該作者
誰能做到  求神不如求己 那自己就成神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3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2-1-13 12:0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iowa 2樓 的帖子

這正是佛教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4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2-1-13 20: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當如行是 4樓 的帖子

的確。佛教與佛學,也是有些區別的。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5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14 08:29 | 只看該作者
龍老師,你的話題你知道有一段歷史故事的嗎?:--

話說蘇東波與佛印禪師去參加一個廟會,蘇東波見到廟裡有個觀音菩薩像手裡拿著
唸珠,於是就問佛印禪師:--

為何觀音菩薩自己也唸?唸甚麼呢?
佛印禪師答道:--是唸觀音菩薩
唸觀音菩薩?蘇問
正是!佛印答道
那我就不明白了,蘇說
你自己想吧!佛印說:
當廟會完畢后,蘇東波再目視著觀音菩薩手上的唸珠,忽有所悟,大笑說:--啊!原
來如此!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6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2-1-14 09:1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hammapala 於 2012-1-14 09:18 編輯

佛教原本是沒有菩薩的。後來在部派時代,為了懷念佛陀,許多本生故事被編寫出來,這才有了『菩薩』一詞,而且它只是用來稱呼尚未證果的佛陀,所以『菩薩』只是發大心的凡夫,並不是聖者。到了佛滅大約五百年後,『本生菩薩』已經滿足不了宗教市場的需求,於是『大乘菩薩』發著光、騰雲駕霧,從十方飛來。許多自稱佛教徒的人其實還是有信神的心理需求。當然他們不會老老實實承認這回事,於是巧立名相,這就是時下坊間佛教的來歷。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7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2-1-14 10:16 | 只看該作者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8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2-1-14 10:1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7樓 的帖子

原來如此。謝謝介紹。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

主題

5372

帖子

225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Grand Jedi Master

Rank: 4

積分
2252
9
jedi_xie 發表於 2012-1-14 13:14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人講的佛教是中國人的佛教吧?跟正宗印度的那個不同吧?

中國人的佛教確實是信自己的,啥都要自己動手,老師最多敲你光頭一下,悟不悟還得看自己。
Do or do not... there is no try.

Fear is the path to the dark side. Fear leads to anger. Anger leads to hate. Hate leads to suffering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a Mystery, Today is a Gift, That's why it's called the Present.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10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2-1-14 22:2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jedi_xie 10樓 的帖子

每個地方的佛教,都有區別,而且佛教本身,也分大乘和小乘。比如,日本和藏傳,都不一樣。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1: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