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方舟子 騙人的「酸性體質學說」

[複製鏈接]

148

主題

310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5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xinsheng 發表於 2011-12-26 13: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國內保健品廠家喜歡「科普」一些獨特的「醫學理論」,作為推銷其產品的依據。近年來比較流行的是「酸性體質學說」,因為聽得多了,很多人都把它當成了醫學常識,甚至連一些醫生也跟著說。這個學說的要點是: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鹼性的,pH值是7.35~7.45。由於環境污染、不正常生活及飲食習慣,使我們的體質逐漸轉為酸性。如果血液的pH值小於7.35,就屬於酸性體質,會出現身體疲乏、記憶力減退、腰酸腿痛、四肢無力、頭昏、耳鳴、睡眠不實、失眠、腹瀉、便秘等亞健康癥狀,如不注意改善,繼續發展就會形成疾病,無論是癌症,還是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都是由於多吃了「酸性食物」導致體質酸化引起的。因此,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要避免酸性體質,就要多吃鹼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更有效的做法是吃一些具有「排酸功效」的保健品,或者到美容院進行「排酸」。
    國內有一位推銷保健的梁姓人士聲稱「酸性體質學說」是他首創的。其實這是從國外傳進來的。國外提倡「自然療法」的人士早就宣揚這些說法,其目的也是為了推銷保健品。只不過在國外這被視為沒有科學依據的另類醫學,並不被醫學界所認可。
    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酸鹼度,有的偏酸性,有的偏鹼性,在這個意義上,可以把食物分成酸性食物、鹼性食物。但是這種區分沒有意義,因為不論是什麼食物,吃到胃裡都變成了「酸性食物」。胃酸是強酸性的(含0.2~0.4%的鹽酸),pH可低到1~2,在它的作用下,食物都成了酸性。食物從胃進入腸道,被鹼性的腸液中和,又成了「鹼性食物」。所以吃下去的食物,不管原來是酸性還是鹼性,結果都是一樣的,都是先變成「酸性食物」,再變成「鹼性食物」。
    「酸性體質學說」宣揚者說,他們說的「酸性食物」、「鹼性食物」並不是根據食物本身的酸鹼度來劃分的,而是根據食物在體內的代謝產物對體液酸鹼度的影響來劃分的。比如明顯是酸性的檸檬實際上是鹼性食物。但是一種食物含有很多種化學成分,它們經過消化、吸收、代謝之後產生很多種有不同化學性質的代謝產物,根據哪一種代謝產物來認定原來食物的酸鹼性呢?如果說要把其所有的代謝產物的性質綜合衡量,又如何測定呢?所以這樣的劃分乃是沒有依據的想當然,其實就是把認為是好的食物說成「鹼性」,不好的食物說成「酸性」,因此不同的「專家」劃分的結果也就不一樣,有時互相矛盾,讓相信他們的讀者無所適從。
    即便這些「專家」對食物的代謝產物做了具體的研究,這樣的劃分也沒有意義,這是因為食物的代謝產物在正常情況下並不會讓血液的酸鹼度發生變化。血液中有各類緩衝物質,它們都是配對存在的,組成了緩衝系統。其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氫鹽緩衝系統,它們有強大的緩衝能力,確保血液的酸鹼度不會輕易受到代謝產物的影響。
    此外我們身體還有幾套機制來保持體內的酸鹼平衡。如果膳食中蛋白質攝入過多,蛋白質分解產生的氨基酸在血液中累積有可能讓血液變酸性,這時鈣會從骨質中釋放出來中和它們。因此蛋白質攝入過多能導致鈣質流失,對健康不利,但這並非由於它們會讓人體變成了酸性體質。細胞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被送到了血液中形成碳酸,這是體內產生的最多的酸性物質,如果累積太多會讓血液變酸性,但我們通過呼吸能不停地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去。在代謝過程中還會產生其他酸性物質,例如尿酸、丙酮酸、乳酸,它們通過腎臟排到尿液中。尿液的酸鹼度倒是很容易受到吃的食物的影響,但是那是被隔離在膀胱中的排泄物,不會影響到人體的機能。
    如果由於某種原因讓血液的pH小於7.35,那也不是屬於所謂「亞健康」的「酸性體質」,而是酸中毒,是需要治療的嚴重疾病。例如由於呼吸系統出了問題,二氧化碳排出有障礙,導致血液中碳酸的濃度過高;由於腎功能出問題,導致酸性物質沒法通過尿液排出去;由於糖尿病、缺氧、休克等情況導致體內有機酸產生過多,都能出現酸中毒。這是由於疾病使得體液過酸,而不是相反。
    反之,如果血液的pH值高於7.45,那就是鹼中毒,同樣是需要治療的嚴重疾病。所以並不是「鹼性體質」就是好的。「酸性體質學說」的宣揚者宣稱體內環境如果偏鹼性就能抑制癌症,在pH 8.5時能殺死癌細胞,而正常細胞卻能存活云云,是無稽之談。在那樣的條件下,正常細胞同樣會被殺死。
    總之,「酸性體質學說」是一種騙人的偽科學學說,如果相信了它而去購買「排酸」保健品,那是在浪費金錢。如果根據它來指導飲食,反而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例如穀類、魚、肉、蛋等都被「酸性體質學說」的宣揚者列為應該避免的「酸性食物」,而其實它們都是營養豐富的食品,如果長期避免吃它們,會導致營養不良。健康的飲食應該是均衡的飲食,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各種營養素的食物都應該適量地合理地攝取,而不必在意什麼酸性、鹼性。
馨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0: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