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也談王守仁

[複製鏈接]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2-13 01: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明朝明武宗朱厚照當皇帝的時候,出過一個思想家——叫王守仁。此翁的思想我是不太熟悉,與社會有何益處,也不清楚,只知道此翁是個狀元的兒子,而他不是狀元,但比他狀元老子有名氣。
王守仁天資不錯,但為何不能像他老子那樣當狀元呢,這固然跟他自己運氣不夠有關,不過,主要還是他不是非常關注功名,沒有下大力氣去爭名次,只是一心想做聖賢。
所謂聖賢,當然是發現別人所不能發現,比如,牛頓就是聖賢,因為他可以從別人不很關注的蘋果掉地現象發現萬有引力。我所以要提牛頓,因為王守仁也曾盯著一樣東西看了很久,看了很多年,最後什麼也沒看出來。
王守仁為什麼要盯著東西看呢?因為他在探索通向聖賢的道路上的時候,非常苦悶,讀遍四書五經沒有找到方向,有人就介紹他去研究宋朝的程朱理學。「朱」就是朱熹。在明朝的文人眼裡,是一位聖賢,明太祖朱元璋都想跟他攀上親戚關係。
朱熹的教科書里有一句「格物窮理」,也就是任何事物都是蘊含著「理」的,要透過這些物,去把理找出來。你研究物質的原理,就該先去學物理,再來研究自然現象。就像牛頓說的,我能有成就,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但王守仁學的是文科,不懂物理,沒有「巨人」可以被他站。所以,只能按文科聖賢的教導去「格」物。「格」是什麼意思?估計就是研究的意思。
沒有物理基礎,如何去「格」物求理?按照程頤(程朱理學的另一位領袖)的說法就是,今天格一物窮其理,明天格一物窮其理,等把所以的「理」找出來,再匯總。
於是王守仁就守著竹子求理,獃獃地一動不動,家人都以為他神經不正常,但這一窮理,就不非止一天,從18歲到兩鬢變白,才終於把這「理」給窮出來了,是什麼理呢?原來他的發現居然是:「理在我心裡」。
看懂了嗎?如果你看不懂的話,我可以提醒你,他姓王。「王的里」就構成了一個「理」字。於是,他成了聖賢,一些歷史學家認為,他的思想已經超越了程朱理學,是另一個學科——心學。但我認為,這個觀點有點站不住腳,因為歷史上,人們但知有孔子、莊子、朱熹等,卻不知有王守仁,這是因為王守仁受中國文字的束縛和迷惑,沒有找到真正的理。當然,我們也可以認為,上帝沒有把打開真理的鑰匙交給他,而是交給了牛頓。雖然他的勤奮程度不亞於牛頓。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沙發
chico 發表於 2011-12-13 01:24 | 只看該作者
讀書人竟然有不知道王陽明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3
 樓主|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2-13 01:31 | 只看該作者
chico 發表於 2011-12-12 12:24
讀書人竟然有不知道王陽明的?

我是必須讀明史才知道,而且讀完就忘。但老子、莊子、孔子這些人,讀不讀史都能知道,顯然,天下讀書人是把他們當聖賢傳誦的。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480
4
sousuo 發表於 2011-12-13 01:33 | 只看該作者

「王的里」就構成了一個「理」字



Read more: 也談王守仁 - 其它信仰 - 貝殼村 -
床前明月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5
 樓主|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2-13 01:42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發表於 2011-12-12 12:33
「王的里」就構成了一個「理」字

這就是王守仁「悟」到的理,據《明朝那些事兒》上記載,他開悟的時候還對著群山大喊大叫,興奮不已。
物理與悟理,一字之差,分割了牛頓和王守仁。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6
chico 發表於 2011-12-13 04:2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1-12-13 04:30 編輯

回復 隔岸觀火 3樓 的帖子

「知行合一」出自此公。

北航校訓:. 「德才兼備、知行合一」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7

主題

404

帖子

32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1
7
iam192837 發表於 2011-12-13 05:10 | 只看該作者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2-13 01:07
明朝明武宗朱厚照當皇帝的時候,出過一個思想家——叫王守仁。此翁的思想我是不太熟悉,與社會有何益處,也 ...

精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7

主題

404

帖子

32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1
8
iam192837 發表於 2011-12-13 05:11 | 只看該作者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2-13 01:42
這就是王守仁「悟」到的理,據《明朝那些事兒》上記載,他開悟的時候還對著群山大喊大叫,興奮不已。
物 ...
物理與悟理,一字之差,分割了牛頓和王守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9
 樓主|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2-13 05:57 | 只看該作者
chico 發表於 2011-12-12 15:27
回復 隔岸觀火 3樓 的帖子

「知行合一」出自此公。

但願北航不要今天格一物,明天格一物。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

主題

729

帖子

578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8
10
怎麼也飛不高 發表於 2011-12-13 06:2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怎麼也飛不高 於 2011-12-13 06:25 編輯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2-13 05:57
但願北航不要今天格一物,明天格一物。


北航現在仰望星空
共貪黨:對內流氓城管,對外倒貼三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0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0
11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1-12-13 11:4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自由之靈 於 2011-12-12 22:52 編輯

王守仁是盯了竹子看了很久,結果什麼也沒有看出來。
古人的格物窮理,想法不錯。不過好像沒有具體的辦法。世界的本源,運行的道理,這些客觀規律,如何可以從自己內心裏面探究呢?
放你去飛 我給你翅膀 放你去飛 尋你的天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7

主題

404

帖子

32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1
12
iam192837 發表於 2011-12-13 16:0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am192837 於 2011-12-14 04:19 編輯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1-12-13 11:44
王守仁是盯了竹子看了很久,結果什麼也沒有看出來。
古人的格物窮理,想法不錯。不過好像沒有具體的辦 ...


說王陽明是格竹子,悟出「理在我心裡」,此說謬矣。根本不關竹子什麼事。

其實,王陽明說「理在我心裡」,是在告訴我們,要是孩子喜歡下象棋,就由著他去吧。。。

王陽明小時候是個「象棋迷」,常常下棋廢寢忘食、沒有像我們的孩子一樣花時間備戰SAT。父親多次勸阻,他都不聽。有一次,王陽明又因和人下棋,徹夜未歸。父親一怒之下,搶過棋子,一古腦兒全扔進了河裡。 視棋如命的王陽明眼睜睜地瞅著棋子沉入河底,心如刀絞,不由放聲大哭起來。

回到家裡,他一連幾天痴痴地坐著,好像掉了魂兒一樣。他家院子里種了幾棵竹子,他失神落魄地對著竹子,別人都以為他在格竹子,他不過是在為他的象棋犯傻,還當場寫下了一首詩:「象棋終日樂悠悠,苦被嚴親一旦丟。兵卒墜河皆不救,將帥溺水一齊休;馬行千里隨波去,象入三川逐浪遊。炮響一聲天地震,忽然驚起卧龍愁。」。

愁也沒用,象棋沒了,爹媽也不再給買,王陽明只好在心裡琢磨,在心裡自己和自己對弈,功夫不負有心人,慢慢地明白了棋理。這麼著,他才說「理在我心裡」---他怕爹媽打他,不敢說是「棋理在我心裡」。

等到歲數大點了,王陽明就敢公開叫板父親的權威了。有一次,他實在忍不住了,口出狂言:「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翻譯成口語大意可能是,孔子對有志於種地的學生說種地沒出息,也不對,更何況你老人家只是考了個狀元,比大成至聖先師差遠了,你不讓我下象棋,我不服!

教育關乎民族的興衰,孩子的未來,前人的教訓值得汲取。王陽明的父親扼殺孩子的興趣,使得中國少了一位象棋大師,卻多了個傻喇叭嘰格竹子、什麼也沒有看出來的笑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13
 樓主|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2-13 19:32 | 只看該作者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1-12-12 22:44
王守仁是盯了竹子看了很久,結果什麼也沒有看出來。
古人的格物窮理,想法不錯。不過好像沒有具體的辦 ...

關鍵在於他最後格到他的姓氏上去了。當他發現「理」的時候,他格竹子、格蘋果都沒用了,就是人類里,只要不姓王,就枉然。也不知道後來他收的弟子是不是都姓王。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14
 樓主|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2-13 19:36 | 只看該作者
iam192837 發表於 2011-12-13 03:01
說王陽明是格竹子,悟出「理在我心裡」,此說謬矣。根本不關竹子什麼事。

其實,王陽明說「理在我心 ...

王某人在悟道方面其實沒什麼建樹,倒是後來在領兵打仗方面有了點成就,從這點來說,他下象棋其實也是一種研究戰策的方式。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7

主題

404

帖子

32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1
15
iam192837 發表於 2011-12-14 03:53 | 只看該作者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2-13 19:36
王某人在悟道方面其實沒什麼建樹,倒是後來在領兵打仗方面有了點成就,從這點來說,他下象棋其實也是一種 ...

【轉貼】文章作者:彭勇 來源:人民網 2011-8-1 11:09:14

弘治十二年(1499年),27歲的王陽明考中進士,正式步入仕途。
    王陽明在做官時,非常注意觀察人的內心世界。正德初年,王陽明因冒言直諫觸犯權貴,被貶至貴州龍場。到任不久,捕獲了一個罪大惡極的強盜頭目。此人平時殺人越貨,無惡不作,審訊時還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式,說:「我犯的是死罪,要殺要剮隨便,就別廢話了!」王陽明微微一笑,說:「那好吧,今天就不審了。不過,天氣太熱,你還是把外衣脫了,我們隨便聊聊。」強盜頭目說:「脫外衣還可以鬆鬆綁,脫就脫吧。」王陽明又說:「天氣實在是熱,不如把內衣也脫了吧!」強盜頭目也說:「光著膀子也是經常的事,沒什麼大不了的。」王陽明接著說 :「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內褲也脫了,一絲不掛豈不更自在?」強盜頭目馬上緊張起來,連忙說道 :「不方便,不方便!」王陽明說 :「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還在乎一條內褲嗎?看來你還是有廉恥之心的,是有道德良知的,你並非一無是處呀!」強盜頭目點頭稱是,便把罪行從實交待。
    正德五年(1510年)大宦官劉瑾倒台後,王陽明受到同僚推薦,又開始擔任一些重要職務。1516年,福建、江西、廣東一帶發生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王陽明被任命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巡撫,作為地方的最高軍政長官,擔負鎮壓農民起義的重任。王陽明上任后,針對農民起義的烈火愈燒愈烈的形勢,便四處散布消息說,官兵不堪防守,準備全面撤退,等待時日再來剿殺;而暗中卻集中優勢兵力加緊訓練。一個月後的深夜,王陽明發動突然襲擊,重創農民起義軍。
    為了在地方建立長治久安的統治,王陽明改革兵制,對軍隊重新編組,以提高戰鬥力。在農村,他還推行「十家牌法」,即十家一牌,互相監督、互為擔保,一家犯法,其他九家一同連累受罪。他還興辦學校,教百姓讀書識字,宣傳國家大政方針,防止民眾違法犯罪。這些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時,王陽明也因為平定叛亂有功,加官晉爵。
    1519年,居住在南昌的寧王朱宸濠舉兵叛亂。蓄謀已久的寧王組織了十萬大軍,順江而下,勢如破竹,準備一舉拿下南京,自立皇帝。時任贛南巡撫的王陽明奉命阻擊。他採取圍魏救趙戰術,直接攻打寧王的老巢南昌。寧王首尾無法兼顧,只好回師救援,雙方大戰於鄱陽湖上。期間,王陽明下令將寫有「宸濠叛逆,罪不容誅;協從人等,有手持此板,棄暗投明者,既往不咎」字樣的免死牌,扔入鄱陽湖中。到後來,叛軍幾乎人手一塊,軍心嘩變。朱宸濠仰天長嘆:「好個王守仁,以我家事,何勞費心如此!」就這樣,在短短30多天的時間內,一場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亂,幾乎是在王陽明的談笑之間就灰飛煙滅了。
     宦海沉浮 屢遭不測
    王陽明儘管屢立戰功,政治聲望不斷升高,但是仕途卻日趨坎坷。
    1505年,正德皇帝繼位。正德皇帝是明代最風流成性的天子,他荒淫無道,整天與一幫太監混在一起,遊山玩水,酗酒逞強,把朝政當兒戲,只聽任劉瑾等宦官胡來。劉瑾狐假虎威,朝政大壞,凡有良知的官員無不痛心疾首,但大部分官員選擇了趨炎附勢。正德元年(1506年)冬天,正直官員戴銑、薄彥徽等20多人上書正德皇帝,要求嚴懲劉瑾一伙人,結果反被打入死囚。
    當時任兵部主事的王陽明出於義憤,冒死和其它人一起上書為這些官員辯護,請求釋放他們。正德皇帝看了奏疏,極不耐煩地對劉謹說:「這些小事就不要煩我了,你自己看著辦吧。」劉瑾此時正對王陽明等人恨之入骨。他當即下令,將王陽明重打四十大板,謫遷至貴州龍場,作一個沒有品級的驛丞。儘管這樣,劉瑾仍不想放過王陽明,他暗中派人尾隨王陽明,準備將他在途中害死。
    王陽明行至錢塘江,遇到了劉瑾派出的殺手。他急中生智,乘夜色跳入江水,並把自己的衣物留在岸邊,製造了投水自殺的假象。浙江官府和他的家人都信以為真,在錢塘江中四處尋找屍體,還在江邊哭吊了一場。王陽明潛逃到福建,想隱姓埋名,了此一生,又擔心影響家人的安全,只好想方設法避過追殺,到貴州赴任。
    雖然後來劉瑾倒台,王陽明被重新起用,但他的仕途並沒有從此一帆風順。他迅速平定了寧王朱宸濠的叛亂,不但沒有受到嘉獎反而招至飛來橫禍。原來,正德皇帝感覺在宮裡呆著沒什麼意思,正想借寧王叛亂之際「御駕親征」,過一把打仗的癮。沒想到王陽明這麼快就平定了叛亂,正德皇帝龍顏大怒,認為王陽明輕而易舉地平定叛亂,是對自己的「大不敬」。有官員乘機上奏,說王陽明與寧王串通一氣,所以才會輕易將寧王俘獲。
    無奈之下,王陽明只好假裝把寧王放掉,讓自稱為「威武大將軍」的正德皇帝率領大軍「親自」把寧王捉住。皇上和太監們總算過了一把癮,上演了一場別出心裁的鬧劇。他們「親征」后裝模作樣地宣布:御駕親征大獲全勝,平叛以勝利結束等。平叛寧王的功勞記在了正德皇帝和宦官身上。王陽明保全性命已屬萬幸,自然不敢再奢望什麼功勞,他的仕途再一次陷於低谷。
    一年後,嬉遊成性的正德皇帝駕崩,嘉靖皇帝登基。屢立戰功的王陽明卻未等來命運的改變。他被任命為南京兵部尚書的閑職。憂憤之下,以回家養病為名請求辭官回歸故里,得到批准。回到老家的王陽明興辦書院,講學不輟,繼續完善和傳播他的思想。
    嘉靖六年,兩廣地區再次爆發少數民族起義,朝野上下又想到了被閑置已久的王陽明,讓他重新出山,前去鎮壓起義。不幸的是,此時王陽明的身體每況愈下,到任不足一年就病逝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7

主題

404

帖子

32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1
16
iam192837 發表於 2011-12-14 03:57 | 只看該作者
chico 發表於 2011-12-13 04:27
回復 隔岸觀火 3樓 的帖子

「知行合一」出自此公。

【轉貼】文章作者:彭勇 來源:人民網 2011-8-1 11:09:14

在中國哲學發展史上,王陽明的「心學」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明珠。他開創的一代學術新風,不僅浸潤了明代近百年的儒學,在明清之際掀起了一股近代的啟蒙思潮,而且直到現在,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王陽明從小接受程朱「理學」教育。他對南宋大理學家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深信不疑,希望通過對自然界一草一木的耐心品味和靜心思考,以得到所謂的「天理」。
    一次,他與朋友一起到家裡種植的竹子旁邊,做「格物」體驗。他們兩人天天面對竹子思考,期盼茅塞頓開那一刻的到來。朋友堅持了三天就病倒了,王陽明堅持七天之後,也病倒在床。
    這件事對王陽明打擊很大,他想:一株竹子就讓自己思索了七天,依然沒有什麼結果。自然界事物千千萬,自己哪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逐一思索?他開始對朱熹的理論產生懷疑——「天理」豈是「格」盡天下事物就可以得到的?王陽明心中充滿了困惑與彷徨,他開始尋找新的途徑來探知人生的真諦。
    王陽明思想上的轉折點就是「龍場悟道」。王陽明在龍場,帶著不少隨從。王陽明是一名學者,自有在艱苦環境中坦然處之的涵養。但是,他的隨從們卻一個個病倒了。王陽明被迫自己打柴擔水,做稀飯給隨從們吃。他又擔心他們心情抑鬱,便和他們一起朗誦詩歌,唱唱家鄉的曲子。惟有這樣,隨從們才能稍稍忘記當時的處境。
    然而,王陽明卻始終在想:「如果是聖人,面對這種情況,會有什麼辦法呢?」
    晝夜苦思的王陽明,終於在一個夜夢中豁然開朗,悟得「聖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他從睡夢中跳起來,歡呼雀躍地大叫:「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荒蕪的龍場,給了哲學家心性的自由,成了王陽明「運思」的天堂。
    王陽明學說的精髓在於「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他認為朱熹要求人們絕對服從抽象的「天理」是沒有道理的,不符合現實社會的客觀實際。他認為「天理」就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要求人們「知行合一」,通過提高自己內心的修養和知識水平,去除自己的私慾與雜念,從而達到社會的和諧運行,即所謂的「致良知」;教化人們,應將道德倫理融入到人們的日常行為中去,以良知代替私慾,就可以破除「心中賊」。
    王陽明主張「致良知」,認為只有療救人心,才能拯救社會,只有每一個人去掉內心世界的「惡欲」和「私慾」,才能解決現實社會問題。王陽明的「心學」肯定了每一個人的感性認識,更貼近現實生活,遠比朱熹的冰冷冷的教條更有人情味。
   「人慾」戰勝「天理」,是明代中期以後商品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王陽明「心學」一出,學子蟻聚,風氣大開,迅速成為當時社會上的又一種主流思想。
    立德、立功、立言是古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最高境界,王陽明用自己一生的行動實現了人生的最高價值。王陽明臨終前,他的學生周積問他還有什麼遺言,他自信而樂觀地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後人從中不難品味出他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7

主題

404

帖子

32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1
17
iam192837 發表於 2011-12-14 04:1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am192837 於 2011-12-14 05:06 編輯

王陽明一生的際遇,其實正說明他的「心學」----「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並不比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慾」高明多少。

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慾」,對於皇帝、官吏們沒有多少約束力,同樣,王陽明也未能使得他們「致良知」。

朱、王等人的玄思,除了給人們增加了點談資,甚至可以用來論證敗壞荒唐的統治的合法性,可以用來教化底層民眾應該更加馴順以外,事實上對於社會的進步發展,沒有多少助益。「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就是清朝人對於面對社會問題作鴕鳥,而熱衷於玄談的明代士大夫的辛辣諷刺。

宋明兩代,中國都在生產力的發展上達到了向近代貿易文明進化的程度,但在大一統的專制體制下,知識分子性格孱弱、思想貧乏,因而缺乏創見,沒有起到在思想上引領整個民族走出農業文明的歷史使命。值得感嘆的是,宋明兩代,最終都走向了被文化更加落後的外族征服的命運,使得中華民族走出農業文明的道路更加曲折艱辛。

我們今天在審視歷史上的思想偉人時,需要更廣闊的視野。朱熹宣揚外在的天道的威懾,與王陽明寄希望於內在的良知的啟蒙,都是那樣的軟弱,甚至是孱弱,其思想深刻程度,都無法與歐洲思想啟蒙時代的,沒有多少哲學、玄學根基的社會契約論,相提並論、同日而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18
 樓主|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2-14 07:5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隔岸觀火 於 2011-12-13 18:58 編輯
iam192837 發表於 2011-12-13 14:53
【轉貼】文章作者:彭勇 來源:人民網 2011-8-1 11:09:14

弘治十二年(1499年),27歲的王陽明考中進 ...


我有點懷疑那時候的人有「內褲」。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19
 樓主|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2-14 08:04 | 只看該作者
iam192837 發表於 2011-12-13 15:13
王陽明一生的際遇,其實正說明他的「心學」----「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並不比朱熹的「存天 ...

他因為一句「知行合一」,而被一些人捧為哲學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四大家,好象有點莫名其妙。
最有意思的是,有人解釋說,「知」就是理論,「行」就是實踐。但有說,他是個天生的軍事家,不用進軍校,拿一本山寨盜版孫子就能帶兵打仗。說明他在軍事上,並不需要「知」,只需要「行」。
縱觀他的一生,其實他搞文很失敗,搞武還是頗有天份的。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7

主題

404

帖子

32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1
20
iam192837 發表於 2011-12-14 09: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am192837 於 2011-12-14 09:27 編輯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2-14 07:58
我有點懷疑那時候的人有「內褲」。


別說明代,就連宋代朱熹時就時興穿內褲了。

據野史記載,朱熹的同事唐仲友與風塵女子嚴蕊纏綿時,朱熹曾作詩記趣:

半露酥胸一鑒開, 夫子佳人共徘徊。內褲褪去春光瀉,為有源頭活水來。(後世文人為尊者諱,似乎將詩略作修飾)

後來,唐仲友反對朱熹的理學,朱熹就翻臉不認人,連上六疏彈劾唐仲友,其中第三、第四狀論及唐與妓女交往的風化之罪,並下令抓捕嚴蕊,關押起來,施以鞭笞,逼其招供,「兩月之間,一再杖,幾死。」嚴蕊寧死不從,並道:「身為賤妓,縱合與太守有濫,料亦不至死;然是非真偽,豈可妄言以污士大夫,雖死不可誣也。」

此事朝野議論,震動孝宗,認為是「秀才爭閑氣」,將朱熹調任,轉由岳飛後人岳霖任提點刑獄,釋放嚴蕊,問其歸宿,嚴蕊作《卜運算元》,流傳千古: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3 23: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