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1-11-23 15:31:31 來源 CHN強國論壇
11月23日消息,科普作家方舟子昨天晚間在微博上對創新工場CEO李開復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擔任副教授的經歷提出質疑。方舟子表示,李開復在自傳中稱自己是「卡內基梅隆里最年輕的副教授」,但那段時間簡歷上顯示的身份對應的卻是「博士后」而非副教授。李開復隨後回應,表示否認。
第一回合:方舟子質疑李開復「最年輕副教授」 李開復提供大學官網資料證明
11月23日下午16點50分,方舟子發微博質疑李開復:「李開復自傳《世界因你不同》:『26歲的我,在恩師的盛情邀請之下選擇留校任教,成為卡內基·梅隆里最年輕的副教授。』但他在那段時期的論文的作者簡歷則說他是a Research Computer Scientist at Carnegie Mellon。該職稱一般指博士后,難道卡內基·梅隆和其他大學不同,等同於副教授?請李開復解釋。」
方舟子質疑后,李開復微博回應稱:「我在1988年CMU畢業后,導師挽留我留校。一般畢業生留校是博士后(research associate),但是當時學校希望我直接進入tenure-track的職位,所以先做了Research Computer Scientist,後轉換成Assistant Professor(等同職位,RCS年資都算在tenure)。見卡內基梅隆大學官網對我的介紹。」並提供了卡內基梅隆大學官網的資料截圖作證明。
李開復引用卡內基梅隆大學官方網站資料:「1998年,李開復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博士學位。畢業后,他接受了assistant professor的職位。」
李開複數次回復,他說「我在卡內基梅隆是Assistant Professor,此職位有資格做博士生導師和研究帶頭人,翻譯為「助理教授」會被誤解成助教,忽視博導職能;但是翻譯成「副教授」可能和已有tenure的Associate Professor混淆。所以在自傳中決定用「副教授」,但註明assistant professor,就是tenure-track,但是尚未得tenure。」
方舟子則反問:「能從non-tenure-track的Research Computer Scientist跳到tenure-track的Assist. Prof.,是比較少見的。是1990年你離開學校前夕改的職稱?你貼的這個網頁只是你多年後回校的報道,報道者不會去核對當時的職稱,似乎不能作為證據。」
第二回合:方舟子要看到原始證據 李開復用博導教授郵件證明
李開復引用卡內基梅隆大學官方網站做出說明:「1998年,李開復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博士學位。畢業后,他接受了assistant professor的職位。」
方舟子繼續追問:「李開復在google時的英文介紹:『From 1988 to 1990, he wa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顯然是錯的,因為至少在1990年之前他還是Research Computer Scientist。李開復出示的Carnegie Mellon大學網站對他的報道可能是根據其介紹,不足為憑,我想看到他轉為AP的原始證據。」
李開復還用「博導教授圖靈獎得主Raj Reddy的郵件」證明其職稱:「(1)畢業后通常只能任博士后,因為你的卓越論文和能力破格直接授予教職;(2)做assistant professor需要學校批准,所以你先做了很短一段時間RCS;(3)無論是RCS還是assistant professor,這兩年多時間的工作都可計入的tenure-track。」
第三回合:方舟子:最年輕副教授肯定是錯的 李開復:當時副校長告知的
方舟子繼續質疑:「不管怎樣,李開復自傳說他1988年26歲留校任教成為該校最年輕的副教授肯定是錯的,因為他留校時的職稱是非教職的「研究計算機科學家」。即使他在1990年離校前夕真的轉成了屬於教職的助理教授(他譯成副教授),也已28歲,工科領域不到28歲就當助理教授的人多得是,他怎麼可能還是該校最年輕的助理教授?」
方舟子認為:「一個人22歲左右本科畢業,美國直博5年左右,27歲左右博士畢業,非生物學領域許多新科博士可以不做博士后就直接當助理教授。即便李開復在28歲時轉換職稱軌道成功,由「研究計算機科學家」改成助理教授(他譯作副教授),也不算早,怎麼可能是全校最年輕的教授?難道他把全校教授的年齡都查了一遍?」
李開復表示:「我的畢業論文共發了兩篇期刊文章,都是1988年撰寫,但是因為期刊審批流程,1990年才發布。當時的自我介紹應該是1988年寫的(當時尚未轉成assistant professor)。另外,在CMU網站多次都提到我1988-1990是assistant professor,因為我的RCS是破格計入assistant professor tenure track」
方舟子繼續反問:「你的論文在89年3月提交了修改稿,那個時期論文付印后編輯部通常還會寄清樣讓作者校對,你在修改、校對過程中都沒有想到要去修改自我介紹?CMU網站提到你都是很多年後的,應該是根據你在google時的英文簡歷寫的 。即使以後轉軌成了助理教授以前的工齡也算,不能說就一直是助理教授,對不對?」
李開復表示:「我21歲大學畢業,博士4.5年讀完是系裡面的最快記錄,破格直升教職。當時副校長告知:這是最年輕的記錄。」
而方舟子又反問:「21歲大學畢業不算早,博士4.5年讀完也不算快,都在正常範圍。你畢業留校的職稱屬於研究軌道,不是教職。你確信校長跟你說的是全校最年輕的記錄,而不是全系最年輕的記錄?」
方舟子認為:「美國教授分三檔:assistant professor, associate professor, full professor。assistant professor通常翻譯成助理教授,如果像李開復那樣翻譯成「副教授」,那麼比它更高也更關鍵(通常意味著有永久教職)的associate professor(通常譯副教授)該怎麼翻譯?正教授?full professor呢?超教授?」
第四回合:李開復:避免誤會自傳翻譯做了註釋 方舟子:有些版本沒註釋
方舟子還表示:「說是把Assistant Professor翻譯成助理教授怕被誤以為是助教,所以要翻譯成副教授。且不說「助理教授」的譯法在國內早就成通譯,國內某些院校(例如清華大學)也學美製,設有助理教授這個職稱,他們怎麼不怕被學生當成助教?李開復自傳說他在26歲或28歲成為卡內基梅隆大學最年輕副教授,這雖然和陶哲軒24歲成為UCLA正教授比算不了什麼,也是很罕見的。現在知道所謂副教授不過是助理教授,和副教授還隔著五、六年呢,20多歲當美國名牌大學助理教授的有的是,就算是真的又有什麼可吹的?還全校最年輕,當時的CMU就那麼遜?」
李開復還表示,「因為中美職稱不對稱,我通常直接用英文職稱。但寫自傳時,合作者范海濤翻譯為副教授,因為我是tenure-track,可以帶博士生導師,並可做研究帶頭人。為了避免誤會,英文註明了assistantprofessor,並註明尚未得到tenureassociateprofessor。這點范海濤2009年就撰文解釋。」
方舟子繼續質疑:「在李開復自傳網上版本中,沒有看到在「副教授」後面注英文。如果注英文就沒問題的話,唐駿這麼寫就OK了:獲得加州理工大學(Western Pacific University)電腦學(Electrical Engineering)博士學位。」
方舟子說:「李開復自傳的合著者不了解美國大學的教授職稱制度,被國內一篇雜誌文章誤導,誤以為Assist. Prof.和Assoc. Prof.沒什麼區別,都可翻譯成副教授。但是李開複本人是在美國大學干過的,能不知道二者關係tenure,差別很大,Assoc. Prof.和Full Prof.才沒啥區別?怎能贊成合作者把助理教授混同副教授?」
11月23日凌晨,方舟子又表示:「一個網友給我發來了李開復自傳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相關頁面的照片,在兩處副教授後面根本就沒有像李開復說的那樣註明英文。這是新華書店買盜版書,還是李開復覺得不妥,在以後的版次才加註英文?或者是出版社亂改導致的?請李開復解釋。」
11月23日上午,方舟子再質疑:「我手上有一本該書的第一版第七次印刷,在這一頁並沒有『註明assistant professor』,你是什麼時候決定註明的?十幾年來有許多美國華人助理教授到中國交流、求職,都寫自己是助理教授,他們怎麼不怕被誤解成助教而寫成副教授呢?」第五回合:方舟子繼續質疑 李開復一一對照反駁后稱不再回應
11月23日上午9點多,方舟子繼續質疑:「隨便找找李開復的前輩當卡內基梅隆大學助理教授的年齡:經濟系Lester B. Lave,1963年當上,23歲;化工系Lorenz T. Biegler,1981年當上,25歲。還有很多一拿到博士就到該校當助理教授的,不知道其出生年份,但估計也就20多歲。所以28歲當助理教授(李開復譯為副教授)實在不好吹噓是該校『最年輕』。」
11月23日上午10點左右,李開復對方舟子的質疑一一對照回復,以下為李開復微博截圖:
11月23日上午,李開復最後一次回應稱,已擊破相關不實,不再回應:「總結我的職稱過程——(1)我畢業后跳過博士后,破格直升教職,;(2)學校官網認可我的經歷;(3)博導發函驗證破格給予tenure-track職稱,(4)26歲的assistant professor是校長告知最年輕;(5)assistant professor翻譯加上註解是清晰的,並2009年撰文解釋;(6)上述事實和上一條微博已擊破相關不實,不再回應。
截止發稿時止,李開復稱不再回應。鳳凰網科技將繼續關注此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