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留美學生面臨三大困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1-11-5 22: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林登教育服務公司顧問德波拉•赫弗容女士,向美國對華招生官員發出了一份調查問卷,讓他們列舉中國學生到美國后所面臨的挑戰。調查發現,剛從基礎教育階段出來不久的中國學生面臨三大問題。

第一是缺乏被美國人接受的學習能力。其中最大的問題是誠信。很多受調查者認為中國學生來美國后,對於學業上的誠信缺乏起碼的認識,不知犯規的後果。很多學生在抄襲的時候,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不誠實。在學習風格上,這些招生官員發現,中國學生「來自一個強調死記硬背的系統」,不對老師提出質疑,也難以和教師在課堂外互動。大部分學生欠缺「批判性分析」的能力,只想「聽教授講課,尋找『正確』答案,而不是針對問題,思考不同的解決方案。」在測試上,中國學生偏向「考試」,難以適應美國學校不同的測評方式,如小組一起做「項目」,做展示。我們自以為中國學生學習好,這只是一個籠統概念,語焉不詳。筆者在美國從事教育設計,和老師天天打交道。很多老師其實私下對中國學生的習慣和後勁頗有看法,只是害怕種族歧視的嫌疑,不好明說。

第二個大問題是語言障礙。中國學生重考試輕學習,在英語學習上大部分是在托福、GRE等考試上下功夫。美國大學閱讀量、寫作量非常大,標準化考試未必能給學生充分準備。有一些學生來美國之後,學校要求學語言課程。但是有官員表示「中國學生面臨家長、朋友和傳統文化上的壓力,急需成功」,往往不屑於學語言,而希望早日進入「正規」學習。語言關沒有過,好習慣沒養成,後面學得很痛苦。很多學生認為英語不過是一個工具,差不多就行。有個招生官員一語道破天機:這些語言技能欠缺的學生「無法和當地社區的各種人有效交往,各種社會關係只能停留在表面」。在美國社會裡,語言的運用技能,將決定你在這個社會能走多遠。有時語言對人發展的重要性不亞於專業成就。

這種短視不限於語言。有官員表示,中國學生,尤其是研究生,對找工作的關注遠遠超過專業學習。很多中國學生的長遠規劃就是找個好工作,連專業都不過是工具,缺乏對所學專業的熱情。與之相比,不少美國學生則更有熱情和朝氣,學就像個樣子學,希望能在學成之後去「改變世界」。

第三大問題是人際障礙。很多小留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有家長在生活上百般照顧,學校也只管知識長進,無論在家在學校,都缺乏必要的獨立生活能力。到美國后,有的連「基本生存技能都欠缺」。比如怎麼找房子、簽合同,小留學生們一籌莫展。赫弗容女士稱之為「獨生子女綜合症」。她覺得老留學生一般比較刻苦,比較尊重人,新來小留學生則有著完全不同的經歷和社會預期。有位招生官員甚至表示,很多小留學生還是希望用中國方式解決問題,如走後門、找關係、送禮等。美國學生多半知道,規則就是規則,少有討價還價的空間,很少在這方面浪費時間。 在交往上,很多留學生困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朋友多半還是中國的一班朋友。另外,隨著中國留學生的增多,學生之間開始論資排輩,早來的跟新來的擺老資格,欺負後來的學生,相互之間傳播流言等等。結果攪渾了中國留學生的一潭水,也無法和其他族群相處。如上所言,他們和家長,不過是試圖把中國日子搬到美國來過。這樣移民了也是白移,也不能接觸到新文化環境中真正的精髓,而是在美國的環境里,給自己造了個大氣泡,生活在裡面。和美國人交流很少,除非是見面嘻嘻哈哈說說天氣聊聊籃球橄欖球。

調查說的都是「知識之外」中國學生的乏力之處。沒人讚歎中國學生那傳說中的知識豐富基礎紮實。在國內,一提應試教育,家長就條件反射地去想到他們想象里的素質教育,如鋼琴書法琵琶跆拳道,不斷加增學生認知和身體的負荷,在知識品種和數量上做文章,不去幫助學生培養出持續學習的習慣和個性化發展的路子。但願教育界諸位多多努力,彌補調查中暴露的欠缺,如學習能力(創意、批判性思考、分析、運用能力等)、學習心態(對學科的熱愛,改造世界的情懷),品格和生活教育(應對生活問題,人際交往)等。變革向來不易,但我們還打算耽誤孩子多久呢?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沙發
 樓主|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1-11-5 22:51 | 只看該作者
作者的一些觀點相當有見地。有些問題不僅僅是留學生有,ABC也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10: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