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QiuMei 於 2011-9-4 11:33 編輯
《前世今生》 (Brian L. Weiss);輪迴轉世的研究 -- 生命永存的證據
布萊恩‧魏斯 (Brian L. Weiss),一位常青籐名校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畢業生,曾是接受正規訓練的醫生,權威的心理醫學教授,主任醫師,堅決的無神論者。
然而,一位叫凱瑟琳的女子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魏斯博士從此走上了一條他認為是更科學的探索之路 ─ 通過對前世的回溯和來生的前瞻,而治癒病痛,了悟因果,把握人生。
許多的世界名人、億萬富豪、政治領袖都曾是魏斯的病人,他受邀去各地演講與開授催眠課程的時間表常年排得滿滿。 歐普拉的脫口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拉里 ‧ 金的現場節目(Larry King Live)、20/20、《48小時》、CNN的探索頻道,以及數不清的雜誌、報紙和電視節目中都曾以魏斯博士的研究為主題。
在《前世今生》一書里,和以前的受訪中,魏斯博士多次談到了他遇到凱瑟琳後人生的轉變:
「遇到凱瑟琳之前,我發表了40餘篇科學論文及專著,在精神藥物學與腦部化學領域裡,我獲得國際認可的聲譽。一點也不奇怪,我對「非科學」的領域,如「超心理學」,曾經是徹底的懷疑,而對於前世輪迴的概念一無所悉,也不屑一顧。」
「哪想到催眠中的凱瑟琳莫名其妙的開始回憶前世,其中還有另外空間的高級靈性大師帶來的教導。她所有的病症,在前世回溯后都獲得改善。我驚愕萬分,事件衝擊了我,讓我進入「輪迴」、「靈魂」的世界,於是開始找尋科學與直覺之間的交點。」
「1982年,在我安靜微暗的催眠診療室里,凱瑟琳以如雷貫耳般的奧秘向我揭示有關我父親與兒子的訊息,震得我雙耳欲聾……我的手臂起雞皮疙瘩。凱瑟琳不可能知道這些事,甚至也沒有地方可查:我父親的希伯來名字;我曾有個兒子,死於千萬分之一機率的先天性心臟缺陷;我對醫學界的看法;我父親的和我女兒的命名。太細緻、太充分了,不可能是假的。如果她能說出這些事,是不是還能說出更多?我想要多知道一點。有關我父親與兒子的訊息,打開了我的曾經封閉的心靈,我開始認真面對來世與超異能現象的可能性。 」
「誰在那兒?」我問:「誰告訴你這些事?」
「大師們。」她輕聲說:「他們告訴我的。他們說我活過86次。」
「帶著對任何有關輪迴轉世的科學論文的強烈渴望,我翻遍了醫學圖書館。讀得越多,就越意識到, 盡 管曾認為自己頭腦的每方面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我的知識還是很有限的。有許多這方面的研究和出版物,都是由知名的臨床醫生和科學家們實施、驗證並重複的,但是很少人知道。他們有可能都錯了或者都被欺騙了嗎?證據是如此的確鑿,而我還是懷疑。不管確鑿與否,我覺得難以相信。」
「這經驗再加上隨後其他病人的經驗,我的價值觀開始轉變,從物質轉入精神,而且更關心人我關係,不再汲汲於名利,我也開始理解甚麼是可以帶走而甚麽帶不走。確實,在這之前我一定也不相信肉體死亡后我們的某一部份還有生命。」
「那幾周,我重溫了在哥倫比亞大學念一年級時所學的比較宗教課的課本。在《聖經》舊約和新約全書中確實提到輪迴轉世。公元325 年,羅馬康斯坦丁大帝和他的母親海倫娜,將新約中關於輪迴轉世的內容刪去了。」
在《前世今生》一書中也提到,大師們通過凱瑟琳共示現了10餘次,談話涉及到人類的不朽及生命的真正意義:「我們的任務是學習,豐富知識成為神那樣的生命。直到我們可以解脫了,然後我們會回來教誨和幫助其它人。 」
布萊恩‧魏斯著作:
⑴《前世今生──生命輪迴的前世療法》 (Many Lives, Many Masters)
⑵《生命輪迴──超越時空的前世療法》 (Through Time Into Healing)
⑶《返璞歸真》 (Only Love Is Real)
⑷《前世今生之回到當下》 (Message From The Masters)
續
摘自 魏斯:《超越時空的前世療法》第2章 生命輪迴的經驗
說真話也需要勇氣
於是我逐漸明白「道理」出在哪裡。我擔心,如果我把自己的信仰公開出版,可能會遭到懲罰。可是我也知道,人們有權得知可以醫治疾病或幫助成長的工具,況且我早已從臨床經驗中看到,前世回溯真的可能醫病,而且能轉變他們的生命觀。我同時知道,人們會變得更好,對家庭都更有貢獻,而且好處還不止這些。
《前世今生--生命輪迴的前世療法》出版后,我一直靜待撻伐。我準備聆聽醫師們的嘲笑,讓聲名受辱,甚至禍延家庭。但是後來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我只聽到一、兩名同事的零星同情話,他們說:「可憐的魏斯,他沒有懸崖勒馬。」同事和親友並沒有和我劃清界限,反而,我獲得更多回饋,我開始收到來信--讚美的信,都是全國各地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學家寄來的,他們和我一樣,有相同的經驗,可是卻不敢公諸於眾。
對我而言,這是砥礪的一課。我甘冒不韙,向社會大眾和醫療界公布我的經驗,並獲得知識,有了掌聲和接納的鼓勵。除此之外,我也了解到,求知不見得要死守圖書館苦讀,我們也可以探索自己的經驗而獲得新的理解;直觀也能讓我變得聰穎,這兩個不同進路可以碰合一起,互相砥勉,互相啟發。它們都對我發生作用。
我講出這件事是因為你可能也有類似我的經驗,在經驗與理性知識中掙扎。「非常多」的人和你一樣,相信這件事、也有同樣的經驗,或許,他們多得超出你的想像,而且,他們沒有勇氣跟你一樣把這種事告訴別人。不過仍有些願意說出真相,只偷偷地講。保持一顆開放的心靈,信賴你的經驗,這一點很重要。千萬別讓他人的排斥和成見,破壞你的個人經驗,及你所感知到的事實。
TOP評分回復引用編輯發送短消息
大開眼見
續
西方輪迴研究書籍介紹
伊安•史蒂文森:《二十案例示輪迴》
(Ian Stevenson, M.D., "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 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September 1966.)
史蒂文森教授先後在蘇格蘭和加拿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訓練后,於1945年到了美國。在其後的十二年中,他相繼成為弗吉尼亞大學經神病學系的教授,系主任,並負責該系的「人格研究組」。這一職位使他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輪迴轉世的研究中去。
1960年前後是史蒂文森教授學術生涯的頂峰。他是一個態度嚴肅、作風嚴謹的研究者和系主任。他不知疲倦地奔波於世界各地,收集、整理和驗證那些來自不同國家的案例,迄今已有四十個年頭,收集到的案例也有二千多個。
本書《二十案例示輪迴》是他在輪迴轉世研究中的第一本書,也是他的成名作,也是當今世界範圍內輪迴轉世研究中最具學術價值和權威性的參考書。本書初版於1966年由美國心靈研究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出版,以後版權收歸弗吉尼亞大學出版社並於1974年出了第二版。書中的二十個輪迴轉世案例,是他在1961年到1965年間從印度、斯里蘭卡、巴西、黎巴嫩和美國的阿拉斯加收集、整理和驗證過的案例的一部份。
《記得前世的兒童》
(Ian Stevenson, M.D., Children Who Remember Previous Lives, McFarland & Company, Inc. Publishers, 2001.)
《記得前世的兒童》初版於1987年由弗吉尼亞大學出版社出版,是史蒂文森教授當時已經出版的輪迴轉世研究著作中與《二十案例示輪迴》齊名、但學術價值更高的另一本經典著作。在本書第二版之前,史蒂文森教授出版了他的兩卷醫學巨著:《輪迴轉世與生物學:胎記和先天缺陷的病因》。在本書第二版中他便充分利用上述著作中的材料,豐富本書中的有關內容,增添了兩個與此相關的案例。同時,在資料的分析、觀點的敘述和理論的闡述方面也較第一版有不同程度的改進。
《輪迴轉世與生物學 -- 於此相逢》
(Ian Stevenson, M.D., Where 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Intersect,
Paeger Publishers, 1997.)
《輪迴轉世與生物學 -- 於此相逢》是史蒂文森教授在同年出版的兩卷醫學巨著《輪迴轉世與生物學:胎記和先天缺陷的病因》一書的縮略本。
吉娜•瑟敏納拉:《生命多世》
(Gina Cerminara, Many Mansions: The Edgar Cayce Story on Reincarnation,
Signet, July 1999)
吉娜•瑟敏納拉的《生命多世》初版於1950年。據莫雷•伯恩斯坦(Morey Bernstein) 說,這本書曾經促使他進入對輪迴轉世的研究。伯恩斯坦的名著《搜尋布萊蒂•墨菲》(The Search for Bridey Murphy,1956年) 可以稱得上其後至今輪迴轉世研究熱潮的進軍號。
《生命多世》是吉娜•瑟敏納拉博士在愛德加•凱西的《論輪迴轉世》中的資訊檔案基礎上編寫而成,是輪迴轉世研究極具價值的參考書。愛德加•凱西是一位在催眠狀態下,能於數千里之外給病人進行診斷治療的「特異功能者(psychic)」。瑟敏納拉博士敘述了凱西如何穿越時空,「解讀」前世的淵源因果,進行難以置信的診治。
海倫•瓦默巴赫:《重溫往世》
(Helen Wambach,Ph.D.,Reliving past lives - The evidence under hypnosis. Barnes & Noble Books, March 2000)
莫瑞斯•內瑟頓、南希•雪弗林合著:《往世療法》
(Morris Netherton, Ph.D. and Nancy Shiffrin, Past Lives Therapy, William Morrow & Company, Inc., N.Y., 1978.)
周•維頓博士和周•費舍:《轉世之間》
(Joel L. Whitton, M.D. Ph.D. and Joe Fisher, Life between life: scientific explorations into the void separating one incarnation from the next. Doubleday & Company, Incorporated, October 1986)
卡洛•鮑曼:《我家小孩的前世》
Carol Bowman, Children's Past Lives: How Past Life Memories Affect Your Child, Bantam Books, February 1998.
布蘭•魏斯:《多次前世、多位大師》
(Brian Weiss, M.D. Many Lives, Many Masters. Simon & Schuster, July 1988.)
布蘭•魏斯:《追昔撫今》
(Brian Weiss, M.D. Through Time Into Healing. Simon & Schuster, August 19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