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我國迄今發掘最大規模「黃腸題湊」漢墓

這是位於山東省定陶縣的大型「黃腸題湊」漢墓考古現場。

這是山東省定陶縣「黃腸題湊」漢墓內部,全部是木製結構的主墓室通道門。

山東省定陶縣「黃腸題湊」漢墓內部,山東省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在主墓室內介紹情況。

山東省定陶縣「黃腸題湊」漢墓內部------------------------------
兩名記者在觀看位於主墓室的盜洞,該盜洞鑿穿了多層20厘米厚的木板。

山東省定陶縣「黃腸題湊」漢墓內部,一名記者在木製甬道內拍攝。

在山東省定陶縣「黃腸題湊」漢墓內部------------------------
一名記者在拍攝一處副墓室的入口,此處可見木材層層疊加的結構。

這是在山東省定陶縣「黃腸題湊」漢墓內部,黃腸木之間採取榫卯結構相互連接。

這是在山東省定陶縣「黃腸題湊」漢墓內部---------
柏木製成的黃腸木構建成甬道歷經2000多年依舊完好。
7月20日,位於山東省定陶縣的「黃腸題湊」大型漢墓考古現場舉行媒體開放活動,使記者有機會進入這座我國迄今發掘規模最大的「黃腸題湊」漢墓內部一探奧秘。
這座「黃腸題湊」漢墓面積約900多平方米,所用木材約為3000至4000立方米,使用帶有朱書.刻畫的文字漢磚有2.3萬多塊,是國內已經發掘的此類墓葬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保存最完整.最具典型代表意義的一座古墓。在墓室內,每根黃腸木長7至8米、寬1米多,組成了一個「地下大森林」,黃腸木之間採取榫卯結構相互連接,建築十分考究。專家勘察.研討后認為,這座墓葬屬於西漢晚期諸侯王級別的「黃腸題湊」型制。「黃腸題湊」是中國古代墓葬的一種埋葬制度,目前考古發現多見於漢代。據史書記載,「黃腸題湊」是設在棺槨以外的一種木結構,由黃色的柏木心堆壘而成。黃腸是堆壘在棺槨外的柏木,用柏木構築的題湊即為「黃腸題湊」。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鄭同修表示,「黃腸題湊」是漢代帝王的專用葬制,而其他的皇親國戚及高官大臣只有經過天子的特賜才可享用。「黃腸題湊」一方面用於證明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保護棺木,使之不受損壞。目前,這座漢墓的前期考古整理髮掘工作已經基本結束,有關專家正在考證墓主人身份和研究下一步保護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