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9日 11:50 來源:法制日報
有著「亞洲第一站」之稱的京滬高鐵南京南站開通不到10天,就有市民反映,其北廣場已有數千平方米的地磚被施工人員全部敲碎,擬重新鋪設,懷疑其或存質量問題。該站建設單位、南京鐵路工程投資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解釋,因要趕在「七一」前通車,其北廣場原先鋪設的地磚為「臨時設施」,如今砸掉重做是為了確保工程質量(7月8日《錢江晚報》)。
又見獻禮工程!獻禮工程沒有原罪,不宜對其標籤化、污名化,工程可以獻禮,獻禮無可厚非。但是,必須秉承一點,即確保質量無虞。甚至可以說,越是獻禮工程,越要強化質量,無質量,怎獻禮?
遺憾的是,我們看到不少獻禮工程漸入誤區,或者說簡單理解了獻禮,把獻禮當成了趕時間、搶工期,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工程質量。如此獻禮工程,哪是獻禮,分明是獻醜、現丑!
俗話說,「好飯不怕晚,好酒不怕陳」,為了確保工程合格、過硬,遲一點竣工也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不少獻禮工程一再趕工期,為了趕工期而罔顧工程質量,則告訴我們,相關官員可不這麼想,他們之所以要求施工隊「趕比超」,之所以下達死命令必須在特定時間之前完工,與其說是為了獻禮,不如說是為了謀利,這種利分為兩方面,一是政績,即,把工程當做標榜政績的道具,當做邀寵的工具;二是利益,不少獻禮工程都暗存灰色邏輯,獻禮工程實際上是腐敗工程,裡面隱匿著諸多貓膩。
更可怕的是,「速度上來的背後,生命成為了犧牲品。」試問又有多少獻禮工程導致人員傷亡?為了政績,為了私利,不少官員炮製獻禮工程,實在讓人無法接受。
南京南站地磚事件不能不了了之,不能因為「如今砸掉重做是為了確保工程質量」,就放過對相關責任人的問責,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當然,面對獻禮工程一再淪為「獻醜」工程的鬧劇,必須進行深層次的制度反思,比如,該如何矯正官員的畸形政績觀,如何約束官員的過大權力,又如何監管工程質量、確保工程信息透明……所有這些,都不能忽視。(江蘇 王石川 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