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如何對待伊斯蘭國家?

[複製鏈接]

97

主題

210

帖子

31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天堂無路 發表於 2011-5-16 20: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美國高官指出,本拉登生前一直在巴基斯坦有效地指揮著基地組織。此前美國媒體援引巴基斯坦消息,報道拉登早已失權,晚景凄涼。美國官方說辭的依據基於剛從拉登居所獲取資料的判讀,比較可信,當然也不乏凸現殺死拉登的作用的成分。

假若拉登生前仍在操縱恐怖組織,則他死後恐怖組織失去了最高領導人,可能從低潮狀態趨於瓦解;反之,如果拉登早已失權,則其生命終結僅具象徵意義,對恐怖活動沒有實質影響,尚難排除有朝一日捲土重來之可能。

拉登生前是否擁有影響力?對判斷恐怖活動究竟是趨於式微還是會出現下一輪高潮,具有指標性意義。

同時,若非致力於消弭伊斯蘭教狂熱運動,則支撐恐怖主義的精神支柱和現實土壤依然存在,反恐前景不容樂觀。要消弭宗教狂熱運動,則離不開伊斯蘭國家的經濟增長及其同外部世界的文化融合。

據此,國際社會強調反恐鬥爭並非針對伊斯蘭教,即旨在促成多元文化及人際寬容的氛圍。恐怖分子在伊拉克製造的爆炸事件中,被炸死、炸殘的穆斯林遠比美軍為多。此即說明不論你是否反美,一旦經過恐怖活動的地點,都可能被炸得肢體橫飛。

美國要消弭恐怖主義勢力,自然要妥善處理同伊斯蘭國家的關係。可是,美軍越境擊斃拉登及中東多國局勢動蕩這兩件事,致使美國同伊斯蘭國家的關係趨向複雜化,治絲益棼。

「大隱隱於市」。拉登藏身在巴基斯坦軍官聚居處,長達五、六年,令美方懷疑巴方不但隱瞞拉登住在本國的事實,而且一直在包庇拉登。而美軍越境實施「斬首」行動,也未知會巴方,又激怒了巴國民眾及軍方。2008年在孟買發生恐怖襲擊,造成近500人傷亡,發蹤指示者尚在巴國。印度自恃軍力強大,援用美軍殺死拉登的先例,躍躍欲試,萌生越境懲罰恐怖頭目的想法。一時間巴國處境尷尬。

2009年底,奧巴馬演講時指出,當美國在伊拉克取得重大成果時,塔利班卻在阿富汗捲土重來。他決定將往阿富汗增兵三萬人,次年年中部署完畢,以打擊塔利班。今年底,美軍將開始撤兵。

如今塔利班未遭重挫,美軍日暮途遠,完成使命,遙不可及。巴基斯坦對駐阿美軍提供後勤支撐,至關重要。一旦巴國中止協助,猶如上牆撤梯,美軍處境危殆,遑論獲勝歸國?鑒此,美、巴兩國勢必繼續合作反恐。何況奧巴馬開始了連任選戰,豈容爆出差錯?

中東多國局勢動蕩以來,美國同伊斯蘭世界的關係益趨複雜。四十年來,西方世界得以維持中東地區的穩定,正是憑藉持續扶持阿拉伯各國保守政權所致。近十年,西方壓制全球恐怖活動,也得益於伊斯蘭教穩健派的呼應。如今阿拉伯各國保守政權發現,在危急存亡之秋,美國支持實不足恃,則勢必會重新檢討對美政策。雙邊關係互動之下,難免將削弱美國在阿拉伯世界的影響力。

民主自然意味著民意或選票將起著關鍵作用。伊斯蘭世界的壓倒性民意是擴大宗教神權,導向政教合一的權力結構。在宗教意識濃重或反美情緒熾烈的地區,推動民主進程,最終結果往往是新政府挾民意支持,推行更加反美的政策。在穆斯林地區進行自由選舉,多數是趨向伊斯蘭神權,而決不會產生世俗的、親美國的政府。這一結局,在伊朗、巴勒斯坦、埃及、沙特等國,屢試不爽,毋需置疑了。

然而,凡是美國能發揮影響力的地區,當局同民眾發生大規模衝突,美國都站在民眾一邊。儘管這麼做,在多數情況下,不符合美國國家利益,華府卻不改故轍。此無他,是美國政界沒有人敢於違背政治理念所致。過去多年來,美國就是沿著這條道路走過來的。近年,在新保守主義陣營里,開始有人對此提出質疑了。

2009年底,奧巴馬在西點軍校演講時,首次提出「反叛亂計劃」,是對「全球反恐戰爭」的提法的修正。「反恐」改為「反叛亂」,主要有兩層含意:一來美國以變應變,在全球範圍內仍然堅持反恐活動,在阿富汗境內卻強調反叛亂;二來象徵著在阿富汗作戰的目的轉向有限,即願意同塔利班妥協,只要塔利班停止叛亂活動,即「有得傾」,可以參加阿富汗政府。

今後美國同伊斯蘭國家的關係可能做出調整,在反恐活動中,可能將選擇性地把目的轉向有限,並收縮戰線,以便騰出手來,準備應付來自其他方向的挑戰。美國在利比亞、敘利亞遲不進行軍事干預,就是一個跡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8: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