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軍艦的分類及其功能(下)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1-5-11 05: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9、氣墊艇

氣墊艇(hovercraft)是一種利用高於大氣壓的空氣,在船底和水面(或陸地、冰面)間形成的氣墊使船體部分或全部脫離水(陸、冰)面的一種船舶。目前氣墊導彈艇還處在試驗階段。軍用氣墊船按其結構原理可以分為全浮式軍用氣墊船和側壁式軍用氣墊船兩大類。全浮式軍用氣墊船能脫離水面巡航。側壁式軍用氣墊船只能在水中巡航,無越障能力和兩棲功能。目前最大的軍用氣墊船要數蘇聯的「德蓋奇」號導彈氣墊艇。它全長67.6米,寬17米,總重650噸,航速65節,採用雙體船身。主要武器為2座四聯裝SS-N-22反艦導彈,2座雙聯裝SA-N-4艦空導彈,2座76 MM艦炮,2座30 MM的6管「格林」炮。

10、掃雷艦(艇)

掃雷艦(minesweeper)是專用於搜索和排除水雷的艦艇。有艦隊掃雷艦、基地掃雷艦、港灣掃雷艇和掃雷母艦等。主要擔負開闢航道、登陸作戰前掃雷以及巡邏、警戒、護航等任務。艦隊掃雷艦,也稱大型掃雷艦,排水量600-1000噸,航速14-20節,艦上裝有各種掃雷具,可掃除布設在50-100米水深的水雷。基地掃雷艦,又稱中型掃雷艦,排水量500-600噸,航速10-15節,可掃除30-50米水深的水雷。港灣掃雷艇亦稱小型掃雷艇,排水量多在400噸以下,航速10-20節,吃水淺,機動靈活,用於掃除淺水區和狹窄航道內的水雷;掃雷母艦,排水量數千噸,包括掃雷供應母艦、艦載掃雷艇母艦和掃雷直升機母艦。掃雷艦艇自20世紀初問世以來,在戰爭中得到廣泛使用。20世紀70年代以後,一些國家相繼研製出了玻璃鋼船體結構的掃雷艦艇、艇和掃雷具融為一體的遙控掃雷艇、氣墊掃雷艇等,大大提高了排掃高靈敏度水雷的安全性。

11、魚雷艇

魚雷艇(torpedo boat)主要用於在近岸海區與其它兵力協同作戰,以編隊對敵大、中型水面艦船實施魚雷攻擊,也可用於反潛、布雷等。現代魚雷艇有滑行艇、半滑行艇、水翼艇3種船型,滿載排水量40-200噸。主動力裝置多數採用高速柴油機,少數採用燃氣輪機或燃氣輪機-柴油機聯合動力機,航速40-50節。裝備有魚雷2-6枚,單管或雙管25-57 MM艦炮1-2座,有的還裝備有火箭深水炸彈發射裝置、拖曳或聲吶和射擊指揮系統。

魚雷艇體積小,航速高,機動靈活,隱蔽性好,攻擊威力大;但適航性差,活動半徑小,自衛能力弱。

12、獵潛艇

獵潛艇(submarine chaser)以反潛武器為主要裝備的小型水面戰鬥艦艇。主要用於在近海搜索和攻擊潛艇,以及巡邏、警戒、護航和布雷等。獵潛艇的滿載排水量在500噸以下,航速24-38節(水翼獵潛艇可達50節以上),續航力700-3000海里,自給力3-10晝夜,在3-5級海況下能有效地使用武器,5-8級海況下能安全航行。現代獵潛艇裝有性能良好的聲吶、雷達,反潛魚雷發射管4-12個,多管火箭式深水炸彈發射裝置2-4座,20-76 MM艦炮1-6座,以及電子對抗系統和艦艇指揮自動化系統等,有的還裝有艦空導彈。獵潛艇航速較高,機動靈活,搜索和攻擊潛艇的能力較強,但適航性較差,續航力和自給力較小,防護力較弱,續航力和自給力較小。適於在近海與其它兵力協同,以編隊形式與潛艇作戰。適於在近海以編隊形式與潛艇作戰。獵潛艇的發展趨勢是:提高航速和適航性,增強搜索潛艇的能力和反潛武器的威力,更多地建造全浸式自控雙水翼獵潛艇,發展噴水推進系統,進一步應用氣墊技術,普遍裝備作戰指揮自動化系統。

獵潛艇的發展趨勢是:提高適航性和航速,更多地建造全浸式自控雙水翼獵潛艇並採用噴水推進器;進一步應用氣墊技術;普遍裝備高性能的小型拖曳聲吶、艦艇指揮控制自動化系統、電子對抗系統;進一步改進反潛自導魚雷的性能,以增強搜潛和攻潛能力。有的國家海軍正在研製能搭載小型反潛直升機的獵潛艇,排水量有增大趨勢。

13、佈雷艦

佈雷艦(mine layer)是用於基地、港口附近、航道、近岸海區以及江河湖泊布設水雷障礙的軍艦。佈雷艦裝載水雷較多,布雷定位精度較高,但隱蔽性較差,防禦能力較弱,適合在己方兵力掩護下進行防禦佈雷。所以,一些國家新造佈雷艦主要用於近海和沿岸布設防禦水雷,一般是一艦多用,在設計時就考慮以布雷為主。佈雷艦戰時佈雷,平時兼作掃雷母艦、訓練艦、潛艇母艦、快艇母艦、指揮艦和供應艦等。多用途佈雷艦設有直升機平台,用於載運布雷直升機。

分為遠程佈雷艦和基地佈雷艦,滿載排水量600-6000噸,航速12-30節。設有水雷艙,裝水雷50-800枚。布雷甲板上設有運送水雷的升降機( 或吊杆)、雷軌和布雷操縱台。佈雷艦裝載水雷較多,布雷定位精度較高,但隱蔽性較差,防禦力較弱,適合在己方兵力掩護下進行防禦佈雷。

當今世界各國擁有專用佈雷艦的海軍為數有限,其中最突出的有瑞典、土耳其,以及日本、俄羅斯等。瑞典現役擁有2級佈雷艦、2級佈雷艇;土耳其擁有2級佈雷艦、l級佈雷艇。

  一般來說,佈雷艦分為遠海佈雷艦和近海佈雷艦。遠海佈雷艦排水量為4000噸-8000噸,裝載水雷500枚-800枚,航速20節左右,續航力8000海里以上。近海佈雷艦排水量在500噸-3000噸,裝載水雷100校-500校,航速10節-18節。佈雷艇排水量均在500噸以下,裝載水雷數十枚,航速10節-20節。專用佈雷艦上設有起重機、升降機;水雷能內有雷架、固定裝置、溫濕度調節裝置和防火防爆器材。

  甲板上有雷軌和布雷操縱台。艦上還裝有艦炮,以防空自衛。有的搭載有直升機,並配有較完善的導航設備,以保證布雷定位的精度。佈雷艦上由於載有大量的危險設備,因而為安全起見採取嚴密的防範措施。特別重要的是布雷甲板要做到水平,艦的搖擺尤其是縱搖要小,要有良好的保持航向的性能和小的迴旋半徑。

  隨著現代海戰高技術手段的普遍應用,為了進一步提高佈雷的快速性和隱蔽性,一些國家甚至在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以至高速巡邏艇上或預先鋪設好甲板雷軌,或臨時加鋪雷軌,以便隨時能作為佈雷艦使用。也有的國家利用潛艇發射布放能自航的水雷,它能依靠自身動力航行到預定地點成為沉底雷或錨雷。此外,飛機有時也被用來在海域特別是海灣或海峽等處佈雷。

專門布設水雷的軍艦。主要任務是在基地、港口、航道和近岸海區布設水雷障礙。分為遠程佈雷艦和基地佈雷艦,滿載排水量500-6000噸,最大航速10-30節。裝備有自衛火炮。設有水雷儲放艙,能載水雷50-800枚,佈雷艦甲板上設有運送水雷的升降機(或吊杆)、雷軌和布雷操縱台。佈雷艦裝載水雷較多,布雷定位精度較高,但隱避性較差,防禦能力較弱,適合在己方兵力掩護下進行防禦佈雷。

14、兩棲攻擊艦

兩棲攻擊艦(amphibious assault ship):在50年代,美軍誕生了登陸戰的「垂直包圍」理論。它要求登陸兵從登陸艦甲板登上直升機,飛越敵方防禦陣地,在其後降落並投入戰鬥。這樣可避開敵反登陸作戰的防禦重點,並加快登陸速度。兩棲攻擊艦便是在這種作戰思想指導下產生的新艦種。1955-1960年,美國道德將7艘老式的航空母艦改裝為兩棲攻擊艦。1959年4月,美國開始建造世界上第一艘兩棲攻擊艦「硫磺島」號,1960年9月下水,第二年8月服役。它在外形上很象直升機母艦,有從艏至艉的飛行甲板。甲板下有機庫,還有飛機升降機。它可載12-24架不同型號的直升機,必要時還可載4架AV-8B型垂直/短距離起降戰鬥轟炸機(英國「鷂」式飛機的引進型)。「硫磺島」的滿載排水量為18000噸,可運載一個加強陸戰營(1746人)及其裝備,航速約46公里/小時,續航能力1850公里。

通用兩棲攻擊艦:70年代初,美國又建造了一種更先進,更大的登陸艦艇,被稱為通用兩棲攻擊艦,它實際是集塢式登陸艦,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船於一身的大型綜合性登陸作戰艦隻,它既有飛行甲板、又有塢室,還有貨艙。以往運送一個加強陸戰營進行登陸作戰,一般需要塢式登陸艦、兩棲攻擊艦和兩棲運輸船隻5艘,而通用兩棲攻擊艦隻需一艘就可部代替它們。世界上第一艘通用兩棲攻擊美國的「塔拉瓦」號於1971年1月動工,1973年12月下水,1976年5月服役。它的滿載排水量39300噸,航速約44。5公里/小時,續航能力1850公里。它可載1個加強戰營的人員及裝備,28-36架不同類型的直升機。必要時還可載AV-8B型戰鬥轟炸機,10艘不同類型的登陸艇或45輛兩棲車輛。80年代中期,美國又開始建造更大的「黃蜂」號通用兩棲攻擊艦。

15,補給艦

補給艦(depot ship,supply ship)是用以向航母戰鬥編隊或艦船供應正常執勤所需的燃油、航空燃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油、彈藥、食品、備件等各種補給品。

美海軍一般給每個航母戰鬥編隊配一艘綜合補給船,自60年代研製成多種物品航行補給船「薩克拉門托」號以來,共建造兩級綜合補給船,即「薩克拉門托」級(1964-1970年服役,4艘)和「威奇塔」(Wichita)級(1969-1976年服役,7艘)。若按35年服役期計,「薩克拉門托」級將在1999-2005年先後退役。為加強艦隊航行補給能力,80年代初美開始研製一級新綜合補給船,這是美海軍自1976年完成「威奇塔」級最後一艘船「羅諾基」(Roanoke)號以來首次建造綜合補給船,1981年12月開始可行性研究,1983年6月開始合同設計,1984年12月完成合同設計。中國目前一共建造過三型7艘補給艦,包括「太倉」級(北約代號「福清」級,共4艘,現役2艘)、「南倉」級(共1艘,現役1艘),以及新型補給艦(具體型號不明,已知2艘,服役情況不祥)。

16,潛艇

現代潛艇(submarine)按作戰使命分為攻擊潛艇與戰略導彈潛艇;按動力分為常規動力潛艇(柴油機-蓄電池動力潛艇)與核潛艇(核動力潛艇);按排水量分,常規動力潛艇有大型潛艇(2000噸以上)、中型潛艇(600-2000噸)、小型潛艇(100-600噸)和袖珍潛艇(100噸以下),核動力潛艇一般在3000噸以上;按艇體結構分為雙殼潛艇、個半殼潛艇和單殼潛艇;按噸位和巡航距離來分類,一類是大型遠洋潛艇,其噸位大,巡航距離遠(二戰日本潛艇多數是這類),一類是近海小型潛艇,其噸位小巡航距離近。目前使用較多的是按動力推進方式、攜載武器和作戰使命的分類方法。

常規潛艇是用柴油機作動力源,邊航行邊帶動發電機給電池充電的。由於柴油機工作需要大量的氧氣,因此只有在水面、半潛狀態和通氣管狀態航行時才能充電。完成一次充電需4-6小時。潛艇在水下潛航,高速可持續1小時左右,低速可持續數十個小時。由於潛艇充電時是處於暴露狀態,因此作戰情況下,白天水下潛航,夜間浮起充電。由於目前水下通信問題還未完全解決,因此潛艇只能按計劃、按時間協同或按海區協同的方式配合水面艦艇作戰。

攻擊型核潛艇是以魚雷、反潛導彈和反艦導彈為主要攻擊武器的潛艇,主要任務是搜索和攻擊敵方潛艇、航母戰鬥群和水面艦艇編隊,為戰略導彈潛艇、航母戰鬥群或海上機動編隊掃清航道,以及戰略戰役偵察、海上護航、破壞敵方交通線等。由於核動力裝置具有續航力幾乎沒有限制的巨大優點,所以使這種潛艇可以毫無顧忌地長期在水下航行,跟蹤敵方潛艇或水面艦艇,必要時發起突然襲擊。原來的攻擊型核潛艇武器比較單一,後來發展到可以裝備各種導彈之後,成了一個綜合多用途的水下攻擊平台,目前最先進的攻擊型核潛艇是美國海狼級,1995年才服役,水下排水量9150噸,每艘艇造價29億美元,它的主要特點是噪音小,隱身性能好,水下航速高,攜載武器數量多,魚雷和導彈加在一起有50多枚。

戰略核潛艇又被稱為彈道導彈核潛艇,是因為潛艇所攜帶的彈道導彈射程遠達到10000公里,彈道導彈彈頭具有分彈頭,而且是核彈頭,對別國有威懾力量。戰略核潛艇是三維核打擊的重要一環。三維核打擊-空軍的核導彈,陸軍的核彈道導彈和海軍的洲際彈道導彈。

17,炮艇

炮艇(gunboat)指水上炮艇,又稱「水上坦克」。東歐內河炮艇的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後期的沙皇俄國時代。1890年,俄國在一艘蒸汽駁船的甲板上安裝了1門6磅後膛速射炮,用於伏爾加河流域的巡邏。在隨後幾年內,俄國建造了大量結構簡單的內河炮艇,這些炮艇一般在民用內河駁船的基礎上改建而來,在甲板上鉚接固定1或2門陸軍野戰炮。在19世紀後期,俄國內河炮艇參加了對中國東北的侵略行動,在與滿清簽訂不平等條約,獲得在東北地區的特權后,俄國炮艇便在中國黑龍江、松花江等水域執行巡邏任務。

「布魯塔」級是一款優秀的大型淺水炮艇,被人稱為東歐內河炮艇的「範本」。「布魯塔」級共建造6艘,首艇於1986年正式交付海軍,第6艘於1993年服役。該艇滿載排水量410噸,全長45.7米,寬8米,吃水1.7米,動力為2台柴油機,總功率為2700馬力,雙軸推進,靜水最大航速16節。朝鮮也裝備有數量眾多的炮艇,並在朝韓衝突中兩次出場。不過朝鮮炮艇的作戰海域並非內河水域,而是在朝鮮半島西部的公海上。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7: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