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阿含經的底源

[複製鏈接]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1-4-23 09: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芥子

「阿含」梵語Agama,,音譯為「梵摩」,「阿恰暮」,「阿伽摩」,等,意譯為
「法本」,「法歸」,「教法」,「傳教」,「趣無」,等。

「長阿含經」序說:--阿含秦言」法歸「----譬彼巨海,百川所歸,」趣無「者---法
華論疏」雲---阿含名為趣無者,因一切法皆趣畢竟空故。「傳來」或「傳教」者,
謂輾轉傳來,或傳來歸一處之意,所以近代學者,將「阿含」的意義解釋為「知識」,
「聖言」,「聖訓」等,即指所傳之教說而成為原始佛教聖典。所以說,阿含是佛
陀時代,佛弟子們,將聞佛所說的教法,用詩,或簡短散文之形式,或以口口相傳
方式,記憶傳承,后漸漸發展為一種特定的文學形式,而終至成為聖典,這就是阿
含經的由來。

據「天台宗」將佛住世說法四十九年分為五時,即華嚴,阿含,方等,般若,法華
涅磐。而阿含屬第二時,因為釋尊初成道時,觀一切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
因妄想執著所蒙蔽不能證得,若有一天能掃除妄想,則一切智,自然智皆得現前,
所以釋尊為了啟示眾生能認識自己本來的面目,將自己所證法門和盤托出,現千丈
盧舍那身,說一真法界人人本具的道理,可惜一類根基淺鈍者,有眼不見舍那身,
有耳不聞圓頓法,如聾似啞,使釋尊深知大法不能契小機,感慨悲愍,即隱大而說
小,實而施權,因此華嚴只說了三七日,便轉說阿含的世間出世間四締因果道理,
歷十二年之久,可見阿含是釋尊成道后十二年所說的經典,今日研究小乘經典的學
者說:「阿含經」是佛陀最早說了的根本經典,是原始佛教,亦可說是其道理所在。


依佛教史說:釋尊入滅后第一個夏季,五百羅漢會聚於摩竭陀國王舍城七葉窯,以
大迦葉為首,舉行第一次佛典結集,由阿難誦出經藏,優波離誦出律藏,此即歷史
上所記載的「五百結集」。阿含經的淵源,即導於此。

距佛滅百年,因十事非法,七百比丘會聚於x舍離城,以耶舍為首,舉行第二次結集,
此次結集以律為主,即佛史上有名的「七百結集」

至佛入滅二三六年頃,即阿育王時期,在華氏城,以帝須為上首,舉行第三次結集,
至此三藏教法,始告完成。

又距入滅后四百年,在迦膩色迦王的護持下,於迦濕彌羅國,以世友為上首,舉行
第四次結集,,此次結集以論釋三藏為主,由上所觀「阿含」應在第一次結集時誦出,
第四次結集,即西元紀前後,是阿含正式立期。

原始佛教,在佛滅后一百年頃,分裂為上座部與大眾部,其後再細分為二十部,各
部派均有其獨特傳承的經藏,時至今日,只有南方上座部的經典完全保持,其中計
有五部,即長部,中部,相應部,增支部及小部,名南傳五部,是用巴利文所寫的,
又稱南傳五部阿含。

其次北傳所傳承教說的阿含,據說是彙集諸部片段之經典次第集成,成為三藏中修
羅藏之內容分為四阿含,即長阿含,增一阿含,中阿含和雜阿含,是以梵文寫的,
又名北傳四阿含,其中南傳的長部,中部,相當於北傳的長阿含和中阿含,相應部
相當於雜阿含,增支部相當於增一阿含。

阿含經文學形成有九分教,十二分教二種,九分教者:--一,經,二,重誦,三,
記說,四,偈誦,五,感興偈,六,本子(如是說),七,本生,八,方廣,九,未
曾有法,以上九項加因緣,譬喻,論議,則為十二分教,須然九分教比十二分教早,
但佛教聖典之部類,大乘是以十二分教為定論的。

北傳四阿含中的長阿含,共有二十二卷,後秦弘始十五年(413)由耶舍與竺佛念共釋,
收於大正藏第一冊,是輯錄阿含經典中,篇幅較長而成「瑜珈師地論」云:長阿含,
是長經之總集,故有此名。「毘尼毘婆沙經」云:-「破之外道,是為長阿含」。

「長阿含經」二十二卷中,內容分為四分共三十經,第一分包括大本經,遊行經等
四經,第二分包括小緣經,轉輪聖王修行經等十五經,第三分包括梵動經,種德經
等十經,第四分,則僅收世紀經一卷,又第一分諸經收錄有關佛陀事迹記載,第二
分諸經,收錄修行教理及佛說法綱要,第三分諸經收錄對外道異學之論點,第四分
記載世界之起源相狀等。

「中阿含經」共六十卷,共有二百二十二經,其宗旨在揭示四諦,十二因緣,譬喻
及佛弟子等之言行。

「增一阿含經」共五十卷是纂集各類法數的經典,因其纂收一法至十一法等諸法數,
故稱為「增一阿含」

「雜阿含經」共有五十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收於大正藏第二冊,此經由集短而
雜之經而成,故稱雜阿含,。據「五分律」,「四分律」所舉,此經乃佛陀為比丘,
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子,天女等講說四諦,八聖道,十二因緣之教說,今
雜為一部,名「雜阿含」又據「摩訶僧伽律」云:-「以纂集文句集者,故稱」雜阿
含「,又據」婆多毘尼毘婆沙經「云:-雜阿含,乃闡明諸禪定,為坐禪人必習之法門。


雜阿含共有五十卷,一三六二小經,相當於南傳巴利本的相應部,為漢譯四阿含中
最大部,依性質而區別,全經可分為三大部類:-

第一部分,:--即」修多羅「內容為:蘊,處,緣起,食,諦,界,念住等之道品


第二部分,:-即」子夜「,謂以偈誦問答而說法。

第三部分,:--即」記說「是佛與諸弟子之所說,此分別記載於各卷中。

雜阿含保持著原始佛教的風範,其中須雜有後代的編纂,而大部分皆為早期所成立,
不過可惜,漢譯四阿含,因卷怢浩繁,篇章重複,所以近一代一般學者,大都傾向南
傳巴利文的聖典研究。


\
       






我手寫我心!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沙發
jiandao 發表於 2011-4-23 12:24 | 只看該作者
多謝仁兄分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9: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