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非典到日本地震:十年來,我們中國人因何而慌?(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1-4-1 21: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3/30  消息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2011年3月中旬,中國人蜂擁買鹽成為一大景觀。

  從非典到日本地震(專題):十年來,我們因何而慌

  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人的成長史,其實就是一部與恐慌作鬥爭的歷史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曉德發自北京 每當災難暴發,恐慌總會先行一步,並迅速蔓延。

  電影《極度恐慌》就曾為我們描述過這一可怕的場景:一種奇怪的疾病,在非洲扎伊爾莫他河谷的雇傭軍兵營中流行,美國軍醫抽取了感染血樣離開后,另一架直升機投下巨型炸彈將整座兵營毀滅。三十年後,一隻攜帶病毒的猴子被販賣至美國,瘟疫開始大規模傳播,巨大恐慌接踵而至……

  有些恐慌,不分國界:千年蟲危機、2012「世界末日」說……未知世界的種種,以人類有限的智慧恐怕永遠都無法完全破解,所以,人類的歷史有多遠,恐慌就會跟著我們走多遠。

  有些恐慌,則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與未知世界相比,人類的自我破壞和應對不當引發的恐慌,就更加不可原諒。當全球都在為日本大地震(專題)后引發的核安全危機憂心忡忡的時候,一部分中國人再次表現出了「超強的智慧」,一股「來得快、去得也快」的搶購食鹽風潮幾天內迅速席捲大江南北,恐慌程度甚至超過了剛剛經歷大地震(專題)的日本人。

  這是一個恐慌的年代。股市「恐慌情緒」幾乎經常可以從分析師口中聽到,「油價恐慌」更是深入萬千中國有車族的心扉,上班族對悶罐似公交地鐵和道路擁堵的恐慌、外地人春節前買不到車票的恐慌、農民工討工資而不得的恐慌、買房族對房價和政策變化的恐慌……凡此種種,都已經成了常態。非恐慌,不生活?這話聽來有點絕對,仔細想想,倒也並非全無道理。

  偉人早有名言曰:手中有糧,心裡不慌,腳踏實地,喜氣洋洋。然而當今天解決了溫飽問題,手中不再缺糧的中國人,卻更慌了。飢餓和政治運動之外,公共安全、食品風險、奸商炒作、環境污染、常識匱乏,哪一項都可能帶來恐慌性心理。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人的成長史,其實就是一部與恐慌作鬥爭的歷史。

  公共安全和未知世界

  發生在2011年春天的這股持續了三四天的搶鹽風潮,讓很多人憶起了幾乎貫穿上世紀整個八十年代的物資恐慌。那一波斷斷續續近十年之久的商品搶購潮中,被搶購對象既包括手錶、鬧鐘、布膠鞋等生活用品,也有電冰箱、電風扇、彩電等家用電器。而引發恐慌性搶購的原因,不僅僅是物資緊缺,還有居民對價格漲跌的不適應。

  二十多年過去了,當年因恐慌帶來的搶購商品潮,如今並未成往事。相反,最近十年來,倒有隨著某個突發事件而愈演愈烈之勢。這方面的例子,遠一點的有 2003年非典時期搶購潮,近的則有剛剛過去的搶鹽風波。而要細數中國人新世紀(即最近十年)恐慌史,則要從2001年的天津說起。

  傳聞最早從當年的平安夜開始。據說有人那天在天津濱江道的商場被扎,扎人者是一批河南艾滋病人,專門在商場、超市、路邊等公共場所,用裝有艾滋病毒血液的注射器亂扎市民,目的是報復社會。這就是轟動一時的天津「艾滋扎針」事件。

  從2001年底到2002年初,「扎針」成了天津人口中出現頻率極高的詞語。有記者到天津探訪后發現,當地幾乎每一個人都在談論此事。各種傳聞甚囂塵上, 「某時某地有人被扎了」的消息隔三差五就出現一次,而到底有多少人被扎,扎人者是不是艾滋病人,並沒有得到確切的認證。但整個城市卻沉浸在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冷清的街道,稀疏的人流,近千萬人口的城市卻讓人感覺彷彿是到了一個邊遠縣城。

  恐慌或許不會無緣無故出現,但常識的匱乏卻很容易成為恐慌的幫凶。天津電視台後來播出專家釋疑:艾滋病病毒離開人體一分半鐘后因血液凝固就會死亡,除非病毒攜帶者現場抽血后立即大量注射給他人,否則,扎針的方式很難傳播艾滋病毒。

  相同的恐慌,2006年夏天在南方地區再次發生。當時流傳的說法是,「有人將含有艾滋病毒的血液注射到西瓜里,食用會感染艾滋病病毒」。一時間,南方一些西瓜主產區西瓜無人問津,瓜農愁眉緊鎖。

  常識的匱乏引發恐慌,繼而又很容易變成公共安全事件。世紀之初的恐慌,從天津「扎針」風波開始,第一個高潮,則出現在非典病毒肆虐之際。

  今天中國社會的所有成年人,恐怕都會對發生在2003年的那一幕心有餘悸。可怕的病毒,加上有關單位早期對信息的遮蔽,直接造成了蔓延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的巨大恐慌。板藍根、醋、口罩、84消毒液紛紛脫銷,有媒體披露,當時長沙一家超市每天每收的1000元貨款中就有500元來自銷售白醋的收入。各大城市街頭行人稀少,地鐵里空空蕩蕩,人們不敢坐公交車,計程車生意因此大好。每天都有新的病例出現,幾乎所有人都對未來充滿了絕望,不知道病毒何時才會消失。一些村莊設置路障,攔截外來人口進入,全國各地對來自北京的人「另眼看待」,甚至不分青紅皂白直接強行「隔離觀察」。國際上,中國人成了不受歡迎的人群,世界衛生組織也將中國列為「疫區」。鄉村在停滯,城市在停擺,國家陷入恐慌。

  在強大的自然面前,人類永遠都是弱者。敬畏自然,開放信息流動渠道,尊重事實傳播規律,才可能將恐慌降低到最小程度。那一年,中國人正是在這方面好好地上了一課,儘管過程曲折坎坷。從6月份起,社會秩序漸漸恢復正常,驚魂未定的人們稍稍得到了一些寬慰。

  但類似的恐慌並沒有完全絕跡。在此前後,甲流爆發,疫苗引發怪病,感冒藥中PPA成分的安全性等,都曾一次次引起軒然大波。非典之前的2000年,因康泰克含有PPA成分被國家葯監局要求暫停使用和銷售,人們因此對感冒藥產生巨大恐慌,很多人一時間不敢吃藥。而非典之後的2004年,湖南隆回縣爆發波及千人的因注射卡介疫苗導致「肺結核恐慌」事件,愛子心切的家長不再相信當地的醫療機構而遠赴四川、貴州、廣東、湖北等地醫院檢查。

  有時候,恐慌多半源於懷疑,懷疑源自不相信,不相信,這日子又該怎麼過?

  食品安全和商人良知

  養活人類的食品,最終卻成了引發人們恐慌的主力軍。這是當下中國的現實。當吃飯不再成為問題,如同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所說,「好東西多了,吃起來卻有點不放心」。如果僅僅是「不放心」,也就罷了,現在隔三差五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經到了讓老百姓心驚肉跳的程度。不吃藥,不打疫苗,或許還可以勉強過活,但不吃飯,總是不行的吧。

  仔細數數這些年我們對食品安全的恐慌,你會驚訝地發現,那些劣質食品居然為我們的生活奉獻了如此多的新鮮辭彙:2005年的蘇丹紅、2008年的三聚氰胺和大實蠅柑橘、2010年的地溝油、2011年的鎘大米……如果再加上中央電視台今年「3·15」剛剛曝光的含有瘦肉精的「健美豬」,談食品色變的中國人,一次次為媒體上突然出現的奇異新聞而目瞪口呆,繼而是驚慌失措不明所以。有網友因此調侃這一次對日本地震引發核輻射的擔憂:中國人恐慌什麼?我們平時地溝油也吃了,三聚氰胺也喝了,還好好地活著,那點輻射算什麼?!

  如果說四川廣元柑橘事件導致人們「談橘色變」的反應的確有點誇張,那麼三鹿奶粉引爆的中國奶粉行業三聚氰胺真相以及由此帶來的恐慌,卻是至今仍在影響著中國數以千萬嬰兒健康的大問題。而在中國近十年乃至幾十年的恐慌史上,不良奶粉廠家草菅人命,都是一個不該被遺忘的段落。

  2008年9月,讓國人驕傲「夢圓」的北京奧運會剛剛閉幕不久,三鹿奶粉導致嬰兒「腎結石」的消息就不脛而走。讓人氣憤的是,早在當年年初,三鹿就已經接到消費者投訴,而中國首例因食用奶粉患「腎結石」的嬰兒在6月即已經確診。此後,全國陸續出現「結石寶寶」。更要命的是,經過有關部門統一排查,國內乳業大鱷紛紛現出原形,原來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已經是整個行業的潛規則!

  「堅強」的成年人或許對吃各種「毒食品」已經麻木,但當黑手伸向那些弱小的嬰兒時,恐慌還是不可遏止地襲來。一時間,國產奶粉不再被相信,各大醫院擠滿了憂心忡忡帶孩子檢查身體的家長,到香港、日本甚至是美國搶購奶粉、代買奶粉蔚為風潮,直到今天依然生生不息。

  逐利是商人的本性,但未必就該是原罪,只是當黑心商人與無力的監管「團結」到一起,食品安全成為中國人恐慌的重災區之一就已是必然。

  環境污染和民意角力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人的另一個恐慌之源來自環境污染。這多半與地方經濟的盲目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有關。

  對於哈爾濱人來說,繞城而過的松花江無疑是城市的一大驕傲,那首優美的《太陽島上》,更是唱出了哈爾濱人對松花江的喜愛之情。但同樣是這條松花江,最近十年卻先後兩次成為哈爾濱人的夢魘。2005年因上游吉化公司一車間發生爆炸,導致松花江哈爾濱區段水體受到上游來水的污染,消息傳出后,立刻引起全市居民的恐慌,400萬市民搶購飲用水和食品,更有人離市避難。五年後,同樣的恐慌再度襲來,上游洪水導致七千化工桶進入松花江,搶購飲用水或離開這座城市,再次成了人們恐慌心態的真實寫照。

  在河南杞縣,2009年7月,有媒體報道了網上熱傳的開封杞縣一輻照廠「鈷60被傳泄漏事件」,后經核實並沒有發生泄漏,而僅是發生「卡源」故障,但卻引發了轟轟烈烈的大逃亡。一些群眾奔向周邊縣市「避難」,汽車、拖拉機、三輪車等各種車輛堵滿了該縣通往周邊縣市的道路。後來當地警方拘留了轉帖網民,但對於信息公開是否存在問題卻沒有明確說法。

  出逃避難,成為很多人面對本地環境污染恐慌后的第一選擇。但也有的地方人們雖然恐慌,卻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來面對,比如廈門人。

  2007年,一個龐大的化工項目擬在廈門建設的消息令眾多廈門人深感不安。雖然早就對此有所耳聞,但當這個名為「PX(對二甲苯)」的項目即將落戶,恐慌就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夢魘。由於擔心項目影響5公里半徑範圍內超過10萬居民的生命安全,廈門人選擇了主動迎戰。當年6月1日和2日,超過兩萬廈門人連續兩天上街「散步」。最後,該項目不得不放棄落戶廈門。有媒體隨後稱,噴薄而出的民眾意見,阻擋了一個龐大的化工項目。而廈門人,更是因「勇氣和理性」獲得多家媒體的「年度人物」殊榮。

  恐慌面前,普通民眾需要的是冷靜應對的勇氣,而當民眾產生恐慌時(甚至恐慌發生之前),掌握信息的部門需要的則不僅是勇氣,還有披露真相的責任和擔當。

  權威失信和多元傳播

  在信息對稱方面,公眾永遠都是弱者。所以,掌握公權力一方對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就成為杜絕或減少公眾恐慌的解壓閥。事實上,從這些年多起恐慌事件發展的脈絡來看,這個「解壓閥」並不總是那麼靈光。

  2010年,蜱蟲成為全國最知名的蟲子。當年9月,河南、山東等有多人被蜱蟲咬傷后不治身亡,引發當地百姓恐慌,全國其他地區也是談蜱蟲色變。而事實上據中國之聲報道,在河南信陽,蜱蟲咬人致死的情況一年前就已經爆發過,但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面對患者、死者家屬的投訴,當地衛生局以保密為由不予重視。

  同樣的例子,還發生在2009年的深圳。據《南方日報》報道,當年年底,深圳連續發生多起小學生被綁架的消息以網路和簡訊傳播的方式蔓延,在學生家長中產生集體恐慌。但由於綁架案件的官方消息姍姍來遲,很多家長陷入手足無措的境地。

  對於重大安全事件以保密或其他理由拒絕向公眾披露信息,無疑只會助長恐慌情緒。2010年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的紫金礦業,就是以「擔心引發恐慌」為由,直到污染髮生9天後才將事故公之於眾。而彼時,周遭河段生態環境已受影響。

  而在江蘇響水,2011年2月因誤以為生態化工園區發生爆炸,導致方圓十多公里內上萬名群眾驚慌出逃,引發多起車禍,4人死亡(詳見本版頭條),事後證明不過是一場虛驚。但民眾的反應並非沒有來由,當地之前曾發生兩起事故,當時縣政府皆先稱是「謠言」。

  政府信用的缺失,無益於緩解恐慌情緒,而政策推進過程中的信息不當,甚至反而可能加劇恐慌。去年北京市政府推出的緩解交通擁堵政策,就引發了這樣的恐慌。政策出台之前,小道消息已經傳得滿天飛,一時間,市民紛紛搶搭末班車,恐慌中的購車熱潮蔓延全市。

  值得注意的是,梳理中國人的恐慌史後會發現,網路和手機簡訊已經成了這十年恐慌蔓延的主要載體。現代化傳播手段為流言的快速傳播提供了可能,恐慌也往往會因此跨地區甚至是跨國蔓延。日本大地震后的這次搶購食鹽風波,就已經波及了在美國的華人,後者大都是聽到國內親友傳遞的消息后自己或幫國內朋友購買食鹽的。

  心理專家說,人是群體性動物,害怕為群體所拋棄,有正確認知世界、得到群體認可的基本要求。這決定了跟隨眾多人的選擇,在大部分時間裡可以讓你做出正確的判斷。只是,當一窩蜂的從眾心理與現代化的傳播渠道相遇,如果政府相應的信息公開稍微有所欠缺,恐慌呈幾何級蔓延就會成為必然。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22: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