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renee209 於 2011-3-29 09:57 編輯
佛經中的明確記載: 佛滅度后第一次佛經的集結,分為上座部集結(四阿含)和大眾部集結(包括菩薩藏方等大乘經典)。其中的詳細內容,除在很多大乘經典中有明確和詳細記載外,在小乘聖典四阿含中也處處都有大乘思想的顯露和「方等」大乘經典的提及。如《增一阿含經》對第一次佛經集結之大乘經典集結(謂大眾部集結)也有詳細記錄:
《增壹阿含經》卷1〈1 序品〉 (摘錄):
《或有一法義亦深,難持難誦不可憶。.........如是法寶終不忘,亦恆處世久存在。於大眾中集此法,即時阿難升乎座。彌勒稱善快哉說,諸法義合宜配之。更有諸法宜分部,世尊所說各各異。菩薩發意趣大乘,如來說此種種別。人尊說六度無極,布施持戒忍精進。禪智慧力如月初,逮度無極睹諸法。.........諸法甚深論空理,難明難了不可觀。將來後進懷狐疑,此菩薩德不應棄。阿難自陳有是念,菩薩之行愚不信。除諸羅漢信解脫,爾乃有信無猶豫。四部之眾發道意,及諸一切眾生類。彼有牢信不狐疑,集此諸法為一分。彌勒稱善快哉說,發趣大乘意甚廣。或有諸法斷結使,或有諸法成道果。阿難說曰此云何,我見如來演此法,亦有不從如來聞,此法豈非當有疑。設我言見此義非,於將來眾便有虛。今稱諸經聞如是,佛處所在城國土。波羅捺國初說法。摩竭國降三迦葉。釋翅拘薩迦屍國,瞻波句留毗舍離。天宮龍宮阿須倫,干沓和等拘屍城.》...
(註:這裡講阿難在集結完成四阿含聖典外,又發心集結更深邃難解難信的菩薩藏大乘經典,於是與彌勒菩薩等其他佛弟子和大菩薩們「在大眾中集此法」,「世尊所說各各異。菩薩發意趣大乘」。並反覆提到阿難擔心大乘菩薩藏難信難解,「難明難了不可觀」。佛在世尚且很多弟子「不從如來聞」,後世如何不讓「後進懷狐疑...菩薩之行愚不信」?故在經典前加「如是我聞」開頭以增信心等。)
《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無差別,佛經微妙極甚深,能除結使如流河,然此增一最在上,能凈三眼除三垢,其有專心持增一,便為總持如來藏,正使今身不盡結,後生便得高才智,若有書寫經卷者,繒彩花蓋持供養,此福無量不可計,以此法寶難遇故。說此語時地大動,雨天華香至於膝,諸天在空嘆善哉,上尊所說盡順宜,契經一藏律二藏,阿毘曇經為三藏,方等大乘義玄邃,及諸契經為雜藏,安處佛語終不異,因緣本末皆隨順,彌勒諸天皆稱善,釋迦文經得久存,彌勒尋起手執華,歡喜持用散阿難,此經真實如來說,使阿難尋道果成。》 ..
.......(「注意:這裡從眾多大乘經典中拈出"方等"大乘經典作代表,讚歎"方等大乘意玄邃"!.大乘「方等」經典包括如圓覺,楞嚴,凈土三經等,是大乘禪、凈兩主流宗派的重要經典)
《是時,尊者阿難及梵天將諸梵迦夷天,皆來會集;化自在天將諸營從,皆來會聚;他化自在天將諸營從,皆悉來會;兜術天王將諸天之眾,皆來會聚;艷天將諸營從,悉來會聚;釋提桓因將諸三十三天眾,悉來集會;提頭賴吒天王將乾沓和等,悉來會聚;毘留勒叉天王將諸厭鬼,悉來會聚;毘留跛叉天王將諸龍眾,悉來會聚;毘沙門天王將閱叉,羅剎眾,悉來會聚。》
(注意:天眾龍眾,都來集會了)
《是時,彌勒大士告賢劫中諸菩薩等:『卿等勸勵諸族姓子、族姓女,諷誦受持增一尊法,廣演流布,使天.人奉行。』」》(CBETA, T02, no. 125, p. 550, c2-26)
(註:該段經文明確記載了佛示現滅度后,除由大迦葉即選中四十應真等頭陀派弟子,在窟內集結得四阿含聖典外;阿難尊者又發心集結更深邃難信的大乘經典。於是彌勒菩薩等諸大菩薩會同佛的其它各派上座、阿羅漢及天人等佛在世時親受佛教誨度化的弟子大眾,亦由阿難諷誦包括方廣等大乘諸菩薩藏而集結,並勸勉諸菩薩廣演流布,使天.人奉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