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神話上古篇

[複製鏈接]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3-22 08: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1-3-22 16:50 編輯

中國神話上古篇

                  
                                     上古篇


                               第一章  盤古開天劈地


      太古時候,天地不分,整個宇宙像個大雞蛋,裡面混沌一團,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東南西北。但雞蛋中孕育著一個偉大的英雄,這就是開天闢地的盤古。盤古在雞蛋中足足孕育了一萬八千年,終於從沉睡中醒來了。他睜開眼睛,只覺得黑糊糊的一片,渾身酷熱難當,簡直透不過氣來。他想站起來,但雞蛋殼緊緊地包著他的身體,連舒展一下手腳也辦不到。盤古發起怒來,抓起一把與生俱來的大斧,用力一揮,只聽得一聲巨響,震耳欲聾,大雞蛋驟然破裂,其中輕而清的東西向上不斷飄升,變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濁的東西,漸漸下沉,變成了大地。

  盤古開闢了天地,高興極了,但他害怕天地重新合攏在一塊,就用頭頂著天,用腳踏住地,顯起神通,一日九變。他每天增高一丈,天也隨之升高一丈,地也隨之增厚一丈。這樣過了一萬八千年。盤古這時已經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身子足足有九萬里長。就這樣不知道又經歷了多少萬年,終於天穩地固,不會重新複合了,這時盤古才放下心來。但這位開天闢地的英雄已經筋疲力盡,再也沒有力氣支撐自己,他巨大的身軀轟然倒地了。

  盤古臨死時,全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的左眼變成了鮮紅的太陽,右眼變成了銀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後一口氣變成了風和雲,最後發出的聲音變成了雷鳴,他的頭髮和鬍鬚變成了閃爍的星辰,頭和手足變成了大地的四極和高山,血液變成了江河湖泊,筋脈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膚和汗毛化作花草樹木,牙齒骨頭化作金銀銅鐵、玉石寶藏,他的汗變成了雨水和甘露。從此開始有了世界。



道家解釋: 天地的形成

在天地沒有形成的時候,世界只是一片幽暗渾沌、窈窈冥冥的景象,看不出萬物的任何痕迹,也分不清各個方向。

就這樣過了許多年,在渾沌之中,慢慢生出了兩個大神,一個是陽神,一個是陰神,他們精心孕育著天和地,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停下來。

後來天地分開了,宇宙八方的位置也確定了下來,剛柔相濟,萬物才有了具體的形狀,煩濁之氣變成了鳥獸魚蟲,精華之氣變成了人類。陽神負責管理天,陰神負責管理地,這樣就形成了現在的世界。

完整的「盤古」神話由「宇宙卵」和「垂死化身」兩個母題組成,其中:「宇宙卵」的剖面表現是古太極圖,「垂死化身」則正好反映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關於「天地形成」的神話,正式出現在西漢劉安《淮南子?精神訓》一篇中:「古未有天地之時,惟像無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閔,澒濛鴻洞,莫知其門。有二神混生,經天營地;孔乎莫知其所終極,滔乎莫知其所止息;於是乃別為陰陽,離為八極;剛柔相成,萬物乃形;煩氣為蟲,精氣為人。」

雖然《漢書?藝文志》把《淮南子》列為雜家作品,但是實際上該書是以道家思想為指導,吸收諸子百家學說,融會貫通而成,是戰國至漢初黃老之學理論體系的代表作。因此,這篇出自《淮南子》的關於「天地形成」的神話,哲學色彩顯得過於濃厚了。


「盤古開天」最早見於三國時徐整著的《三五曆紀》。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故天去地九萬里。后乃有三皇。
天氣濛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佈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里。肌肉為田土。發為星辰。皮膚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沙發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1-3-22 08:1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1-3-22 16:41 編輯

                                               第二章 女媧造人


  盤古開天闢地之後,經過了漫長的歲月,他的真氣凝結出一神叫女媧,在天地間到處遊歷著。當時,儘管大地上已經有了山川草木,有了鳥獸蟲魚,但仍然顯得死氣沉沉,因為大地上沒有人類。一天,女媧行走在荒寂的大地上,心中感到十分孤獨,她覺得應該給天地之間增添些更有生氣的東西。

  女媧滑行在大地上,她熱愛樹木花草,然而她更加陶醉於那些更活潑、更富有朝氣的鳥獸蟲魚。在把它們打量了一番后,女媧認為盤古的創造還算不上完整,鳥獸蟲魚的智力遠遠不能使她滿足。她要創造出比任何生命都更卓越的生靈。

  女禍沿著黃河滑行,低頭看見了自己美麗的影子,不禁高興起來。她決定用河床里的軟泥按照自己的形貌來捏泥人。女媧心靈手巧,不一會兒就捏好了好多的泥人。這些泥人幾乎和她一樣,只不過她給他們做了與兩手相配的雙腿,來代替龍尾巴。女媧朝著那些小泥人吹口氣,那些小泥人便被灌注了活力,「活」了起來,變成了一群能直立行走、能言會語、聰明靈巧的小東西,女媧稱他們為「人」。女媧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陽氣——自然界一種好鬥的雄性要素,於是他們就成了男人;而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她又注入了陰氣——自然界一種柔順的雌性素,於是她們便成了女人。這些男男女女的人們圍著女媧跳躍、歡呼,給大地帶來了生機。

  女媧想讓人類遍布廣闊的大地,但她累了,做得也太慢了。於是,她想出一條捷徑。她把一根草繩放進河底的淤泥里轉動著,直到繩的下端整個兒裹上一層泥土。接著,她提起繩子向地面上一揮,凡是有泥點降落的地方,那些泥點就變成了一個個小人。女媧就這樣創造了布滿大地的人們。

  大地上有了人類,女媧神的工作似乎就可以停止了。但她又有了新的考慮:怎樣才能使人很好地生存下去呢?人總是會死亡的,死去一批,再造一批,那就太麻煩了。於是,女媧神就把男人和女人配成對,叫他們自己去繁殖後代,擔負養育後代的責任。人類就這樣繁衍綿延下來,而且一天天地增加著。

    由於女媧來去飛快,去時留有影子像蛇尾巴。故人們形容女媧是人首蛇身。再後來,創造出一字稱 --- 龍。由於人是女媧造出來,故人們也稱自己是龍的傳人。


女媧神話的最早記載

女媧神話的最早記載是先秦時期的《楚辭》和《山海經》。儘管二書中的記載還比較模糊朦朧,但今人多肯定其以造人為職能的始母神神格意向。袁珂先生就將《楚辭•天問》中的「女媧有體,孰能匠之」理解為「女媧作成了別人的身體,她的身體又是誰作成的呢」?丁山先生則更為明確地認為這兩句話說明:「在戰國時代中國人固已盛傳女媧造人的故事了。」 至於《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有關「女媧之腸,化為神」的記載,袁珂則以晉人郭璞注為解:「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 並以漢人許慎和劉安的話作為參證 。丁山也認為這「顯然又是孕毓人類的寓言」 。儘管如此,這些記載當中仍然沒有明確提出女媧造人的說法。

    除了造人之外,先秦典籍中女媧為樂器祖神的記載也應該是女媧造物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似乎尚未引起學者們的足夠注意,尤其是它在移位到文學中的浪漫題材,更是缺少關注。《禮記正義•明堂位》:「女媧之笙簧。」孔穎達疏引《帝王世紀》:「女媧氏,風姓,承庖羲制度始作笙簧。」 應劭《世本•作篇》作「女媧作笙簧」,可見孔疏不誤。這短短五個字的記載卻成為後代文學家馳騁才華的平台。

    古籍中最早確切提出女媧造人故事的是《風俗通義》:「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絙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也,貧賤凡庸者絙人也。」 這則故事雖然正面描寫了女媧造人的事迹,顯示出女媧始祖母神格的地位,但毫無疑問,其中已經烙上人類社會變遷的影子。「摶黃土作人」被認為是人類文化史上制陶技術的發明在神話中的投影,而所造人類產生富貴貧賤之分則是人類進入等級社會的反映 。這說明,神話一旦離開了它自身的生長土壤,它的形態就要隨著新的生長土地而呈現出新的姿態。同時,女媧還是人類得以延續的婚姻之神。《風俗通》云:「女媧禱祠神,祈而為女媒。因置昏姻。」 羅泌認為:「以其載媒,是以後世有國,是祀為皋禖之神,因典祠焉。」 這應該是人類進入婚姻制度之後所賦予女媧造婚神話的痕迹。

    女媧補天:最早記錄在《淮南子`覽冥篇》中。傳說上古時代,人類突然遭受到一場大災難:天塌地陷,大火燃燒,洪水泛濫,猛禽惡獸到處殘害人類。女媧就煉五色石把天的窟窿補上,又殺了一隻大烏龜斬下它的四足,豎立在大地四方,作為天柱,使天再也沒有坍塌的危險。河南省西華縣,靈寶縣和王屋山,天壇山(王屋山主峰)等地,有傳說中的女媧城女媧墳和五色石等遺迹。

    完整的女媧造人故事來自宋人的《太平御覽》:女媧在造人之前,與正月初一創造出雞,初二創造狗,初三創造羊,初四創造豬,初六創造馬,初七這一天,女媧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一個個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覺得太慢,於是用一根藤條,沾滿泥漿,揮舞起來,一點一點的泥漿灑在地上,都變成了人。 為了讓人類永遠的流傳下去,她創造了嫁娶之禮,自己充當媒人,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憑自己的力量傳宗接代。另一種傳說《獨異志》是:女媧是與伏羲為兄妹。當宇宙初開時,天地之間只有他們兄妹二人,在昆崙山下,而天下未有其它人民。相議想為夫妻,又自覺羞恥。兄即與妹上昆崙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請您將天上的雲都合起來一團,要不就把雲散了吧。」以是天上的雲立即合起來,他們倆就成了夫妻,中華民族都是他們倆的子孫後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4: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