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八九)中阿含雙品聖道經第三(第五后誦)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1-3-21 10: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1-3-21 10:51 編輯

我聞如是

一時。佛游拘樓瘦劍磨瑟曇拘樓都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一道令眾生得清凈。離愁戚啼哭。滅憂苦懊惱。便得如法。謂聖正定。有習.有助。亦復有具而有七支。於聖正定說習.說助。亦復說具。云何為七。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若有以此七支習.助.具。善趣向心得一者。是謂聖正定。有習.有助。亦復有具。所以者何。正見生正志。正志生正語。正語生正業。正業生正命。正命生正方便。正方便生正念。正念生正定。賢聖弟子如是心正定。頓盡淫.怒.痴。賢聖弟子如是正心解脫。頓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彼中正見最在其前

若見邪見是邪見者。是謂正見。若見正見是正見者。亦謂正見。云何邪見。謂此見無施.無齋.無有咒說。無善惡業。無善惡業報。無此世彼世。無父無母。世無真人往至善處.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游。是謂邪見。是謂云何正見。謂此見有施.有齋。亦有咒說。有善惡業。有善惡業報。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世有真人往至善處.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游。正見。是為見邪見是邪見者。是謂正見。見正見是正見者。亦謂正見。彼如是知已。則便求學。欲斷邪見成就正見。是謂正方便。比丘以念斷於邪見。成就正見。是謂正念。此三支隨正見從見方便。是故正見最在前也

若見邪志是邪志者。是謂正志。若見正志是正志者。亦謂正志。云何邪志。慾念.恚念.害念。是謂邪志。云何正志。無慾念.無恚念.無害念。是謂正志。是為見邪志是邪志者。是謂正志。見正志是正志者。亦謂正志。彼如是知已。則便求學。欲斷邪志成就正志。是謂正方便。比丘以念斷於邪志。成就正志。是謂正念。此三支隨正志從見方便。是故正見最在前也

若見邪語是邪語者。是謂正語。若見正語是正語者。亦謂正語。云何邪語。妄言.兩舌.粗言.綺語。是謂邪語。云何正語。離妄言.兩舌.粗言.綺語。是謂正語。是為見邪語是邪語者。是謂正語。見正語是正語者。亦謂正語。彼如是知已。則便求學。欲斷邪語成就正語。是謂正方便。比丘以念斷於邪語。成就正語。是謂正念。此三支隨正語從見方便。是故正見最在前也

若見邪業是邪業者。是謂正業。若見正業是正業者。亦謂正業。云何邪業。殺生.不與取.邪淫。是謂邪業。云何正業。離殺.不與取.邪淫。是謂正業。是為見邪業是邪業者。是謂正業。見正業是正業者。亦謂正業。彼如是知已。則便求學。欲斷邪業成就正業。是謂正方便。比丘以念斷於邪業。成就正業。是謂正念。此三支隨正業從見方便。是故正見最在前也

若見邪命是邪命者。是謂正命。若見正命是正命者。亦謂正命。云何邪命。若有求無滿意。以若干種畜生之咒。邪命存命。彼不如法求衣被。以非法也。不如法求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以非法也。是謂邪命。云何正命。若不求無滿意。不以若干種畜生之咒。不邪命存命。彼如法求衣被。則以法也。如法求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則以法也。是謂正命。是為見邪命是邪命者。是謂正命。見正命是正命者。亦謂正命。彼如是知已。則便求學。欲斷邪命。成就正命。是謂正方便。比丘以念斷於邪命。成就正命。是謂正念。此三支隨正命從見方便。是故正見最在前也

云何正方便。比丘者。已生惡法為斷故。發欲求方便。精勤舉心滅。未生惡法為不生故。發欲求方便。精勤舉心滅。未生善法為生故。發欲求方便。精勤舉心滅。已生善法為住不忘不退。轉增廣布。修習滿具故。發欲求方便。精勤舉心滅。是謂正方便。云何正念。比丘者。觀內身如身。觀至覺.心.法如法。是謂正念。云何正定。比丘者。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游。是謂正定。云何正解脫。比丘者。欲心解脫。恚.痴心解脫。是謂正解脫。云何正智。比丘者。知欲心解脫。知恚.痴心解脫。是謂正智也。是為學者成就八支。漏盡阿羅訶成就十支

云何學者成就八支。學正見。至學正定。是為學者成就八支。云何漏盡阿羅訶成就十支。無學正見至無學正智。是謂漏盡阿羅訶成就十支。所以者何。正見者。斷於邪見。若因邪見生無量惡不善法者。彼亦斷之。若因正見生無量善法者。彼則修習。令滿具足。至正智者斷於邪智。若因邪智生無量惡不善法者。彼亦斷之。若因正智生無量善法者。彼則修習。令滿具足

是為二十善品.二十不善品。是為說四十大法品轉於梵輪。沙門.梵志.天及魔.梵及余世間。無有能制而言非者。若有沙門.梵志者。我所說四十大法品轉於梵輪。沙門.梵志.天及魔.梵及余世間。無有能制而言非者。彼於如法有十詰責。云何為十。若毀呰正見。稱譽邪見。若有邪見沙門.梵志。若供養彼而稱譽彼。若有沙門.梵志者。我所說四十大法品轉於梵輪。沙門.梵志.天及魔.梵及余世間。無有能制而言非者。彼於如法是謂一詰責

若毀呰。至正智。稱譽邪智。若有邪智沙門.梵志。若供養彼而稱譽彼。若有沙門.梵志。我所說四十大法品轉於梵輪。沙門.梵志.天及魔。梵及余世間。無有能制而言非者。彼於如法是謂第十詰責。若有沙門.梵志。我所說四十大法品轉於梵輪。沙門.梵志.天及魔.梵及余世間。無有能制而言非者。是謂於如法有十詰責。若更有餘沙門.梵志。蹲踞說蹲踞。無所有說無所有。說無因.說無作.說無業。謂彼彼所作善惡施設。斷絕破壞彼此。我所說四十大法品轉於梵輪。沙門.梵志.天及魔.梵及余世間。無有能制而言非者。彼亦有詰責.愁憂恐怖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聖道經第三竟(千八百五字)
日知而智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沙發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3-21 11:29 | 只看該作者
就是這一經說得清清楚楚,咒術是畜生之咒,持咒是邪命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3
jiandao 發表於 2011-3-21 15:3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jiandao 於 2011-3-21 02:39 編輯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3-20 22:29
就是這一經說得清清楚楚,咒術是畜生之咒,持咒是邪命活。


釋尊所說「云何正見。謂此見有施.有齋。亦有咒說。」,不知是否可以這樣理解,當時人們普遍相信咒語靈驗、有功用,而做的方便說法,「咒說」也許可以理解為「有功用的道理」---當然,這也可能是瞎想。另外,在我讀過的阿含中,我實在不記得釋尊曾強調咒語的殊勝功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4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3-21 15:50 | 只看該作者
jiandao 發表於 2011-3-21 15:36
釋尊所說「云何正見。謂此見有施.有齋。亦有咒說。」,不知是否可以這樣理解,當時人們普遍相信咒語靈 ...

「咒說」是指祝願,意指人的願力,不是咒語。簡單的說,那是古文;阿含經裡的「認」一般都寫成「忍」,也是同樣的道理。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5
jiandao 發表於 2011-3-21 15:56 | 只看該作者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3-21 02:50
「咒說」是指祝願,意指人的願力,不是咒語。簡單的說,那是古文;阿含經裡的「認」一般都寫成「忍」,也 ...

謝謝仁兄指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6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1-3-22 00:5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1-3-22 00:58 編輯

我早就說過,各人有各自的「佛經」。每個人都自以為是,把自己的理解當成佛陀說的正見,事實真相如何,天知道。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7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3-22 07:44 | 只看該作者
chico 發表於 2011-3-22 00:57
我早就說過,各人有各自的「佛經」。每個人都自以為是,把自己的理解當成佛陀說的正見,事實真相如何,天知 ...

這就是滿腔宗教熱情,卻沒有知見的悲哀。有些人知道了真相,選擇閉上眼睛,這是心理問題。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8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1-3-22 11: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1-3-22 11:55 編輯

如果是心理問題,恐怕大家心理都有問題。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9
jiandao 發表於 2011-3-22 15:41 | 只看該作者
好了好了,都有問題,都有問題,二位身處五濁惡世,我更是罪人,怎會沒有問題。

不過說起咒語來,我覺得這大概是菩薩們搞的名堂,哈哈,離開佛門幾年了,佛經忘得差不多了,但小時候讀的西遊記還記得一些,那個害苦了孫悟空的緊箍咒不就是觀音菩薩搞出來的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0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3-22 15:59 | 只看該作者
有問題沒問題,反正都是空,所以林語堂在「信仰之旅」一書中將佛教比喻成一團迷霧。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11
jiandao 發表於 2011-3-23 01:5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jiandao 於 2011-3-22 13:14 編輯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3-22 02:59
有問題沒問題,反正都是空,所以林語堂在「信仰之旅」一書中將佛教比喻成一團迷霧。


"有問題沒問題,反正都是空", 這的確是頑空之見。我在國內接觸大和尚們的體會,"佛法"可真是又「智慧」,又「方便」,「智慧」在於「有問題沒問題,反正都是空」,「方便」在於「黃鐘毀棄,瓦釜雷鳴」,哈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2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1-3-23 04:2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jiandao 11樓 的帖子

老兄現在的態度,已經不是探討問題了。我也不奉陪了。

請問,惡不是空,能斷嗎? 善不是空,能修嗎?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說法老兄應該沒忘吧

這種消遣佛法的態度,空怕耶穌基督也不容吧!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3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3-23 04:36 | 只看該作者
惡若是空,何勞你斷?善若是空,修它何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4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1-3-23 04: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1-3-23 04:45 編輯

回復 Dhammapala 13樓 的帖子

意義在於因果轉變,相續不空。三法印的「無常」,仁兄應該記得啊。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15
jiandao 發表於 2011-3-23 04:40 | 只看該作者
chico 發表於 2011-3-22 15:21
回復 jiandao 11樓 的帖子

老兄現在的態度,已經不是探討問題了。我也不奉陪了。

老兄,你這佛法學的!說空說有都要視乎當下因緣,否則都是不對。你又意氣用事了,今天我也有點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16
jiandao 發表於 2011-3-23 04:4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jiandao 於 2011-3-22 18:38 編輯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3-22 15:36
惡若是空,何勞你斷?善若是空,修它何益?


老兄這話說得~~~哈哈,我感覺老兄是以極端方式表達---雖然空,但惡不會自己自動離去,善也不是沒有功用,  ----因果不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7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1-3-23 04:4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jiandao 15樓 的帖子

恕我直言,佛法的東西老兄同我一樣,沒摸到門。你改信基督教,我越來越能理解了。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18
jiandao 發表於 2011-3-23 06:53 | 只看該作者
chico 發表於 2011-3-22 15:21
回復 jiandao 11樓 的帖子

老兄現在的態度,已經不是探討問題了。我也不奉陪了。

哈哈,我從來就不記得「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說法。萬法皆空,因果怎會不空?我只記得「萬法皆空,因果不虛」!

快一年了,我為了佛法跟老兄鬥嘴,是希望老兄真正學明白佛法,從而明白佛法的看見,也明白佛法的迷失,進而迷途知返,歸向真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19
jiandao 發表於 2011-3-23 07:04 | 只看該作者
chico 發表於 2011-3-22 15:40
回復 Dhammapala 13樓 的帖子

意義在於因果轉變,相續不空。三法印的「無常」,仁兄應該記得啊。

老兄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按照佛法來說,稍作改動是不是更好?---意義在於轉變因果,相續趨「明」,或者說趨滅。積極地轉變因果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為什麼我曾說,佛法是有著不容忽視的「價值取向」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20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1-3-23 08:1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1-3-23 08:51 編輯

回復 jiandao 18樓 的帖子

因果不空,說有因果。因果不虛,說因果實在。

在我看來,佛法是真理。基督教是某種程度上的善法而已。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勸我「同途同歸」真理了。
我此生篤定學佛,這點定力還是有的。說大乘非佛說,我根本不聽那套。我自願上當受騙。三惡道是家鄉故土,不在乎再呆上無量劫。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4-28 23: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