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東政局動蕩,美國最為尷尬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1-3-4 01: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年03月03日 03:03   僑報

  在中東一片風雨中,一部描述英王喬治六世口吃的英國電影《國王的演講》,獲得數項奧斯卡大奬。喬治六世於1935年登基,正是英國對中東全面控制的時候,中東的若幹國界甚至由英國劃定,當年埃及的一部分成了如今的利比亞。二戰後,英國又參與了以色列的建國。

  中東成為世界上的動亂之源,正是因為石油,以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衝突。追溯中東問題的根源,很難排除大英帝國的獅子頭陰影。好萊塢頒發金像奬,曾有附和政治時尚的效應。在麥卡錫主義結束後,好萊塢曾頒獎給反納粹的《音樂之聲》;冷戰期間,它頒獎給反蘇的《日瓦戈醫生》;在美國「黑白之爭」甚囂塵上時,它頒獎給《炎熱的夏夜》。此時好萊塢對英國的推崇,即使是最輕微的,也難免令人尷尬。

  更應該感到尷尬的是「基地」組織。今年是「9·11事件」10周年,「基地」組織卻發現自己不在中東改天換地的歷史洪流中。它不能發話反對示威者,那等於為腐敗的領袖護航,違反基本教義;它也不能支持示威者,否則等於認同西方普世價值,間接幫美國的忙了。

  埃及「聖戰組織」的創始人,現在還關在監獄裡。埃及政治局勢大變,他卻無法歡欣鼓舞。因為把追隨美國的穆巴拉克哄下台來的,不是「聖戰組織」,也不是「基地」組織,而是主張西方民主的青年、知識分子。

  利比亞奉行伊斯蘭基本教義的激進分子,一度被卡扎非禁止入境,他們不得不到伊拉克和阿富汗去參加反抗西的隊伍,現在他們卻要回到利比亞,同支持西方的反抗分子一起,反對卡扎非了。

  至於美國的尷尬,其實是最嚴重的。美國1958年接下英國在中東的衣鉢,其在中東的外交關注就是石油和以色列。不管中東國家的當政者多麼專制獨裁,只要油管長開、不找猶太人的麻煩,美國就支持。這種外交政策,使埃及出現了執政30年的穆巴拉克,使利比亞出現了執政40年的卡扎非。

  利比亞的卡扎非曾與「基地」組織劃清界限,得到美國的讚賞。前國務卿賴斯曾稱他為「反恐鬥士」,表示對其反恐努力的稱許。現任國務卿希拉莉這次卻嚴詞指責卡扎非壓制示威者,甚至透露正在同盟邦協商,將利比亞上空劃為禁飛區,以剝奪卡扎非使用空軍對付反抗者的能力。劃將別國上空劃為禁飛區,本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或北約的權限。

  有分析認為,中東變局與美國無關。理由是:美國目前處於金融危機後,不希望中東發生對自己不利的政治變化。 現在又是美國在全球特別是中東的影響力下降之時。以色列對此深感不安。因為親美的阿拉伯統治者下台,只會加速美國影響力的下降。奧巴馬政府在中東正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中東動亂頻仍,油價上漲,不利於美國經濟復甦,而動亂的結果又無法預料。

  但中東的政局變化確實邊緣化了以「基地」組織為代表的伊斯蘭基本教義派。這可能是美國不惜任何代價樂於換取的目標。但葉門總統薩利赫在10挺A47槍的保衛下,向上萬名示威民衆透露:他有證據證明,中東這把火是以色列和美國聯手點起來的;特拉維夫有所專案辦公室,受白宮的指揮,目的就是要使中東陷於動亂。美國予以了駁斥。

  有預謀也好,順水推舟也好,美國肯定要從動亂中獲取有利於其利益的結果。有人說,英國當年幫助以色列建國,目的是在中東插進一把尖刀,以控制中東能源。但石油終究不是「可再生資源」,乃禍亂之源,非智者所取。今天的美國應該比當年的英國有更長遠的規劃。奧巴馬到底口若懸河,沒有喬治六世的口吃。(作者系旅美華人評論家)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5: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