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菅直人首相曾是紅衛兵

[複製鏈接]

1203

主題

2865

帖子

209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秦人 發表於 2011-2-17 05: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菅直人首相曾是紅衛兵 唱文革歌曲字正腔圓
來源南方:周末

日本新任首相菅直人年輕時熱衷於中國「文革」,參與過激進學生運動,還頻繁參加市民運動,為百姓維權。六十多歲的他,依然好辯論,爆脾氣。

64歲的菅直人的座右銘是「人生只有一次」,他最近剛剛等到了一生一次的機會,出任日本首相。

6月8日晚間,日本民主黨菅直人新政權正式宣布啟動,菅首相把自己的內閣命名為「奇兵隊內閣」。這是有典故的,日本幕府末期的志士高杉晉作創設的武士和庶民組成的軍隊就叫「奇兵隊」。高杉以果敢的行動,為明治維新的成功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高杉晉作一直為菅直人所崇拜。

在新內閣啟程之際,菅直人以古論今,一是寓意自己的平民身份,與他的數位出身顯赫、不是首相兒子就是首相孫子的前任劃清界限;二是期望新政權能夠重現維新業績。他說:「希望從國民中選出的國會議員們,要像奇兵隊一樣有高遠之志,果敢地戰鬥。」

市民運動家

日本1978年度的「平凡百科年鑒」上記載有菅直人的名字,當時他的稱號是「市民運動家」。

這個普通家庭出身的人,祖父是醫生,父親曾經在一家玻璃廠當廠長。這樣的出身令他有機會廣泛地接觸社會,對平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比如住宅不足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等他都有深切的體會,進而他頻繁參加市民運動,為百姓維權。

而在日本,一般人都認為,廣泛參與市民運動的人,大都是左翼激進派。

菅直人的「左」是有淵源的。在東京工業大學就學期間,正是日本學生運動的全盛期,東京大學發生了安田講堂事件等大規模的學潮。通過參加學生運動,菅直人進而對政治感興趣。在大學期間,他創辦了政治小組「現代問題研究會」,並成為「全大學改革推進會議」的領頭人。

據與菅直人接近的中國留學生回憶,菅直人早年對中國「文革」有特別的好感。1980年代中期,他還與一些日本的「文革」支持者聚會,「席間大唱文革歌曲」,而且儘管「他們絕大多數都不會中文,可用中文唱文革歌曲都是字正腔圓」。

事實上,中國「文革」曾經在日本青年人當中產生巨大的影響。當時日本學生討論、模仿「文革」的中心在東京大學,菅直人就時常去東京大學參與相關活動。而他跟大多數「紅衛兵戰友」的區別是:其他人大都是文科生,而菅直人是理科生。

「馬上生氣」

在日語中,「菅」的發音和「馬上生氣」的發音幾乎完全相同。

日本政界對菅直人一致的印象,就是喜歡辯論,性子急。六十多歲的菅直人還保持了二十多歲時的衝勁,動不動就要跟人唇槍舌劍一番,有時候甚至會傷害到自己人。他在擔任厚生相時期,人們常常能聽到從他的辦公室傳出大聲訓斥人的聲音。

這一定程度上與他早先的工作有關。畢業后他到一個從事代理商標註冊的事務所工作,這一方面需要精確到極致,一方面也需要快人一步,不然專利被人搶先註冊了,就前功盡棄。所以,菅直人年輕時養成的習慣保持至今,並轉變為他對手下人的要求。

而另一種解釋則認為,正是菅直人早年從事的左翼社會運動,令他充滿了對現實的批判性和鬥爭精神。

從1996年菅直人擔任橋本龍太郎內閣的厚生大臣時,他就被視為未來首相的人選。不過那一年,真正令他全國出名的,是對「不潔血液感染艾滋病問題」的調查。

當時,因使用不潔血液感染艾滋病的問題在日本甚囂塵上。菅直人上任后,找出了厚生省長期隱瞞的有關血液艾滋病存在的最初報告資料,他和艾滋病受害原告見面,向他們賠罪,承認政府的過錯,使得政府和受害者得以和解。

某種程度上,菅直人年輕時推動市民運動的理想,在他真正掌權后,變成了現實。

不過菅直人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在今年1月的參院預算委員會的辯論中,自民黨和民主黨辯論兒童補貼的效用問題時,自民黨的林芳正冷不丁向菅直人提了個很專業的經濟問題「消費傾向和乘數效果有何不同」,菅直人一時語塞,當時他很尷尬,財政官員給他塞了字條才勉強敷衍過去。事後據菅直人身邊人士說,從那時起菅直人努力學習經濟學專業知識,甚至包括微積分方程式。

外交缺經驗

日本《文春周刊》1999年曾刊登有關菅直人緋聞的報道,稱他與傳媒界出身的女性形象分析師戶野本優子關係曖昧,兩人在酒店過夜。菅直人極力否認,並透露「我夫人說『你們共同擁有了一夜,但沒有男女關係』」,也令這句話成為當年的流行語。

菅直人和日本民主黨元老小澤一郎是20年的棋友。菅直人還是麻將迷,在東京工業大學就學期間,他發明了麻將點數計算機,並取得了專利,樣品現在還陳列在千葉縣的一個麻將博物館。

與那些政治世家出身的首相不同,菅直人的政治之路充滿了失敗的經歷。1998年民主黨結黨時,他就擔任了首任黨首,後來卻在1999年的黨首選舉中敗給了鳩山由紀夫。2002年,菅直人重新擔任黨首,在2003年的眾議院選舉中,民主黨議席大幅增長,眼看離政權交替不遠了,但接著在2004年,菅直人被揭發自身也未繳納養老金,為此受到黨內外的非議而辭職。

之後,菅直人踏上了空海的修行之路,計劃拜訪88所寺廟,以洗心革面,後來終因雜事纏身,時間不夠,他提前返回「塵世俗界」。修行時的菅直人,頭戴斗笠,一身青衣,手拄拐杖,被日本媒體評價為「頗有仙人之風氣」。

不過,菅直人有一個形象,一直為公眾稱道:清廉。他的資金管理團體「草志會」公布的資金收支報告顯示,這個團體的獻金多是來自個人,數目有限,也不像其他政治團體大把大把地接受企業的捐贈。菅直人的全部家產是223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50萬元),而鳩山內閣的平均資產是1.4億日元。

日本普遍的政治觀察是,對新首相菅直人來說,最棘手的沖繩美軍基地搬遷問題,「如果處理好了是菅首相的聰明才智,而如果處理不好也是鳩山前首相的遺留難題」,所以菅直人「壓力不會太大」。不過,菅直人對外交的不熟悉,在他上任之初就表露無疑。

在出席世博會「日本館日」活動的問題上,菅直人先表態願意沿承鳩山由紀夫的承諾而出席,隨即又反悔,就被認為「缺乏外交經驗」,因為一方面「日本首相首訪美國是常識」,另一方面,在首腦會晤等行程都未安排時,就貿然同意訪問中國,「也不嚴謹」。

與此同時,菅直人過去也曾是「駐沖繩美軍撤退論」的支持者,並一直提倡「不追隨美國的自立外交」和「立足於亞洲」,但是他上任伊始,就與美國總統奧巴馬通電話,承諾「將為美軍普天間機場搬往沖繩邊野古而努力」。這也被認為「轉變太快」。

「不過無論如何,畢竟日本民主黨實際的掌權人小澤一郎已經傷了元氣,相比於鳩山前首相,菅直人新首相擁有了更大的權力空間。」日本政治觀察者陳言說,「而且平民出身和失敗經歷,會讓菅直人更加堅忍,而不至於像前幾任那樣,遇到困難就逃跑了。」

1203

主題

2865

帖子

209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95
沙發
 樓主| 秦人 發表於 2011-2-19 05:5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秦人 於 2011-2-19 05:55 編輯

菅直人東京街頭演說盛讚毛澤東

為應對參院選舉,日本民主黨12日和13日在日本關東地區展開以「民生第一」為主題的街頭遊說。新任內閣首相菅直人12日下午在東京新宿發表了首場演說。菅首相在演說中提示國民,日本的外交可能發生不再追隨美國言聽計從的大轉型,並高度讚揚了毛澤東的內政外交。在談到外交和防衛問題時,菅直人說:

 「什麼是外交?外交就是內政,這兩者絕不是兩碼事,不是。也就是說,一個國家,國民要使自己成為國家的主人,這種願望是民主主義的根本。在這同時,大政方針,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民眾的政治責任感的強弱,也就在相應程度上決定了國家外交的強弱。在這個意義上,外交難道不就是內政嗎?曾經有毛澤東這樣的政治家,是好是壞歷史會有說法。作為一位沒怎麼出過國的政治家,他在中國獲得了壓倒性的支持后,在外交領域,他使中國在世界上的存在感變得非常卓著。曾經有一段時期,毛澤東毫不畏懼與美國對峙並一路走來。可見,執  政黨在自己的國內獲得毫不含糊的支持,國民以天下為己任,在某些 場合為了保家衛國、為了國家的未來,不惜付出些許代價,一個國家 有了這樣的力量,外交才會有根本的力量。國之力在民,民之力是外交之力、是外交最基本的原理。這是我對毛澤東的外交感觸最深的地方。」

——譯自視頻「菅代表(總理)街頭演說  東京新宿 2010年6月12日」

眾所周知,毛澤東對美國的戰略用一句話來形容,「該出手時就出手」。朝鮮戰爭出手了,以實力在世界上重塑了中華民族不可辱的國家形象。此後,又不失時機地推出「兩個中間地帶」和「三個世界劃分」的宏大理論,規劃了冷戰時期的世界格局,並不斷出手,結成反對兩個超級大國的廣泛的國際統一戰線。隨著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勢力在世界上日暮西山,統治的範圍一天天縮小,毛澤東又不失時機讓中國浮出水面,重返聯合國、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中國迅速成為與美蘇兩大國「三足鼎立」的重要的第三極,一舉奠定了今天的大國地位。

中國當時並不富裕,毛澤東何以能夠如此不畏強權,縱橫捭闔,他的力量從何而來呢?

我認為,菅直人的上述演說較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這就是「執政黨在自己的國內獲得毫不含糊的支持,國民以天下為己任,在某些場合為了保家衛國、為了國家的未來,不惜付出些許代價」。

菅直人在新內閣面臨美軍基地的爛帳和面臨第二次朝鮮戰爭可能勃發這個關頭,舉出毛澤東的例子,用意恐怕不僅是呼籲日本民眾理解和支持政府的外交路線,同時也是提示,即日本外交或將不再追隨美國,不再對美國言聽計從。

作者:鈴蘭台  2010-06-14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7: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