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3.5 神靈的進化:從財神,玉皇大帝,到媽祖

[複製鏈接]

106

主題

1701

帖子

648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4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文原始出處:天涯博客——讀史筆記本
 
http://blog.tianya.cn/blogger/ar ... dWriter=0&Key=0
 
 
長篇讀史筆記: 猶太人,《聖經》與基督教的產生
 
修木讀史
 
 
 
NCID: B0220
 
2010-12-27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 ... dWriter=0&Key=0
 
 
猶太人,《聖經》與基督教的產生: 第三章 神話,傳說與歷史

  
  3.5 神靈的進化:從財神,玉皇大帝,到媽祖

  
  在三千年的古代史之中,兩河地區曾有過多種多樣的神靈,記載在銘文石板之上。出土的宗教文獻,包括占卜的解釋、記錄,聖殿的禮儀、規矩,神話傳說,甚至信徒為自己所寫的祈禱文。財神,玉皇大帝與媽祖是我們民間的神靈,自然不會出現在兩河地區的文獻之中。但是這三位神靈卻代表了三種不同的宗教類型,在古代兩河地區也可以觀察到[1]。
  
  兩河地區開墾初期,也就是公元前三千年之前,當地居民的主要挑戰是開荒種地,收成足夠的糧食餵飽肚子,而他們的神靈也多半與經濟生活,或是主導農牧業生產的自然力量有關。兩河入海口上多沼澤,拜的是魚神;種田為主的地區,拜的是生育神與水神;牧業為重的地區拜的則是牧神。生活與自然的方方面面,產生出各式各樣的神靈,有的管糧倉,有的管釀酒,有的管果樹,有的管婚姻。神靈的照應是他們生活的重要部分,所求的則是豐衣足食。久而久之,神與人的關係親密起來,神靈也就有了人形,而且各類神靈也按照家庭的形態排列起來。神話故事之中有的神是父母,有的則是子女,各有各的性格與脾氣[2]。這些比較原始的神靈像我們民間的財神,土地與山神。
  
  到公元前三千年,城邦興起的年代,威脅著兩河地區的不再只是欠收與飢荒,還要加上因為城邦之間的戰爭與四處流竄的盜匪所帶來的流血與破壞。從考古證據上來看,於此之前兩河地區還算太平,許多定居點只是沒有防禦工事的村莊。於此之後,孤立的村莊幾乎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厚厚的城牆圍護之下的城市,可以說,戰爭的衝擊是催生城邦出現的重要因素。戰爭的傷害通常來得既殘酷又突然,帶來的是俗話所說的旦夕禍福的險惡環境。就算是富貴之家的太太、小姐們,在城破的瞬間,同樣無法跳脫入侵者的虎口,也是家園破碎,親人離散,被押往他人家中做牛做馬,甚至淪為性奴隸。
  
  保衛城邦的安全,需要集體的力量,特別是得力的領袖來組織調度,共同禦敵。軍事行動更是需要一位統帥之下的高度協調,由此產生了「國王」這一制度性的安排。對辛亥革命之後的現代中國人來說,「國王」是封建落後的代名詞。但是歷史上,國王制度卻是戰爭的自然產物。最早來兩河地區開墾種植的人們,是以聖殿為組織中心,那時還用不著國王。到後來,因為爭鬥、流血、外族入侵,城邦需要防衛,這才由大家商議推舉出一個領兵帶隊的人,也就是「國王」,是一個只在危急時上任的臨時性職務。隨著戰爭的頻繁出現,國王變成了永久性職務。既使在停戰期間,國王也還有帶隊練兵、戒備及維護城牆的任務。逐漸地,城邦內部的組織調度也都由國王來負責,成為城邦的統治者。
  
  殘酷的戰爭不免造成許多讓人驚心膽戰的戲劇性場面。率領將士們浴血奮戰,解救城邦於危難之中的國王,在大家眼裡不單是勇武的英雄,幾乎就是救世主。自然,戰爭之中有許多偶然因素,凡間的英雄不可能百戰百勝,失利與挫折也是不可避免的。我們現代人習慣用統計與幾率去理解偶然因素,古代的理解卻多以神靈為角度,將其歸因於得罪神靈而失去神靈的眷顧。以後的《聖經》之中,正是基於這種分析而發展出只許崇拜一個神的教義。敬奉神靈,祈求神靈保佑,也成為國王的重要職責之一。
  
  隨著城邦里出現以國王為統治者的制度,相應的,神話之中的神靈們也不再只是一大家子里的老老少少,而是成為天上的統治者,被放入政治的框架。這要用我們的民間宗教為例的話,是一個從土地、財神,到玉皇大帝之下的天朝的轉變。在我們這個大一統的國度里,天上只有一個玉皇大帝,主持著一個讓孫悟空極為不耐的官僚機構。在兩河地區相互為敵的眾多城邦之中,所選的保護神也各不相同。他們各自保護各自的城市,互有勝負,自然不可能有嚴密的官僚組織。所以神話之中的諸神們,倒是較為平等,聚在一起開會商討或是爭吵,保留了早期城邦那種大家一起開會商議的模式,而不像後來的城邦那樣,有一位在眾人之上威武莊嚴的國王[3]。
  
  日理萬機的玉皇大帝或是護衛著城邦安危的保護神,都不是一個讓人得以親近的神靈。在人們日常生活之中,更為需要的是一個類似於媽祖或是觀音這樣大慈大悲,救急扶危的神靈,可以照顧信徒的個人安危,給予精神上的安慰,與信徒之間有個人化的感情聯繫:遇見危難時可以求她護佑,做過錯事之後可以向她懺悔,心緒迷惘時可以請她指點迷津。《聖經》之中的上帝,有時候也會起到類似的作用,比如說在舊約詩篇25:4-7之中,就有這樣的語句:
  
  耶和華阿,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將你的路教訓我。
  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導我,教訓我。因為你是救我的神。我終日等候你。
  耶和華阿,求你記念你的憐憫和慈愛。因為這是亘古以來所常有的。
  求你不要記念我幼年的罪愆,和我的過犯。
  耶和華阿,求你因你的恩惠,按你的慈愛記念我。
  
  親近個人的神靈,在古代的中東,不論是兩河地區,伽南,還是古埃及,都相當普遍。從考古發現的祈禱文來看,這一類型的神靈要比城邦的保護神來得晚,要到公元前2000年之後才開始出現於兩河地區,在其後的幾個世紀之中再傳到周邊其它地區。與城邦的征戰一樣,人生也是充滿了不定的偶然因素。生活之中,有時會覺得自己這一段時間怎麼運氣這麼好,就像受到誰照應一般,有時又會覺得這一段時間怎麼運氣這麼糟,就像有人故意為難一樣。這樣的經歷如果用人格化的解釋,當成某位神靈的眷顧或是懲罰,就與神靈發生了個人關係。當然,這並不一定是一位全新的神靈,兩河地區神靈數目眾多,為個人偏好從中挑選一位不是難事。有了某位神靈的照顧,不但可以讓人對生活更有信心,情緒更為安穩,還在感情上找到一個寄託。這一類神靈也因此時常有著父母的形像,我們的媽祖、觀音代表的是母親的形像,而基督教之中時常將上帝稱為「天父」,信徒們都是天父的孩子。這其中所暗示的是一種親密的父子、母女關係,子女是父母心頭的肉,父母不但會保護自己的孩子,還會一心一意地祝福兒女的成功與幸福。因此,原本是執掌天地,令人敬畏,高高在上的神靈,變成了有人形,可敬亦可親的父母[4]。
  
  對幼小的孩子來說,父母幾乎是神聖的,無所不能的。但是慢慢長大的孩子,總是要遭遇一個現實,其實父母只是凡人,有著凡人的所有局限,進而逐步理解與體會父母的難處。儘管信徒們有神靈的護佑,他們的現實生活卻也沒有超越凡間的可能,必定要經歷生活中的失望、挫敗、麻煩、甚至災難。神靈不同於父母的地方在於神靈是沒有局限的。本是全能的神靈,為何要讓他(她)所護佑之下的信徒們受苦受難呢?在出土的祈禱文中,有這樣的字句:
  
  沒有神靈給我幫助,或是牽著我的手,
  我的女神對我沒有憐憫,不肯扶我向前走。
  
  由此產生被拋棄的感覺,不免要拉開人與神之間的距離,因而有這樣的感嘆:
  
  我的所願,是神靈眼中的罪惡。
  我的所惡,是神靈喜歡的貞德,
  蒼天在上,誰能知曉神的心意?
  怒海茫茫,誰能體會神的願望?
  我們這些糊塗的人類,
  怎樣才能理解神靈?[5]
  
  這些疑問是信神的人所必定要遭遇的問題,其答案也各不相同。在我們的孔老夫子那裡,解決的辦法是一個很坦然的態度,「敬鬼神而遠之」。這是遠離神靈而去的態度,在信徒們看來,怕是有幾分狂妄了。在《聖經》之中,走的卻是相反的方向,反倒與上帝走得更靠近。他們的解決辦法是責備自身沒有盡到信徒的責任,有太多的罪惡。在《聖經》詩篇38之中,有如下的祈禱:
  
  耶和華阿,求你不要在怒中責備我。不要在烈怒中懲罰我。
  因為你的箭射入我身,你的手壓住我。
  因你的惱怒,我的肉無一完全。因我的罪過,我的骨頭也不安寧。
  我的罪孽高過我的頭,如同重擔叫我擔當不起。
  因我的愚昧,我的傷發臭流膿。
  我疼痛,大大拳曲,終日哀痛。
  我滿腰是火。我的肉無一完全。
  ………………………
  耶和華阿,求你不要撇棄我。我的神阿,求你不要遠離我。
  拯救我的主阿,求你快快幫助我。
  
  這裡所表達的是一種卑微的感覺,匍伏在上帝面前,頓足捶胸,認錯悔過,強調自己不值得上帝的恩典,通過認罪者的自我貶低,為現實中的不幸找到一個與保護神的存在不相矛盾的解說。但是把自我貶低到這個程度,卑微只是字面解讀,其內在含義卻也是一種狂妄。說這些話的人,內心有一項信念:上帝非常關注他這個人,關注他的一舉一動,關注他的命運。在宇宙萬物如此繁雜的事物之中,上帝會為他生氣,會關注他的祈禱與懺悔,會原諒他,會照顧他,顯示的是他的重要。這一位卑微者心裡,有一個極度膨脹的自我,把那個統治天地的上帝,變成了給他帶來救贖的上帝[6]。如果你有機會訪問美國,還可以看到這一類的認錯悔過。周日上午播出的電視佈道會上,時常有佈道者與信徒們台上台下哭成一團,嘴裡不斷地重複,「我們有罪!我們有罪!」
  
  寫在《聖經》舊約之中的宗教,與兩河地區的宗教有一點重要的不同。猶太人在發展出他們的保護神的過程之中,清除了所有的神靈,只留下了一個神,既是他們的保護神,也是他們需要親近神靈時的唯一選擇。因此,他們與神靈的關係,不單要承擔人生起伏所帶來的不幸,還要承擔歷史境遇給他們的災難。他們的上帝既要擔當一位衝鋒陷陣,殺起人來不留情面的保護神,又要擔當一位像慈愛父母的個人神,兩個角色之間總是不免有幾分彆扭。
  
  到後來的基督教中,多了一個上帝的兒子,耶穌。他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宣揚的是愛,是懺悔,是寬恕。為了拯救人類,他還不惜受盡苦痛,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於此之上,基督教還多出一個死後有天堂地獄之分的教義,這樣人間的苦難與不幸可以在死後的世界得到補償。因此,基督教倒是緩解了猶太教之中只有一個神所帶來的內在緊張。當然,在這個過程之中,基督教在上帝之外,又引入了一個耶穌,與一神教唯有一個神的基本論點有所矛盾。在基督教的教義之中,這一矛盾是用所謂「三位一體」論來園場的:上帝,耶穌,還有早期教會從希臘人那裡學來的「道」(logos,也就是太初有道那個道,又稱為聖靈),三個概念是相同的,因此基督教沒有違反一神論的基本要求。但是實際上,基督教在後來的發展之中還是要引入其他的形像來滿足信眾們的精神需求。這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聖母瑪麗亞,耶穌的母親。天主教徒們時常將她的名字掛在嘴邊,祈求祝福與保佑。她雖然不是神,只是教會所認定的「聖人」,卻起著與我們的媽祖、觀音相似的作用。而在中世紀的歐洲,教徒們還要念叨聖母之外,其他上百位聖人的名字。他們各有各的魔力,有的保護水手,士兵,盲人,或是孕婦,有的幫助治療牙痛,喉嚨痛,或是肚子痛,還有的管著火藥,閃電,或是勇氣等等,全部加起來,要比三位一體之中的上帝,耶穌與聖靈豐富得多。其實,在上帝,耶穌,聖母,與各式的聖人之間,天主教統治下的中世紀歐洲,雖然號稱是遵奉一個神,實際上也是財神,玉帝,與媽祖三類「神靈」都可以找得到。
  
  ============================
  
  註釋:
  
  [1] 這三種劃分主要是根據Thorkild Jacobsen, 「The Treasures of Darkness. A history of Mesopotamian Religi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6)
  
  [2] 參見Thorkild Jacobsen, 同上,p.23-73。
  
  [3] 參見Thorkild Jacobsen, 同上,p.75-143。
  
  [4] 參見Thorkild Jacobsen, 同上,p.145-164。
  
  [5] 這兩段詞句都摘自Thorkild Jacobsen, 同上,p.162。
  
  [6] 參見Thorkild Jacobsen, 同上,p.150。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沙發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11-1-8 00:0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050
3
sousuo 發表於 2011-1-8 00:41 | 只看該作者
這不是很好地「說明」了,在神的啟示顯明之前,人只能按自己的需要和感覺來摸索,神的啟示顯明出來,就有了拜獨一神的民嗎?

神的啟示又是在歷史中漸次完成的,於是所謂的「進化」。

有一點,國王的設立在聖經里是人的意思。
床前明月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6

主題

1701

帖子

648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48
4
 樓主| 傻蛋吞椰酥 發表於 2011-1-8 01:2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sousuo 3樓 的帖子

循環了吧 老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050
5
sousuo 發表於 2011-1-8 01:5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傻蛋吞椰酥 4樓 的帖子

想不循環,得有「高」於神的存在。

那邊咋的了?
床前明月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6

主題

1701

帖子

648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48
6
 樓主| 傻蛋吞椰酥 發表於 2011-1-8 02:1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sousuo 5樓 的帖子

鬧了半天耶穌是從洗衣機里甩出來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6

主題

1701

帖子

648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48
7
 樓主| 傻蛋吞椰酥 發表於 2011-1-8 05:4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sousuo 5樓 的帖子

別扯別的,我讓你去補習遺傳統計學,補完了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050
8
sousuo 發表於 2011-1-8 06:27 | 只看該作者
我讓你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3

主題

3011

帖子

3920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20
9
ManCreatedGod 發表於 2011-1-8 11:4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ManCreatedGod 於 2011-1-7 22:47 編輯

有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的神,人子」是不是這樣來的?
將來禍亂中國的必定是基督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16: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